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個富貴盈門 ()”查找最新章節!
因為裴耀卿著急將徐義的設想在船廠實現,在運河上的航行就快了幾分。
“裴公,為何不見太多的船隻?”
“我等奉皇命公幹,沿途船隻停靠回避,自然不見船隻。”
“裴公,平時的漕運也是如此嗎?”
“不,漕運運時長,不可能回避沿途船隻。”
“既然如此,我等要計算漕運南糧北運的時間,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河段迅捷運送,撇開往來船隻,隻怕得不到切實的勘驗。”
從東都一路航行,徐義注意到整個運河並不是統一的寬窄,水深也不會是一致的。
他一直在計算著航行的速度和時間,若這隻是欽差的待遇······前麵所做的全白費了。
徐義是希望完全按照漕運船隻的航線和航行日程走一遍,不管是停靠、轉運還是說其他,都完全依照漕運的方式。
唯有這樣才能有切實的數據以供參考。
裴耀卿不是古板的官員,領命江淮轉運使,自然能明白徐義話中意思:“等回程吧,回程時遵漕運航程。”
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一直到揚州,裴耀卿才下令船隊停靠。揚州有大盛最大的船廠。
也讓徐義有機會領略大盛朝這最為繁榮的揚州城。
揚州是大盛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對外交流的門戶。此時的揚州,農業、商業和手工業相當發達,出現了大量的工場和手工作坊。不僅在江淮之間“富甲天下”,而且是東南第一大都會,時有“揚一益二”之稱。
熙攘的街市,往來的人群,間或出現的西方人種,就是徐義也覺得新鮮,也有心在揚州城裏閑逛。
“那是大秦人······諾,就那個黃頭發的;新羅和扶桑倒是跟我大盛沒啥區分;那類的是大食人······”
裴耀卿不停的跟徐義介紹著,充當著一個師長的角色:“義哥兒將風帆事宜跟船廠講明,倒是可以在揚州轉轉。”
徐義心裏很想,卻也不敢真的不務正業。
一直在船廠混了五六天,直到把各個部位的風帆如何作用,被那些固執的船廠工匠似懂非懂後,徐義才有機會脫身,也才有機會到揚州城裏逛蕩。
從揚州港口開始,徐義打著欽差的旗號,耀武揚威的隨意查看著往來的貨物。
出港的是絲綢、茶葉為主,進口的香料、玻璃、珠寶玉石······
徐義原本不是玩商貿的,有那千年的見識,就這麽隨便看看,發現自己若是一心從商,想要做成大盛第一豪商還真不是什麽難事。
徐義的這一幹人,唯一的女子就是鶯娘,鶯娘對采買興致不大,倒是都隨著徐義這樣亂逛。
“聽說了嗎?朝廷遣重臣來揚州,誌在暢通江淮至長安的航道······”
“扯吧!能暢通屁的航道。難不成聖人要開挖運河?黃河、淮河、長江,三水貫通,地勢有限,水流的定數,如何暢通?”
“劉麻子這話說對了。海船難入江,江船北上,水淺船沉,快不了,任誰也難以解決呀。”
“此言差矣。裴相到揚州即入船廠,說不定朝廷有了解決江船河船的問題呢?我聽說東都新營建渡口,有什麽龍門吊,在渡口的作用堪比驛遞快馬。若真是這樣,朝廷在運河水淺之地營建航運驛站,有龍門吊,未嚐不可暢通航道······”
徐義本來就準備進這茶樓歇腳,進門就聽見有人在議論,還是跟他這次南下揚州之事相關,就操心聽了。
徐義一幹人進來,並沒有引起多大的注意,唯有小二招呼,人們都在聽著那幾人閑侃。
“胡老三,航運如何與驛站相比?一艘江船攜帶之貨物,豈是馬車運貨可比的?什麽龍門吊,盡胡說了。”
徐清好像有點不服,徐義製止了。
“我表兄言辭確鑿。東都的灘塗渡口運貨量堪比舊渡口六七倍。若是朝廷在如今的各州府渡口營建龍門吊,完全可以解決轉運緩慢的弊端,從而改進航運水平節段不一的問題。”
“胡老三,想多了。渡口並非何處都可以營建的,吃水、船塢、陸路運輸是否暢通等等,都需要考慮。而渡口的苦力再多,也無法在擁擠的渡口擠進去太多的人,貨物轉運的弊端無法解決,就無法加快轉運貨物。”
“胡老三,還是踏實一些吧,那都是朝廷該考慮的。這些年你盡操朝廷的心了,結果怎樣?沒人聽你的,也沒成什麽事。咱是商賈,朝廷能給條路就不錯了。若想做官,那你的考舉,當然,認識高官顯貴也可以。”
一陣哄笑。
徐義見那憋紅臉的所謂胡老三,吧嗒幾下嘴,好像被人戳著痛點了,臉有點紅。
灘塗渡口試運行也才剛剛開始,即便是混南北航道的商賈,也多數還沒見識過。
不過這個胡老三······倒是有些想法。
徐義陪裴耀卿這一路南下,對於如何解決南糧北運的速度和效率問題,都做過交流的。
徐義也知道了裴耀卿之所以帶著他一起的原因。
自揚州到東都,整個運河航道的沿途,雖然不至於想陸地上的驛站一般吧,可以停靠和轉運的渡口著實是不少。
徐義看過了,幾乎所有的渡口都熙熙攘攘的,可見大盛航運的繁榮。同時,徐義也看到了,整個航運的中轉渡口,都很亂。
規劃是一方麵,關鍵是渡口貨物轉運全靠人力,導致船隻即便是接近了渡口,限於渡口的範圍和人力,不得不硬耗著等著船隻進鄔。
根本就看不到效率。
本來航運有攜帶貨物多,運輸快的優勢,這些優勢都被中轉渡口的效率給拉低了。
更不用說江船入運河以後,跟蝸牛一般的速度,不僅僅是自身速度起不來,更是讓運河航道擁堵,導致整個航道都被堵上了。
裴耀卿是下過功夫的,已經有了關於分級轉運的腹案,更是準備製定江船不入河,河船不進江的法令。
徐義則側重於改造渡口的問題······
徐義沒有摻和,就聽著人家討論了。
原來這胡老三也是個商賈,還是個南貨北運的商賈。這些年的航運經曆,讓他看到了不少的航運弊端,曾經莽撞的向沿途州府建議改善渡口秩序,結果一次次被拒絕,甚至有點州府厭煩,以至於不讓他的船隻入港······
徐義能理解,不僅僅是理解這胡老三,更理解沿途州府的行為。
基本原則是,越混亂越容易出現可以操作的空檔,規範秩序,本身就是斷人財路的行為。
至於胡老三,倒是有點頭腦,也是因為他本身就是商賈,傾向於從效率上考慮問題······
在這茶樓裏混了半晌,徐義倒是看到了揚州跟東都的不同,也看到了南貨北運的旺盛。
若是不能經營整個運河的渡口······想的太大了,這不是一點兩點的利益,吃不下呀。
可是這富可敵國的利益放在眼前,還是即將由自己主導,徐義實在是不舍得丟棄了。
這個胡老三······
“查一下這個胡老三,借朝廷的名義。”
徐義在回官驛時,吩咐了一聲徐清。
裴耀卿到底年紀大了,連續幾日在船廠待著,實在扛不住了。
徐義一幹人逛街,他老老實實的在官驛歇息。徐義一回來就見著他了。
“裴公,小子多日思謀,對裴公所講的轉搬漕運法甚為讚同,也認為江船不入河,河船不下江可以極大的提高運河的船隻擁堵和航運速度。”
“小子在想,裴公之所以帶小子進轉運使衙門,想來是讓小子在江河船隻交替之處,規劃江船河船轉運的渡口,營建龍門吊事宜吧?”
有些事徐義心裏大體有個想法,見裴耀卿歇息的過來勁了,就想著從裴耀卿這探探口風。
“確實如此。江船不入河,河船不下江是老夫奏請聖人恩準的,啟用轉搬法,加上義哥兒所獻風帆之術,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南糧北運的困境。”
“老夫拽上你小子這一趟,算是不負皇命。隻要風帆之船隻試驗成功,就意味著這一趟功成了。”
裴耀卿很慶幸自己把徐義拉進來,否則他的轉搬法,包括江船和河船的限令,也隻是姑且之法,不能在南糧北運上切實建功。
現在就等著船廠將風帆船營建成功後,入河驗證。從徐義在航程中小舢板試驗的情況看,裴耀卿滿懷信心。
“義哥兒,老夫不敢僭越,為義哥兒向聖人討個工部郎中,老夫還是敢打包票的。”
裴耀卿還以為徐義時候談起這事,是年輕人心急。其實徐義所想的,真不是什麽官位和職務。
“小子曉得裴公之義。裴公,小子有一事想問:運河航道自杭州始,至涿州終。途徑蘇州、潤州、揚州、楚州,乃為江道。”
“河道有宿州、宋州、汴州以及東都往北的衛州、魏州、貝州、滄州一直到涿州。大的渡口十七八,小渡口無數。一條大運河溝通南北,連接了國朝河北道、河南道、京畿道、江南道乃至嶺南道。”
“小子想問裴公,若在所有渡口營建龍門吊,龍門吊的使用和養護工匠,朝廷可準備如同驛站一般遣驛兵管轄?龍門吊不似驛站,需要養護的耗費不菲。”
“另外,小子想問裴公,整個航道的所有渡口,在營建龍門吊以後,培訓使用龍門吊的苦力,朝廷可準備一並納入朝廷吏員管理?”
“營建新式渡口後,朝廷是準備民間和朝廷公用?還是僅限於南糧北運?又如何監管整個航道的貪瀆?可是需要設立專門的衙門運營?”
“如果設立新的衙門,如此綿長的航道,又有多少吏員苦力需要朝廷供養?我等此番南行,裴公苦思冥想的轉搬法,以及營建龍門,改善渡口為朝廷節省的錢糧,能否補足新設衙門的耗費?”
徐義所說的有些誇大了,卻也不是危言聳聽,確實也是即將必須要麵對的現實。
早先的漕運,朝廷隻管征糧,並遣漕運之軍伍運送即可。
一旦改為轉搬法,沿航道需要營建糧倉無數,需要改建渡口無數,需要熟練使用龍門吊苦力無數,甚至更需要管理的官員無數。
這勢必要增加朝廷的度支了。
裴耀卿居朝堂,自然知道如今朝廷的度支是何種境地,否則又怎樣會允許節度使自主招兵養兵?
若是自己將整個計劃奏報聖人,裴耀卿對於能不能成,都沒有一絲把握。
“義哥兒,可是有什麽計較?”
裴耀卿被徐義這接連的問話搞的頭懵,到底是老狐狸,瞬間就想明白了,轉手推給了徐義。
這正是徐義所期望的。uu看書 ww.uuknhu
“裴公,小子是想,若是有這麽一個商社,統管運河航道所有的新式渡口,為朝廷轉運免費,為商賈轉運收費,營建和日常運營均由商社掌控。”
“如此一來,在改善南糧北運的基礎上,不增加朝廷支出,也同時為我大盛的貨物往來暢通。不知可行否?”
“甚至小子還想著,若是將朝廷的漕運直接委托此商社運行,朝廷可以全部丟手,或者視作一份子參與其中,輕鬆享受南糧北運的好處即可,不僅僅不缺糧食,甚至增加稅入。”
“世間懂節儉者,唯商賈也!不管是渡口還是船隊,以及龍門吊的維護更換,在商賈手中發揮的作用,小子以為比朝廷直接管轄更有利。”
世家大族,無論身居何種位置,從來都不是全身心為王朝而思謀的。這一點徐義從早先跟李煒和崔珪的合作中就體會到了,更不用說還有東都渡口的合作。
裴耀卿,首先是裴家人,然後才是朝廷的宰相。
就連李煒都如此,首先是他那一脈的話事人,然後才是朝廷的信安王,才是大盛的兵部尚書。
徐義在茶樓聽到那些議論後,就看到了改善航運後的龐大的利益。
就這樣獻出去龍門吊和帆船的設計,僅僅增一個工部郎中的職銜,徐義真心有點覺得不劃算。
若是在整個運河航運中摻和進去,這將是可以傳承的祖業······
“義哥兒,茲事體大,讓老夫想想。”
裴耀卿可能在商務運營方麵比不上徐義,卻有朝堂的大局觀,甚至想了很多徐義沒有說透的意味······
因為裴耀卿著急將徐義的設想在船廠實現,在運河上的航行就快了幾分。
“裴公,為何不見太多的船隻?”
“我等奉皇命公幹,沿途船隻停靠回避,自然不見船隻。”
“裴公,平時的漕運也是如此嗎?”
“不,漕運運時長,不可能回避沿途船隻。”
“既然如此,我等要計算漕運南糧北運的時間,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河段迅捷運送,撇開往來船隻,隻怕得不到切實的勘驗。”
從東都一路航行,徐義注意到整個運河並不是統一的寬窄,水深也不會是一致的。
他一直在計算著航行的速度和時間,若這隻是欽差的待遇······前麵所做的全白費了。
徐義是希望完全按照漕運船隻的航線和航行日程走一遍,不管是停靠、轉運還是說其他,都完全依照漕運的方式。
唯有這樣才能有切實的數據以供參考。
裴耀卿不是古板的官員,領命江淮轉運使,自然能明白徐義話中意思:“等回程吧,回程時遵漕運航程。”
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一直到揚州,裴耀卿才下令船隊停靠。揚州有大盛最大的船廠。
也讓徐義有機會領略大盛朝這最為繁榮的揚州城。
揚州是大盛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對外交流的門戶。此時的揚州,農業、商業和手工業相當發達,出現了大量的工場和手工作坊。不僅在江淮之間“富甲天下”,而且是東南第一大都會,時有“揚一益二”之稱。
熙攘的街市,往來的人群,間或出現的西方人種,就是徐義也覺得新鮮,也有心在揚州城裏閑逛。
“那是大秦人······諾,就那個黃頭發的;新羅和扶桑倒是跟我大盛沒啥區分;那類的是大食人······”
裴耀卿不停的跟徐義介紹著,充當著一個師長的角色:“義哥兒將風帆事宜跟船廠講明,倒是可以在揚州轉轉。”
徐義心裏很想,卻也不敢真的不務正業。
一直在船廠混了五六天,直到把各個部位的風帆如何作用,被那些固執的船廠工匠似懂非懂後,徐義才有機會脫身,也才有機會到揚州城裏逛蕩。
從揚州港口開始,徐義打著欽差的旗號,耀武揚威的隨意查看著往來的貨物。
出港的是絲綢、茶葉為主,進口的香料、玻璃、珠寶玉石······
徐義原本不是玩商貿的,有那千年的見識,就這麽隨便看看,發現自己若是一心從商,想要做成大盛第一豪商還真不是什麽難事。
徐義的這一幹人,唯一的女子就是鶯娘,鶯娘對采買興致不大,倒是都隨著徐義這樣亂逛。
“聽說了嗎?朝廷遣重臣來揚州,誌在暢通江淮至長安的航道······”
“扯吧!能暢通屁的航道。難不成聖人要開挖運河?黃河、淮河、長江,三水貫通,地勢有限,水流的定數,如何暢通?”
“劉麻子這話說對了。海船難入江,江船北上,水淺船沉,快不了,任誰也難以解決呀。”
“此言差矣。裴相到揚州即入船廠,說不定朝廷有了解決江船河船的問題呢?我聽說東都新營建渡口,有什麽龍門吊,在渡口的作用堪比驛遞快馬。若真是這樣,朝廷在運河水淺之地營建航運驛站,有龍門吊,未嚐不可暢通航道······”
徐義本來就準備進這茶樓歇腳,進門就聽見有人在議論,還是跟他這次南下揚州之事相關,就操心聽了。
徐義一幹人進來,並沒有引起多大的注意,唯有小二招呼,人們都在聽著那幾人閑侃。
“胡老三,航運如何與驛站相比?一艘江船攜帶之貨物,豈是馬車運貨可比的?什麽龍門吊,盡胡說了。”
徐清好像有點不服,徐義製止了。
“我表兄言辭確鑿。東都的灘塗渡口運貨量堪比舊渡口六七倍。若是朝廷在如今的各州府渡口營建龍門吊,完全可以解決轉運緩慢的弊端,從而改進航運水平節段不一的問題。”
“胡老三,想多了。渡口並非何處都可以營建的,吃水、船塢、陸路運輸是否暢通等等,都需要考慮。而渡口的苦力再多,也無法在擁擠的渡口擠進去太多的人,貨物轉運的弊端無法解決,就無法加快轉運貨物。”
“胡老三,還是踏實一些吧,那都是朝廷該考慮的。這些年你盡操朝廷的心了,結果怎樣?沒人聽你的,也沒成什麽事。咱是商賈,朝廷能給條路就不錯了。若想做官,那你的考舉,當然,認識高官顯貴也可以。”
一陣哄笑。
徐義見那憋紅臉的所謂胡老三,吧嗒幾下嘴,好像被人戳著痛點了,臉有點紅。
灘塗渡口試運行也才剛剛開始,即便是混南北航道的商賈,也多數還沒見識過。
不過這個胡老三······倒是有些想法。
徐義陪裴耀卿這一路南下,對於如何解決南糧北運的速度和效率問題,都做過交流的。
徐義也知道了裴耀卿之所以帶著他一起的原因。
自揚州到東都,整個運河航道的沿途,雖然不至於想陸地上的驛站一般吧,可以停靠和轉運的渡口著實是不少。
徐義看過了,幾乎所有的渡口都熙熙攘攘的,可見大盛航運的繁榮。同時,徐義也看到了,整個航運的中轉渡口,都很亂。
規劃是一方麵,關鍵是渡口貨物轉運全靠人力,導致船隻即便是接近了渡口,限於渡口的範圍和人力,不得不硬耗著等著船隻進鄔。
根本就看不到效率。
本來航運有攜帶貨物多,運輸快的優勢,這些優勢都被中轉渡口的效率給拉低了。
更不用說江船入運河以後,跟蝸牛一般的速度,不僅僅是自身速度起不來,更是讓運河航道擁堵,導致整個航道都被堵上了。
裴耀卿是下過功夫的,已經有了關於分級轉運的腹案,更是準備製定江船不入河,河船不進江的法令。
徐義則側重於改造渡口的問題······
徐義沒有摻和,就聽著人家討論了。
原來這胡老三也是個商賈,還是個南貨北運的商賈。這些年的航運經曆,讓他看到了不少的航運弊端,曾經莽撞的向沿途州府建議改善渡口秩序,結果一次次被拒絕,甚至有點州府厭煩,以至於不讓他的船隻入港······
徐義能理解,不僅僅是理解這胡老三,更理解沿途州府的行為。
基本原則是,越混亂越容易出現可以操作的空檔,規範秩序,本身就是斷人財路的行為。
至於胡老三,倒是有點頭腦,也是因為他本身就是商賈,傾向於從效率上考慮問題······
在這茶樓裏混了半晌,徐義倒是看到了揚州跟東都的不同,也看到了南貨北運的旺盛。
若是不能經營整個運河的渡口······想的太大了,這不是一點兩點的利益,吃不下呀。
可是這富可敵國的利益放在眼前,還是即將由自己主導,徐義實在是不舍得丟棄了。
這個胡老三······
“查一下這個胡老三,借朝廷的名義。”
徐義在回官驛時,吩咐了一聲徐清。
裴耀卿到底年紀大了,連續幾日在船廠待著,實在扛不住了。
徐義一幹人逛街,他老老實實的在官驛歇息。徐義一回來就見著他了。
“裴公,小子多日思謀,對裴公所講的轉搬漕運法甚為讚同,也認為江船不入河,河船不下江可以極大的提高運河的船隻擁堵和航運速度。”
“小子在想,裴公之所以帶小子進轉運使衙門,想來是讓小子在江河船隻交替之處,規劃江船河船轉運的渡口,營建龍門吊事宜吧?”
有些事徐義心裏大體有個想法,見裴耀卿歇息的過來勁了,就想著從裴耀卿這探探口風。
“確實如此。江船不入河,河船不下江是老夫奏請聖人恩準的,啟用轉搬法,加上義哥兒所獻風帆之術,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南糧北運的困境。”
“老夫拽上你小子這一趟,算是不負皇命。隻要風帆之船隻試驗成功,就意味著這一趟功成了。”
裴耀卿很慶幸自己把徐義拉進來,否則他的轉搬法,包括江船和河船的限令,也隻是姑且之法,不能在南糧北運上切實建功。
現在就等著船廠將風帆船營建成功後,入河驗證。從徐義在航程中小舢板試驗的情況看,裴耀卿滿懷信心。
“義哥兒,老夫不敢僭越,為義哥兒向聖人討個工部郎中,老夫還是敢打包票的。”
裴耀卿還以為徐義時候談起這事,是年輕人心急。其實徐義所想的,真不是什麽官位和職務。
“小子曉得裴公之義。裴公,小子有一事想問:運河航道自杭州始,至涿州終。途徑蘇州、潤州、揚州、楚州,乃為江道。”
“河道有宿州、宋州、汴州以及東都往北的衛州、魏州、貝州、滄州一直到涿州。大的渡口十七八,小渡口無數。一條大運河溝通南北,連接了國朝河北道、河南道、京畿道、江南道乃至嶺南道。”
“小子想問裴公,若在所有渡口營建龍門吊,龍門吊的使用和養護工匠,朝廷可準備如同驛站一般遣驛兵管轄?龍門吊不似驛站,需要養護的耗費不菲。”
“另外,小子想問裴公,整個航道的所有渡口,在營建龍門吊以後,培訓使用龍門吊的苦力,朝廷可準備一並納入朝廷吏員管理?”
“營建新式渡口後,朝廷是準備民間和朝廷公用?還是僅限於南糧北運?又如何監管整個航道的貪瀆?可是需要設立專門的衙門運營?”
“如果設立新的衙門,如此綿長的航道,又有多少吏員苦力需要朝廷供養?我等此番南行,裴公苦思冥想的轉搬法,以及營建龍門,改善渡口為朝廷節省的錢糧,能否補足新設衙門的耗費?”
徐義所說的有些誇大了,卻也不是危言聳聽,確實也是即將必須要麵對的現實。
早先的漕運,朝廷隻管征糧,並遣漕運之軍伍運送即可。
一旦改為轉搬法,沿航道需要營建糧倉無數,需要改建渡口無數,需要熟練使用龍門吊苦力無數,甚至更需要管理的官員無數。
這勢必要增加朝廷的度支了。
裴耀卿居朝堂,自然知道如今朝廷的度支是何種境地,否則又怎樣會允許節度使自主招兵養兵?
若是自己將整個計劃奏報聖人,裴耀卿對於能不能成,都沒有一絲把握。
“義哥兒,可是有什麽計較?”
裴耀卿被徐義這接連的問話搞的頭懵,到底是老狐狸,瞬間就想明白了,轉手推給了徐義。
這正是徐義所期望的。uu看書 ww.uuknhu
“裴公,小子是想,若是有這麽一個商社,統管運河航道所有的新式渡口,為朝廷轉運免費,為商賈轉運收費,營建和日常運營均由商社掌控。”
“如此一來,在改善南糧北運的基礎上,不增加朝廷支出,也同時為我大盛的貨物往來暢通。不知可行否?”
“甚至小子還想著,若是將朝廷的漕運直接委托此商社運行,朝廷可以全部丟手,或者視作一份子參與其中,輕鬆享受南糧北運的好處即可,不僅僅不缺糧食,甚至增加稅入。”
“世間懂節儉者,唯商賈也!不管是渡口還是船隊,以及龍門吊的維護更換,在商賈手中發揮的作用,小子以為比朝廷直接管轄更有利。”
世家大族,無論身居何種位置,從來都不是全身心為王朝而思謀的。這一點徐義從早先跟李煒和崔珪的合作中就體會到了,更不用說還有東都渡口的合作。
裴耀卿,首先是裴家人,然後才是朝廷的宰相。
就連李煒都如此,首先是他那一脈的話事人,然後才是朝廷的信安王,才是大盛的兵部尚書。
徐義在茶樓聽到那些議論後,就看到了改善航運後的龐大的利益。
就這樣獻出去龍門吊和帆船的設計,僅僅增一個工部郎中的職銜,徐義真心有點覺得不劃算。
若是在整個運河航運中摻和進去,這將是可以傳承的祖業······
“義哥兒,茲事體大,讓老夫想想。”
裴耀卿可能在商務運營方麵比不上徐義,卻有朝堂的大局觀,甚至想了很多徐義沒有說透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