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有小球智腦的輔助,文啟東的煉鋼和水泥之路,也不是很順利,主要是一切都得從零開始,光是前期的基礎設施就是一大關卡


    煉鋼,煤炭和鐵礦石很好解決,文啟東有物質分析儀,本就不需要多大的礦脈,在附近的山裏,很輕鬆就找到了煤礦和一處小型鐵礦脈


    礦好找,想從無到有建起合用的煉鋼爐,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已經用智腦優化再優化了,一個微型的煉鋼爐還是得需要十幾道工序,七八種特殊材料才能建起來


    文啟東看到那麽麻煩,真想直接往小球內收進礦石,讓製造機搞出來幾十噸鋼材拉倒


    猶豫了一下,還是舍不得浪費能量


    再說,要是搞一個小型的煉鋼爐出來,以後會一直用得著,隨後的水泥生產,也需要鋼鑄件製造的磨碎機,還有高溫爐的框架,都需要用到鋼材


    好在文啟東製造東西,不用去試錯摸索,從礦石尋找、原料配比、到生產成型,隻要照著步驟來就行了


    於是,招來的工匠們發現,來到山穀幹活後,自己以往會的打鐵燒炭經驗都用不上了


    每天幹的活,雖然也有熟悉的一部分,但很多做法和方式都不一樣了,從原料到成品,從製作工序到原料提取方式,都有了變化


    但就是這些變化,這些工匠們發現,礦石變成鐵礦粉後,直接就能出好鐵,同樣是耐火磚,按道士指導做出來的,能經得住更高的溫度,鑄造沙模用的沙,配上了一些不知名的原料後,用這些沙模鑄造出的鐵件,鐵件表麵不用打磨就很光滑,更是沒有了沙眼


    有些鐵匠,偷偷的把這些沙藏了一些,準備以後回去用,被道士趕走了兩人後,才沒人再敢偷了


    其實,這樣低級的東西,文啟東是不在乎的,但偷東西這種行為之風,卻不能讓其形成和助長


    都說鋼鐵是工業的基礎,這話一點也不錯,當耗費了半個月的時間,把第一爐鋼水練出來後,後麵的東西很快就製造了出來


    這大半個月,整個山穀是濃煙滾滾,人聲沸騰,荒蕪的山穀,在幾百人的折騰下,變得麵目全非,活脫脫一個大工地


    按文啟東的規劃,山穀北部,從北麵大山上下來的那一小段狹長地帶,要築一道小水壩,有了小水壩,既能防洪又能給山穀用水提供方便


    山穀的出口處,修上一條路,方便山穀與外界的進出,另外,在山穀入口最險峻狹窄處,山穀的‘院門’也是要修的,以後幾十年都是戰亂,沒有‘院牆’,事多


    再加上山穀內的溝渠道路,這些都需要修築,修築這些,用料最大的就是水泥


    這一時期,西方已經有了配方水泥,但質量也就那樣,除了用火山灰為主料的水泥還好一些,其它的配方水泥,隻比三合土好一點


    文啟東要生產的水泥,水泥配方是產考了高等文明科技的,水泥質量那是‘杠杠的’,絕不會出現使用時,水泥和沙子相看兩厭,泥是泥沙是沙,兩者不黏在一起的水泥產品


    生產水泥的機器,大件的可以鑄造,一些精密的關鍵軸承等部件,隻好動用了製造機,好在隻是簡單製造一些零部件,消耗極少


    沒想著以後靠水泥賣錢,所以機器也是製造的很小,幾乎就是實驗室級別的了,每天也就生產幾千斤水泥,想幹個大點的工程都供應不上


    生產量雖小,可生產出的水泥質量卻很高,用這種黑科技配方生產的水泥,所建的房屋質量,不要說五十年、七十年,就是五百年、七百年,房子也倒不了,真的可以做到傳承百代,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偉人都說過,人多力量大……


    在鋼練出來後,隨著幹活工具的升級改進,整個山穀很快就大變樣了


    以前雜草灌木叢生,地勢高低不平的山穀,現在道路平坦,阡陌成片,溝渠暢通……,要是再蓋好房子,一幅田園畫卷就完美了


    沒看在山穀裏幹活的流民,好多都不想要工錢了,想留在山穀給文啟東當佃戶


    這個給流民們工錢,是在流民們都熟悉自己的活計後,文啟東為了後續打算,專門給幹活的流民添加的


    幾百名流民,山穀的活幹完後,怎麽辦?


    直接攆走?……,別開玩笑了,請神容易送神難……


    幾百流民,在這山穀裏,有活幹,又吃了幾個月的飽飯,最後沒活了,沒飯吃了,又身無分文的,再趕他們去做朝不保夕的流浪人員?


    <a id="wzsy" href="https://www.ranwena.net">ranwena.net</a>


    到那時,就會發現,流民們沒那麽好說話了


    給他們講道理?,啥道理都不可能說的通,在沒有希望,注定還會餓死麵前,‘掌心雷’就是再厲害也沒用


    古代各地的縣城、州城,為什麽害怕流民聚集,就是怕來了就不走了,一個安置不好,就是民亂


    給了流民們工錢就不一樣了,在這吃飽喝足身體養好了,手裏再有了錢,以中國農民故土難離的秉性,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回老家


    至於那些不要工錢,不想回老家的,隻是少數不說,本人一定還有其它原因


    不論哪種情況,文啟東統一的答複是看表現,表現好的,山穀建設完成後,可以酌情考慮


    山穀裏一口氣平整出來幾百近千畝地,光靠在洛陽招的那二三十人,肯定種不過來,時間長了就會又荒廢了


    適當的留一些種地的,打理好山穀的同時,也能讓山穀有人氣一些


    一切的想法,都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為了建好自己的道觀,折騰了兩個月下來,文啟東已經快沒錢了


    從蒲州走時,在張家銀窖裏‘拿’的幾萬兩銀子,這前前後後的辦事花下來,消耗的差不多了


    這還是鋼筋水泥都是自己造,磚瓦也是自己燒的情況下,就是這樣,銀子還是如流水般花了出去


    兩個月下來,修武縣的商業環境,都隨著文啟東的山穀建設,被帶動的繁榮了幾分


    文啟東數著自己兜裏還剩餘的銀子,暗想,當初也多虧沒有選擇建造磚木的房子,當時要是蓋磚木結構的房子,光是木料一項,手中的幾萬兩銀子可能都遭不住花


    原時空時,看資料上明末時期,那些江南的鹽商和致仕的官員,在蘇州修園林,占地百十畝的園林,修建費用都達到幾十萬兩銀子


    以前看了這些資料後,感覺記載的有點誇大,現在看來,是自己眼光淺了,沒見過大錢


    說到大錢,文啟東感覺自己目光更短視的事,是自己心太軟,在張家地窖‘拿’銀子時,明明幾十萬兩銀子堆在那,自己卻隻拿了二萬多兩,現在銀子不夠用了,才後悔當時拿少了


    現在後悔也沒用了,總不能再跑一趟去拿點……,那也太掉自己這‘有道真人’的‘價’了


    文啟東正坐在自己的專屬木屋內清點錢包,屋外,何成文‘何知客’的聲音傳了進來


    “觀主,在屋嗎?,道爺……”


    文啟東打開木屋的門,一陣涼風迎麵,頓時把屋內悶熱吹散了不少


    門外,被文啟東任命為道觀的臨時知客,在幾百流民中脫穎而出的‘人才’何成文,滿臉媚笑的躬身站在門口


    “有啥事……”


    “觀主,是有人來找道爺您,對方說是蒲州張家的人,說是來求道爺看病的,一共來了五個人,一個管事,四個護衛……”


    “哦,蒲州張家……”


    文啟東神識一探,‘看’到窩棚營地外,站著五名牽馬的人,其中那名管事見過幾麵,好像是張府的三管事,四名護衛也有兩名認識


    張三爺派這幾個人來找自己,看來是自己的‘生死符’發作了


    收回神識,對自己任命的張知客淡淡的說道:“帶他們過來……”


    “是,觀主”


    張知客向文啟東施了一禮,轉身去帶人


    不大一會兒,何知客領著五人來到文啟東的木屋前,看到站在門內的文啟東,張三管事緊走幾步,上前見禮


    “小可拜見道長,幾月不見,道長仙風依舊……”


    “無量天尊,管事客氣了,管事從何而來啊?”


    “不瞞道長,小可從蒲州趕來,特來求道長救命的…...”


    “哦,看管事身體康健,何來救命之說?”


    “稟道長,小可是來求道長放過……救三老爺的命的……”


    “無量天尊,張三爺病了……,貧道告別時,張三爺還身體健朗,這怎地就病了……


    無量天尊,貧道失禮了,管事遠來辛苦,若不嫌棄小屋窄陋,就進來喝杯茶”


    “哎呀,小可惶恐,求之不得,求之不得……”


    文啟東這邊邀請張三管事進屋,轉頭對何知客道:“帶幾位善信去旁邊休息……”


    文啟東和張三管事兩人進了屋,分賓坐下後,外麵進來一個婢女給兩人倒上茶水


    “我這條件簡陋,管事請先用茶,萬事不急,慢慢說”


    張三管事一邊端茶喝水,一邊心裏嘀咕:眼前的道士可是有神通的,死在他手上的張家人可不少了,自己雖受老爺重托,可為了自己小命著想,萬不能惹這殺神道士生氣


    文啟東靜坐一旁,等著張三管事說話,想看對方是怎樣的打算


    對張三爺的病,在‘病情’沒有最後爆發之前,文啟東都能給隨手治好了,治不治,這取決於張家的態度


    雖說張家想殺死自己,謀奪醫書,可這不是沒能得逞嘛,自己沒事,張家又是死人又是丟銀子,損失慘重,卻什麽都沒得到,想來也是挺‘慘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明末開始生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午正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午正月並收藏從明末開始生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