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述直到最後一刻都在擔心自己兒子,對上忠君愛國,對內痛愛親人,既是一個忠臣,也是一個好父親。
宇文化及淚如雨下,傷心到不能說話,跪在床邊痛哭流淚。
"宇文將軍放心,我必定把你的話帶給陛下,你好好休息吧,我先回去複命了。"魏公公微微歎息,對宇文化及點了點頭,轉身離開。
"化及,你去把智及也一起叫過來,爹有事交代..."
"是,爹稍等。"宇文化及去叫宇文智及進房,兄弟二人一起跪在床邊聽候。
"爹自知命不久矣,日後爹不在了,化及就是宇文家的家主,智及,你性情焦躁,說話做事容易得罪人,以後要修心養性,勿要衝動行事,犯事多聽大哥的勸告,否則會給家族帶來危害..."
三個兒子宇文述最不放心的就是宇文智及,宇文智及從小得到家族庇護,無論在外麵犯下什麽事都有家族替他出麵,以後宇文述不在了,再犯事就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好處理了。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是,孩兒必定聽從爹的教誨。"宇文智及點頭應承。
"化及,你是家中老大,往後要多照顧二位弟弟,士及娶了南陽公主為妻,被封為駙馬,爹不會太擔心他。"宇文述忍不住咳嗽兩聲聲,喘了幾口大氣又繼續說,"反倒是你們兩個爹最放不下,爹剛才托魏公公懇求陛下,讓你們官複原職,你們本領有限,難成大事,爹在時宇文家樹大招風,不少人心懷嫉妒,日後你們行事務必低調謹慎,切勿惹事得罪人,即使立不了功也不要緊,隻要安安穩穩地度完這下半生便足矣..."
"爹,孩兒知道了。"宇文化及大哭道。
宇文述交代完一切後,合上了眼睛,躺在床上一動不動。
兄弟二人等了好一會,看到父親仍然沒有反應,他們上去摸宇文述的鼻息,發現已經沒有呼吸,當下抱頭痛哭,淚如雨下。
宇文述縱橫沙場,征戰一生,最終悲憤交加,病死床上,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放在整個曆史長河裏,或許沒有多少人會注意到這個人,但放在這個時代,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作為大隋的功勳大將,他見證了這個朝代的崛起,輝煌和衰落。
他死前叮囑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日後要低調行事,切勿得罪人,兄弟二人也在他麵前點頭答應,可惜世事難料,這兩兄弟注定不會安穩度日。
宇文述病死的消息很快傳開,楊廣得知後非常傷心,追贈宇文述為司徒、尚書令、十郡太守,並命黃門侍郎裴矩祭以太牢,鴻臚寺監護喪事,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也官複原職。
宇文述的死對整個大隋來說是損失,楊廣也為之傷心,不過傷心隻是短暫的,過了沒多久,他又再次恢複原來的生活,每日在宮中與美人尋歡作樂,逍遙快活,將國家大事拋之腦後。
因為楊廣的頹廢,無異於間接助長了起義軍的氣焰,越來越多有名有姓的起義軍出現,再加上他身在江都,不在大興城,皇權也開始逐漸衰微,群雄爭霸的局勢慢慢形成。
隋大業十三年,李淵眼看天下大亂,認為時機成熟,該是時候起兵反隋了,他手下心腹李靖,劉文靜和裴寂等人紛紛讚成。
李淵以防備突厥南下為由,派手下從太原各縣招兵買馬,很快就將太原兵力擴充至七萬人。
太原郡丞王威並非李淵心腹手下,他由楊廣親自任命,算是楊廣專門拿來監視李淵的重要棋子,楊廣一直不怎麽信任李淵,所以留了一手,避免李淵造反。
晚上,王威在家中與武牙郎將高君雅密議。
"王郡丞,近來李淵不斷招兵買馬擴軍,行動過於異常,恐怕他會有謀反之心。"高君雅說道。
"李淵野心極大,我一直都不是很信任他,以往就聽說他為了奪得兵權,殘忍毒殺當時的太原都尉張須陀,雖然沒有證據,但他的嫌疑極大,要不是後來陛下遠征遼東,命大將裴仁基父子前來要兵,帶走了數萬並州軍,恐怕他早反了。"王威對李淵過往事情也有所了解。
"那我等該怎麽辦,軍中將士大多是他的人,太原官員都聽他的命令,僅靠你我二人恐怕難擋他造反,如今天下正亂,要是讓他成功,勢必會給陛下極大壓力,絕不容許此事發生。"
王威靈機一動,想到一妙計:"我有一計可除他,我等可以事先在晉祠埋伏好士兵,然後以求雨為由,將他騙到晉祠求雨,趁他不備之際,發動襲擊,必取他人頭!"
晉祠位於晉陽,原名為唐叔虞祠,是為了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及母後邑薑後而建,晉國建立後改名為晉王祠,後又叫晉祠。
"此計可行,可惜我等在晉陽缺少人馬,必須尋得幫手方可行事。"高君雅認為還需要找個能夠信任的人助他們一臂之力才可以行動。
"晉陽鄉長劉世龍與我相熟,此人可以信任,邀他相助他必定答應。"
"好,此事就交給王郡丞了,還請務必盡快解決。"高君雅叮囑道。
第二天,王威邀請劉世龍到府上議事,將昨夜與高君雅商議之事告訴他。
劉世龍得知後內心非常震驚,沒想到這二人竟然要謀害李淵,他表麵裝作鎮定,答應與王威二人一起行動。
在離開王威府邸後,劉世龍不敢耽誤,故意饒了兩條街,看到後麵沒人跟蹤他才放心前去找李淵,告發王威與高君雅的陰謀。
李淵知道後勃然大怒:"這兩個畜生,我待他們不薄,即使知道他們是楊廣派來的人,也沒有為難過他們,還時常邀請他們到家中宴會,竟然背著我密議,還想謀害我,實在可惡!"
"爹,我等大事已定,絕對不能讓這兩個人壞了我們謀劃已久大計,就讓孩兒去抓拿他們,以免亂了我們的事。"李世民說道。
宇文化及淚如雨下,傷心到不能說話,跪在床邊痛哭流淚。
"宇文將軍放心,我必定把你的話帶給陛下,你好好休息吧,我先回去複命了。"魏公公微微歎息,對宇文化及點了點頭,轉身離開。
"化及,你去把智及也一起叫過來,爹有事交代..."
"是,爹稍等。"宇文化及去叫宇文智及進房,兄弟二人一起跪在床邊聽候。
"爹自知命不久矣,日後爹不在了,化及就是宇文家的家主,智及,你性情焦躁,說話做事容易得罪人,以後要修心養性,勿要衝動行事,犯事多聽大哥的勸告,否則會給家族帶來危害..."
三個兒子宇文述最不放心的就是宇文智及,宇文智及從小得到家族庇護,無論在外麵犯下什麽事都有家族替他出麵,以後宇文述不在了,再犯事就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好處理了。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是,孩兒必定聽從爹的教誨。"宇文智及點頭應承。
"化及,你是家中老大,往後要多照顧二位弟弟,士及娶了南陽公主為妻,被封為駙馬,爹不會太擔心他。"宇文述忍不住咳嗽兩聲聲,喘了幾口大氣又繼續說,"反倒是你們兩個爹最放不下,爹剛才托魏公公懇求陛下,讓你們官複原職,你們本領有限,難成大事,爹在時宇文家樹大招風,不少人心懷嫉妒,日後你們行事務必低調謹慎,切勿惹事得罪人,即使立不了功也不要緊,隻要安安穩穩地度完這下半生便足矣..."
"爹,孩兒知道了。"宇文化及大哭道。
宇文述交代完一切後,合上了眼睛,躺在床上一動不動。
兄弟二人等了好一會,看到父親仍然沒有反應,他們上去摸宇文述的鼻息,發現已經沒有呼吸,當下抱頭痛哭,淚如雨下。
宇文述縱橫沙場,征戰一生,最終悲憤交加,病死床上,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放在整個曆史長河裏,或許沒有多少人會注意到這個人,但放在這個時代,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作為大隋的功勳大將,他見證了這個朝代的崛起,輝煌和衰落。
他死前叮囑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日後要低調行事,切勿得罪人,兄弟二人也在他麵前點頭答應,可惜世事難料,這兩兄弟注定不會安穩度日。
宇文述病死的消息很快傳開,楊廣得知後非常傷心,追贈宇文述為司徒、尚書令、十郡太守,並命黃門侍郎裴矩祭以太牢,鴻臚寺監護喪事,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也官複原職。
宇文述的死對整個大隋來說是損失,楊廣也為之傷心,不過傷心隻是短暫的,過了沒多久,他又再次恢複原來的生活,每日在宮中與美人尋歡作樂,逍遙快活,將國家大事拋之腦後。
因為楊廣的頹廢,無異於間接助長了起義軍的氣焰,越來越多有名有姓的起義軍出現,再加上他身在江都,不在大興城,皇權也開始逐漸衰微,群雄爭霸的局勢慢慢形成。
隋大業十三年,李淵眼看天下大亂,認為時機成熟,該是時候起兵反隋了,他手下心腹李靖,劉文靜和裴寂等人紛紛讚成。
李淵以防備突厥南下為由,派手下從太原各縣招兵買馬,很快就將太原兵力擴充至七萬人。
太原郡丞王威並非李淵心腹手下,他由楊廣親自任命,算是楊廣專門拿來監視李淵的重要棋子,楊廣一直不怎麽信任李淵,所以留了一手,避免李淵造反。
晚上,王威在家中與武牙郎將高君雅密議。
"王郡丞,近來李淵不斷招兵買馬擴軍,行動過於異常,恐怕他會有謀反之心。"高君雅說道。
"李淵野心極大,我一直都不是很信任他,以往就聽說他為了奪得兵權,殘忍毒殺當時的太原都尉張須陀,雖然沒有證據,但他的嫌疑極大,要不是後來陛下遠征遼東,命大將裴仁基父子前來要兵,帶走了數萬並州軍,恐怕他早反了。"王威對李淵過往事情也有所了解。
"那我等該怎麽辦,軍中將士大多是他的人,太原官員都聽他的命令,僅靠你我二人恐怕難擋他造反,如今天下正亂,要是讓他成功,勢必會給陛下極大壓力,絕不容許此事發生。"
王威靈機一動,想到一妙計:"我有一計可除他,我等可以事先在晉祠埋伏好士兵,然後以求雨為由,將他騙到晉祠求雨,趁他不備之際,發動襲擊,必取他人頭!"
晉祠位於晉陽,原名為唐叔虞祠,是為了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及母後邑薑後而建,晉國建立後改名為晉王祠,後又叫晉祠。
"此計可行,可惜我等在晉陽缺少人馬,必須尋得幫手方可行事。"高君雅認為還需要找個能夠信任的人助他們一臂之力才可以行動。
"晉陽鄉長劉世龍與我相熟,此人可以信任,邀他相助他必定答應。"
"好,此事就交給王郡丞了,還請務必盡快解決。"高君雅叮囑道。
第二天,王威邀請劉世龍到府上議事,將昨夜與高君雅商議之事告訴他。
劉世龍得知後內心非常震驚,沒想到這二人竟然要謀害李淵,他表麵裝作鎮定,答應與王威二人一起行動。
在離開王威府邸後,劉世龍不敢耽誤,故意饒了兩條街,看到後麵沒人跟蹤他才放心前去找李淵,告發王威與高君雅的陰謀。
李淵知道後勃然大怒:"這兩個畜生,我待他們不薄,即使知道他們是楊廣派來的人,也沒有為難過他們,還時常邀請他們到家中宴會,竟然背著我密議,還想謀害我,實在可惡!"
"爹,我等大事已定,絕對不能讓這兩個人壞了我們謀劃已久大計,就讓孩兒去抓拿他們,以免亂了我們的事。"李世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