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首先圍繞著克魯塞斯進行,而這也是最苦難的一步。


    因為在西恩富戈斯耽擱了太多的時間,所以當陸戰隊再次向克魯塞斯推進的時候,美軍已經做好了防禦準備。


    從一開始,戰鬥就打得極為艱難。


    雖然在此之前,各個陸戰師都對編製做了調整,主要就是把裝甲部隊集中起來,以應對美軍的裝甲師,但是與正規的裝甲師相比,陸戰隊集中起來使用的裝甲部隊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要知道,裝甲部隊不僅僅是有坦克戰車,也不僅僅是把坦克戰車集中起來使用。


    大陸戰場上的戰鬥已經證明,裝甲部隊並不是單獨作戰的坦克戰車,而是一支由多種作戰力量集合起來的作戰部隊。一支合格的裝甲部隊,除了需要足夠多的坦克戰車,還需要一支強大的戰術航空兵,此外還需要數量眾多的炮兵,同樣強大的後勤保障力量,以及一支優秀的工程部隊。


    把這些力量集合起來使用,裝甲部隊的威力才能發揮出來。


    顯然,陸戰隊沒有合格的裝甲部隊,即便把坦克戰車集中起來使用,得到了艦載航空兵與艦炮的支援,也算不上是合格的裝甲兵。


    相反,美軍的裝甲兵就不一樣了。


    事實上,一支裝甲部隊得從編製上著手,即在一個裝甲師中,除了需要有坦克旅、裝甲旅之外,還需要有炮兵旅、偵察營、後勤旅、工兵營等等輔助部隊,此外還需要有航空兵協助。


    顯然,美軍裝甲師的編製非常健全。


    雖然美軍缺少優秀的士兵,連服役超過三年的老兵都沒有多少,但是美軍並不缺乏組建裝甲部隊所必須的武器裝備。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在本土遭到攻擊之前,美軍擁有三萬多輛坦克、其中五分之一是重型坦克,此外還有大約六萬輛各種型號的裝甲戰車,火炮與突擊炮的裝備量則超過了兩萬門,半履帶式車輛有差不多十萬輛,而像軍用卡車、吉普車等軍用車輛,裝備總量更是超過了十萬輛。


    這些武器裝備,可以組建數十個裝甲師。


    此外,美軍裝備的性能也不算差。


    雖然在剛剛參戰的時候,美軍幾乎沒有裝甲部隊,其實美國陸軍的規模都很渺小,但是這數年的戰鬥打下來,美國強大的工業力量開始發揮作用,而且美國的軍火工程師也在戰爭中學到了許多。到一九四五年,美國生產的新式坦克戰車在性能上,已經不比中國與德意誌第二帝國的差了。比如,“潘興”式坦克的性能就非常突出,並不比德軍的“虎”式坦克差多少,而換上了新式坦克炮的m4“謝爾曼”式中型坦克,在各項性能上都能與德軍的“黑豹”式坦克匹敵。


    顯然,這些都是中國海軍陸戰隊想得到的主戰裝備。


    雖然陸戰隊也有不少的坦克,但是大多是中型坦克,還有少數是水陸兩棲坦克,而這些坦克都比美軍的差多了。


    當然,關鍵還是陸戰隊並不擅長大規模裝甲作戰。


    這個缺點,在攻打克魯塞斯的時候徹底暴露了出來。


    戰鬥從二月十七日清晨開始,打得極為艱難。


    似乎是找到了感覺,美軍依靠嚴密的防禦部署,成功頂住了陸戰隊的進攻,甚至利用戰術反擊挫敗了陸戰隊的多次進攻。


    打到二月二十五日,第三陸戰師推進了不到五公裏,第五陸戰師則在原地踏步。


    顯然,最大的問題就是陸戰隊缺乏攻堅能力。


    要知道,這還是在得到艦隊支持的情況下,如果沒有艦隊的支持,陸戰隊恐怕一步也前進不了。


    麵對美軍的堅固防線,陸戰隊除了拚消耗之外,唯一的辦法就是擴大進攻範圍。


    雖然古巴離美國本土很近,但是在後勤保障上,美軍並不占優勢。(.無彈窗廣告)


    這就是,美軍隻能在夜間用航速較高的小型艦艇向古巴運送作戰物資。雖然美軍有足夠多的小型艦艇,但是隻能在夜間活動,而且古巴北部海岸線上的港口根本不可能同時接納上千艘艦艇。結果就是,大部分小型艦艇隻能在錨泊的狀態下、甚至隻能在港口外卸下運載的貨物。更要命的是,這些小型艦艇必須趕在天亮之前返回美國本土的港口,不然就肯定會遭到轟炸。這樣一來,留給美軍艦艇卸貨的時間就非常有限,而這直接決定了美軍艦艇運載貨物的數量。說得簡單一點,運載的貨物再多,如果不能及時卸下,那也沒有任何意義,而且任何一艘艦艇的價值都超過了其運送的貨物。


    顯然,這點運送能力,根本無法保證上百萬美軍的作戰消耗。


    當時,為了解決運力匱乏的問題,美軍還動用了大量運輸機,在夜間向古巴運送作戰物資。可惜的是,空運發揮的作用非常有限,因為中國航空兵早就炸毀了古巴的所有機場,美軍運輸機根本不可能降落到古巴的機場上,所以大部分時候隻能進行空投,而能夠空投的物資非常有限。要知道,大部分重要的軍事物資都無法空投,而且所有重型裝備都無法通過空運送抵前線。


    當時,美軍每天運送到古巴的物資不到十萬噸。


    看上去,這是個非常驚人的數字,可是跟美軍的兵力相比,這點補給就算不了什麽了。


    要知道,當時守衛古巴的美軍超過了一百萬,而且大部分都是作戰部隊,執行作戰任務的美軍在五十萬以上,前線作戰部隊則在三十萬左右。這些美軍,每天至少要消耗掉十五萬噸作戰物資,如果算上戰鬥損失,那麽美軍每天的補給量至少得達到二十萬噸。低於這個數字,就意味著美軍遲早會彈盡糧絕。


    對此,顧祝同有非常清楚的認識。


    當時,情報機構提供了準確情報。隻要高強度的戰鬥持續下去,那麽到三月中旬,美軍就會崩潰。


    顯然,拚消耗是擊敗美軍的有效辦法。


    隻是,顧祝同不想拖到三月中旬。要知道,即便美軍在三月中旬彈盡糧絕,也要到四月初才有可能攻占聖克拉拉。


    為此,顧祝同更希望在三月初就占領克魯塞斯。


    這樣一來,就必須加快美軍的物資消耗速度,而唯一的辦法就是擴大戰線長度,增加美軍的戰鬥消耗。


    強攻克魯塞斯不成,陸戰隊開始橫向運動。


    美軍沒有別的選擇,自豪能跟著擴大戰線寬度,準確的說是在更長的戰線上投入更多的兵力。


    要知道,在中國海軍陸戰隊發起進攻之前,美軍就已經建好了防線。


    二月的最後一天,顧祝同一口氣投入了八個陸戰師,而且這八個陸戰師在長達一百公裏的戰線上同時發起攻擊。


    顯然,這絕對不是正確的進攻戰術。


    在任何情況下,進攻方都應該集中兵力,以最快的速度突破敵人的防線,然後才是向兩側運動,擴大突破口。


    把進攻力量平均分配在整條戰線上,根本不可能取得突破。


    當然,顧祝同也沒有指望在這個時候突破美軍的防線。


    陸戰隊在整條戰線上發起進攻,隻有一個目的,即找到美軍防線上的薄弱環節,然後再集中兵力發起突擊。


    要知道,任何一條戰線都不是一個整體,而是由各部隊的防線連接起來的。


    這樣一來,各支部隊防線的結合部就是整條戰線上的薄弱點,也就是進攻方最容易取得突破的地方。


    當時,守衛這條戰線的是六個美軍師,而且全部是步兵師。


    布雷德利非常精通防禦作戰,他把最強大的裝甲師都留在了第二道防線上,充當機動防禦部隊。


    不可否認,裝甲部隊有極強的機動能力。


    問題是,運動速度再快的部隊,都不可能立即到達需要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當時布雷德利隻動用了三個裝甲師在克魯塞斯到大哈圭的戰線上,而且部署地點相距較遠。這樣一來,如果中國海軍陸戰隊找到了突破點,而且不止三個,且投入了足夠多的突擊兵力,那麽布雷德利準備的機動防禦部隊就隻能堵住三個漏洞,而無法照顧到更多的地方。


    顯然,這正是顧祝同想要達到的目的。


    美軍由六個步兵師守衛第一道防線,因此有五處結合部,而隻需要在其中四處結合部取得突破,然後迅速投入突擊部隊,那麽就肯定能夠在一個地方取得重大突破。即便布雷德利立即動用戰略預備隊,也不可能立即補上漏洞。對中國海軍陸戰隊來說,隻需要十多個小時就足以撕開美軍的防線了。


    當然,在找到突破點之前,八個陸戰師都得全力以赴的發起進攻。


    準確的說,當時投入進攻的隻有五個陸戰師,而且這五個陸戰師都瞄準了美軍步兵師防線的結合部。另外三個陸戰師充當預備隊,就跟在突擊部隊後方數公裏處,隨時都能為前方的友軍提供支援。


    必須承認,美軍的防禦陣地極為堅固。


    隻是,再堅固的防線,也經受不住一波接一波的衝擊,而且每一波衝擊都伴隨著猛烈的炮擊與轟炸。


    不管怎麽說,艦隊與陸戰隊都不必為彈藥發愁。(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小說閱讀(readnovel。)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閃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閃爍並收藏帝國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