安西,也就是後世的南疆,那是徐義記憶中的棉都,是棉花產業的聖地。
並且,徐義還知道,那裏盛產石油,還有和田玉。在這個時代,安西還是大盛西出的要道,是大盛朝商貿往來最為頻繁的通道。
至於所謂的外敵,所謂的回鶻、回紇、吐蕃等等,甚至說大食、大秦,在徐義看來,真不是什麽事。
不管是戰力還是利益,他覺得處理好這些煩擾都是很簡單的事。
最為關鍵的,徐義還是考慮即將爆發的內亂,他還沒想好自己該如何處理。
徐義現在還不具備從根子上杜絕內亂的能力和地位,卻又不想就這樣看著發生,回避或許是最好的應對措施了。
不破不立,針對目前大盛朝軍製上的弊端,節度使製度的成型,徐義推廣火器,已經算是盡力為朝廷控製地方盡力了。
而朝廷的各方勢力攪和,導致了火器推廣未能成型,也就注定了原本的內亂還會發生。
徐義自以為,很可能地方節度府拒絕火器推廣,本就是考慮到了火器推廣之後會受到朝廷節製的因素。
或許一開始地方節度使是拒絕徐義往他們的軍伍中摻沙子,最終導致了朝廷節製地方軍伍的謀劃失敗。
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大勢吧。
徐義一直就是盡力而為的想法,並沒有真的要怎樣去下死勁。
心裏還有一點念頭,那就是出現安史之亂原本的軌跡,才有自己力挽狂瀾的機會,才有楊玉環脫離皇室的可能,才有所謂不破不立的基礎。
針對如今節度使製度的利弊,在信安王李煒離世前,徐義曾經偶爾提過,李煒不予置否······李煒就曾經是地方軍伍的絕對領導者,可他忽略了並不是所有的武將都有他那樣對大盛朝的忠心。
而李煒對於聖人的權威有絕對的信任。
那一次的話題,很簡短,很隨意,就那樣過去了。
同時,針對如今朝廷節度使製度的利弊,徐義和崔渙也有過交流,甚至還是和崔家諸多有官位的人一起閑談。
“大盛朝的底蘊,還不到可能導致改朝換代的程度,所謂內亂,無非就是一些地方藩鎮的叛亂。隻要朝廷存續,所謂的叛亂就無法成勢······”
“聖人雖不敢說是什麽千古一帝,不敢說是什麽聖君,可畢竟算是勵精圖治,拔亂反正,將大盛帶進了一個繁榮昌盛的通道上,所謂的叛亂,終歸是成不了什麽事。”
“不管從世家,還是勳貴,都沒有推翻李氏王朝的念頭,整個王朝的權利階層,都認同皇室統治,不存在改朝換代的基礎······”
“危言聳聽了。軍功爵的淪落,是時代發展的原因,軍製改變也是為順應時代,順應大盛朝邊疆防禦的需要。”
“這是藩鎮,不是諸侯,即便真的發展到了諸侯那一步,也未必就是壞事······”
對於這樣的論調,徐義沒有辯駁,崔家的論調,或許代表著整個世家的觀點。
徐義有點陰暗的想過,或許對於這些世家而言,社會的動蕩也是他們重新走上王朝核心的契機。
大盛以前,說白了,王朝的更迭,更多是由世家來發動的,也就是說,王朝的改朝換代,是由世家主導的。
在世家的眼裏,沒有他們主導,王朝就不存在更迭的可能······
所以,徐義在崔家以及他拉攏的那些世家人脈中,並沒有得到助力。就徐義這樣小胳膊小腿的,真的不認為自己有阻擋整個大趨勢的能力。
所以,徐義想離開長安,想避開內亂的焦點。
或者說,徐義也是有私心的。後世對於郭子儀的評價之高,徐義是清楚的。可郭子儀之所以能在後世流芳千古,便屬於應運而生。
或許,幾年後安史之亂將會是徐義這一生達到巔峰的契機,也是有可能的。
徐義基於這樣的心境,設計了自己出外的謀劃。當然,也算是趨勢所在,畢竟整個朝堂的趨勢,有了讓神策軍以及他徐義出外的基礎。
徐義不記得當初的安史之亂對於中原一帶造成了怎樣的傷害,不過徐義還是懂的戰爭對民生的傷害力的。
如今徐義的產業,徐義的財富,雖然不敢說富可敵國,也絕對是整個王朝中屈手可數的存在。
而這些收益的來源,目前都遍布在中原以及沿運河一帶,或許能接受安祿山攪亂朝局,卻不能接受自己的產業受到侵害。
所以,徐義需要作出針對性的布置。
就在這一天,徐義讓魏長天快馬到東都,讓自己的五大家將,以最快的速度到長安徐府議事。
現在徐府的消息傳遞和轉運速度,比朝廷的急遞並不差,也就在第二天,趙仲漢等人就抵達徐府了。
“主公,可是要帶我等西征?”
這是趙仲漢他們幾個在路上討論過的。u看書 .uukashuo畢竟他們出自西北,對那裏的環境熟悉。如今主公出征,帶他們一起才是應有之義。
甚至在來長安前,他們都已經交代了家裏,準備著隨軍出征了。
“不,你們幾個全部留在中原,不西行。”
“主公······”
“你們先聽我說完······你們在西域待過,對那裏熟悉,帶你們出征確實有一定的好處,但是,家裏這邊怎麽辦?”
“大家也知道,咱們這個家,家口不大,卻闖下了堪比世家千年積累的產業和財富。我西征是必須的,沒人可以代替。可我離開了,咱們這個家就沒了當事者。”
“這些產業在中原,由誰來受著?崔家是崔家,崔渙招呼並處理一些大事可以,但他不是徐家人。就是長公主,她也是皇家人。”
“所以,咱們必須留下自家人守著咱們的這些產業。崔穎和思忠都會留下,需要你們的輔助。”
“另外,最為關鍵的是,我對於現在的地方節度使,也就是藩鎮不太放心。權利容易滋生野心,我出征安西,一旦中原出現亂局,神策軍無法鞭長莫及,即便最終平叛了,咱家的產業也毀於一旦了。”
“所以,留下你們,並不是讓你們享樂的,甚至比西行出征的任務還重。”
“這一次神策軍全軍西行,正好會出現火器轉運的混亂。像上次一樣,將一些火器備著,以防萬一。”
徐義不能確定因為自己的出現會不會改變安史之亂的發生,相應的安排,他是必須的做好的。
並且,徐義還知道,那裏盛產石油,還有和田玉。在這個時代,安西還是大盛西出的要道,是大盛朝商貿往來最為頻繁的通道。
至於所謂的外敵,所謂的回鶻、回紇、吐蕃等等,甚至說大食、大秦,在徐義看來,真不是什麽事。
不管是戰力還是利益,他覺得處理好這些煩擾都是很簡單的事。
最為關鍵的,徐義還是考慮即將爆發的內亂,他還沒想好自己該如何處理。
徐義現在還不具備從根子上杜絕內亂的能力和地位,卻又不想就這樣看著發生,回避或許是最好的應對措施了。
不破不立,針對目前大盛朝軍製上的弊端,節度使製度的成型,徐義推廣火器,已經算是盡力為朝廷控製地方盡力了。
而朝廷的各方勢力攪和,導致了火器推廣未能成型,也就注定了原本的內亂還會發生。
徐義自以為,很可能地方節度府拒絕火器推廣,本就是考慮到了火器推廣之後會受到朝廷節製的因素。
或許一開始地方節度使是拒絕徐義往他們的軍伍中摻沙子,最終導致了朝廷節製地方軍伍的謀劃失敗。
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大勢吧。
徐義一直就是盡力而為的想法,並沒有真的要怎樣去下死勁。
心裏還有一點念頭,那就是出現安史之亂原本的軌跡,才有自己力挽狂瀾的機會,才有楊玉環脫離皇室的可能,才有所謂不破不立的基礎。
針對如今節度使製度的利弊,在信安王李煒離世前,徐義曾經偶爾提過,李煒不予置否······李煒就曾經是地方軍伍的絕對領導者,可他忽略了並不是所有的武將都有他那樣對大盛朝的忠心。
而李煒對於聖人的權威有絕對的信任。
那一次的話題,很簡短,很隨意,就那樣過去了。
同時,針對如今朝廷節度使製度的利弊,徐義和崔渙也有過交流,甚至還是和崔家諸多有官位的人一起閑談。
“大盛朝的底蘊,還不到可能導致改朝換代的程度,所謂內亂,無非就是一些地方藩鎮的叛亂。隻要朝廷存續,所謂的叛亂就無法成勢······”
“聖人雖不敢說是什麽千古一帝,不敢說是什麽聖君,可畢竟算是勵精圖治,拔亂反正,將大盛帶進了一個繁榮昌盛的通道上,所謂的叛亂,終歸是成不了什麽事。”
“不管從世家,還是勳貴,都沒有推翻李氏王朝的念頭,整個王朝的權利階層,都認同皇室統治,不存在改朝換代的基礎······”
“危言聳聽了。軍功爵的淪落,是時代發展的原因,軍製改變也是為順應時代,順應大盛朝邊疆防禦的需要。”
“這是藩鎮,不是諸侯,即便真的發展到了諸侯那一步,也未必就是壞事······”
對於這樣的論調,徐義沒有辯駁,崔家的論調,或許代表著整個世家的觀點。
徐義有點陰暗的想過,或許對於這些世家而言,社會的動蕩也是他們重新走上王朝核心的契機。
大盛以前,說白了,王朝的更迭,更多是由世家來發動的,也就是說,王朝的改朝換代,是由世家主導的。
在世家的眼裏,沒有他們主導,王朝就不存在更迭的可能······
所以,徐義在崔家以及他拉攏的那些世家人脈中,並沒有得到助力。就徐義這樣小胳膊小腿的,真的不認為自己有阻擋整個大趨勢的能力。
所以,徐義想離開長安,想避開內亂的焦點。
或者說,徐義也是有私心的。後世對於郭子儀的評價之高,徐義是清楚的。可郭子儀之所以能在後世流芳千古,便屬於應運而生。
或許,幾年後安史之亂將會是徐義這一生達到巔峰的契機,也是有可能的。
徐義基於這樣的心境,設計了自己出外的謀劃。當然,也算是趨勢所在,畢竟整個朝堂的趨勢,有了讓神策軍以及他徐義出外的基礎。
徐義不記得當初的安史之亂對於中原一帶造成了怎樣的傷害,不過徐義還是懂的戰爭對民生的傷害力的。
如今徐義的產業,徐義的財富,雖然不敢說富可敵國,也絕對是整個王朝中屈手可數的存在。
而這些收益的來源,目前都遍布在中原以及沿運河一帶,或許能接受安祿山攪亂朝局,卻不能接受自己的產業受到侵害。
所以,徐義需要作出針對性的布置。
就在這一天,徐義讓魏長天快馬到東都,讓自己的五大家將,以最快的速度到長安徐府議事。
現在徐府的消息傳遞和轉運速度,比朝廷的急遞並不差,也就在第二天,趙仲漢等人就抵達徐府了。
“主公,可是要帶我等西征?”
這是趙仲漢他們幾個在路上討論過的。u看書 .uukashuo畢竟他們出自西北,對那裏的環境熟悉。如今主公出征,帶他們一起才是應有之義。
甚至在來長安前,他們都已經交代了家裏,準備著隨軍出征了。
“不,你們幾個全部留在中原,不西行。”
“主公······”
“你們先聽我說完······你們在西域待過,對那裏熟悉,帶你們出征確實有一定的好處,但是,家裏這邊怎麽辦?”
“大家也知道,咱們這個家,家口不大,卻闖下了堪比世家千年積累的產業和財富。我西征是必須的,沒人可以代替。可我離開了,咱們這個家就沒了當事者。”
“這些產業在中原,由誰來受著?崔家是崔家,崔渙招呼並處理一些大事可以,但他不是徐家人。就是長公主,她也是皇家人。”
“所以,咱們必須留下自家人守著咱們的這些產業。崔穎和思忠都會留下,需要你們的輔助。”
“另外,最為關鍵的是,我對於現在的地方節度使,也就是藩鎮不太放心。權利容易滋生野心,我出征安西,一旦中原出現亂局,神策軍無法鞭長莫及,即便最終平叛了,咱家的產業也毀於一旦了。”
“所以,留下你們,並不是讓你們享樂的,甚至比西行出征的任務還重。”
“這一次神策軍全軍西行,正好會出現火器轉運的混亂。像上次一樣,將一些火器備著,以防萬一。”
徐義不能確定因為自己的出現會不會改變安史之亂的發生,相應的安排,他是必須的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