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期間,除了仿製“超級空中霸王”的he-320之外,德意誌第二帝國還設計製造了七種轟炸機,不過算得上戰略轟炸機的隻有在一九六四年定型的he-400與在一九八八年定型的ju-610。


    這兩種轟炸機,成為了帝國空軍在冷戰時期的主要戰略支柱。


    雖然在誕生時間上,he-400比中國空軍的h-56幾乎晚了十年,但是這兩種轟炸機有著非常多的共同點。


    從某種意義上講,he-400可以看成是換上了渦漿動力係統的h-56。


    進入噴氣時代之後,中國空軍在積極推動噴氣式戰鬥機的同時,把重點放在了噴氣式轟炸機上。


    事實上,整個五零年代,中國空軍的頭號任務都是研製噴氣式轟炸機。


    主要就是,在五零年代,中國擁有極為明顯的核優勢,依靠龐大的核武庫,中國能夠有效的遏製任何國家的戰爭企圖,而要實現核威脅就需要可靠的投送手段,而當時唯一的投送力量就是轟炸機。


    也就是說,轟炸機的性能直接關係到了中國的國家安全。


    由此就不難明白,中國空軍為什麽要把轟炸機的發展優先級別放在戰鬥機之上,甚至不惜為此降低戰鬥機的研製速度。


    正是如此,中國空軍才啟動了十多個轟炸機項目,而且在短短幾年之內采購了八種噴氣式轟炸機,而且每一種的采購量都在兩百架以上。到六零年代的時候,中國空軍的轟炸機數量超過了三千架。


    顯然,這是一支遠大於實際需求的作戰力量。


    要知道,在六零年代初,中國擁有的核彈頭總共還不到三千枚呢。


    巨大的投入,除了產生巨大的浪費之外,也帶來了巨大的好處,即h-56成為了這個時代戰略打擊力量的代表。


    從某種意義上講,h-56的出現,讓中國空軍在戰略領域的領先優勢得到了全麵鞏固。


    要知道,在五零年代,h-56的價值與h-1a在九零年代的價值相差不大,即h-56是那個年代不應該出現在那個年代的轟炸機,其先進性足夠拋開所有追趕者,把其他轟炸機全都送進博物館。


    也正是如此,中國空軍才陸續采購了數千架h-56。


    對德意誌第二帝國來說,這顯然不是什麽好事。


    在五零年代,h-56幾乎是不可攔截的。這種轟炸機不但具備三十噸的載彈量與一萬一千公裏的作戰半徑,而且飛行高度達到了一萬八千米,當時大部分戰鬥機的飛行高度都在一萬五千米左右,飛行速度也達到了每小時九百六十公裏,而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的最高飛行速度在每小時一千公裏左右。此外,h-56還配備了三門自衛用的機關炮,而且都有獨立的光學火控係統。


    顯然,任何一個國家在五零年代的防空係統都不足以對付h-56。


    更重要的是,h-56從一開始就是作為核武器載機設計的,其存在的價值就是攜帶核炸彈轟炸敵國。


    麵對這個巨大的威脅,德意誌第二帝國當局認識到,除了需要更加先進的戰鬥機來保衛領空之外,還需要能夠與之匹敵的轟炸機,才能抵消掉h-56產生的戰略威脅,不至於遭到中國的戰略壓製。


    正是如此,德軍開始研製新式轟炸機。


    顯然,德軍這次無法通過仿製來獲得新式轟炸機了。


    說白了,就算德軍獲得了一架完整無損的h-56,也無法仿製,因為德意誌第二帝國根本沒有製造h-56所需的工業技術。比如,h-56采用的整體式鋁合金翼盒,在當時就隻有中國能夠製造。如果改變設計,要想達到同樣的結構強度,機翼的整體質量至少會增加三分之一,而這在設計中是不可接受的。又比如,h-56采用的上單翼氣動布局、以及自行車式起落架,需要對機體結構進行全麵加強;為了降低結構重量,不但大量使用了鋁合金,才大量采用了一次鑄造成型的工業技術;當時具備該工業生產技術的也隻有中國,而且該技術嚴禁出口。(.無彈窗廣告)


    顯然,德軍隻能從頭做起。


    問題是,在研製噴氣式轟炸機之前,德軍隻有he-320算得上是戰略轟炸機,此外就隻有兩種中型噴氣式轟炸機。


    也就是說,德軍沒有研製噴氣式戰略轟炸機的經驗。


    可以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要知道,中國空軍在研製h-56之前,研製過好幾種噴氣式轟炸機,而且是在大量的失敗教訓之後,才研製出了h-56。


    德軍直接研製噴氣式戰略轟炸機,需要麵對大量技術難題,而這些技術難題足以讓德軍的噴氣式戰略轟炸機項目難產。


    結果就是,德軍選擇了另外一條道路。


    這就是,首先研製一種介於he-320與噴氣式戰略轟炸機之前的重型轟炸機,在獲得了足夠的技術積累之後,再研製真正意義上的噴氣式戰略轟炸機,從而為解決技術難題爭取到足夠多的時間。


    當然,這不可能是一種活塞式轟炸機。


    要知道,“超級空中霸王”已經是活塞式轟炸機的巔峰之作了,而要超越就必須研製功率更大的發動機,而且活塞式發動機自身的局限,很難賦予轟炸機超過每小時八百公裏的最高飛行速度。


    結果就是,德軍選擇了技術較為成熟的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做為轟炸機的動力。


    與渦輪噴氣發動機相比,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在民用領域首先得到大規模應用,是當時大部分民用飛機的主要動力。


    此外,德意誌第二帝國在渦輪螺旋槳發動機領域有著足夠多的技術儲備。


    事實上,在大戰之後,德軍就試圖對he-320進行改進,換上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以提高其性能。隻是這一改進受經費影響並沒得到落實,而且he-320的基礎設計在戰後已經顯得落後,沒有太大的改進價值。


    當時,德軍已經研製出了采用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運輸機與巡邏機。


    顯然,以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為基礎研製一種戰略轟炸機,要比使用渦輪噴氣發動機研製轟炸機容易得多。


    問題是,德軍的目標是h-56。


    也就是說,德軍對新式轟炸機的基本要求是在作戰半徑、飛行速度與飛行高度上基本達到h-56的水平。


    這就意味著,在限製了發動機的數量之後,需要功率足夠大的發動機。


    結果就是,德軍新式轟炸機的基本設計在一九五九年就完成了,可是受發動機限製,直到一九六四年才定型。


    這就是he-400。


    這種轟炸機配備了四台八千千瓦級的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一百八十噸,能夠運載二十四噸炸彈,輕載時的最大作戰半徑為七千四百公裏,最大飛行速度為每小時八百六十公裏,最大升限達到了一萬五千米。


    雖然在性能上,he-400仍然不如h-56,隻是差距並不明顯。


    更重要的是,這是自he-320之後,德軍獲得的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轟炸機,即能夠從帝國東部地區的空軍基地起飛,轟炸中國本土西北部地區,並且在完成任務之後返回出發基地。如果將其部署到位於裏海北麵的空軍基地,則能夠對中國首都,以及除了東部與南部之外的中國其他地區構成威脅。


    當然,he-400在問世的時候就已經顯得落後了。


    這就是,在現代化的防空係統麵前,像h-56這類的轟炸機根本不可能突破敵國的防空。


    隻是,he-400與h-56一樣,並沒有被淘汰。


    原因就是,巡航導彈的出現,極大的拓展了轟炸機的生存空間,轟炸機也因此演變成了巡航導彈載機。


    別忘了,中國空軍打算讓h-56服役到二十一世紀三零年代呢。


    更重要的是,德軍好不容易獲得了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轟炸機,也就不可能讓其在服役之後就退役。


    為了提高he-400的使用價值,德軍花了大量財力來研製機載武器。


    事實上,第一種空射巡航導彈就是由德軍研製的,而且首先裝備部隊,而且搭載空射巡航導彈的就是he-400。


    在冷戰結束之前,德軍研製了數種空射巡航導彈,而且大規模裝備了其中兩種,即射程為五百公裏的中程巡航導彈與射程為一千五百公裏的遠程巡航導彈。當時,德軍甚至著手研製射程高達三千公裏的巡航導彈。


    總而言之,巡航導彈的出現,延續了he-400的壽命。


    在冷戰結束的時候,德軍依然裝備了大約四百架he-400,而且部分he-400被改造成用於執行常規打擊任務。


    與h-56一樣,得益於良好的基礎設計,he-400擁有極大的改進餘地,且服役期間進行了多次改進。即便在冷戰結束之後,在帝國空軍基礎上組建的德國空軍都沒有全部淘汰掉這種轟炸機,而是保留了數十架,並且讓其繼續攜帶核武器執行戰備巡邏任務,成為了新德國戰略打擊力量的組成部分。


    隻是,受動力係統限製,he-400根本算不上先進,也不是帝國空軍在冷戰期間裝備的性能最好的轟炸機。(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小說閱讀(readnovel。)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閃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閃爍並收藏帝國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