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時不要點開,稍後修改)


    “行盡奚山路更賒,路旁時見百餘家。風煙不改盧龍俗,塵土猶兼瀚海沙。朱版刻旗村賜食,青氈通幰貴人車。皇恩百歲加荒景,物俗依稀欲慕華。”1682年9月初,朝鮮王國東行使趙初彥一行人騎馬走在智利中央穀地南段的一處平原上,領頭的趙初彥不知道怎麽想的,突然就念起了這段詩。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這是北宋熙寧年間蘇頌出使遼國時所做的詩,名為《奚山路》,大意是他奉命出使遼國,路途十分遙遠,在進入遼國中京地界後,看見道路兩旁有許許多多的店鋪、民居和酒坊,與唐時盧龍塞附近的風俗非常相似,沒有任何改變。那些酒坊門口掛著木刻的紅招牌,用來招攬客人。


    陪同趙初彥的外交官員級別不高,是一位軍轉幹部,本來就沒什麽文化,因此並不能夠聽明白這位來自朝鮮王國的使者嘴裏念叨著什麽,隻是覺得他似乎在念著一段抑揚頓挫且頗有韻律的東西——請原諒這個可憐的家夥,他在戰場上打打殺殺立下了大功卻無處安置,最後隻能轉業塞到外交部裏,玩詩歌這些東西並不是他所長。更何況,這次還是趙初彥臨時起意要到智利一帶看看, 外交部根本沒什麽人願意陪他到那個偏僻角落裏玩,因此就輪到了這位仁兄, 也是沒法。


    不過他聽不懂, 跟在趙初彥身後的幾位副使、隨員什麽的卻都聽懂了。。他們多是飽讀詩書的讀書人, 每個人都有功名,此刻聽趙初彥這麽一念詩, 雖覺得和周圍景色有些相和,但總有一股說不出的怪味。仔細想了想,似乎是在諷刺東國人不遵聖人, 不傳名教,久浸胡風,已離華夏道統越來越遠。在這一刻,他趙初彥仿佛化身成了出使遼國的宋朝臣子蘇頌, 在進入遼國地界後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指指點點,那種文化上的自信令趙初彥如癡如醉,稍稍撫平了最近幾個月以來思想上受到的痛苦衝擊。


    趙初彥在念完這一首詩後,似乎心情好了一些,隻見他直接撥轉碼頭, 朝前方不遠處的一個小小的村落行去。


    村子看起來不小,大概有一百多戶的樣子, 因為靠近交通要道的關係,一些有頭腦的村民在路口搭了個棚子,售賣包括醃肉、鹹魚、糕餅之類的在東岸常見的食物,同時也提供一些自釀的酒水。當然如果客人需要點名需要茶水的話, 這個小小的飯館也能提供綠茶、馬黛茶、白茶等多種茶水, 也是奇了, 這大概和博陵縣城裏設了一家孫春陽南貨鋪的分店有關,同時更說明了茶葉進口量在東岸已經增長到了一個極為驚人的地步,以至於鄉下地方的小店都有茶水賣了, 雖然這僅僅是產自寧波的較為低檔的磚茶。


    這時眾人已是行了半日, 腹中都有些饑餓,因此趙初彥便提議去那小店內坐上一坐,吃些食水,大家自然無不遵從了。店家看到這麽多人了, 一時有些驚慌, 下意識地便想拿起靠在木牆上的長矛禦敵,不過一看來者卻是一群衣著光鮮之輩,一下子又鬆弛了下來, 笑吟吟地招呼兩個自家子侄(同時也是幫工)去廚房知會自家婆娘,讓她感覺準備酒水吃食,這是有大生意上門了。


    趙初彥不喜飲酒,因此直接讓仆人趙正大上前囑咐店家直接上茶,店家連連應是。飲茶,在如今的東岸,無論是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還是高層的政治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與咖啡、酒並稱東岸三大飲料。更何況東岸人自詡前宋苗裔,而自宋朝以來,中原飲茶之風便愈演愈烈,因此東岸人嗜茶也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而且,從飲食習慣上來說,因為有著潘帕平原和巴塔哥尼亞台地提供大量廉價的牛羊肉,同時近海的漁業資源也非常豐富,東岸人平日裏吃的魚肉非常之多,奶製品也不少,因此非常飲用茶水以助消化,因此飲茶文化在東岸風靡南北也就很尋常了。


    東岸消費的茶葉,大概有一半產自寧紹一帶,其餘有產自浙南、浙西魯王控製區的,有從福建鄭氏那裏采購的,有從清國商人那裏走私來的,當然也少不了從順國那頭買的,總之都是來自中國大陸,除了極少一部分在河間北部雲籠霧罩的玄武高原上種植的茶以外。


    店家給趙初彥上的茶是從福建買來的武夷綠茶——同時這也是荷蘭人、英國人在中國采購的數量最大的一種茶了——味道自然談不上多好,但也絕不會很差就是了。陪同朝鮮人的那位東岸軍轉幹部卻沒點綠茶,而是徑自點了一壺奶茶,然後招呼幾個隨從警衛一起飲用。這種奶茶是用粗製的廉價磚茶外加鹽、乳煮成的,除了茶葉以外,恰好都是東岸產量非常豐富的物事,因此也是較為流行的。


    不過這種喝奶茶的習俗,在趙初彥看來就更是嗬嗬了,完全是一副胡人做派嘛!匈奴人、鮮卑人、契丹人、蒙古人哪個不喝奶茶?中原人有幾個喝奶茶的?東國人妄稱華夏,沒想到竟然習得這種胡風,真是可悲可歎。而聽說這種喝奶茶的習俗最初是傳自東國的一些世家大族,那就更是可笑了,他們還好意思自稱大宋苗裔?騙誰呢?


    趙初彥在這廂暗地裏腹誹東岸人的胡風夷俗,不過那廂幾個東岸人卻吃得很開心,對此一無所覺。或者說,即便他們發現趙初彥很不屑那又如何,一個仆從國的使節的看法,很重要嗎?值得東岸人為此大驚小怪嗎?本國牛羊這麽多,奶製品自然十分豐富、廉價,馬、牛、羊的乳製成乳酪,營養豐富又好保存,是東岸人居家、待客的常備食品,大夥就是愛吃了,管你甚事了?


    這不,這會七八個東岸人圍坐在兩張八仙桌前,喝完奶茶後,又讓店家端上來了八碗乳粥。這種乳粥,也是東岸傳統食品,由鄉間常見的野菜外加馬、牛、羊乳熬製而成,最是廉價,而且香氣撲鼻,非常受普通老百姓的喜愛。尤其是在稻米產量很高的河間地區,百姓們早晚經常吃乳粥,特別是在官方宣傳多吃乳製品能增強小孩體製、身高之後,就更加流行了。


    趙初彥喝了一杯茶後,店家的一位侄子小心翼翼地端上來了一碟點心,上麵有兩色食品,分別是蜜糕和鬆糕,與中原的有些類似,但又有所區別,也不知道源自何處。趙初彥拿筷子夾起一塊嚐了嚐,發現用料相當不錯,這令他很是驚異。他是老饕了,自然嚐得出那鬆糕是用鬆子、核桃在蜂蜜中浸泡後,和以糯米粉製成的,且糯米粉中也加了不少蔗糖,因此味道相當不錯。


    這種認知,更是讓他沉默了,因為小小的一個東岸鄉下地方,都用如許多的材料來加工各種美味的食品,並且還能夠銷售得出去,這本身就說明了很多問題。在朝鮮,這種鬆糕或蜜糕(不加鬆子、核桃的簡化版鬆糕),不是不能見到,但多見於兩班貴族家中,中人偶爾能吃一些,但絕對不會是常態,因此非常珍貴。可在東岸這是怎麽回事?為何這個鄉野地方的小店也能隨時備著這些在趙初彥看來並不便宜的食材,而且很顯然平時還有人消費,這一對比就很明顯了。


    朝鮮,還是太窮了啊!而且不光朝鮮,似乎中國大地也窮了一些!觀前人出使中國時的筆記、遊記,即便是在北京這種天子腳下的首善之地,也不可能做到如東岸這般富庶,這個或許就是東國人常掛在嘴邊的“生產力”的差距吧!趙初彥默默思考著。


    不屑歸不屑,但差距還是要正視的!在這一點上,趙初彥並不想當那可笑的縮頭烏龜。


    當然其實趙初彥想得也有些誇張了,蓋因並不是所有東岸鄉村野店都會如博陵縣望都鄉某村的這家店一樣的。即便是在東岸,蜂蜜也不是什麽便宜的物事,根本不可能讓普通老百姓也當成日常食品來消費,更何況鬆子、核桃仁的產量也沒豐富到大眾食品的程度。這家店之所以如此,隻不過是因為靠近交通要道,時不時有軍人、工程員、技術員、官員來來回回罷了。這些人的消費能力較強,檔次也較高,故這家店才備了這些食材,麵向的也多是這些高端消費者。至於普通消費者嘛,其消費層次很顯然就是如今正吃著乳粥、饅頭的那幫家夥們的層次,雖然這在趙初彥看起來也相當不低了。


    諸人吃茶喝粥間,一支運輸隊在路邊遠遠地路過,一個精瘦的漢子騎馬來到了小店近前,然後直接粗著嗓門大喊,讓店家趕緊做幾筐易攜帶的吃食出來,他們不便停留,還要加緊向北趕路。店家聞言趕緊跑了出來,與漢子協商一番後,定下了要四大筐炊餅、胡餅、肉油餅、饅頭的意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晚唐浮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獨麥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獨麥客並收藏晚唐浮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