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技術不足影響,德軍在發展轟炸機的時候,采取了跟蹤戰略,即根據中國轟炸機的性能來確定新式轟炸機的性能指標。


    顯然,采取跟蹤發展戰略的不僅僅是轟炸機。


    事實上,在冷戰期間,德軍在大部分軍備項目上采取的都是跟蹤戰略,即便是戰術航空兵的戰鬥機也不例外。


    要知道,在噴氣式戰鬥機發展到第四代的時候,德意誌第二帝國與中國相比的差距就顯得非常明顯了。關鍵就是,在采取跟蹤戰略的時候,德軍不可能掌握技術主動權,也就無法為新式武器裝備確定技術標準,隻能夠進行針對性的發展,從而在以新技術為根本的競爭中難以超越中國。


    當然,這並不表示德軍在所有裝備的研製工作中都采用了跟蹤戰略。


    事實上,在某些領域,德軍就算沒有領先優勢,也具有鮮明的個性與特點,並沒有跟隨中國的步伐前進。


    隻是,德軍在大部分裝備項目上采用的都是跟蹤戰略。


    當然,這兩種發展方式在帝國海軍中表現得最為明顯。


    相對而言,在冷戰期間,中德軍事力量中,實力對比最為懸殊的就是海軍。


    問題是,即便德意誌第二帝國也是典型的大陸型國家,而且處於被中國包圍的尷尬境地之中,德軍也需要一支海軍,至少是一支能夠在大洋上給中**隊製造麻煩,最好是能夠與中國海軍抗衡的強大海軍。


    當然,帝國海軍麵對的最大問題就是,帝國的國力無法支持所有軍兵種全麵發展。


    說白了,帝國需要一支強大的陸軍來控製歐洲大陸,需要一支強大的空軍在未來戰爭中支持陸軍作戰、以及對中國構成戰略威脅,而帝國的國力並沒有強大到在支持建立起強大的陸軍與空軍之後,還能夠打造出一支能夠與中國海軍匹敵的強大海軍,因此帝國就必須在國防建設上有所取舍。


    大戰結束之後,受現實局麵影響,特別是英國加入了以中國為首的同盟集團,德意誌第二帝國不得不暫時放棄海軍。


    當然,關鍵還是,在進行戰後重建的同時,帝國無力打造一支強大的海軍。


    整個五零年代,帝國海軍一直在吃老本,即以維係在大戰期間建立起來的艦隊,並且保證艦隊正常運作為主。


    在這十年間,帝國海軍唯一的投資就是發展核潛艇。


    有趣的是,這也與中國海軍有關。


    這就是,中國海軍在戰後率先建造了核潛艇,而且立即認識到了核潛艇的價值,隨後開始大力發展核潛艇。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帝國海軍認識到了核潛艇的重大價值。


    當然,對帝國海軍來說,核潛艇不僅僅是一種更加有效的破交武器,也是一種可靠的戰略威脅力量。


    這就是,戰略核潛艇在國家核戰略中擁有不可取代的價值。


    要知道,在冷戰結束之前,戰略核潛艇在中德雙放的三位一體核戰略中所占的比重都超過了百分之四十。


    憑借強大的生存能力,戰略核潛艇獲得了雙方的高度重視。


    當然,帝國海軍也有發展潛艇的傳統。


    別忘了,大戰期間,帝國海軍的潛艇部隊是作戰最為勇猛的部隊,而且為擊敗敵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正是如此,帝國海軍在潛艇領域走上了一條獨立發展的道路。


    因為同時起步,而且中國當時擁有的潛艇並不算先進,在與潛艇有關的技術上也不比德意誌第二帝國好多少,所以在這場競賽中,德意誌第二帝國反而擁有先發優勢,隻是這個優勢沒有能夠保持下去。


    事實上,憑借較為雄厚的優勢,帝國海軍在發展潛艇的時候走上了一條與中國海軍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超多好看小說]


    這就是,帝國海軍的潛艇更注重生存能力。


    顯然,這種發展方式與帝國海軍潛艇部隊在大戰期間的慘重損失有很大關係。根據戰後公布的資料,帝國海軍潛艇兵是大戰期間作戰損失最大的兵種,超過百分之六十的潛艇兵在戰爭中陣亡。與之相比,其他部隊的傷亡比根本就算不了什麽,比如轟炸機部隊的陣亡率隻有百分之十二,裝甲部隊為百分之十七,水麵艦隊為百分之十四,即便是以高風險著稱的空降兵也隻有百分之二十七。


    正是如此,帝國海軍在戰後才格外重視潛艇的生存能力。


    為此,帝國海軍率先建造了雙層殼體潛艇,而且一直維持到冷戰結束,而帝國潛艇的儲備浮力也因此高達百分之三十。與之相比,中國海軍建造的潛艇以單殼體結構為主,大部分潛艇的儲備浮力都在百分之十五以內。


    除了重視生存能力,帝國海軍的潛艇還更加重視攻擊能力。


    這一點,在武器係統所占比重中就看得出來。


    帝國海軍在冷戰時期建造的最後一級攻擊核潛艇的水下排水量為一萬一千六百噸,能夠攜帶四十二條魚雷,而中國海軍在冷戰期間建造的最後一級攻擊核潛艇的水下排水量為九千四百噸,卻隻配備了二十八條魚雷。前者武器係統所占的比重為百分之一十一,而後者僅有百分之八。


    當然,最極端的表現是德軍建造了巡航導彈核潛艇。


    冷戰期間,德軍總共建造了五級、四十八艘巡航導彈核潛艇,最後一級巡航導彈核潛艇的水下排水量高達二萬一千噸,主要武器是二十枚射程高達六百公裏的重型反艦導彈,此外還能攜帶三十六條魚雷。


    當然,德軍建造巡航導彈核潛艇,主要是為了對付中國海軍的超級航母。


    說白了,這些配備重達數十噸的反艦導彈的核潛艇,其存在的價值就是用反艦導彈去打擊中國海軍的超級航母。


    顯然,中國海軍沒有這樣的作戰需求,也就沒有建造巡航導彈核潛艇。


    此外,受國土麵積狹小影響,德軍的戰略核潛艇在其戰略打擊係統中擁有極高的地位。


    冷戰期間,德軍總共建造了七級、一百二十二艘戰略核潛艇。即便在冷戰結束時,德軍都擁有四個級別的六十四艘戰略核潛艇,總共配備了近千枚潛射彈道導彈,擁有差不多三千枚核彈頭。


    要知道,在冷戰結束的時候,中國海軍隻有兩個級別的三十八艘戰略核潛艇,潛射彈道導彈的數量不到七百枚。當然,得益於更加先進的潛射彈道導彈,中國海軍戰略核潛艇攜帶的核彈頭多達五千枚。


    可以說,在帝國海軍中,真正出彩的就是潛艇。


    從某種意義上講,潛艇是帝國海軍在冷戰期間的絕對主力。


    為了獲得最前進的潛艇,帝國海軍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


    這一點,在綽號“槍烏賊”的核潛艇上體現得極為明顯。


    這是世界上唯一用鈦合金製造耐壓殼體的攻擊核潛艇,也是世界上航行速度最快的攻擊核潛艇。該級首艇在一九七六年建成之後,創造了很多紀錄,而且幾項紀錄直到冷戰結束都沒有被打破,比如五十二節的潛航速度、一千二百米的潛深紀錄、一千公裏閉合航線的潛航速度紀錄等等。


    在短短五年之內,帝國海軍總共建造了六艘這樣的潛艇。


    隻是,因為大量使用鈦合金,“槍烏賊”級潛艇的造價高得離譜,甚至相當於同時期等重黃金的市場價。更重要的是,為了達到匪夷所思的性能,德軍在“槍烏賊”級潛艇上采用了很多當時根本就沒有成熟的技術,比如液態金屬反應堆。結果就是,“槍烏賊”級潛艇在服役之後暴露出了很多問題,六艘潛艇的平均服役時間還不到十五年,最後一艘在一九九四年退役。


    帝國海軍以潛艇為重的發展戰略,既有技術上的原因,也有經濟與政治上的原因。


    主要就是,在與海軍有關的技術中,帝國海軍在潛艇技術上的優勢較為明顯,而且與中國的差距最小。更重要的是,打造一支潛艇部隊的花費最小,僅相當於建造水麵艦隊的十分之一。在政治上,則關係到了帝國在冷戰時期的基本戰略,即以全麵核報複為核心的國家生存戰略。


    事實上,在戰後的二十多年內,帝國海軍壓根就沒有發展過水麵艦隊。


    說白了,在全麵核戰爭的威脅下,讓很多人都認為水麵戰艦失去了存在價值,在戰爭中將成為敵國核武器的理想打擊對象,而在核戰爭中能夠生存下來、並且發揮價值的隻有更加隱蔽的潛艇。


    要知道,這種思潮在中國海軍中也出現過,而且差點成為中國海軍的主流思想。


    顯然,對於無法跟中國進行造艦比賽的德意誌第二帝國來說,“戰艦無用論”的出現迎合了其基本國情。


    結果就是,德意誌第二帝國海軍自廢武功,在二十多年裏沒有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


    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當帝國海軍猛然認識到,核戰爭根本打不起來,而以代言人為主的常規戰爭成為主流,海軍在常規戰爭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時,已經喪失了追上中國海軍的機會。


    與潛艇相比,帝國海軍的水麵戰艦根本就不值一提。(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小說閱讀(readnovel。)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閃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閃爍並收藏帝國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