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中旬,第42艦隊率先抵達了卡薩布蘭卡。[]
這支艦隊,實際上就是之前的第33艦隊,即“衛青”號原來所在的艦隊,隻是此時隻有“霍去病”號與“李廣”號兩艘艦隊航母。雖然顧祝同很希望馮承乾把“衛青”號也派過來,組成三航母艦隊,但是馮承乾給他的答複非常直接,“衛青”號即便在修複之後,也要留在太平洋上執行更重要的任務。
後來,顧祝同才知道,“衛青”號在年底就轉變成了實驗航母。
也正是如此,“衛青”號成為了“白起”級中服役時間最久的一艘航母,直到一九八二年才正式退役。在一九四七年之後,“衛青”號就沒有執行過戰鬥任務,甚至沒有編入戰鬥艦隊,而是一直隸屬於海軍司令部的實驗測試部隊。在服役期間,“衛青”號承擔了很多與航母有關的實驗與測試工作。比如,第一個測試十三度斜角甲板。要知道,“白起”級飛行甲板的降落區與戰艦的縱軸隻有七度的夾角,這導致位於起飛區左側的彈射器在回收艦載機的時候無法使用。把降落區的夾角增加到十三度,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從而保證在任何時候都至少能夠使用兩部彈射器。此外,“衛青”號還是世界上第一艘安裝蒸汽彈射器的艦隊航母。
可以說,“衛青”號創造了很多個世界第一。
退役之後,“衛青”號沒有像其姊妹艦那樣,要麽被當成廢鋼鐵處理掉,要麽被當做過剩物資出售或者贈送給友好國家,要麽被人造暗礁沉入大海,甚至是在海上核試驗中被當成靶船使用,而是被改造成了海軍博物館,永久性的停靠在上海的黃浦江碼頭旁邊,每年接待上百萬遊客參觀。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五月二十一日,第43艦隊開進了意大利的塔蘭托港。
雖然該艦隊的目的地是卡薩布蘭卡,但是卡薩布蘭卡隻是一座規模不大的小型港口,在容納了第41艦隊與第42艦隊之後,已經沒有地方裝下第43艦隊了。事實上,當時就有很多戰艦隻能錨泊在港外。
第43艦隊就是之前的第32艦隊,這也是增派的三支戰鬥艦隊中,唯一的三航母艦隊。
又過了兩天,第44艦隊抵達馬耳他港。
雖然在英國戰敗之後,意大利出兵占領了馬耳他島,並且宣稱馬耳他島是意大利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但是別說美國等敵對國,連中國與德意誌第二帝國也沒有承認意大利擁有馬耳他的主權。
當然,這些是政治上的問題。
在中國海軍決定向大西洋增派三支艦隊之後,中意兩國就達成了協議,即意大利把馬耳他港的使用權轉交給中國。
當時,意大利想借此避免讓德軍進駐馬耳他島。
要知道,德意誌第二帝國一直想出兵馬耳他島,而且找了很多借口,隻是意大利當局一直不肯讓步。
問題是,如果無法遏製住德意誌第二帝國的野心,意大利遲早得讓步。
這樣一來,德軍就會開上馬耳他島,而這座島嶼也就不可能像意大利當局宣稱的那樣成為意大利的一部分。
顯然,把中**隊引過來是遏製德意誌第二帝國野心的唯一辦法。
隻是,意大利當局似乎忘記了之前的教訓。
中**隊開上馬耳他島之後,會不請自走嗎?
要知道,馬耳他島的戰略價值太大了。
在地理位置上,馬耳他島幾乎位於地中海的正中央,往西是突尼斯與直布羅陀海峽,北麵是撒丁島與科西嘉島,東北方向上是西西裏島與伯羅奔尼撒半島,南麵則是利比亞,忘東則是克裏特島。
也就是說,馬耳他島正好在地中海的腰部。
如此一來,誰控製了馬耳他島,誰就控製了地中海。
大戰中,英國皇家海軍直到最後一刻,也就是直布羅陀要塞淪陷前不久,才決定放棄馬耳他島。也就是說,隻要能夠守住直布羅陀要塞,即進出地中海的大門,英國皇家海軍就絕對不會放棄馬耳他島。
由此可見,馬耳他島的戰略價值與直布羅陀海峽沒有多大差別。
顯然,中國海軍也非常清楚這一點。
既然意大利做出了讓步,答應把馬耳他港交給中國海軍暫用,中國海軍自然不會假裝客氣。
隻是,在“暫用”的時限上,雙方都沒有給出明確定義。
顯然,這不是疏忽大意的結果。
當時,意大利顯然希望利用中國來抗衡德意誌第二帝國,確保意大利在戰後至少是地中海地區的霸主,最好還能霸占北非。如此一來,中國海軍把艦隊部署在馬耳他島,肯定能起到不小的作用。別的不說,德意誌第二帝國海軍在地中海就找不到比馬耳他港更好的海軍基地了。
對中國海軍來說,自然是希望永遠把艦隊留在馬耳他港。要知道,通過這座規模算不上大的港口,中國海軍不但可以威懾整個地中海,向西控製直布羅陀海峽,向東扼守住蘇伊士運河,從而確保貫穿地中海的航線暢通無阻。還可以以此為基地,輻射北大西洋,增強艦隊在大西洋上的活動能力。更重要的是,馬耳他在地理位置上屬於歐洲,因此可以借此幹預歐洲事務。
也正是如此,在大戰結束之後,中國沒有把馬耳他港歸還給意大利。
後來,在意大利認識到中國的威脅已經超過了德意誌第二帝國,隻有更德意誌第二帝國合作才能與中國抗衡的時候,已經不可能通過談判協商的方式讓中**隊離開了,主要就是中國一直沒有承認馬耳他是意大利的領土,反而認為馬耳他是一個擺脫了殖民統治,在戰後理應獲得獨立地位的主權國家。
隨著中德冷戰的帷幕拉開,中國甚至出兵控製了整個馬耳他島。到一九五零年代末,中國還首先承認馬耳他是獨立主權國家,並且與馬耳他簽署了同盟條約。數年之後,德意誌第二帝國試射了世界上第一枚運載火箭,並且在一九六四年發射了第一枚射程八千公裏,能從東歐打到中國首都的洲際彈道導彈,對中國的戰略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因為中國的彈道導彈研製工作進展得很不順利,當時隻有射程在兩千公裏左右的導彈達到了實用化程度,所以中**隊隻能把這種導彈部署到馬耳他,才能夠對德意誌第二帝國的首都構成威脅,並且因此引發了馬耳他危機。這場發生在一九六六年的危機,差一點就成為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當時,德意誌第二帝國派出艦隊封鎖了直布羅陀海峽,並且下令封鎖蘇伊士運河,而中國海軍搶先進占蘇伊士運河,然後派出了一支規模超過四百艘的龐大艦隊,把馬耳他島圍了個嚴嚴實實,阻止德軍派兵上島。在最危急的時刻,中國海軍司令部已經給前線的艦隊司令官下達了命令,即可以在警告之後,擊沉進入離馬耳他島二十海裏海域的德軍艦艇,且可以首先開火。這場持續了將近一個月的危機,最終以德軍撤退,中國海軍掌握地中海的製海權宣告結束。隻是,在這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裏,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隨時都有可能打響。要知道,當時中德部署在歐亞大陸上的軍隊全部進入了一級戰備狀態,數百萬大軍隨時有可能開打。德意誌第二帝國在最後關頭做出讓步,主要是中國海軍具備封鎖整個歐洲的能力,而且能在數個小時之內,摧毀地中海北岸的所有海軍基地,打垮地中海裏的所有對手。
當然,馬耳他危機,也直接導致中德徹底決裂,由盟友轉變成了對手。
此外,馬耳他危機還引發了一係列的對抗,比如中國出兵控製埃及,進而控製了整個蘇伊士運河,以及德意誌第二帝國占領直布羅陀要塞,堵住了地中海與大西洋的通道,借而讓中國海軍不得不繞過非洲大陸向北大西洋增兵。
有趣的是,在中德對抗中,夾在中間的意大利是最大的受害者。
要知道,鬧到最後,意大利不但沒有成為地中海的霸主,甚至迅速淪落成了歐洲地區的二流國家。
顯然,在把馬耳他剛暫借給中國海軍的時候,意大利當局根本沒有考慮得這麽長遠。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第44艦隊進駐馬耳他港,意味著增派的三支艦隊全部到達。
隻是,顧祝同沒有急著采取行動,因為隻有艦隊是遠遠不夠的。在北大西洋上作戰,中國艦隊最缺乏的就是海軍基地,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隻能增強艦隊的自持能力,也就需要足夠多的快速戰鬥支援艦。
當時,派遣給第四艦隊的二十艘快速戰鬥支援艦還沒到達呢。
這些艦船沒有像艦隊那樣直接開往目的地,而是在通過蘇伊士運河之後去亞曆山大港補充燃油等物資。這樣一來,在進入北大西洋之後就不需要前往卡薩布蘭卡,而是可以直接跟出海活動的艦隊會合。(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小說閱讀(readnovel。)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
這支艦隊,實際上就是之前的第33艦隊,即“衛青”號原來所在的艦隊,隻是此時隻有“霍去病”號與“李廣”號兩艘艦隊航母。雖然顧祝同很希望馮承乾把“衛青”號也派過來,組成三航母艦隊,但是馮承乾給他的答複非常直接,“衛青”號即便在修複之後,也要留在太平洋上執行更重要的任務。
後來,顧祝同才知道,“衛青”號在年底就轉變成了實驗航母。
也正是如此,“衛青”號成為了“白起”級中服役時間最久的一艘航母,直到一九八二年才正式退役。在一九四七年之後,“衛青”號就沒有執行過戰鬥任務,甚至沒有編入戰鬥艦隊,而是一直隸屬於海軍司令部的實驗測試部隊。在服役期間,“衛青”號承擔了很多與航母有關的實驗與測試工作。比如,第一個測試十三度斜角甲板。要知道,“白起”級飛行甲板的降落區與戰艦的縱軸隻有七度的夾角,這導致位於起飛區左側的彈射器在回收艦載機的時候無法使用。把降落區的夾角增加到十三度,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從而保證在任何時候都至少能夠使用兩部彈射器。此外,“衛青”號還是世界上第一艘安裝蒸汽彈射器的艦隊航母。
可以說,“衛青”號創造了很多個世界第一。
退役之後,“衛青”號沒有像其姊妹艦那樣,要麽被當成廢鋼鐵處理掉,要麽被當做過剩物資出售或者贈送給友好國家,要麽被人造暗礁沉入大海,甚至是在海上核試驗中被當成靶船使用,而是被改造成了海軍博物館,永久性的停靠在上海的黃浦江碼頭旁邊,每年接待上百萬遊客參觀。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五月二十一日,第43艦隊開進了意大利的塔蘭托港。
雖然該艦隊的目的地是卡薩布蘭卡,但是卡薩布蘭卡隻是一座規模不大的小型港口,在容納了第41艦隊與第42艦隊之後,已經沒有地方裝下第43艦隊了。事實上,當時就有很多戰艦隻能錨泊在港外。
第43艦隊就是之前的第32艦隊,這也是增派的三支戰鬥艦隊中,唯一的三航母艦隊。
又過了兩天,第44艦隊抵達馬耳他港。
雖然在英國戰敗之後,意大利出兵占領了馬耳他島,並且宣稱馬耳他島是意大利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但是別說美國等敵對國,連中國與德意誌第二帝國也沒有承認意大利擁有馬耳他的主權。
當然,這些是政治上的問題。
在中國海軍決定向大西洋增派三支艦隊之後,中意兩國就達成了協議,即意大利把馬耳他港的使用權轉交給中國。
當時,意大利想借此避免讓德軍進駐馬耳他島。
要知道,德意誌第二帝國一直想出兵馬耳他島,而且找了很多借口,隻是意大利當局一直不肯讓步。
問題是,如果無法遏製住德意誌第二帝國的野心,意大利遲早得讓步。
這樣一來,德軍就會開上馬耳他島,而這座島嶼也就不可能像意大利當局宣稱的那樣成為意大利的一部分。
顯然,把中**隊引過來是遏製德意誌第二帝國野心的唯一辦法。
隻是,意大利當局似乎忘記了之前的教訓。
中**隊開上馬耳他島之後,會不請自走嗎?
要知道,馬耳他島的戰略價值太大了。
在地理位置上,馬耳他島幾乎位於地中海的正中央,往西是突尼斯與直布羅陀海峽,北麵是撒丁島與科西嘉島,東北方向上是西西裏島與伯羅奔尼撒半島,南麵則是利比亞,忘東則是克裏特島。
也就是說,馬耳他島正好在地中海的腰部。
如此一來,誰控製了馬耳他島,誰就控製了地中海。
大戰中,英國皇家海軍直到最後一刻,也就是直布羅陀要塞淪陷前不久,才決定放棄馬耳他島。也就是說,隻要能夠守住直布羅陀要塞,即進出地中海的大門,英國皇家海軍就絕對不會放棄馬耳他島。
由此可見,馬耳他島的戰略價值與直布羅陀海峽沒有多大差別。
顯然,中國海軍也非常清楚這一點。
既然意大利做出了讓步,答應把馬耳他港交給中國海軍暫用,中國海軍自然不會假裝客氣。
隻是,在“暫用”的時限上,雙方都沒有給出明確定義。
顯然,這不是疏忽大意的結果。
當時,意大利顯然希望利用中國來抗衡德意誌第二帝國,確保意大利在戰後至少是地中海地區的霸主,最好還能霸占北非。如此一來,中國海軍把艦隊部署在馬耳他島,肯定能起到不小的作用。別的不說,德意誌第二帝國海軍在地中海就找不到比馬耳他港更好的海軍基地了。
對中國海軍來說,自然是希望永遠把艦隊留在馬耳他港。要知道,通過這座規模算不上大的港口,中國海軍不但可以威懾整個地中海,向西控製直布羅陀海峽,向東扼守住蘇伊士運河,從而確保貫穿地中海的航線暢通無阻。還可以以此為基地,輻射北大西洋,增強艦隊在大西洋上的活動能力。更重要的是,馬耳他在地理位置上屬於歐洲,因此可以借此幹預歐洲事務。
也正是如此,在大戰結束之後,中國沒有把馬耳他港歸還給意大利。
後來,在意大利認識到中國的威脅已經超過了德意誌第二帝國,隻有更德意誌第二帝國合作才能與中國抗衡的時候,已經不可能通過談判協商的方式讓中**隊離開了,主要就是中國一直沒有承認馬耳他是意大利的領土,反而認為馬耳他是一個擺脫了殖民統治,在戰後理應獲得獨立地位的主權國家。
隨著中德冷戰的帷幕拉開,中國甚至出兵控製了整個馬耳他島。到一九五零年代末,中國還首先承認馬耳他是獨立主權國家,並且與馬耳他簽署了同盟條約。數年之後,德意誌第二帝國試射了世界上第一枚運載火箭,並且在一九六四年發射了第一枚射程八千公裏,能從東歐打到中國首都的洲際彈道導彈,對中國的戰略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因為中國的彈道導彈研製工作進展得很不順利,當時隻有射程在兩千公裏左右的導彈達到了實用化程度,所以中**隊隻能把這種導彈部署到馬耳他,才能夠對德意誌第二帝國的首都構成威脅,並且因此引發了馬耳他危機。這場發生在一九六六年的危機,差一點就成為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當時,德意誌第二帝國派出艦隊封鎖了直布羅陀海峽,並且下令封鎖蘇伊士運河,而中國海軍搶先進占蘇伊士運河,然後派出了一支規模超過四百艘的龐大艦隊,把馬耳他島圍了個嚴嚴實實,阻止德軍派兵上島。在最危急的時刻,中國海軍司令部已經給前線的艦隊司令官下達了命令,即可以在警告之後,擊沉進入離馬耳他島二十海裏海域的德軍艦艇,且可以首先開火。這場持續了將近一個月的危機,最終以德軍撤退,中國海軍掌握地中海的製海權宣告結束。隻是,在這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裏,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隨時都有可能打響。要知道,當時中德部署在歐亞大陸上的軍隊全部進入了一級戰備狀態,數百萬大軍隨時有可能開打。德意誌第二帝國在最後關頭做出讓步,主要是中國海軍具備封鎖整個歐洲的能力,而且能在數個小時之內,摧毀地中海北岸的所有海軍基地,打垮地中海裏的所有對手。
當然,馬耳他危機,也直接導致中德徹底決裂,由盟友轉變成了對手。
此外,馬耳他危機還引發了一係列的對抗,比如中國出兵控製埃及,進而控製了整個蘇伊士運河,以及德意誌第二帝國占領直布羅陀要塞,堵住了地中海與大西洋的通道,借而讓中國海軍不得不繞過非洲大陸向北大西洋增兵。
有趣的是,在中德對抗中,夾在中間的意大利是最大的受害者。
要知道,鬧到最後,意大利不但沒有成為地中海的霸主,甚至迅速淪落成了歐洲地區的二流國家。
顯然,在把馬耳他剛暫借給中國海軍的時候,意大利當局根本沒有考慮得這麽長遠。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第44艦隊進駐馬耳他港,意味著增派的三支艦隊全部到達。
隻是,顧祝同沒有急著采取行動,因為隻有艦隊是遠遠不夠的。在北大西洋上作戰,中國艦隊最缺乏的就是海軍基地,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隻能增強艦隊的自持能力,也就需要足夠多的快速戰鬥支援艦。
當時,派遣給第四艦隊的二十艘快速戰鬥支援艦還沒到達呢。
這些艦船沒有像艦隊那樣直接開往目的地,而是在通過蘇伊士運河之後去亞曆山大港補充燃油等物資。這樣一來,在進入北大西洋之後就不需要前往卡薩布蘭卡,而是可以直接跟出海活動的艦隊會合。(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小說閱讀(readnovel。)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