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的會場布置的有些像一場座談會,正中央的位置自然是劉寄的皇位,左右兩側是辯論的雙方,下麵是一列列擺放的整整齊齊的椅子,現在已經挨個坐滿了朝廷的官員和京城中有些身份的人,這些人將偌大的會場座的滿滿的。吞噬小說 www.tsxsw.com
劉寄發現哪個引起他注意的小夥子也在裏麵,他向侍衛在身邊的程廷華小聲說道:“替朕查查頭排哪個穿黑衣服的年輕書生叫什麽名字?”
程廷華心裏一樂,這小子還真有福氣,皇上親自問他。他趕緊回道:“皇上不用打聽了,微臣剛才來正好撞見這小子爬到樹上去,被臣揪了下來,知道他叫曾國藩。”
“什麽,他就是曾國藩。”
“皇上莫非認識他。”
“不,哦!也算認識吧。”
劉寄此刻覺得天下真小,沒想到這樣也能遇見熟人。
劉寄和程廷華說話間,已經有武英殿大學士曹振鏞宣布了這場辯論會正式開始,接著又有翰林院的官員宣讀了會場的規矩。場中的議論聲逐漸小了下來,人們都將注意力集中到了會場中間的兩撥人身上。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麵對這些大儒們魏源等人執禮甚恭,他們一共五人都站起來恭敬的向對麵的儒學大師躬腰致敬。麵對這些後生晚輩大儒們隻是淡淡頜首還禮,如果不是劉寄的旨意向來他們是不會來到這裏的,與這些小輩們論道,在這些大儒們來看本身就是有失他們身份的。而劉寄之所以要組織這場辯論,是因為朝臣們對這次科考題目的改動議論紛紛,其中有留洋派的叫好聲,也有大聲反對的聲音,這些反對者以阮元和王念孫最為激烈。劉寄認為與其讓他們在下麵辯論,不如讓他們當著眾人的麵論個清楚。
最先發言的是年事已高的王念孫,隻聽他有些含糊不清的聲音鷹揚頓挫的說道:“單居離問於曾子曰:“天圓而地方者,誠有之乎?”曾子曰:“離!而聞之,雲乎!”單居離曰:“弟子不察,此以敢問也。”曾子曰:“天之所生上首,地之所生下首,上首謂之圓,下首謂之方,如誠天圓而地方,則是四角之不揜也。””
王念孫的話引起了另一人共鳴,這人點首說道:“參嚐聞之夫子曰:‘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曰幽而圓曰明;明者吐氣者也,是故外景;幽者含氣者也,是故內景,故火日外景,而金水內景,吐氣者施而含氣者化,是以陽施而陰化也。陽之精氣曰神,陰之精氣曰靈;神靈者,品物之本也,而禮樂仁義之祖也,而善否治亂所由興作也。”
劉寄向這人看去,卻是朝中老臣秦承業,秦承業曾經是旻寧的啟蒙師傅,平日裏很少說話,今日被眾儒們推舉了出來坐鎮。
留洋派中站出一人說道:“李太白曾經有一首膾炙人口的好詩〔送孟浩然之廣陵〕。其中有一名句“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大家試想一想,為何李太白站在黃鶴樓上看見遠去的船影隻剩下一片孤帆,為什麽呢?”
祁雋藻引用自李白詩詞中的典故吸引了大家,平日裏誰也不曾留意這個問題,為什麽遠處的物體隻能看見上麵的部分。
待大家都被吸引過來,祁雋藻繼續說道:“海上航行過的人都知道,海船在遠處隻是一片帆影,船身和海麵都成了一線,隨著船的靠近從上自下慢慢都出現在視野裏。原因很簡單,因為大地是圓的。”說到這裏祁雋藻讓人滾出早已經準備好的一個齊腰高的石球,他在石球頂上放上兩個小船模型講解道:“圓球上的兩點間具有一個弧度,正是這個弧度擋住了人們的視線,使遠處的東西隻能看到頂部。”
祁雋藻的聲音剛落,人群中有人高聲叫道:“大地如果是圓的,為什麽下方的人不摔到天上去。”這人的話音一落,人群裏哄堂大笑起來,有的人笑的前仰後合直不起腰來。
眼見場上有些混亂起來,劉寄身邊的程廷華高聲喝道:“皇上在此,不得高聲喧嘩!”
被程廷華的大嗓門這麽一吆喝,人群開始安靜下來。
這翻吵鬧中祁雋藻依舊鎮定的站在那裏,狀態悠閑的旁觀著眾人。
王念孫又說道:“爾等寥論荒唐之極,宋玉早在《高唐賦》便中提到:方地為廬,圓天為蓋。《淮南子;天文訓》亦說到:“天圓地方,道在中央。”,此等常識便販夫走卒都略知一二,爾等偏偏自取其辱。”
祁雋藻正要說話,張際亮從座位站了起來說道:“祁兄,讓小弟來。”說完張際亮挺胸走到中間,他麵向劉寄先行叩拜完畢,這才麵向眾人拱手為禮。眾人以為張際亮要說出一翻大論來,卻見他從袖中掏出一塊碎鐵扔到高處,隻見石塊高處數尺終究又調回地上。張際亮聲音洪亮的說道:“諸位知道為什麽鐵塊甚或一切東西都會回到地上來,這是為什麽?”張際亮最後一句為什麽幾乎是吼叫出來,他的喉頭隨著他的聲音急劇的伸縮著:“這是因為大地在吸引著一切,這就是大地的力量,這就是為什麽地球另一邊的人不會摔到天上去。”
張際亮又從袖中掏出一塊鐵塊,這是一塊黑黝黝的鐵塊,當這塊黑鐵接近他先前拿出的鐵塊時立刻牢牢的將另一個鐵塊吸引住了,張際亮將手舉的高高的,被吸引在下麵的鐵塊晃動著卻不再掉到地上去。隻聽張際亮又說道:“這就是引力,上麵磁鐵的引力克服了大地的引力,使下麵的鐵塊不會掉到地上去。”
張際亮的話引起了人們紛紛的議論起來,王念孫站了起來指著他一個勁的念道:“胡言亂語,胡言亂語……。”
嘉慶年間的狀元陳沆前出後說道:“亨甫所言,並非不無道理,隻是剛才你所言之事,都是憑你一麵之詞。東西要從天下掉到地下,這已經是恒古不變的道理,並不能就因此而證明地是圓的。”
張際亮向陳沆回禮後說道:“葡國人麥哲倫為了證明大地是圓的,他從歐洲出發一直往西航行,曆時3年後他又回到了歐洲,這說明你隻要認準了方向,向著一個地方一直走下去,終歸有回到終點的一天,這難道不能證明大地是圓的嗎?因此歐洲人都稱呼大地為地球。當今聖上聰明睿達,在科舉中開設“地球”一章,正是要國人都知道這一點,知道大地被大洋劃分為了幾個大洲,在地球上又有其他許多其他民族,我中華民族應該為之警覺,不能等別人都到了家門口還不知道地球是圓的。譬如我北方的俄羅斯人早在康熙年間便我中華發生國戰爭,澳門在前朝便有了葡國人,還有荷蘭人早就和東方島上的倭國人有了來往,西班牙人也是很早就和我中華進行了貿易往來。近來美國人也開始積極的和我中華通商,還有許多今天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期望國人能擦亮眼睛,認清地球,也就認清了我們生存的環境,我張際亮願意為我中華奮鬥終身。”
張際亮的話聲一落,魏源等人紛紛使勁的鼓起掌來,與之呼應的是下麵一名年輕的學子站立起來熱情的拍著雙手。劉寄定睛一看,這人正事曾國藩。
--飄天文學--網 bsp;
劉寄發現哪個引起他注意的小夥子也在裏麵,他向侍衛在身邊的程廷華小聲說道:“替朕查查頭排哪個穿黑衣服的年輕書生叫什麽名字?”
程廷華心裏一樂,這小子還真有福氣,皇上親自問他。他趕緊回道:“皇上不用打聽了,微臣剛才來正好撞見這小子爬到樹上去,被臣揪了下來,知道他叫曾國藩。”
“什麽,他就是曾國藩。”
“皇上莫非認識他。”
“不,哦!也算認識吧。”
劉寄此刻覺得天下真小,沒想到這樣也能遇見熟人。
劉寄和程廷華說話間,已經有武英殿大學士曹振鏞宣布了這場辯論會正式開始,接著又有翰林院的官員宣讀了會場的規矩。場中的議論聲逐漸小了下來,人們都將注意力集中到了會場中間的兩撥人身上。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麵對這些大儒們魏源等人執禮甚恭,他們一共五人都站起來恭敬的向對麵的儒學大師躬腰致敬。麵對這些後生晚輩大儒們隻是淡淡頜首還禮,如果不是劉寄的旨意向來他們是不會來到這裏的,與這些小輩們論道,在這些大儒們來看本身就是有失他們身份的。而劉寄之所以要組織這場辯論,是因為朝臣們對這次科考題目的改動議論紛紛,其中有留洋派的叫好聲,也有大聲反對的聲音,這些反對者以阮元和王念孫最為激烈。劉寄認為與其讓他們在下麵辯論,不如讓他們當著眾人的麵論個清楚。
最先發言的是年事已高的王念孫,隻聽他有些含糊不清的聲音鷹揚頓挫的說道:“單居離問於曾子曰:“天圓而地方者,誠有之乎?”曾子曰:“離!而聞之,雲乎!”單居離曰:“弟子不察,此以敢問也。”曾子曰:“天之所生上首,地之所生下首,上首謂之圓,下首謂之方,如誠天圓而地方,則是四角之不揜也。””
王念孫的話引起了另一人共鳴,這人點首說道:“參嚐聞之夫子曰:‘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曰幽而圓曰明;明者吐氣者也,是故外景;幽者含氣者也,是故內景,故火日外景,而金水內景,吐氣者施而含氣者化,是以陽施而陰化也。陽之精氣曰神,陰之精氣曰靈;神靈者,品物之本也,而禮樂仁義之祖也,而善否治亂所由興作也。”
劉寄向這人看去,卻是朝中老臣秦承業,秦承業曾經是旻寧的啟蒙師傅,平日裏很少說話,今日被眾儒們推舉了出來坐鎮。
留洋派中站出一人說道:“李太白曾經有一首膾炙人口的好詩〔送孟浩然之廣陵〕。其中有一名句“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大家試想一想,為何李太白站在黃鶴樓上看見遠去的船影隻剩下一片孤帆,為什麽呢?”
祁雋藻引用自李白詩詞中的典故吸引了大家,平日裏誰也不曾留意這個問題,為什麽遠處的物體隻能看見上麵的部分。
待大家都被吸引過來,祁雋藻繼續說道:“海上航行過的人都知道,海船在遠處隻是一片帆影,船身和海麵都成了一線,隨著船的靠近從上自下慢慢都出現在視野裏。原因很簡單,因為大地是圓的。”說到這裏祁雋藻讓人滾出早已經準備好的一個齊腰高的石球,他在石球頂上放上兩個小船模型講解道:“圓球上的兩點間具有一個弧度,正是這個弧度擋住了人們的視線,使遠處的東西隻能看到頂部。”
祁雋藻的聲音剛落,人群中有人高聲叫道:“大地如果是圓的,為什麽下方的人不摔到天上去。”這人的話音一落,人群裏哄堂大笑起來,有的人笑的前仰後合直不起腰來。
眼見場上有些混亂起來,劉寄身邊的程廷華高聲喝道:“皇上在此,不得高聲喧嘩!”
被程廷華的大嗓門這麽一吆喝,人群開始安靜下來。
這翻吵鬧中祁雋藻依舊鎮定的站在那裏,狀態悠閑的旁觀著眾人。
王念孫又說道:“爾等寥論荒唐之極,宋玉早在《高唐賦》便中提到:方地為廬,圓天為蓋。《淮南子;天文訓》亦說到:“天圓地方,道在中央。”,此等常識便販夫走卒都略知一二,爾等偏偏自取其辱。”
祁雋藻正要說話,張際亮從座位站了起來說道:“祁兄,讓小弟來。”說完張際亮挺胸走到中間,他麵向劉寄先行叩拜完畢,這才麵向眾人拱手為禮。眾人以為張際亮要說出一翻大論來,卻見他從袖中掏出一塊碎鐵扔到高處,隻見石塊高處數尺終究又調回地上。張際亮聲音洪亮的說道:“諸位知道為什麽鐵塊甚或一切東西都會回到地上來,這是為什麽?”張際亮最後一句為什麽幾乎是吼叫出來,他的喉頭隨著他的聲音急劇的伸縮著:“這是因為大地在吸引著一切,這就是大地的力量,這就是為什麽地球另一邊的人不會摔到天上去。”
張際亮又從袖中掏出一塊鐵塊,這是一塊黑黝黝的鐵塊,當這塊黑鐵接近他先前拿出的鐵塊時立刻牢牢的將另一個鐵塊吸引住了,張際亮將手舉的高高的,被吸引在下麵的鐵塊晃動著卻不再掉到地上去。隻聽張際亮又說道:“這就是引力,上麵磁鐵的引力克服了大地的引力,使下麵的鐵塊不會掉到地上去。”
張際亮的話引起了人們紛紛的議論起來,王念孫站了起來指著他一個勁的念道:“胡言亂語,胡言亂語……。”
嘉慶年間的狀元陳沆前出後說道:“亨甫所言,並非不無道理,隻是剛才你所言之事,都是憑你一麵之詞。東西要從天下掉到地下,這已經是恒古不變的道理,並不能就因此而證明地是圓的。”
張際亮向陳沆回禮後說道:“葡國人麥哲倫為了證明大地是圓的,他從歐洲出發一直往西航行,曆時3年後他又回到了歐洲,這說明你隻要認準了方向,向著一個地方一直走下去,終歸有回到終點的一天,這難道不能證明大地是圓的嗎?因此歐洲人都稱呼大地為地球。當今聖上聰明睿達,在科舉中開設“地球”一章,正是要國人都知道這一點,知道大地被大洋劃分為了幾個大洲,在地球上又有其他許多其他民族,我中華民族應該為之警覺,不能等別人都到了家門口還不知道地球是圓的。譬如我北方的俄羅斯人早在康熙年間便我中華發生國戰爭,澳門在前朝便有了葡國人,還有荷蘭人早就和東方島上的倭國人有了來往,西班牙人也是很早就和我中華進行了貿易往來。近來美國人也開始積極的和我中華通商,還有許多今天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期望國人能擦亮眼睛,認清地球,也就認清了我們生存的環境,我張際亮願意為我中華奮鬥終身。”
張際亮的話聲一落,魏源等人紛紛使勁的鼓起掌來,與之呼應的是下麵一名年輕的學子站立起來熱情的拍著雙手。劉寄定睛一看,這人正事曾國藩。
--飄天文學--網 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