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漸起,夕陽的餘暉將古老的山城染黃,重慶這座聞名天下的火爐溫度驟降,茵茵彌漫的濕氣也沒盛夏那麽濃重了。
蜀軍政府的大院裏仍舊與往常一樣熱鬧喧鬧,進進出出的軍政府各級官員和各部軍官,大都是麻辣火鍋般的性子和大嗓門,笑聲、罵聲、打諢插科聲與各種聲音交集一起,構成了重慶蜀軍政府鮮明而獨特的風格。
辦公大院西側的獨立小院裏,軍政次長兼訓練處長劉秉先送走了來他辦公室聊天的議長吳玉章,吩咐副官什麽人也不見,回到辦公室關上門,反複閱讀昨日發行的《華西時報》第一、二版,再從抽屜裏取出三弟蕭益民寫來的兩封信重讀一遍,最後抽出支香煙緩緩點燃。
劉秉先實在難以想象,竟然有一萬七千多名知識青年從四川各地匯聚成都,爭相角逐新成立的四川陸軍軍官學校首屆招收的二百五十個學員資格,更沒料到三弟蕭益民從北京請回了前兩年飽受排擠、一怒之下離開四川的新軍元老徐孝剛和周道剛,分別委以軍校教育長和訓導主任的要職。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對於三弟蕭益民的寬廣胸懷、深沉心機和驚人的辦事效率,劉秉先除了佩服就是感慨,原本他隻要對再三懇請他回成都的蕭益民點個頭,這個剛成立就名動全國的四川陸軍軍官軍校的教育長一職,就是他劉秉先的了,可現在
劉秉先每個月至少收到三弟蕭益民的三封信,蕭益民對他的手足情感不但沒變,反而日漸深切,每封來信都不下三頁紙,內容駁雜,無所不談,品評天下大事、分析巴蜀現狀、告知康藏平叛、陳述建軍思想等等,都在蕭益民的來信中頻頻出現,而且絲毫不隱瞞他與時俱進的嶄新思想和憂國憂民的滿腔抱負。
蕭益民的每一封來信,都讓劉秉先反複品讀,進而夜不成寐,劉秉先每次都意識到,自己與三弟蕭益民之間的差距,越拉越遠了。
劉秉先之所以在畢業歸國之後返回重慶,除了敬仰和追隨中山先生倡導的革命之外,還有個重要的、但說不出口的原因:
六年前,他在方方麵麵均被同窗兼兄弟蕭益民壓下一頭,東渡日本深造四年回來,再被三弟蕭益民的光環罩著怎麽行?無論從哪個方麵思考,性格堅毅、自尊心強的劉秉先都要闖出個新天地,實現心中救國救民的遠大抱負的同時,也向兄弟證明自己的價值和能力。
近一年來,劉秉先雖然與三弟蕭益民頻繁通信,但沒有再接受蕭益民的任何幫助,除了回國創業之初蕭益民贈送的那批武器裝備之外,劉秉先多次婉拒了蕭益民在武器彈藥和資金方麵的慷慨援助,憑他堅毅不拔的努力和龐大家族的支持,組建並訓練出一個戰鬥力和軍紀都達到現代軍隊要求的步兵團,成為重慶地區各武裝和同盟會總部為之側目、又讚不絕口的精銳革命力量。
誰知司令熊克武和議長吳玉章等人僅僅召開一個小小的軍事調整會議,就名正言順、堂而皇之地把劉秉先苦心經營的精銳步兵團分走一半,同是劉秉先和蕭益民好友的楊庶堪在會上竟然保持沉默,事後還勸劉秉先一切以革命大局為重。
以革命的名義分走劉秉先的半個團他認了,可近一年來同盟會領導下的蜀軍政府並沒有任何的進步,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的所謂革命軍隊,軍紀敗壞,各級軍官貪墨成風,除了高舉革命旗幟高喊革命口號之外,本質上與滿清倒台前後的新軍沒有兩樣。
看似革命熱情高漲、表麵上越來越強大的政府中,到處充斥著投機政客,各級官員打著一切為了革命的旗號,明裏暗裏爭權奪利,相互詆毀,相互拆台,致使整個政府矛盾重重,一個個正直無私的官員因此而遠走他鄉。
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短短半年之內,蜀軍政府就增設了十七個廳局和委員會,用以安置從四川各地和同盟會總部派來的革命元勳,導致政府辦公費用支出在半年間猛增十五倍之多。
隻會造反不會生產的軍政官員,隻能將這筆費用攤到老百姓頭上,導致花樣繁多的稅賦逐漸出爐,老百姓的負擔更為沉重,已經引發重慶以及周邊各縣民眾的強烈不滿,南部幾個縣出現了零星的暴力抗稅事件。
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各部高官仍舊生活奢華,揮金如土,連各自乘坐的馬車和轎子都要相互攀比,一個個大慷革命之慨,可眾官員在公眾場合和頻繁舉行的大型集會上又是另一番形象:爭相發言,激情四射,滿口都是令人鼓舞的革命道理,頻頻描繪未來全國發展的美好藍圖和億萬民眾的幸福生活,暗中卻在為自己的小集團或者家族牟利,哪裏有半點兒革命黨人大公無私天下為公的風範?
劉秉先終於失望了,數月來的每一天,他都處在彷徨痛苦之中,為此他多次致信中山先生和黃興總司令,中山先生和黃總司令也在百忙之中給他回信,對他的革命熱情和巨大貢獻大為褒獎,信中寄予諸多鼓勵和殷殷期盼,同時也責成重慶同盟會和蜀軍政府嚴加整改。
可最後的結果是,心懷天下憂國憂民的蜀軍政府軍政次長兼訓練處長、日本士官學校第八期優秀畢業生劉秉先,因此得罪了諸多既得利益者,逐漸被邊緣化,掌管全軍訓練教育的訓練處編製,也以種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大量裁減,弄到現在隻剩下處長劉秉先和他的幾個參謀和副官,處於名存實亡的尷尬境地。
煙霧繚繞中的劉秉先,一動不動,越來越短的煙頭灼痛了手指,他才回過神來,緩緩扔掉煙頭,無力地仰起腦袋,發出一聲悠長而又沉重的歎息。
一陣痛苦的沉默過後,他目光慢慢移到桌麵的信封上,腦海裏浮現三弟蕭益民來信中的一段頗有詩意的文字:這個黑暗與光明膠著的痛苦時代,更是個大浪淘沙、波瀾壯闊的英雄時代……
蜀軍政府的大院裏仍舊與往常一樣熱鬧喧鬧,進進出出的軍政府各級官員和各部軍官,大都是麻辣火鍋般的性子和大嗓門,笑聲、罵聲、打諢插科聲與各種聲音交集一起,構成了重慶蜀軍政府鮮明而獨特的風格。
辦公大院西側的獨立小院裏,軍政次長兼訓練處長劉秉先送走了來他辦公室聊天的議長吳玉章,吩咐副官什麽人也不見,回到辦公室關上門,反複閱讀昨日發行的《華西時報》第一、二版,再從抽屜裏取出三弟蕭益民寫來的兩封信重讀一遍,最後抽出支香煙緩緩點燃。
劉秉先實在難以想象,竟然有一萬七千多名知識青年從四川各地匯聚成都,爭相角逐新成立的四川陸軍軍官學校首屆招收的二百五十個學員資格,更沒料到三弟蕭益民從北京請回了前兩年飽受排擠、一怒之下離開四川的新軍元老徐孝剛和周道剛,分別委以軍校教育長和訓導主任的要職。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對於三弟蕭益民的寬廣胸懷、深沉心機和驚人的辦事效率,劉秉先除了佩服就是感慨,原本他隻要對再三懇請他回成都的蕭益民點個頭,這個剛成立就名動全國的四川陸軍軍官軍校的教育長一職,就是他劉秉先的了,可現在
劉秉先每個月至少收到三弟蕭益民的三封信,蕭益民對他的手足情感不但沒變,反而日漸深切,每封來信都不下三頁紙,內容駁雜,無所不談,品評天下大事、分析巴蜀現狀、告知康藏平叛、陳述建軍思想等等,都在蕭益民的來信中頻頻出現,而且絲毫不隱瞞他與時俱進的嶄新思想和憂國憂民的滿腔抱負。
蕭益民的每一封來信,都讓劉秉先反複品讀,進而夜不成寐,劉秉先每次都意識到,自己與三弟蕭益民之間的差距,越拉越遠了。
劉秉先之所以在畢業歸國之後返回重慶,除了敬仰和追隨中山先生倡導的革命之外,還有個重要的、但說不出口的原因:
六年前,他在方方麵麵均被同窗兼兄弟蕭益民壓下一頭,東渡日本深造四年回來,再被三弟蕭益民的光環罩著怎麽行?無論從哪個方麵思考,性格堅毅、自尊心強的劉秉先都要闖出個新天地,實現心中救國救民的遠大抱負的同時,也向兄弟證明自己的價值和能力。
近一年來,劉秉先雖然與三弟蕭益民頻繁通信,但沒有再接受蕭益民的任何幫助,除了回國創業之初蕭益民贈送的那批武器裝備之外,劉秉先多次婉拒了蕭益民在武器彈藥和資金方麵的慷慨援助,憑他堅毅不拔的努力和龐大家族的支持,組建並訓練出一個戰鬥力和軍紀都達到現代軍隊要求的步兵團,成為重慶地區各武裝和同盟會總部為之側目、又讚不絕口的精銳革命力量。
誰知司令熊克武和議長吳玉章等人僅僅召開一個小小的軍事調整會議,就名正言順、堂而皇之地把劉秉先苦心經營的精銳步兵團分走一半,同是劉秉先和蕭益民好友的楊庶堪在會上竟然保持沉默,事後還勸劉秉先一切以革命大局為重。
以革命的名義分走劉秉先的半個團他認了,可近一年來同盟會領導下的蜀軍政府並沒有任何的進步,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的所謂革命軍隊,軍紀敗壞,各級軍官貪墨成風,除了高舉革命旗幟高喊革命口號之外,本質上與滿清倒台前後的新軍沒有兩樣。
看似革命熱情高漲、表麵上越來越強大的政府中,到處充斥著投機政客,各級官員打著一切為了革命的旗號,明裏暗裏爭權奪利,相互詆毀,相互拆台,致使整個政府矛盾重重,一個個正直無私的官員因此而遠走他鄉。
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短短半年之內,蜀軍政府就增設了十七個廳局和委員會,用以安置從四川各地和同盟會總部派來的革命元勳,導致政府辦公費用支出在半年間猛增十五倍之多。
隻會造反不會生產的軍政官員,隻能將這筆費用攤到老百姓頭上,導致花樣繁多的稅賦逐漸出爐,老百姓的負擔更為沉重,已經引發重慶以及周邊各縣民眾的強烈不滿,南部幾個縣出現了零星的暴力抗稅事件。
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各部高官仍舊生活奢華,揮金如土,連各自乘坐的馬車和轎子都要相互攀比,一個個大慷革命之慨,可眾官員在公眾場合和頻繁舉行的大型集會上又是另一番形象:爭相發言,激情四射,滿口都是令人鼓舞的革命道理,頻頻描繪未來全國發展的美好藍圖和億萬民眾的幸福生活,暗中卻在為自己的小集團或者家族牟利,哪裏有半點兒革命黨人大公無私天下為公的風範?
劉秉先終於失望了,數月來的每一天,他都處在彷徨痛苦之中,為此他多次致信中山先生和黃興總司令,中山先生和黃總司令也在百忙之中給他回信,對他的革命熱情和巨大貢獻大為褒獎,信中寄予諸多鼓勵和殷殷期盼,同時也責成重慶同盟會和蜀軍政府嚴加整改。
可最後的結果是,心懷天下憂國憂民的蜀軍政府軍政次長兼訓練處長、日本士官學校第八期優秀畢業生劉秉先,因此得罪了諸多既得利益者,逐漸被邊緣化,掌管全軍訓練教育的訓練處編製,也以種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大量裁減,弄到現在隻剩下處長劉秉先和他的幾個參謀和副官,處於名存實亡的尷尬境地。
煙霧繚繞中的劉秉先,一動不動,越來越短的煙頭灼痛了手指,他才回過神來,緩緩扔掉煙頭,無力地仰起腦袋,發出一聲悠長而又沉重的歎息。
一陣痛苦的沉默過後,他目光慢慢移到桌麵的信封上,腦海裏浮現三弟蕭益民來信中的一段頗有詩意的文字:這個黑暗與光明膠著的痛苦時代,更是個大浪淘沙、波瀾壯闊的英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