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歇爾在戰略立場上的妥協,使得美軍從西南太平洋戰場撤軍變得更加困難。
說得直接一點,在麥克阿瑟的堅持下,除非美軍遭受不可彌補的損失,已經喪失了繼續守衛澳大利亞的能力,不然美國總統羅斯福就沒有理由下令從西南太平洋撤退,美軍也就得在這裏戰鬥下去。
在艦隊決戰中被擊敗,就可以看成是不可承受的損失。
有趣的是,這反而促成尼米茲采取較為積極的立場,即認為斯普魯恩斯應該主動尋找中國艦隊決戰。
尼米茲的立場,毫無疑問的影響了斯普魯恩斯,也影響了哈爾西。
在離開布裏斯班之前,斯普魯恩斯就從哈爾西那裏接到了命令,即他的主要任務就是擊敗中國艦隊。
當時,哈爾西還暗示斯普魯恩斯,必要的時候可以采取冒險行動。
隻是,斯普魯恩斯沒有立即明白哈爾西的意思。在他看來,羅斯福肯定不會考慮任何與撤軍有關的建議,最多隻會采納尼米茲的戰略主張,即在確實無法守住澳洲的情況下,把艦隊調回夏威夷群島。
結果就是,斯普魯恩斯認為應該盡可能的保存艦隊實力。
當然,斯普魯恩斯的理解也沒有錯。
羅斯福確實需要一個放棄西南太平洋戰場的理由,但是美國海軍更加需要一支完整、健全的艦隊。
直到八月二十六日,也就是第31艦隊已經在塔斯曼海活動兩天之後,斯普魯恩斯才收到了尼米茲發來的電報。在這份電報中,尼米茲提到了一個模棱兩可的問題,即斯普魯恩斯得盡其所能的找到中國艦隊,但是同樣得盡一切能力保護好手裏的戰艦,至少得保住那兩艘艦隊航母。
這下,斯普魯恩斯迷惑了。
要知道,這兩點要求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找到中國艦隊,就得與中國艦隊決戰,也就不可能保全戰艦。要想保全艦隊,就得盡可能的避開中國艦隊,避免與之決戰,也就不可能找到中國艦隊。
費了好大的盡,斯普魯恩斯才算明白了尼米茲的意思。
當然,這也不能責怪尼米茲。
尼米茲直接下達命令的話,說得嚴重一點就已經犯了叛國罪,即便說得輕一點,也是消極怠戰。也就是說,任何想要對付尼米茲、或者是想讓尼米茲下課的將軍,都可以拿這道命令說事。
如此一來,尼米茲就隻能設法暗示斯普魯恩斯。
所幸的是,斯普魯恩斯總算弄明白了尼米茲的意思。
關鍵隻有一點,即尼米茲隻提到找到中國艦隊,卻沒有提到與中國艦隊決戰,更沒有要求斯普魯恩斯一定要擊敗中國艦隊。
搞明白尼米茲的意圖之後,斯普魯恩斯自然知道該怎麽做了。
當天晚上,斯普魯恩斯就把第31艦隊拆分成了兩支航母戰鬥群,即兩艘艦隊航母為一支戰鬥群,六艘小型航母為一支戰鬥群。此外,尼米茲還做了一個非常大膽的部署,即隻為兩艘艦隊航母各安排了一艘護航的重巡洋艦,保留了四艘輕巡洋艦與四艘驅逐艦,然後把其他所有的護航戰艦都分配給了六艘小型航母。結果就是,掩護六艘小型航母的力量要比掩護兩艘艦隊航母的力量強大得多。當時,第31艦隊裏總共有八艘重巡洋艦、十二艘輕巡洋艦與十六艘驅逐艦!
做出這一部署之後,斯普魯恩斯就讓兩支航母戰鬥群分道揚鑣了。
按照他的部署,由六艘小型航母為核心的第二航母戰鬥群直接前往新喀裏多尼亞西北海域尋找中國艦隊,並且設法偷襲中國艦隊。由兩艘艦隊航母為核心的第一航母戰鬥群則由他親自率領前往新喀裏多尼亞南部海域。
這一部署,非常直觀的反映出了斯普魯恩斯的意圖。
說直接一點,在斯普魯恩斯的安排下,第二航母戰鬥群就是犧牲品,其價值就是達到尼米茲提出的第一個條件。
雖然在美國海軍中,特別是在珊瑚海大海戰之後,小型航母頂起了半邊天,做出的貢獻絲毫不亞於艦隊航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淪陷之前,美軍小型航母的活動頻率比艦隊航母高得多。在倫內爾島海戰之後,小型航母成為了美軍唯一可用、或者說是敢用的海上航空作戰平台。但是與艦隊航母相比,小型航母依然是可以犧牲的戰艦。除了美國正在大批量的建造小型航母與護航航母之外,還與美軍對小型航母的價值認識與使用方式有關。簡單的說,美軍並不在乎這些小型航母。
其實,這也可以理解。
當時,美國海軍的小型航母分為兩種,一是在輕巡洋艦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二是按照商船標準建造的。習慣上,一般把前者稱為小型航母,把後者稱為護航航母,而這兩種航母的用途也有所差別。大戰初期,美國海軍的小型航母主要在太平洋戰場上活動,主要價值就是填補艦隊航母不足所造成的力量空缺。護航航母則主要在大西洋上活動,主要價值是對付敵人的潛艇。
問題是,美國海軍對此並沒有清楚認識,至少美國高層沒有這方麵的認識。
要知道,這兩種航母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小型航母的基礎是戰艦,而且也是按照戰艦的標準建造的。護航航母的基礎是商船,也就是按照民用船隻的標準建造。可見,在基本規格上兩種戰艦都截然不同。
由此,也就產生了一個問題。
相對而言,護航航母的建造工程要簡單得多。在實現了量產化之後,美國平均每個月最多能建造十艘護航航母。在整個大戰期間,美國平均每月建造了四艘護航航母。可以說,護航航母是一種非常廉價的戰艦。
顯然,護航航母是可以犧牲的戰艦。
問題是,小型航母則不同。
整個大戰期間,美國隻建造了不到四十艘小型航母,平均每月不到一艘,小型航母的總建造量僅相當於護航航母的五分之一。
在使用價值上,小型航母能夠頂替艦隊航母執行一些作戰任務,而護航航母唯一的價值就是反潛。
由此可見,小型航母實際上是不應該犧牲掉的。
別的不說,當時第31艦隊的六艘小型航母搭載了近兩百架艦載機,比兩艘艦隊航母搭載的艦載機多了近六十架。
也就是說,六艘小型航母的航空作戰能力超過了兩艘艦隊航母。
如果按照出動與回收艦載機的能力計算,兩艘小型航母就頂得上一艘艦隊航母,而小型航母唯一的欠缺機是無法搭載笨重的魚雷攻擊機,隻能搭載戰鬥機與俯衝轟炸機,攻擊手段較為單一。
戰後,就有人認為,美軍不重視小型航母是輸掉太平洋戰爭的主要原因之一。
很多戰史學家多認為,如果倫內爾島海戰延遲三個月爆發,那麽這場海戰的結果有可能截然不同。這就是,在六艘小型航母補充到位之後,加上“企業”號歸隊,第三艦隊將擁有三艘艦隊航母與十艘小型航母,合理編排的話,美軍能夠組建三支都具有一定攻擊能力的航母戰鬥群,在航空作戰能力上與中國海軍的第五艦隊不相上下,至少有一半的把握在海戰中擊敗中國艦隊。
不管這種觀點是否正確,至少有一點得承認,小型航母在得到合理使用之後,能夠發揮出很大的價值。
可以說,在這方麵,中國海軍的做法就是正麵教材。
這就是,在艦隊航母充足的情況下,中國海軍一直把小型航母當成主要的支援力量,極大的限度的降低了艦隊航母的作戰負擔。到了一九四三年,特別是一九四三年的下半年到一九四四年的上半年,在艦隊航母不夠用的情況下,中國海軍用一些性能較為突出的小型航母單獨組成航母戰鬥群,有效彌補了艦隊航母不足造成的力量空缺,並且在艦隊作戰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事實上,在一九四四年之前,中美海軍都沒有足夠多的艦隊航母。
在小型航母的認識與使用上的差別,對中美海軍的實力對比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
當然,在戰術層麵上,也不能說斯普魯恩斯大錯特錯。
從斯普魯恩斯的編排來看,他至少已經認識到,很有必要讓小型航母組成單獨的航母戰鬥群。其實,在倫內爾島海戰期間,斯普魯恩斯就有了這樣的認識,也確實這麽做了,隻是沒有收到太好的效果。
在戰術上,斯普魯恩斯最大的錯誤,還是在戰局的判斷上。
當時,斯普魯恩斯讓六艘小型航母北上,前往新喀裏多尼亞西北海域。可見,斯普魯恩斯斷定中國艦隊會直接南下進入塔斯曼海。問題是,在此之前,斯普魯恩斯對戰局的判斷卻完全相反,即他認為中國艦隊會主動尋找美軍艦隊決戰,也就不可能如此直接,很有可能會選擇繞過新喀裏多尼亞。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斯普魯恩斯在做出這一安排的時候,更多的是考慮到了如何讓主力安然撤離戰場。也就是說,如果小型航母戰鬥群在北麵遭遇了中國艦隊,那麽兩艘艦隊航母就有足夠的時間撤回去。
問題是,怎麽打,根本就不是由斯普魯恩斯決定的。(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小說閱讀(readnovel。)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
說得直接一點,在麥克阿瑟的堅持下,除非美軍遭受不可彌補的損失,已經喪失了繼續守衛澳大利亞的能力,不然美國總統羅斯福就沒有理由下令從西南太平洋撤退,美軍也就得在這裏戰鬥下去。
在艦隊決戰中被擊敗,就可以看成是不可承受的損失。
有趣的是,這反而促成尼米茲采取較為積極的立場,即認為斯普魯恩斯應該主動尋找中國艦隊決戰。
尼米茲的立場,毫無疑問的影響了斯普魯恩斯,也影響了哈爾西。
在離開布裏斯班之前,斯普魯恩斯就從哈爾西那裏接到了命令,即他的主要任務就是擊敗中國艦隊。
當時,哈爾西還暗示斯普魯恩斯,必要的時候可以采取冒險行動。
隻是,斯普魯恩斯沒有立即明白哈爾西的意思。在他看來,羅斯福肯定不會考慮任何與撤軍有關的建議,最多隻會采納尼米茲的戰略主張,即在確實無法守住澳洲的情況下,把艦隊調回夏威夷群島。
結果就是,斯普魯恩斯認為應該盡可能的保存艦隊實力。
當然,斯普魯恩斯的理解也沒有錯。
羅斯福確實需要一個放棄西南太平洋戰場的理由,但是美國海軍更加需要一支完整、健全的艦隊。
直到八月二十六日,也就是第31艦隊已經在塔斯曼海活動兩天之後,斯普魯恩斯才收到了尼米茲發來的電報。在這份電報中,尼米茲提到了一個模棱兩可的問題,即斯普魯恩斯得盡其所能的找到中國艦隊,但是同樣得盡一切能力保護好手裏的戰艦,至少得保住那兩艘艦隊航母。
這下,斯普魯恩斯迷惑了。
要知道,這兩點要求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找到中國艦隊,就得與中國艦隊決戰,也就不可能保全戰艦。要想保全艦隊,就得盡可能的避開中國艦隊,避免與之決戰,也就不可能找到中國艦隊。
費了好大的盡,斯普魯恩斯才算明白了尼米茲的意思。
當然,這也不能責怪尼米茲。
尼米茲直接下達命令的話,說得嚴重一點就已經犯了叛國罪,即便說得輕一點,也是消極怠戰。也就是說,任何想要對付尼米茲、或者是想讓尼米茲下課的將軍,都可以拿這道命令說事。
如此一來,尼米茲就隻能設法暗示斯普魯恩斯。
所幸的是,斯普魯恩斯總算弄明白了尼米茲的意思。
關鍵隻有一點,即尼米茲隻提到找到中國艦隊,卻沒有提到與中國艦隊決戰,更沒有要求斯普魯恩斯一定要擊敗中國艦隊。
搞明白尼米茲的意圖之後,斯普魯恩斯自然知道該怎麽做了。
當天晚上,斯普魯恩斯就把第31艦隊拆分成了兩支航母戰鬥群,即兩艘艦隊航母為一支戰鬥群,六艘小型航母為一支戰鬥群。此外,尼米茲還做了一個非常大膽的部署,即隻為兩艘艦隊航母各安排了一艘護航的重巡洋艦,保留了四艘輕巡洋艦與四艘驅逐艦,然後把其他所有的護航戰艦都分配給了六艘小型航母。結果就是,掩護六艘小型航母的力量要比掩護兩艘艦隊航母的力量強大得多。當時,第31艦隊裏總共有八艘重巡洋艦、十二艘輕巡洋艦與十六艘驅逐艦!
做出這一部署之後,斯普魯恩斯就讓兩支航母戰鬥群分道揚鑣了。
按照他的部署,由六艘小型航母為核心的第二航母戰鬥群直接前往新喀裏多尼亞西北海域尋找中國艦隊,並且設法偷襲中國艦隊。由兩艘艦隊航母為核心的第一航母戰鬥群則由他親自率領前往新喀裏多尼亞南部海域。
這一部署,非常直觀的反映出了斯普魯恩斯的意圖。
說直接一點,在斯普魯恩斯的安排下,第二航母戰鬥群就是犧牲品,其價值就是達到尼米茲提出的第一個條件。
雖然在美國海軍中,特別是在珊瑚海大海戰之後,小型航母頂起了半邊天,做出的貢獻絲毫不亞於艦隊航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淪陷之前,美軍小型航母的活動頻率比艦隊航母高得多。在倫內爾島海戰之後,小型航母成為了美軍唯一可用、或者說是敢用的海上航空作戰平台。但是與艦隊航母相比,小型航母依然是可以犧牲的戰艦。除了美國正在大批量的建造小型航母與護航航母之外,還與美軍對小型航母的價值認識與使用方式有關。簡單的說,美軍並不在乎這些小型航母。
其實,這也可以理解。
當時,美國海軍的小型航母分為兩種,一是在輕巡洋艦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二是按照商船標準建造的。習慣上,一般把前者稱為小型航母,把後者稱為護航航母,而這兩種航母的用途也有所差別。大戰初期,美國海軍的小型航母主要在太平洋戰場上活動,主要價值就是填補艦隊航母不足所造成的力量空缺。護航航母則主要在大西洋上活動,主要價值是對付敵人的潛艇。
問題是,美國海軍對此並沒有清楚認識,至少美國高層沒有這方麵的認識。
要知道,這兩種航母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小型航母的基礎是戰艦,而且也是按照戰艦的標準建造的。護航航母的基礎是商船,也就是按照民用船隻的標準建造。可見,在基本規格上兩種戰艦都截然不同。
由此,也就產生了一個問題。
相對而言,護航航母的建造工程要簡單得多。在實現了量產化之後,美國平均每個月最多能建造十艘護航航母。在整個大戰期間,美國平均每月建造了四艘護航航母。可以說,護航航母是一種非常廉價的戰艦。
顯然,護航航母是可以犧牲的戰艦。
問題是,小型航母則不同。
整個大戰期間,美國隻建造了不到四十艘小型航母,平均每月不到一艘,小型航母的總建造量僅相當於護航航母的五分之一。
在使用價值上,小型航母能夠頂替艦隊航母執行一些作戰任務,而護航航母唯一的價值就是反潛。
由此可見,小型航母實際上是不應該犧牲掉的。
別的不說,當時第31艦隊的六艘小型航母搭載了近兩百架艦載機,比兩艘艦隊航母搭載的艦載機多了近六十架。
也就是說,六艘小型航母的航空作戰能力超過了兩艘艦隊航母。
如果按照出動與回收艦載機的能力計算,兩艘小型航母就頂得上一艘艦隊航母,而小型航母唯一的欠缺機是無法搭載笨重的魚雷攻擊機,隻能搭載戰鬥機與俯衝轟炸機,攻擊手段較為單一。
戰後,就有人認為,美軍不重視小型航母是輸掉太平洋戰爭的主要原因之一。
很多戰史學家多認為,如果倫內爾島海戰延遲三個月爆發,那麽這場海戰的結果有可能截然不同。這就是,在六艘小型航母補充到位之後,加上“企業”號歸隊,第三艦隊將擁有三艘艦隊航母與十艘小型航母,合理編排的話,美軍能夠組建三支都具有一定攻擊能力的航母戰鬥群,在航空作戰能力上與中國海軍的第五艦隊不相上下,至少有一半的把握在海戰中擊敗中國艦隊。
不管這種觀點是否正確,至少有一點得承認,小型航母在得到合理使用之後,能夠發揮出很大的價值。
可以說,在這方麵,中國海軍的做法就是正麵教材。
這就是,在艦隊航母充足的情況下,中國海軍一直把小型航母當成主要的支援力量,極大的限度的降低了艦隊航母的作戰負擔。到了一九四三年,特別是一九四三年的下半年到一九四四年的上半年,在艦隊航母不夠用的情況下,中國海軍用一些性能較為突出的小型航母單獨組成航母戰鬥群,有效彌補了艦隊航母不足造成的力量空缺,並且在艦隊作戰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事實上,在一九四四年之前,中美海軍都沒有足夠多的艦隊航母。
在小型航母的認識與使用上的差別,對中美海軍的實力對比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
當然,在戰術層麵上,也不能說斯普魯恩斯大錯特錯。
從斯普魯恩斯的編排來看,他至少已經認識到,很有必要讓小型航母組成單獨的航母戰鬥群。其實,在倫內爾島海戰期間,斯普魯恩斯就有了這樣的認識,也確實這麽做了,隻是沒有收到太好的效果。
在戰術上,斯普魯恩斯最大的錯誤,還是在戰局的判斷上。
當時,斯普魯恩斯讓六艘小型航母北上,前往新喀裏多尼亞西北海域。可見,斯普魯恩斯斷定中國艦隊會直接南下進入塔斯曼海。問題是,在此之前,斯普魯恩斯對戰局的判斷卻完全相反,即他認為中國艦隊會主動尋找美軍艦隊決戰,也就不可能如此直接,很有可能會選擇繞過新喀裏多尼亞。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斯普魯恩斯在做出這一安排的時候,更多的是考慮到了如何讓主力安然撤離戰場。也就是說,如果小型航母戰鬥群在北麵遭遇了中國艦隊,那麽兩艘艦隊航母就有足夠的時間撤回去。
問題是,怎麽打,根本就不是由斯普魯恩斯決定的。(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小說閱讀(readnovel。)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