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年關時,揚州城傳出一個爆炸性的新聞,總商羅家破產了。
羅家自改元那年因皇上整頓鹽務大傷元氣後,近些年一直勉強維持收支平衡,近來幾個兒子為了重振家業,冒險到自貢挖鹽井,誰想銀子投了上萬,卻碰上了鑿不透的岩石層,後力不支,終於破產,老爺子也因此一病不起,駕鶴歸西。
親朋好友自然是悲痛欲絕,不相幹的人卻各打算盤。比如雙瑤,一大早就被叫在沈曆的書房裏,隻商量一件事:怎麽把羅家手裏的幾萬鹽引弄到手?
大夏朝律條規定,天下的官鹽由朝廷統一開采,並在各地選取總商總管販賣事宜。比如淮揚一帶,總共指定了0名總商,揚州的衛、李、羅三家就是其中之三。每年朝廷按照當初敲定的數量給三家發放鹽引作為領鹽的憑證,三家總商隻要給邊境輸送足夠的糧食,就能拿著鹽引到朝廷指定的鹽場買鹽,回來後或者在自己的鹽號賣,或者批發給各地的散商,利潤都十分可觀。而那些沒有鹽引的散商,要麽高價從總商手裏買鹽引,要麽花更高的價錢從總商手裏買鹽,要麽鋌而走險販賣私鹽,所得利潤都很有限。
沈家當初就是這種夾縫中求生存的散商,直到沈老爺子機緣湊巧跟金陵的一家總商結成好友,從他身上享受了十幾年低價鹽引,沈家這才發跡。後來兩家老人相繼過世,後代人漸行漸遠,好在沈曆善於經營,恒發號倒也風生水起。新皇登基頭幾年,沈曆在自貢開了一口產量極高的鹽井,替他賺了不少銀子,這番還鄉,意氣更是不同,那雙眼睛,早就盯上了羅家手裏的鹽引。
李掌櫃咳嗽一聲:“鹽引現在是羅家唯一的救命稻草,我怕他們不肯賣。”
沈曆不屑地哼了一聲:“不賣?不賣他拿什麽填幾萬兩銀子的窟窿?”
“有幾萬兩銀子的債?天哪,怎麽花的!”姚武近來一直在鋪子裏幫忙,這次也參與討論。
“那口鹽井挖了一多半碰上了井蓋子,羅家弟兄幾個不甘心,又籌錢開了一個,誰知道運氣那麽背,還是不見出鹽水。”
雙瑤跟著沈曆在自貢住了六七年,挖鹽井的情形見過不少。鹽井的選址十分重要,先要請經驗豐富的師傅找鹽脈,通常一個師傅還定不下來,得三四個人看了都說有鹽才能確定地址。然後請陽生定日子看黃曆,拜了神祭了祖,才能開挖。有運氣好的,挖上一個月就開始冒鹽水,也有運氣不好的,挖到一半碰上堅硬的岩石,也就是俗稱的井蓋子,鑽頭鑽壞三四個愣是挖不開,隻好放棄。也有看走眼的,挖上大半年也不出鹽水,投進去的錢拿不回來,傾家蕩產。
相比較取得朝廷的鹽引,在自貢挖鹽井隻要取得當地官府的同意就行,花費的成本小得多,雖然挖出來的鹽隻能在四川境內販賣,但是利潤也十分可觀,況且賦稅也低。朝廷的鹽引隻有總商才有資格拿到,而總商也隻能通過每年向邊境輸送與鹽引價值相當的糧食,才能將手裏的鹽引兌現成官鹽,糧食錢、運費,再加上一路的保鏢費、見官錢,每年的花費十分龐大,所以若不是大富之家,想靠鹽引賺錢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如今羅家的錢都折在了鹽井上,恐怕今年買糧運糧的工程難以完成,那麽鹽引就兌現不了。對於沈家來說,隻要能說服羅家將鹽引出讓,然後再想辦法運糧到邊境把鹽引兌現,那麽今年的生意必定穩賺不賠。
不過,以沈家現有的財力,能承擔起運糧這麽大的工程嗎?
雙瑤不由蹙眉問道:“父親,我記得咱家賬上可以流動的資產也隻有一萬多銀子,若要運糧,不知道夠不夠?”
沈曆沒想到女兒一口就說出問題的關鍵所在,心中一凜,忙道:“借高利貸也要做!隻要能拿到鹽引,還愁沒有錢?”
雙瑤欲言又止:“咱們家從來都是直接拿鹽引兌鹽,沒有走過邊境,更沒押運過糧食。聽說道上很不好走,山賊強盜多,官府打點也要花費不少成本,不知道這其中的賬爹爹可曾詳細算過?”
一句話提醒了沈曆,由不得順著問下去:“是了,一石米零賣與大批量買進還真不知道有多少差價。瑤兒你還想到了什麽?”
“路上經過多少州縣?過關公文多少銀子能辦下來?一車米需要請幾個鏢師,鏢價多少……”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二妹,你慢些,我快記不下來了。”沈應嘉聽雙瑤說的有理,早已提筆在做記錄。
雙瑤於是放慢語速,把想到的事項一一列舉:“一引鹽需要用一石米來換,那麽刨去糧食的成本和路上的開支,一引鹽的利潤究竟有多少?比我們從總商手裏直接買兌好的鹽便宜多少?如果再加上從羅家手裏買鹽引所需要的銀兩,利潤又有多高?如果所差無幾,那麽從羅家手裏買鹽引自己運糧就劃不來了。”
沈曆邊聽邊點頭,看見沈應嘉表情認真的記錄,忽然有些感慨:為什麽女兒聰明伶俐不點就通,親生兒子卻隻知道讀書寫字,對生意毫無天分呢?
李掌櫃讚道:“二小姐想的真周到,不愧是老爺親手調教出來的!”
沈曆沉思著說:“瑤兒想的比我深,很好。這些細節問題我還沒有一一落實,這樣吧,今天先商議到這裏,二舅,糧道那邊大舅人情熟,就拜托你跟他知會一聲,幫著打聽打聽。”
姚武連連答應,待雙瑤幾個走後,這才笑嘻嘻對沈曆說:“妹夫,我有一件事不好意思張口。”
沈曆家中男丁少,遇事多有需要姚家兄弟幫襯的,一向對兩個舅兄十分客氣,聞言忙道:“有什麽事盡管說,有什麽不好意思的,就怕我幫不上,但凡我能力所及,一定不遺餘力。”
姚武笑說:“你外甥成親也三四年了,外甥媳婦肚子一直沒動靜,你嫂子想給孩子說個小,早點續上香火。隻是你也知道,我們家那些個丫頭,一個個跟廟裏的小鬼似的,竟挑不出個好的,外麵買吧,又怕人牙子帶來的不知道根底,娶回家沒得淘氣。妹夫,咱家裏要是有到歲數要放出去的丫頭,好歹給留意一個,身價銀子我照給。”
“說什麽見外的話哪!”沈曆忙止住他,“有看上的隻管帶走,咱們一家子誰跟誰,別跟我提什麽身價銀子!你放心,外甥這事包在我身上!”
姚武一個未進學的童生,這輩子原本也不指望發達,隻想借點有錢妹夫的光,貼補貼補家用。眼下見沈曆大包大攬要給他兒子娶小,推辭了幾句便答應下來,笑嗬嗬地走了。
那沈曆也並未將這事放在心上,回去後跟姚淑宜提了一句,當晚去李姨娘房裏歇了。
~~~~~~~~~~~~~~~~~~~~~~~~~~~~~~~~~~~~~~
今天加更一次,努力碼字啊!(未完待續)
羅家自改元那年因皇上整頓鹽務大傷元氣後,近些年一直勉強維持收支平衡,近來幾個兒子為了重振家業,冒險到自貢挖鹽井,誰想銀子投了上萬,卻碰上了鑿不透的岩石層,後力不支,終於破產,老爺子也因此一病不起,駕鶴歸西。
親朋好友自然是悲痛欲絕,不相幹的人卻各打算盤。比如雙瑤,一大早就被叫在沈曆的書房裏,隻商量一件事:怎麽把羅家手裏的幾萬鹽引弄到手?
大夏朝律條規定,天下的官鹽由朝廷統一開采,並在各地選取總商總管販賣事宜。比如淮揚一帶,總共指定了0名總商,揚州的衛、李、羅三家就是其中之三。每年朝廷按照當初敲定的數量給三家發放鹽引作為領鹽的憑證,三家總商隻要給邊境輸送足夠的糧食,就能拿著鹽引到朝廷指定的鹽場買鹽,回來後或者在自己的鹽號賣,或者批發給各地的散商,利潤都十分可觀。而那些沒有鹽引的散商,要麽高價從總商手裏買鹽引,要麽花更高的價錢從總商手裏買鹽,要麽鋌而走險販賣私鹽,所得利潤都很有限。
沈家當初就是這種夾縫中求生存的散商,直到沈老爺子機緣湊巧跟金陵的一家總商結成好友,從他身上享受了十幾年低價鹽引,沈家這才發跡。後來兩家老人相繼過世,後代人漸行漸遠,好在沈曆善於經營,恒發號倒也風生水起。新皇登基頭幾年,沈曆在自貢開了一口產量極高的鹽井,替他賺了不少銀子,這番還鄉,意氣更是不同,那雙眼睛,早就盯上了羅家手裏的鹽引。
李掌櫃咳嗽一聲:“鹽引現在是羅家唯一的救命稻草,我怕他們不肯賣。”
沈曆不屑地哼了一聲:“不賣?不賣他拿什麽填幾萬兩銀子的窟窿?”
“有幾萬兩銀子的債?天哪,怎麽花的!”姚武近來一直在鋪子裏幫忙,這次也參與討論。
“那口鹽井挖了一多半碰上了井蓋子,羅家弟兄幾個不甘心,又籌錢開了一個,誰知道運氣那麽背,還是不見出鹽水。”
雙瑤跟著沈曆在自貢住了六七年,挖鹽井的情形見過不少。鹽井的選址十分重要,先要請經驗豐富的師傅找鹽脈,通常一個師傅還定不下來,得三四個人看了都說有鹽才能確定地址。然後請陽生定日子看黃曆,拜了神祭了祖,才能開挖。有運氣好的,挖上一個月就開始冒鹽水,也有運氣不好的,挖到一半碰上堅硬的岩石,也就是俗稱的井蓋子,鑽頭鑽壞三四個愣是挖不開,隻好放棄。也有看走眼的,挖上大半年也不出鹽水,投進去的錢拿不回來,傾家蕩產。
相比較取得朝廷的鹽引,在自貢挖鹽井隻要取得當地官府的同意就行,花費的成本小得多,雖然挖出來的鹽隻能在四川境內販賣,但是利潤也十分可觀,況且賦稅也低。朝廷的鹽引隻有總商才有資格拿到,而總商也隻能通過每年向邊境輸送與鹽引價值相當的糧食,才能將手裏的鹽引兌現成官鹽,糧食錢、運費,再加上一路的保鏢費、見官錢,每年的花費十分龐大,所以若不是大富之家,想靠鹽引賺錢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如今羅家的錢都折在了鹽井上,恐怕今年買糧運糧的工程難以完成,那麽鹽引就兌現不了。對於沈家來說,隻要能說服羅家將鹽引出讓,然後再想辦法運糧到邊境把鹽引兌現,那麽今年的生意必定穩賺不賠。
不過,以沈家現有的財力,能承擔起運糧這麽大的工程嗎?
雙瑤不由蹙眉問道:“父親,我記得咱家賬上可以流動的資產也隻有一萬多銀子,若要運糧,不知道夠不夠?”
沈曆沒想到女兒一口就說出問題的關鍵所在,心中一凜,忙道:“借高利貸也要做!隻要能拿到鹽引,還愁沒有錢?”
雙瑤欲言又止:“咱們家從來都是直接拿鹽引兌鹽,沒有走過邊境,更沒押運過糧食。聽說道上很不好走,山賊強盜多,官府打點也要花費不少成本,不知道這其中的賬爹爹可曾詳細算過?”
一句話提醒了沈曆,由不得順著問下去:“是了,一石米零賣與大批量買進還真不知道有多少差價。瑤兒你還想到了什麽?”
“路上經過多少州縣?過關公文多少銀子能辦下來?一車米需要請幾個鏢師,鏢價多少……”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二妹,你慢些,我快記不下來了。”沈應嘉聽雙瑤說的有理,早已提筆在做記錄。
雙瑤於是放慢語速,把想到的事項一一列舉:“一引鹽需要用一石米來換,那麽刨去糧食的成本和路上的開支,一引鹽的利潤究竟有多少?比我們從總商手裏直接買兌好的鹽便宜多少?如果再加上從羅家手裏買鹽引所需要的銀兩,利潤又有多高?如果所差無幾,那麽從羅家手裏買鹽引自己運糧就劃不來了。”
沈曆邊聽邊點頭,看見沈應嘉表情認真的記錄,忽然有些感慨:為什麽女兒聰明伶俐不點就通,親生兒子卻隻知道讀書寫字,對生意毫無天分呢?
李掌櫃讚道:“二小姐想的真周到,不愧是老爺親手調教出來的!”
沈曆沉思著說:“瑤兒想的比我深,很好。這些細節問題我還沒有一一落實,這樣吧,今天先商議到這裏,二舅,糧道那邊大舅人情熟,就拜托你跟他知會一聲,幫著打聽打聽。”
姚武連連答應,待雙瑤幾個走後,這才笑嘻嘻對沈曆說:“妹夫,我有一件事不好意思張口。”
沈曆家中男丁少,遇事多有需要姚家兄弟幫襯的,一向對兩個舅兄十分客氣,聞言忙道:“有什麽事盡管說,有什麽不好意思的,就怕我幫不上,但凡我能力所及,一定不遺餘力。”
姚武笑說:“你外甥成親也三四年了,外甥媳婦肚子一直沒動靜,你嫂子想給孩子說個小,早點續上香火。隻是你也知道,我們家那些個丫頭,一個個跟廟裏的小鬼似的,竟挑不出個好的,外麵買吧,又怕人牙子帶來的不知道根底,娶回家沒得淘氣。妹夫,咱家裏要是有到歲數要放出去的丫頭,好歹給留意一個,身價銀子我照給。”
“說什麽見外的話哪!”沈曆忙止住他,“有看上的隻管帶走,咱們一家子誰跟誰,別跟我提什麽身價銀子!你放心,外甥這事包在我身上!”
姚武一個未進學的童生,這輩子原本也不指望發達,隻想借點有錢妹夫的光,貼補貼補家用。眼下見沈曆大包大攬要給他兒子娶小,推辭了幾句便答應下來,笑嗬嗬地走了。
那沈曆也並未將這事放在心上,回去後跟姚淑宜提了一句,當晚去李姨娘房裏歇了。
~~~~~~~~~~~~~~~~~~~~~~~~~~~~~~~~~~~~~~
今天加更一次,努力碼字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