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時不要點開,稍後修改)
(暫時不要點開,稍後修改)
“世人所難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態,雖善說者不能下一語,唯會心者知之。”
“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學問者淺。當其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無往而非趣也。麵無端容,目無定睛,口喃喃而欲語,足跳躍而不定,人生之至樂,真無逾於此時者。”
一下巴陵縣碼頭,湧入耳中的便是抑揚頓挫的吟哦聲。薑雲帆奇了,在這碼頭繁雜之地,居然也有人吟誦詩書?他放眼望去,卻不由得笑了,原來那是碼頭邊的一處涼亭,亭中聚集著十多個讀書人模樣的年輕人,正爭得一副麵紅耳赤的模樣。
剛才這幾句文,薑雲帆也是知曉的,那是著名的湖北學者、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曾經寫的文章中的一部分,主要是鼓吹掙脫程朱理學禁欲主義的束縛,這從他們創作了大量有別於傳統格調的山水散文作品就能看得出來, 充分展現了他們追求個性的理想,與主張“童心說”的李贄的思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三袁與李贄的思想, 在如今傳統士人看來多有粗鄙的大順國內流行日久, 受到了上層統治階級的重視與庇護, 這是他們在明季所不曾享受到的待遇。在那個年代,諸如李贄之類的思想家與傳統禮教鬥了一輩子, 到底聲音還是被人家穩穩壓住,沒能成為主流,很遺憾地讓中國失去了思想洗禮和文藝複興的機會, 雖然這機會本就十分渺茫。
好在他們道統不絕。。正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沒想到大順這個泥腿子政權居然對他們毫無歧視之感,相反還因為他們得到了一些開明商人的資助而另眼相待,在傳統儒家禮教對他們進行鞭撻得時候給予了保護,說起來也是異數了。
究其原因, 大概就是因為大順與東岸交流頻繁, 幾十年下來使得社會風氣有所改變, 正所謂東學西漸是也!有東岸這個明燈在前, 沒有條條框框束縛的大順上層統治者們毫不介意東學思想進入自己國家,以至於傳統士紳們都覺得比較丟人:對一幫流落海外、數百年不曾接受名教洗禮的前宋苗裔頂禮膜拜,完全喪失了身為中國之人的自豪感, 可憐可歎可悲!
對於這些傳統士紳的各種看法、結論, 薑雲帆自然是嗤之以鼻的。商業資本社會程度的加深以及思想領域的洗禮, 是現代社會的兩份邀請書, 缺一不可。明國在後半葉思想領域的啟蒙失敗,到明末時仍然沒有起色, 與此時掙紮在現代化邊緣的一些歐陸國家何其相似也!區別是鉗製歐陸社會思想發展的保守教會實力在經過三十年戰爭的廝殺之後大不如前, 除了在少數宗教氛圍濃厚的國家仍然保有優勢之外, 其餘地盤——不論是天主教還是新教——控製力大大減弱, 為社會思想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但在目前的中國, 雖然連年的戰爭相對削弱了保守勢力的力量(因為亂世更需要武夫、需要工匠、需要商人、需要經世致用的人才, 相反懂聖人之學的就不那麽迫切需要了), 但程度仍然不夠,仍然需要更深入的改革。
中國如今的現狀令薑雲帆想到了那個位於苦寒之地的俄羅斯。其實, 那個國家與如今的順國有些類似, 但也有區別。俄羅斯完全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最近六七十年內的每個沙皇都在致力於引進西方技術、武器、軍事思想,派人去西方抄寫書籍,並且為了引進西方人才不惜授予高等爵位和巨額賞金,同時還改革了自己的政治體製和經濟體製,動了不少大貴族的奶酪,這種膽識、氣魄和遠見,確實不一般。
順國的情形是什麽樣的呢?他們的統治者當然也願意學習東岸優秀的地方,因為殘酷的形勢逼迫得他們必須這麽做。另外,因為他們的“不作為”,受到的傳統士紳的影響力較小,因為完全沒有阻止東學思想進入國境,尤其是東岸人深入骨髓的貿易情結,使得大順境內商業發展迅速,產生了不少有實力的大批發商、生產商。
這些人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社會地位和權力,因此緊緊地與大順軍閥結合在一起,並且資助新儒家思想,打擊傳統士紳的勢力,讓這個國家更好地適應自己的行為模式。他們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在大順這個政權內部,學習八股文大概是沒啥前途的,開科取士的開始內容也很多樣化(怪不得應考者寥寥……),因此為了子孫後代計,還是不要讓那些讀書人徹底掌權了,否則自己決計沒有現在這麽高的地位。要知道,就連大順的將軍們,在找自己商量提供糧食、軍械、被服的時候,也是有商有量的,完全不似那些讀書人們高高在上的感覺。因此,對於任何與傳統儒家學說產生衝突的思想,他們都有資助的本能,對於社會秩序的改造,他們也有模模糊糊的想法,並且一些聰明人在通讀不少東岸書籍後,已經開始默默付諸實施了,也算是異數了。
所以,在順國這麽一個各種機緣巧合碰撞後產生的國度內,迥異於南明和清國的社會秩序在一些大型商業城市內慢慢產生了,然後開始向小城市和鄉村滲透。這個滲透的過程注定是緩慢和痛苦的,但目前看來同樣是不可逆的,薑雲帆研讀材料時就很有興趣地想知道,這種社會的移風易俗到底會進行到哪一步,才會引來傳統勢力的大反撲。他不認為傳統士紳現在就束手就擒了,事實上他們的力量還很強大,控製的人口也更多,隻不過在商業城市內相對較為勢弱罷了。相信一旦順國上層改弦更張,更加青睞中國傳統主流文化的話,相信這些士紳很快就可以打敗城市裏的那些“興風作浪”的大商人,這毫無疑問。
薑雲帆及一幹隨從沒在碼頭上多逗留,事實上像他們這種穿著襯衫、長褲,戴著禮帽,剃著短發的外來人,從來都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也很容易受到一些自認為受到了傷害的傳統中國人的痛罵、指責乃至襲擊。不過幸好巴陵縣和嶽州府方麵知道厲害,提前派了衙役在碼頭上迎候,接到後邊迅速帶到了府衙內,安排住宿。
薑雲帆等人客隨主便,沒有提出什麽異議。不過他們卻也沒在嶽州府待多久,隻歇息了一日,第三天(1681年10月3日)便在一隊順國騎兵的護衛下,走陸路朝長沙而去。而仿佛是為了體現自己的重視似的,順國皇帝李來亨還派了一位特使從長沙星夜出發,於半途和他們匯合,並在路上就與薑雲帆等人攀談了起來。
薑雲帆隨便聊了幾句,隻說自己是華夏東岸共和國特使,前往長沙與順國皇帝商談一些合作事宜,比如軍械和戰馬的出售、比如工業品的輸入、比如藥材和糧食的采購、比如順國開放自己金融市場等等。薑雲帆一邊說一邊注意觀察順國特使的表情,當他說到最後一條時,發現特使的臉色仍然沒什麽變化,心裏就有了猜測,不知道這特使是不懂其中的利害呢,還是覺得這樣也可以。不過這一切也都無所謂了,當他抵達長沙麵見李來亨之後,再當麵提出這個要求,看他答應不答應。
數日後,一行人終於抵達了長沙,大順的都城。長沙的格局,說實話與多年前相比,變化不是很大。不過,“硬件”變化不大,“軟件”方麵的變化著實不小!薑雲帆等人一路上走馬觀花,發現這裏的商業極為發達,不但衍生出了各類專業市場,同時也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許多行會組織,如鹽行、茶行、糧行、油行、藥材行、布行、棉行等等。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薑雲帆隱約聽說過這些組織,知道其勢力龐大、管理嚴苛、善於經營,與寧波的部分商品存在同質化的競爭,近幾年來一直飽受很多寧波商人的詬病——現在的寧波商人集團(他們自稱為商幫),已經越來越不滿足於地方政府組織的與海外商人的貿易,他們現在所思所想的,是如何把自己生產出來的商品,更多地賣到中國大陸內地去。特別是與清國議和已經不是秘密,長江可能也會重新開放,那麽此時不去更待何時?
“行會或者說行幫,這種組織確實是抵禦外來商品入侵的最有力武器啊。他們互相拆借資金,集中采購,有序銷售,雖然有壟斷的嫌疑,但對於保護弱小的本地工商業來說,卻又相當不錯。”一邊看著街道兩側的商鋪,薑雲帆一邊思考著問題:“這次馬隊長交給我的任務就是加大發展與順國得貿易,並趁機多做滲透,掌握其經濟命脈,日後也好有一些反製措施。尤其是重點提到的在順國重要口岸開設銀行,不知道順國上下能不能答應了。打擊、兼並當地的票號、錢莊實力,然後一步步攫取壟斷金融業務帶來的巨額利潤,這才是我們該做的啊,隻要李來亨答應了這一點,那麽多往多年的投入自可慢慢收回。”
其實,與其他生意相比,控製順國的金融業才是東岸人最主要的目標,也是近一年來隨著時局的變化而新增出來的目標。在這件事上,寧波本地商人及台灣銀行的出力都很大,馬文強也不過是順水推舟罷了。
而他們之所以以金融為主要突破口,蓋因此時的順國商業剛剛發展到一定規模,對錢莊、票號的融資需求十分之大。比如在重要口岸巴陵縣,當地就擁有七家錢莊,控製的資本從六千兩到兩萬兩不等,經常給一些茶行、紙行、布行什麽的提供融資,極大促進了當地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當然這是在重要口岸。在一些小縣城內,錢莊、票號的資本可能隻有幾百兩到幾千兩,為一些更小的茶場、織戶、手工業者提供貸款,幫助他們生產各類商品,而這些都是在最近二十年內慢慢發展起來的——在一片戰爭造成的廢墟上麵。
有些時候,薑雲帆也不得不驚歎這些中國商人的創造力和精明程度。有些錢莊的主人在二三十年間也許還隻是一個貨郎或個體織戶,積累了資本後給其他織戶貸款,一步步做大。他們能將本錢從一百兩做到一千兩,那麽將來一定也能將錢莊的資本繼續擴充到一萬兩乃至幾萬兩,發展之迅速,可謂令人驚歎。
而這個時候東岸較為現代的銀行資本進入順國市場的話,應該也是正當其時。早了的話,順國的錢莊、票號還沒完全發展起來,東岸人還要肩負開荒的重任,殊未不值。
(暫時不要點開,稍後修改)
“世人所難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態,雖善說者不能下一語,唯會心者知之。”
“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學問者淺。當其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無往而非趣也。麵無端容,目無定睛,口喃喃而欲語,足跳躍而不定,人生之至樂,真無逾於此時者。”
一下巴陵縣碼頭,湧入耳中的便是抑揚頓挫的吟哦聲。薑雲帆奇了,在這碼頭繁雜之地,居然也有人吟誦詩書?他放眼望去,卻不由得笑了,原來那是碼頭邊的一處涼亭,亭中聚集著十多個讀書人模樣的年輕人,正爭得一副麵紅耳赤的模樣。
剛才這幾句文,薑雲帆也是知曉的,那是著名的湖北學者、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曾經寫的文章中的一部分,主要是鼓吹掙脫程朱理學禁欲主義的束縛,這從他們創作了大量有別於傳統格調的山水散文作品就能看得出來, 充分展現了他們追求個性的理想,與主張“童心說”的李贄的思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三袁與李贄的思想, 在如今傳統士人看來多有粗鄙的大順國內流行日久, 受到了上層統治階級的重視與庇護, 這是他們在明季所不曾享受到的待遇。在那個年代,諸如李贄之類的思想家與傳統禮教鬥了一輩子, 到底聲音還是被人家穩穩壓住,沒能成為主流,很遺憾地讓中國失去了思想洗禮和文藝複興的機會, 雖然這機會本就十分渺茫。
好在他們道統不絕。。正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沒想到大順這個泥腿子政權居然對他們毫無歧視之感,相反還因為他們得到了一些開明商人的資助而另眼相待,在傳統儒家禮教對他們進行鞭撻得時候給予了保護,說起來也是異數了。
究其原因, 大概就是因為大順與東岸交流頻繁, 幾十年下來使得社會風氣有所改變, 正所謂東學西漸是也!有東岸這個明燈在前, 沒有條條框框束縛的大順上層統治者們毫不介意東學思想進入自己國家,以至於傳統士紳們都覺得比較丟人:對一幫流落海外、數百年不曾接受名教洗禮的前宋苗裔頂禮膜拜,完全喪失了身為中國之人的自豪感, 可憐可歎可悲!
對於這些傳統士紳的各種看法、結論, 薑雲帆自然是嗤之以鼻的。商業資本社會程度的加深以及思想領域的洗禮, 是現代社會的兩份邀請書, 缺一不可。明國在後半葉思想領域的啟蒙失敗,到明末時仍然沒有起色, 與此時掙紮在現代化邊緣的一些歐陸國家何其相似也!區別是鉗製歐陸社會思想發展的保守教會實力在經過三十年戰爭的廝殺之後大不如前, 除了在少數宗教氛圍濃厚的國家仍然保有優勢之外, 其餘地盤——不論是天主教還是新教——控製力大大減弱, 為社會思想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但在目前的中國, 雖然連年的戰爭相對削弱了保守勢力的力量(因為亂世更需要武夫、需要工匠、需要商人、需要經世致用的人才, 相反懂聖人之學的就不那麽迫切需要了), 但程度仍然不夠,仍然需要更深入的改革。
中國如今的現狀令薑雲帆想到了那個位於苦寒之地的俄羅斯。其實, 那個國家與如今的順國有些類似, 但也有區別。俄羅斯完全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最近六七十年內的每個沙皇都在致力於引進西方技術、武器、軍事思想,派人去西方抄寫書籍,並且為了引進西方人才不惜授予高等爵位和巨額賞金,同時還改革了自己的政治體製和經濟體製,動了不少大貴族的奶酪,這種膽識、氣魄和遠見,確實不一般。
順國的情形是什麽樣的呢?他們的統治者當然也願意學習東岸優秀的地方,因為殘酷的形勢逼迫得他們必須這麽做。另外,因為他們的“不作為”,受到的傳統士紳的影響力較小,因為完全沒有阻止東學思想進入國境,尤其是東岸人深入骨髓的貿易情結,使得大順境內商業發展迅速,產生了不少有實力的大批發商、生產商。
這些人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社會地位和權力,因此緊緊地與大順軍閥結合在一起,並且資助新儒家思想,打擊傳統士紳的勢力,讓這個國家更好地適應自己的行為模式。他們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在大順這個政權內部,學習八股文大概是沒啥前途的,開科取士的開始內容也很多樣化(怪不得應考者寥寥……),因此為了子孫後代計,還是不要讓那些讀書人徹底掌權了,否則自己決計沒有現在這麽高的地位。要知道,就連大順的將軍們,在找自己商量提供糧食、軍械、被服的時候,也是有商有量的,完全不似那些讀書人們高高在上的感覺。因此,對於任何與傳統儒家學說產生衝突的思想,他們都有資助的本能,對於社會秩序的改造,他們也有模模糊糊的想法,並且一些聰明人在通讀不少東岸書籍後,已經開始默默付諸實施了,也算是異數了。
所以,在順國這麽一個各種機緣巧合碰撞後產生的國度內,迥異於南明和清國的社會秩序在一些大型商業城市內慢慢產生了,然後開始向小城市和鄉村滲透。這個滲透的過程注定是緩慢和痛苦的,但目前看來同樣是不可逆的,薑雲帆研讀材料時就很有興趣地想知道,這種社會的移風易俗到底會進行到哪一步,才會引來傳統勢力的大反撲。他不認為傳統士紳現在就束手就擒了,事實上他們的力量還很強大,控製的人口也更多,隻不過在商業城市內相對較為勢弱罷了。相信一旦順國上層改弦更張,更加青睞中國傳統主流文化的話,相信這些士紳很快就可以打敗城市裏的那些“興風作浪”的大商人,這毫無疑問。
薑雲帆及一幹隨從沒在碼頭上多逗留,事實上像他們這種穿著襯衫、長褲,戴著禮帽,剃著短發的外來人,從來都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也很容易受到一些自認為受到了傷害的傳統中國人的痛罵、指責乃至襲擊。不過幸好巴陵縣和嶽州府方麵知道厲害,提前派了衙役在碼頭上迎候,接到後邊迅速帶到了府衙內,安排住宿。
薑雲帆等人客隨主便,沒有提出什麽異議。不過他們卻也沒在嶽州府待多久,隻歇息了一日,第三天(1681年10月3日)便在一隊順國騎兵的護衛下,走陸路朝長沙而去。而仿佛是為了體現自己的重視似的,順國皇帝李來亨還派了一位特使從長沙星夜出發,於半途和他們匯合,並在路上就與薑雲帆等人攀談了起來。
薑雲帆隨便聊了幾句,隻說自己是華夏東岸共和國特使,前往長沙與順國皇帝商談一些合作事宜,比如軍械和戰馬的出售、比如工業品的輸入、比如藥材和糧食的采購、比如順國開放自己金融市場等等。薑雲帆一邊說一邊注意觀察順國特使的表情,當他說到最後一條時,發現特使的臉色仍然沒什麽變化,心裏就有了猜測,不知道這特使是不懂其中的利害呢,還是覺得這樣也可以。不過這一切也都無所謂了,當他抵達長沙麵見李來亨之後,再當麵提出這個要求,看他答應不答應。
數日後,一行人終於抵達了長沙,大順的都城。長沙的格局,說實話與多年前相比,變化不是很大。不過,“硬件”變化不大,“軟件”方麵的變化著實不小!薑雲帆等人一路上走馬觀花,發現這裏的商業極為發達,不但衍生出了各類專業市場,同時也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許多行會組織,如鹽行、茶行、糧行、油行、藥材行、布行、棉行等等。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薑雲帆隱約聽說過這些組織,知道其勢力龐大、管理嚴苛、善於經營,與寧波的部分商品存在同質化的競爭,近幾年來一直飽受很多寧波商人的詬病——現在的寧波商人集團(他們自稱為商幫),已經越來越不滿足於地方政府組織的與海外商人的貿易,他們現在所思所想的,是如何把自己生產出來的商品,更多地賣到中國大陸內地去。特別是與清國議和已經不是秘密,長江可能也會重新開放,那麽此時不去更待何時?
“行會或者說行幫,這種組織確實是抵禦外來商品入侵的最有力武器啊。他們互相拆借資金,集中采購,有序銷售,雖然有壟斷的嫌疑,但對於保護弱小的本地工商業來說,卻又相當不錯。”一邊看著街道兩側的商鋪,薑雲帆一邊思考著問題:“這次馬隊長交給我的任務就是加大發展與順國得貿易,並趁機多做滲透,掌握其經濟命脈,日後也好有一些反製措施。尤其是重點提到的在順國重要口岸開設銀行,不知道順國上下能不能答應了。打擊、兼並當地的票號、錢莊實力,然後一步步攫取壟斷金融業務帶來的巨額利潤,這才是我們該做的啊,隻要李來亨答應了這一點,那麽多往多年的投入自可慢慢收回。”
其實,與其他生意相比,控製順國的金融業才是東岸人最主要的目標,也是近一年來隨著時局的變化而新增出來的目標。在這件事上,寧波本地商人及台灣銀行的出力都很大,馬文強也不過是順水推舟罷了。
而他們之所以以金融為主要突破口,蓋因此時的順國商業剛剛發展到一定規模,對錢莊、票號的融資需求十分之大。比如在重要口岸巴陵縣,當地就擁有七家錢莊,控製的資本從六千兩到兩萬兩不等,經常給一些茶行、紙行、布行什麽的提供融資,極大促進了當地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當然這是在重要口岸。在一些小縣城內,錢莊、票號的資本可能隻有幾百兩到幾千兩,為一些更小的茶場、織戶、手工業者提供貸款,幫助他們生產各類商品,而這些都是在最近二十年內慢慢發展起來的——在一片戰爭造成的廢墟上麵。
有些時候,薑雲帆也不得不驚歎這些中國商人的創造力和精明程度。有些錢莊的主人在二三十年間也許還隻是一個貨郎或個體織戶,積累了資本後給其他織戶貸款,一步步做大。他們能將本錢從一百兩做到一千兩,那麽將來一定也能將錢莊的資本繼續擴充到一萬兩乃至幾萬兩,發展之迅速,可謂令人驚歎。
而這個時候東岸較為現代的銀行資本進入順國市場的話,應該也是正當其時。早了的話,順國的錢莊、票號還沒完全發展起來,東岸人還要肩負開荒的重任,殊未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