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國獲得了近千艘萬噸輪,隻算得上是解了燃眉之急。


    要知道,當時中國海運力量缺口大約相當於四千艘萬噸輪,因此不到一千艘萬噸輪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而且必須想辦法解決的問題。


    顯然,這也是中國海軍無法憑自身力量解決的問題。


    為此,就不得不讓中國政府出麵了。


    在與德意解決了瓜分英國的問題後,中國當局在同盟國集團外長級會議上明確提出,接下來的目標就是徹底打敗美國,而中國願意承擔主要的作戰任務,並且為所有有許要的盟友提供幫助。


    這下,德意誌第二帝國坐不住了。


    要知道,中國當局的這份聲明,擺明了要充當同盟國集團的老大,而德意誌第二帝國顯然不甘心當老二。


    結果就是,德意誌第二帝國也做了類似的聲明,即徹底打敗美國是毋庸置疑的。


    隻是,德意誌第二帝國不可能隻做同樣的表示,要想壓倒中國,獲得更多盟友的支持與認同,就得做出更多的貢獻。


    說白了,現在已經到了分割戰爭紅利的時候了。


    雖然美國還沒有戰敗,但是所有人都相信,美國戰敗隻是時間上的問題,根本不存在是否戰敗的問題。


    當然,關鍵正是同盟國集團,特別是集團內部主要成員國是否願意出力。


    更重要的是,此時誰出的力最多,那麽在戰後就能分到最多的好處,甚至將直接決定戰爭紅利的分配方式。


    原因很簡單,美國才是同盟國集團最大的敵人。


    說白了,美國的實力就超過了其他所有敵國實力的總和,因此擊敗美國要比擊敗其他所有敵國都要困難。


    在中德均明確表態之後,同盟國集團就得采取一致行動了。


    到這個時候,中國當局才表露出了真正的意圖。


    在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底,同盟國集團的最後一次外長級會議上,中國外長就明確提到應該以太平洋戰場為重。


    為此,中國不但承諾單獨承擔太平洋戰場上的作戰任務。


    當然,德意誌第二帝國肯定不會答應。


    要知道,這等於讓中國坐上頭號交椅。


    對此,德意誌第二帝國外長提出,必須為攻打美國本土的作戰行動建立聯軍司令部,即統一指揮所有作戰行動,而不是分成太平洋方向與大西洋方向,更不是讓每個國家的軍隊單獨作戰。


    必須承認,德意誌第二帝國的提議沒有錯。


    問題是,在現實中不可能行得通。


    要知道,即便成立聯合司令部,也要劃分戰區與作戰方向,而這些指揮機構不可能采取民主的方式,讓各**隊平分指揮權,必須由某一個國家的軍隊掌握主要權力,其他國家的軍隊隻提供配合。


    當然,德意誌第二帝國的軍人與外交家也明白這個道理。


    說白了,德意誌第二帝國在這個時候提出這樣的建議,就是希望借此機會獲得與中**隊同等的指揮權。


    也就是說,將由中**隊主宰太平洋方向上的進攻行動,而德意誌第二帝國則負責大西洋方向上的進攻行動。[]


    對此,中德雙方的外交家都心知肚明。


    隨後,雙方就指揮權的分配問題進行了雙邊磋商。


    到一九四六年初,等到中德雙方在指揮權的問題上達成一致之後,中國當局才提出了最主要的要求。


    這就是,太平洋比大西洋大得多,跨越太平洋的航線將近兩萬公裏,而橫跨大西洋的航線隻有六千公裏,因此同盟國集團必須在太平洋上投入更多的運輸力量,即便考慮到美國的核心是東部地區,太平洋上的運輸力量也應該是大西洋上的兩倍,才能保證同盟**隊能夠順利登上美國西海岸地區。


    說得簡單一點,德意等國得把部分運輸船派往太平洋,交給中國海軍使用。


    事實上,這也是中國提出的唯一要求。


    根據戰後公布的資料,當時中德簽署了一份秘密協議,即德意誌第二帝國支持中國在太平洋上的作戰行動,而中國則承認德意誌第二帝國將在擊敗美國之後,獲得在美國東部地區的主導地位。


    顯然,這份協議擺明了把其他盟國都拋在了一邊。


    戰後,很多人認為,中國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與德意誌第二帝國妥協,因為中國做出的讓步明顯大於收獲。


    說得簡單一些,即便沒有這份秘密協議,到了一九四六年下半年,德意誌第二帝國依然得把擊敗美國的希望放到中國身上,並且承認中國是擊敗美國的主要力量,沒有中國就不可能擊敗美國。


    要知道,拖下去的話,首先堅持不住的是德意誌第二帝國。


    以當時的情況,別說擊敗美國,如果英國沒有在一九四五年初投降,而是多堅持了一年半載,德意誌第二帝國也要遇到大麻煩。說得簡單一些,在英國投降前夕,德意誌第二帝國離內亂已經不遠了。


    在一九四四年底,德意誌第二帝國已經把配給額度降到了最低限度。


    當時,一個成年男性公民,在每周工作六天半、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的情況下,每個月僅能獲得七十五公斤麵粉、六公斤鮮肉、八公斤雞蛋與半公斤食用油,此外還能領到其他一些生活必須物資。這點物資,僅夠維持兩個成年人與一個兒童的正常消耗,而並非每個家庭隻有一個兒童。受此影響,以往很少參與社會勞動的帝國婦女也走上了工作崗位,成為了社會勞動力。即便夫妻雙方都參加勞動,隻要家裏有三個孩子,那麽兩人領到的配給也僅勉強夠維持最低標準的生活。


    物資嚴重匱乏,已經引起了很多帝國民眾的不滿。


    當時,帝國國內已經出現了反戰思潮。


    可以說,正是英國及時投降,德意誌第二帝國才沒有爆發內亂,畢竟所有帝國公民都把英國當成頭號強敵。


    在愛國主義熱情的支持下,帝國民眾繼續忍辱負重。


    到了一九四五年中期,隨著從中國到歐洲的海運航線不再受到威脅,加上蘇伊士運河已經可供小型船隻通航,大量由中國提供的物資、特別是生活物資到達,德意誌第二帝國的國內環境才有所改善。


    隻是,中國提供的援助隻能解燃眉之急。


    要知道,中國也同樣存在物資匱乏的問題,難以承擔幾千萬人的沉重負擔,且中國提供的援助並不都是免費的。


    事實上,在一九四四年底,中國也實施了更嚴格的配給標準。


    雖然這個標準高於所有實施配給製的國家,成年人每月能獲得六十公斤的主糧、十五公斤的肉製品與禽蛋、十公斤的副糧與一公斤的食用油,比成年人在參加繁重勞動時的熱量消耗要高得多,但是中國當局沒有理由讓自己的公民餓著肚皮,然後去援助那些在戰後很有可能與中國分道揚鑣的盟友。


    這樣一來,德意誌第二帝國就隻能靠自己了。


    問題是,德意誌第二帝國本來就不是產糧大國。西歐最大的產糧國是法國,然後是意大利。法國沒什麽好指望的,即便德軍製訂了極高的征收額度,法國農民也沒有多少熱情,而意大利富餘的糧食也不多,難以提供太大的幫助。至於戰敗的俄羅斯,就算其烏克蘭擁有歐洲糧倉的美育,在遭到了戰火的摧殘之後,最快需要兩年、而最有可能要到三年之後才能讓糧食生產恢複正常。


    也就是說,在一九四六年,德意誌第二帝國很有可能會遇到大麻煩。


    這就是巨大的糧食缺口。


    顯然,要是得不到外來援助,德意誌第二帝國不見得能在一九四七年的秋季到來之前保持穩定。


    這樣一來,德意誌第二帝國自然希望盡快擊敗美國。


    由此可見,隻要中國在這個時候保持強硬立場,那麽首先做出讓步的肯定是德意誌第二帝國。


    問題是,這對中國來說有什麽好處?


    別的不說,如果德意誌第二帝國爆發內亂,中國就絕對不是受益者。原因很簡單,到時候中國不但要幫助德意誌第二帝國平定內亂,還要單獨攻打美國,而這將意味著中國要為最後的勝利付出更大的代價。


    甚至可以說,隻要德意誌第二帝國爆發內亂,就很有可能無法取得完全勝利。


    顯然,中國在此時的頭號敵人不是德意誌第二帝國,而是太平洋對岸的美國。為此,中國不但不能落井下石,還應該幫助德意誌第二帝國渡過難關。隻是,這不是無償的,因為國家交往的核心是利益。


    在與德意誌第二帝國達成了秘密協議之後,中德還簽署了一份公開協議。


    這就是,從一九四六年一月開始,中國將每個月為德意誌第二帝國提供一百五十萬噸糧食等生活物資,而德意誌第二帝國則以海運船隻來換得這些物資,即德意誌第二帝國得幫助中國建造運輸船隻。


    對德意誌第二帝國來說,這也唯一能夠解決糧食危機的辦法。


    對中國來說,這也是在一九四六年獲得足夠多的運輸船隻的唯一辦法。要知道,德意誌第二帝國在戰前是歐洲的第二大造船國,造船能力僅次於英國,在全世界範圍內也排在第五位。(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小說閱讀(readnovel。)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閃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閃爍並收藏帝國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