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宋 ()”查找最新章節!


    “怎麽樣在不損害利益的前提下,使收益最大化!


    我們的技術比他們先進,軍隊比他們強大,可是打仗勞民傷財,效果也不一定理想。


    如果我們換個方式,比如向西北運輸食鹽,讓他們養成依賴,若是有一天忽然停了,你們說他們會怎麽樣?”


    郭浩隻是舉個例子,食鹽西北也有,但是某些不產鹽的地方,這個辦法就絕對有用。


    大臣們都在思考,在他們看來,不打仗就是好事,但是光憑謀略控製一個國家,他們還沒有那個本事。


    “有時候統治並不一定要依靠武力,幫助別人也不一定是資敵,外交部你們要重視起來,隻要不違背原則,有些事情可以不擇手段!”


    不違背原則,不擇手段,郭浩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他這麽做很霸道,卻是對大宋負責,為百姓負責。


    大臣們明白了郭浩的意思,開始製定一係列細節,同時對外來使者的接待做出了規定,由外交部的官員專門接待,地方官員不得插手。


    朝見了使者後,郭浩用一些他覺得沒用的東西,換了一批對方不看重的礦石,雙方簽下通商文書,回鶻的商路算是合法了。


    打通商路隻是開始,下一步郭浩打算在西北設立駐地,遷徙一批人過去,要他們適應那裏的環境。


    眼瞅著又要過年了,這時李慶男竟然回來了,這讓郭浩十分驚喜,立刻召見了他。


    “怎麽樣,朕要的東西找到了麽!”


    李慶男行禮過後,從懷中取出一個口袋,三德子接過遞給郭浩,郭浩打開一看臉上露出笑容。


    “沒錯,就是棉花,有了這個東西,寒冷的地方我們也不怕了!”


    李慶男這次下南洋,郭浩特提交代他找棉花,曆史上的棉花是宋末傳入中國的,可是郭浩謀劃北方,最需要的就是禦寒的衣服。


    女真族一直生活在東北,他們冬天穿的都是動物的皮毛,但那個東西太珍貴,郭浩不可能給大軍都發一套。


    但是棉花不一樣,可以大批量種植,他早就讓綾錦院研究羽絨服,但沒有合適的布料,所以羽絨服很難實現。


    有了棉花,郭浩在征討北方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步,現在他需要做的,就是製造火器,但以現在的工藝,速度實在太慢了。


    有了回鶻使者的前車,十二月,塔坦國天王娘子之子策卜迪進貢於宋,又一個外國來朝。


    塔坦國,就是後世的新疆地區,在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境東北部河漫灘地。


    西域水道記》雲:“舊渠引水十餘裏至大橋入新界,又西二十裏經錫伯館南,其地與河北寧遠城相直也”。


    錫伯館,即為錫伯營塔坦的意譯。


    西域國家紛紛進貢,營造了一種萬國來朝的感覺,而郭浩也表現出天朝大國的氣度,和塔坦國簽訂友好往來的國書。


    對於外國的進貢,郭浩一般來者不拒,但是在回禮方麵,郭浩表現的和其他帝王不同,他隻送一些沒有實際價值的東西。


    可即便如此,那些外國使者不知道,畢竟他們那裏沒有這些東西,所以顯得很珍貴。


    又迎來一個除夕,這是郭浩在這裏的第二十個年頭,他今年已經四十二歲了,可看起來依舊很年輕。


    這些年來,他對養生之道越發的精通,他知道世上沒有什麽長生不老之術,可是養生卻是真實存在的。


    在陳摶的指點下,郭浩會服用一些藥物,其中不乏人參、靈芝等名貴藥材,加上經常鍛煉,所以他的身體一直很好,就好像沒變老一樣。


    今年過年,郭浩去了不少地方,首先去了格物院,表彰了一些工匠,感謝他們這一年的辛苦鑽研。


    而後去了軍事學院,經過一年的訓練,剩下的八百學員整體精神麵貌有了質的變化,看起來更像後世的軍隊。


    之後去了綾錦院,因為接下來棉花的紡織很重要,一旦棉花普及開來,不對有利於戰事,還對大宋的百姓大有裨益。


    最後郭浩去了國子監,這裏是大宋高級人才聚集地,裏麵有的學子,未來很可能是內閣大臣,宰相人員。


    除此之外郭浩還巡視了汴梁中的商戶,各個衙門,慰問了軍營裏的將士,探訪了民間的民情。


    此時的大宋,可謂是蒸蒸日上,一副盛世景象,郭浩很是欣慰,很有成就感。


    軍事學院放假,郭浩叫來兩個兒子,這一年他們與學員們相處的不錯,如今已經沒什麽架子。


    “堯兒,舜兒,過完年你們正式加入內閣,參與國家大事的商討,雖然你們可以發表意見,但還是要多聽大臣們的建議。”


    “多謝父皇!”


    兄弟二人很高興,此時暫時放下了暗鬥,因為他們看出來了,郭浩不是那種不放權的人,隻是需要他們有能力。


    所以兄弟二人的由暗鬥改為明爭,誰表現好,更能得到認可,誰就有繼承皇位的資格。


    對於這個現象,郭浩沒有製止,畢竟良性競爭有利於成長,如果兩個兒子都有本事,大不了開拓一下海外。


    不過郭浩現在沒有那個心思,大宋現在還沒有那個實力,其他人都不明白,認為大宋的國力已經是世界之最。


    隻有郭浩清楚,現在的大宋底蘊還不夠,如果冒然擴張,很可能造成內部動亂,元帝國的下場,就是前車之鑒。


    經過十年的發展,大宋的人口多了一些,可是還遠遠不夠,和後世動輒十億起步的大國比,現在的大宋還是個嬰兒。


    鼓勵生育是國策之一,可人口多了也要考慮吃飯問題,農業發展勢在必行,現在卻沒有袁院士那樣的角色。


    所以郭浩看似豪邁,卻不敢八步子邁的太大,看似野心勃勃,很多事情都再三考慮。


    隨著各項政策越來越成熟,衣食住行都得到解決,盛世的景象已經浮現,可郭浩還在負重前行。


    所以他培養兩個兒子,不是讓他們繼承皇位,而是分擔他的壓力,皇帝雖然是孤獨的,可也要學會利用一切資源。


    太平四年,正月。


    新婚燕爾地耶律賢和蕭綽,u看書 .uukasuco 前往潢河遊玩,自從耶律賢繼位後,革除了不少弊政,同時選拔了一些漢人官員,加強了朝廷的統治。


    “陛下,我在汴梁時,宋帝經常會探訪民間,親自檢查官員的政務,妾身覺得他這個做法很好,避免被大臣蒙蔽。”


    耶律賢點點頭,通過蕭綽的講述,這段時間他也了解了不少中原的事情,有郭浩這麽強大的對手在,他的心裏其實很憂慮。


    “宋帝收回燕雲十六州後,十分重視邊防,我們的軍隊再也占不到便宜,很多統領開始騷擾漢人城鎮。


    雖然朝廷明令禁止不許這麽做,可是還是會有部落因為糧食不得不去掠奪,好在這兩年耕地的數量在增加,否則不知有多少人會餓死。”


    凡事皆有因果,郭浩守住了北大門,契丹無法掠奪,逼迫著遼國開拓耕地,增加糧食產量。


    可即便如此,由於契丹族不事耕種,漢人又隻是少部分,如此下去必定無法維持。


    除非遊牧民族開始耕種,可這樣他們就失去了機動性,這也正是郭浩想要的,因為他們一旦適應了耕種的生活,就不用靠掠奪生存了。


    久而久之,他們會和漢人無異,郭浩如果這時候發動戰爭,到時候得到的會是另一種“漢人”,不用擔心他們跑了的部族。


    “這樣下去是不行的,我聽說女真國那邊新得到一種種子,打算明年春天開始耕種。


    如果這種種子可以得到很多糧食,我們也可以要一些來,宋帝從西洋弄來了幾種作物,現在已經不再擔心糧食問題,而我們卻不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更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蓮素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蓮素心並收藏更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