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陽鎮目前開墾出來的近一萬畝田地,文啟東在對土壤分析後,指導著農戶經過半年的改良育肥打理,秋收時,有八千多畝地都獲得了豐收。


    在崇禎元年北方大旱的背景下,總共一萬畝田地,八千多畝都獲得了畝產三石以上的豐收,顯得格外難得和惹人注目。


    好在山陽鎮的位置偏僻,外來過往的商旅行人很少,暫時沒有引來修武以外那些豪強大戶的關注。


    但在修武縣內,有些關注道觀的官紳是知道的,除了那些有心的官紳,還有一群人也很清楚,這些人就是修武縣衙那些收稅的官吏衙役。


    他們這些人,家裏的錢財來源,大部分是靠每年的兩稅,對自己錢財來源地麵上的事,這些人不但能掌握第一手資料,還能在第一時間去探知清楚。


    這些衙役之所以對山陽鎮特別關注,都是被收不上來稅給逼的,他們就像是饑餓的野狼,流著口水,盯著被持槍的放牧人看管的羊群。


    由於從去年春開始,北方一直處於幹旱少雨,導致去年秋收和崇禎元年的夏收,很多田地都絕收和欠收,而這些絕收和欠收的田地,還都是需要交稅的民戶的田地。


    那些離水源近,還能保證收成的田地,都是歸官紳人家所有,這些人家是不用交稅的。


    需要交稅的民戶,連著兩三次收獲的季節都落了空,家裏連吃的都沒有了,哪裏還有錢糧去交稅。


    修武縣境內,總人口也不過一萬多人,要交稅的民戶人口有一半,但田地隻占縣境內可耕地的三成。


    而且這些田地還都是遠離水源,貧瘠的土地,這些都是望天收的土地,連那些對土地貪婪成性的官紳地主們,都對這樣的田地不感興趣。


    因為這樣的田地,稍有天災,田地就沒有收成,地裏沒有收成,連種這些田地的佃戶都養不活,這樣的田地要來幹啥。


    連續近兩年的幹旱少雨,縣內的自耕農,家家都鬧饑荒,有些已經廉價賣掉了田地,投獻那些官紳地主,成了完全無產的佃戶。


    還有一部分民戶,在家裏最後一枚銅板和最後一粒糧食,也被衙役糧長收走後,隻好舍棄幹裂的田地和破敗的茅屋,成了四處乞活的流民。


    修武縣內可以收稅的二千多民戶,連續兩年的幹旱下來,剩下的不多了,就是剩下的這幾百戶人家,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更不要提交稅了。


    收不上來錢糧,縣城內靠收稅吃飯的官吏怎麽辦,那些積年的書辦胥吏還好,家裏有錢財,城外有土地,雖比不上那些官紳大戶,日子也能過的下去。


    日子最不好過的是縣令,還有負責收糧的糧長,以及最底層的衙役白役。


    縣令是因為收不上來稅,完不成任務日子不好過,糧長們是因為籌不夠稅糧就得拿自己的家產抵稅,而底層的衙役和幫閑們日子不好過,是因為家裏沒有多餘的錢糧,城外也沒有能養家的良田。


    不過,縣令即使完不成稅收任務,也不耽擱收受賄賂,至少不缺吃喝。


    而那些底層的胥吏幫閑,連續一兩年沒有穩定的收入,家裏的日子就不會好過。


    他們這些人,手裏沒有了錢財,家裏吃不上大魚大肉,就會費盡心思去搞錢。


    怎麽搞錢,官紳大戶人家他們不敢動,目光隻能是還盯著那些民戶,也隻有那些農戶,他們可以任意欺壓。


    九月正是秋收後收稅的時間,縣城內的衙役稅丁們紛紛出動,於是,縣境內剩餘的幾百戶農家就遭了秧。


    這幾百家民戶,在幾十倍的稅賦重壓下,賣光了所有的家產,交出了最後一粒糧食,還是完不成攤派後,隻能拖家帶口變成了流民。


    山陽鎮,道醫培訓學堂院內,文啟東正在給三十多個學生上課,這些都是十歲左右的孩童,在他們老師嚴厲的目光下,都老老實實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認真學習。


    這些孩童,是文啟東在那些報名的孩子中挑選出來的,由於可供挑選的孩童太少,這些孩童,在文啟東看來,資質都不是太好,可堪造就的沒有幾個。


    “成不了大才,培養後能幫著做一些底層的事也行”,抱著這樣的想法,文啟東還是在五十多名的孩童中,挑選了三十多人出來。


    這三十多名孩童,受過啟蒙教育的不到五人,而這五個孩童,也隻是會念三百千,隻能算是識幾個字。


    雖然文啟東編的醫典是以白話文為主,可要想學通學好,也是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的,而理解能力,需要豐富的知識儲備來提升。


    教孩童們啟蒙識字,是由請來的兩名秀才負責,但能夠認識世界的科學自然知識,就需要文啟東來教了。


    像是天氣變化,環境變化,水土微生物等,這些對人體有外在影響的自然知識,靠那兩名隻讀聖賢書的秀才是教不了的。


    文啟東不是教師專業的,但幾年的銷售幹下來,說不上能言善辯,侃個大山,講個故事卻不成問題。


    給學生講自然知識,關鍵是要講的有趣,學生才愛聽,聽後才能印象深刻記得牢。


    <a href="http://m.xiaoshuting.org" id="wzsy">xiaoshuting.org</a>


    大部分人都是好為人師的,文啟東也有這樣的喜好,以前是沒機會,現在有了想怎麽教就怎麽教的機會,能過一過老師癮的文啟東,目前對講課還是很有激情的。


    正在講課的文啟東,突然停止了講課,對著下麵的學生說道:“今天的課就講到這裏,下麵你們打開課本第九頁,把水是怎樣變成冰的複習一下,下節課老師要提問……。”


    給學生們安排好學習內容,文啟東離開了教室,教室外,何成文正神色焦急的等在門外。


    一見文啟東出來,何成文趕緊上前兩步,躬身施禮道:“道爺,屬下有緊急的事情要稟報……。”


    “啥事這麽慌張,你現在是一鎮總管,要有大將風度,遇事要有靜氣……”,文啟東一邊教訓著何成文,一邊走向自己的公務房。


    走到公務房門前時,對站在門旁侍候的雜役說道:“去,把範所長喊過來”


    進了自己辦公的房間,文啟東放下手中的教材書,語氣淡淡的說道:“說吧,何事如此驚慌。”


    何成文穩定了一下心情,回稟道:“道爺,還是那些流民的事,現在鎮外的流民越聚越多,剛才還發生了一起流民群毆事件,等民團前去製止時,雙方已經死了五個人。”


    “給他們發了糧食,他們也不願返鄉嗎?”


    “道爺,那些人不願意,說回去也活不了,衙役催收稅賦太厲害,回去了,給的糧食也留不住。”


    “苛政猛於虎啊!”,文啟東心裏感歎著,對新來的史縣令沒有了一點好感。


    這樣的天災年景,重要的不是收稅,而是要先安民,組織鄉民興修水利,抗旱救災。


    另外,就是趕快上報朝廷,請求減免稅賦,讓民戶們能挺過災年,先活下來,隻有‘羊群’還活著,才能繼續剪羊毛,要是羊群都沒了,你這牧守官也沒存在的必要了。


    史縣令的想法文啟東不知道,但那些衙役們是啥做派,文啟東還是了解一二的。


    那些靠收刮民戶存活的胥吏們,朝廷收一錢銀子的稅,他們就敢收一兩銀子或更多,有時還會把一些民戶盤剝的家破人亡。


    修武縣在連續一兩年的旱災後,農戶活不下去紛紛逃亡,和這些胥吏們的盤剝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沒有文啟東的到來,這些活不下去的農戶,要麽逃進山為匪,要麽就是變成流民客死他鄉。


    現在,修武縣境內的農戶有了新的出路,那就是投奔鳳山觀。


    由於離的近,鳳山觀的一些舉動,平時被附近的農戶看在眼裏,知道被鳳山觀收留的流民,現在過的是什麽日子,這樣的好去處,當然要去投靠了。


    其實,從春上開始,就有附近有手藝的農戶來投靠,那時,鳳山觀正組織流民開荒和建設鳳山鎮,對有手藝的人來投,也就都收下了。


    作為當地人,誰家沒有幾個親戚,山外受了災,留在山陽鎮的當地人,親戚求過來的時候,多少都是要接濟一二的。


    這樣一來,到山陽鎮有飯吃的說法,就慢慢的傳播開來。


    捱過了夏收,實在挺不過秋收的修武縣農戶,在胥吏的催逼下,隻好拖家帶口,紛紛向山陽鎮湧來。


    “你們政務處沒有好的辦法和計劃嗎?”


    聽到自家道爺的責問,何總管立即低下了頭,回稟道:“道爺,山陽鎮倒是能容納現在這些災民,就是我們的田地不能長遠的養活起這麽多人,哪怕把剩下幾千畝沒有開墾的荒地都開墾了,也養不活這麽多人,除非,除非把西南那幾萬畝地……”


    文啟東當然知道連著山陽鎮的那幾萬畝坡地,由於同樣缺乏水源,那幾萬畝坡地現在都處於荒蕪狀態。


    但就是荒蕪著,也沒有大戶去占,流民去開荒。


    官紳不去占,是因為地不好,想把幾萬畝坡地變成耕地,需要大投資搞水利建設,對於不缺良田的官紳們來說,去占這樣的田地,太麻煩不說,投入和產出不對等。


    流民不去開荒,也是因為沒水源,另外,還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是,這一片荒地的主人是鄭王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明末開始生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午正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午正月並收藏從明末開始生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