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浩和沈欣遊山玩水,遊到山洞境內,遇到了範仲淹。


    如今距離郭浩退位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華夏國有了很大的改變,但現在一下子跨越到現代,是不可能的。


    當今皇帝郭致啟,按照郭浩的部署繼續發展著華夏,此時的華夏物阜民豐,兵強馬壯,儼然一副大國景象。


    縱使是如此,封建製度的影響依舊很大,有些製度實行下去,不但沒能保持,甚至還有些回彈。


    不過郭浩擔心的不是這些,而是精神文明的建設,從範仲淹開始,華夏馬上會湧現出一批曆史級文人,來帶動文化的發展。


    郭浩問範仲淹何為“道”,其實就是想了解一下他的人生觀,想選擇一個代表人物,繼續延續他的思想。


    “範希文,我說了這麽多,不知你可否明白,道之根本不在於天,不在於地,不在於人,而在於天地人!”


    郭浩看著範仲淹,希望他能夠有所表現,可是範仲淹卻皺了皺眉,看樣子沒明白郭浩的意思。


    郭浩見狀歎了口氣,回頭對沈欣道:“咱們走吧。”


    沈欣看了範仲淹一眼,雖然她也不明白郭浩的意思,不過她卻知道,範仲淹失去了一次機會。


    二人離開醴泉寺,一路上往泰山方向去,結果發現前往泰山的官道被封了,而且還有不少運輸隊伍在運送什麽東西。


    郭浩有些奇怪,於是問了問路邊的商家:“店家,官府這是要幹什麽,這麽多人來來回回的。”


    店家看了郭浩一眼,道:“你是從外地來的吧,這你都不知道,朝廷要舉行封禪大典,他們這是在位大典準備呢。”


    “封禪大典?”


    郭浩愣了一下,封禪大典是什麽,他心裏很清楚,封為祭天,禪為祭地,合一起就是祭拜天地。


    封禪大典的意思,郭浩也很了解,這是用來證明統治正統的儀式,曆史上很多皇帝都趨之若鶩。


    皇帝們都想封禪,可做成的就那麽幾個,也就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等。


    封禪大典耗資巨大,不亞於打了一場戰爭,華夏現在雖然有這個實力,可郭浩認為完全沒這個必要。


    郭致啟在搞什麽!


    郭浩嘴上不承認,其實他是有些酸了,天下是他打下來的,他都沒好意思說封禪,結果他兒子替他做了。


    正統的封禪大典,地點就在泰山,在此之前要進行很多準備。


    祭天采用祭太一神之禮,設壇三層,四周為青、赤、白、黑、黃五帝壇。


    殺白鹿、豬、白犛牛等作祭品,用江淮一帶所產的一茅三脊草為神籍,以五色土益雜封,滿山放置奇獸珍禽,以示祥瑞。


    與此同時,還要拜祭神仙,有些東西在後世就是迷信,現在卻意義非凡。


    既然要舉行封禪大典,郭浩暫時不打算走了,二人暫時住在了山東,打算等封禪結局後再去別的地方。


    皇帝封禪,舉國歡騰,萬國來朝。


    一時間泰山附近,祥瑞頻出,什麽出現神泉了,什麽山上長滿靈芝啦,什麽有人看見神仙啦。


    對於這些傳聞,郭浩嗤之以鼻,他到現在已經八十多歲了,這些年也去過不少地方,從來沒見過什麽神仙。


    所以郭浩根本不相信有神仙在,可百姓並不懂這些事。


    京城,皇宮。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泰山祥瑞遍地,說明我華夏國得到了神靈的認可,陛下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內閣大臣王欽若躬身恭賀郭致啟,郭致啟麵帶笑意,對這個結果也很滿意。


    這麽多年過去了,他始終活在郭浩的影子下麵,做什麽事都是按柤製,其實他並不自由。


    年輕的時候還好,郭致啟迫於郭浩的威嚴,不敢說什麽。


    可郭浩已經不在了,而且他也到了不惑之年,他想在自己老之前做一件大事,告訴天下他才是華夏的皇帝。


    現在內閣之中,有四位大臣是他的心腹,分別是王欽若、丁謂、林特、陳彭年,除此之外還有王旦、寇準和馮拯。


    這七個大臣,有四個都是曆史上的奸臣,哪怕是郭浩也不知道,畢竟他不可能記那麽多人。


    要說這四人,與太監劉承珪並稱為北宋五鬼,他們能做到宰相的位置,說明他們是有真才實學的。


    吏部負責選拔官員,雖然有規則考核,可是這種考核隻考的了一時,卻管不了一世。


    每個人年輕時都有高尚的理想,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都是會變的。


    也許是郭浩打下的底子太好了,郭致啟繼位幾年後,就覺得無所事事,漸漸開始奢靡起來。


    對此郭浩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當初的他雖然節儉,但那也是被逼的。


    好歹也是皇家,一點排場沒有也說不過去,所以郭浩也就沒幹涉,隻要不出大格就行。


    科技發展,教育興起,在商業的推動下,華夏的國力蒸蒸日上,這讓郭致啟很沒有成就感。


    王欽若看出了他的心思,於是投其所好,建議皇帝進行封禪,向上天匯報功勞。


    郭致啟想著郭浩沒做過這事,就有些動心了,雖然也有大臣勸阻,但他還是打定主意。


    “好啊,先帝創下這偌大的江山,功績遠超秦皇漢武,四麵八方的國家都知道,但上天還不知道。


    這次朕就代替父皇稟告上天,祈求我華夏千秋萬代,江山永固,這件事劉交給王愛卿了,朕會讓六部配合你!”


    王欽若笑著答應,心裏琢磨著怎麽讓皇帝高興,從而得到更大的器重。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哪怕是換了一個朝廷,王欽若也不是那種心懷百姓之人。


    他為了迎合郭致啟,派人到各地製造符瑞,這是帝王受命的征兆,一時間很多聲音出現。


    由於郭浩當初開放了嚴禁,所以民間是言論自由的,很多人看到那些符瑞,心裏不屑卻不敢說什麽,隻能在私底下議論。


    一個茶館裏,幾個讀書人。


    “哎,你們說朝廷這扯不扯,那些祥瑞一看就是假的,當官的還一本正經地相信,是不是腦子有問題。”


    “噓,李兄慎言,當官的為什麽這麽做,難道你還不明白麽,當今陛下要證明自己,官員們怎麽敢不附和!”


    “附和什麽啊,子不語怪力亂神,先帝都講究格物致知,不信任何牛鬼蛇神,否則怎麽有今天的華夏。”


    一個讀書人說完,其餘的都沉默了,uu看書 wwuuknhu.m 郭浩在一旁聽的清楚,心裏寬慰一些,還是有明白人的。


    “咳咳,這位兄台所言雖有道理,可官員這麽做,無非是恭維陛下,作為先帝的兒子,他也需要證明自己。


    封禪在即,人們這麽做也無可厚非,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想必大典過後就會好了。”


    郭浩見他們都不說,於是出言寬慰,其他人都點點頭,可其中一個卻有些不屑。


    “好一句上有所好下必效焉,這位仁兄既然知道這個道理,難道就想不明白其中關鍵?


    朝廷封禪是會結束,道影響卻不會結束,這就好比一顆石子落進水中,勢必會引起波蕩。


    百姓不理解朝廷的用意,一旦形成不好的風俗,勢必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就想現在這些祥瑞,哪裏是祥瑞,分明是官員邀功的由頭,此風不可長,朝廷若不采取措施,恐怕會留下後患!”


    郭浩聞言表情變得凝重,這個讀書人說的有道理,要不是他提醒,他還真沒想這麽多。


    朝廷此舉,看似是正常的封禪,可在有心人的安排下,已經演變成了神道設教,蠱惑人心了。


    華夏發展的太快,精神建設沒有跟上,如果這時候走了歪路,結果確實不敢想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更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蓮素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蓮素心並收藏更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