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協同攻擊


    空戰打得十分激烈,美軍很快就發現,那些中國戰鬥機並不急於返航。


    顯然,這不是好兆頭。


    正常情況下,護航戰鬥機的主要職責就是纏住敵人的防空戰鬥機,為攻擊機群進入創造機會,因此護航戰鬥機在空戰中,一般不會與防空戰鬥機糾纏,多數時候采取打了就跑的戰術,讓防空戰鬥機無法分身他顧。之前,美國海軍就從日本海軍那裏了解到,中國海軍航空兵的護航戰術以襲擾為主。


    問題是,現在的情況完全不一樣。


    雖然中國戰鬥機的數量並不多,但是打得極為頑強,也沒有可以躲避,甚至比美軍戰鬥機還要主動。憑借性能上的優勢,中國戰鬥機一直掌握著主動權,很多防空戰鬥機在不利的情況下,不得不向艦隊方向撤退。結果就是,數量較少的中國戰鬥機反而占有優勢,某些時候一直打到艦隊防空圈附近才停手,也就是在即將進入高射炮的攔截範圍之後,才放棄追擊美軍戰機。


    更重要的是,中國戰鬥機似乎不急於返航。


    這就意味著,中國艦隊就在附近,與第一航母大隊的距離,肯定沒有達到艦載戰鬥機的最大作戰半徑。


    顯然,攻擊機群即將到達。


    十點不到,美軍戰艦上的雷達探測到了逼近的攻擊機群。


    看到雷達屏幕上顯示的圖標,雷達操作員都嚇了一跳。僅根據雷達探測到的結果,攻擊機群的規模都有數十架。


    此時,爭奪製空權的戰鬥還沒有結束,而且變得對美軍極為不利。


    隨著第一批攻擊機群的護航戰鬥機提前趕到,已有近三十架“海鷹”投入戰鬥,而美軍的防空戰鬥機還不到三十架。


    顯然,在護航戰鬥機的威脅下,防空戰鬥機根本無法攔截逼近的攻擊機群。


    十點過十分,攻擊開始。


    率先發起攻擊的是“秦始皇”號派出的攻擊機群,十二架“鸕鶿”與十二架“塘鵝”同時進入攻擊航道。


    在吸取了對日戰爭的經驗教訓之後,中國海軍航空兵極為重視攻擊時的相互配合。


    說白了,隻有俯衝轟炸機與魚雷攻擊機配合行動,才能把戰損降到最低,把打擊效率提到最高。


    道理也很簡單,大戰初期的艦隊防空網,根本不可能同時攔截從兩個高度上進入的俯衝轟炸機與魚雷攻擊機。也就是說,戰艦上的高射炮,要麽對付從高空進入的俯衝轟炸機,要麽瞄準從超低空進入的魚雷攻擊機。如果同時攔截兩個高度上的機群,最終隻會是兩頭都照顧不到。


    當然,配合攻擊,也得有個先後順序。


    因為在高空飛行的時候,俯衝轟炸機有更好的靈活性,而且戰艦上的了望員對高空戰機的觀察距離也最遠,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是俯衝轟炸機首先進入,吸引防空火力,掩護魚雷攻擊機進入。


    隻是,俯衝轟炸機不會立即發起攻擊,而會分散成小機群。


    這也是中國海軍在戰鬥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雖然實戰表明,大口徑高射炮的作戰效率比中小口徑高射炮低得多,隻有少數戰機被大口徑高射炮擊落,但是大口徑高射炮對大編隊機群的威脅非常大,因此在進入大口徑高射炮的射程範圍之後,機群最好分散成小編隊。此外,還有一個原因。這就是,大口徑高射炮往往是集群射擊,即幾門、或者幾座炮塔由同一套瞄準係統指揮,向同一個目標開火,以增加彈幕密度。如此一來,任何一艘戰艦上,某一側的大口徑高射炮,最多也就隻能同時攔截兩支機群。如果機群分散開來,有三支、甚至是四支,那麽總會有一些小機群在沒有幹擾的情況下發起攻擊。


    這次,中國海軍的攻擊機群就采用了這一戰術。


    首先進入高射炮射程的是俯衝轟炸機,而且在離“列克星敦”號還有十公裏的時候,就分散成了三支四機編隊。當時,在“列克星敦”號右側隻有一艘重巡洋艦,而該艦上的大口徑高射炮隻能同時攔截兩支機群。


    在俯衝轟炸機吸引高射炮火力的時候,魚雷攻擊機群也到達了。


    與俯衝轟炸機不同,魚雷攻擊機全部集中到一起行動。


    在用魚雷攻擊戰艦的時候,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攻擊方式。一是扇形攻擊,即魚雷攻擊機群以橫向編隊飛行,每一架攻擊機都有固定的航向,然後同時投下魚雷,讓魚雷呈扇型射向敵艦。隻要配合得好,特別是魚雷的射角分配合理,那麽不管敵艦怎麽機動規避,總會有一條魚雷擊中目標。二是梯次攻擊,即魚雷攻擊機以縱向編隊、或者是契型編隊進入,各自向敵艦發射魚雷。這種情況下,敵艦就有可能通過機動規避,躲過所有魚雷,但是隻要機動規避失敗,就會被多條魚雷擊中。


    實戰中,飛行員會根據情況,選擇合適的攻擊方式。


    一般情況下,如果敵艦的防空火力十分強大,而且沒有受到攻擊,依然有較強的機動性能,還保持著較高的航速,那麽就會采用第一種攻擊方式,即確保至少有一條魚雷能夠擊中敵艦。如果情況相反,即敵艦已經遭到攻擊,機動性能有所降低,航速也不夠快,就會采用第二種攻擊方式。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顯然,現在應該采用第一種攻擊方式。


    相對而言,魚雷攻擊機對飛行員的素質要求更高。


    雖然看上去,魚雷攻擊機的作戰難度並不大,主要就是保持好航向與飛行高度,以及把握好投彈時機,而俯衝轟炸機存在校準航向、掌握投彈高度與俯衝後改出等許多難題,似乎俯衝攻擊的戰術標準更高。


    實際情況恰恰相反。


    對俯衝轟炸機飛行員來說,最需要掌握的就是俯衝投彈的技能,特別是投彈高度。


    魚雷攻擊機飛行員需要掌握的技巧就高得多了,關鍵就是保持好航向,特別是在遭到敵艦高射炮攔截的時候,如何跟上編隊、以及如何與友機配合。可以說,魚雷攻擊機飛行員需要有足夠的膽量與經驗。對魚雷攻擊機飛行員來說,每一次攻擊,都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去做賭博。


    此外,魚雷攻擊機在超低空飛行,會遇到紊流幹擾。


    在既要盯住敵人的高射炮,又要隨時調整飛行姿態,還得跟上編隊的節奏,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整個大戰中,魚雷攻擊機飛行員的陣亡率一直居艦載航空兵之首。


    中國海軍在戰前服役的一百四十二名魚雷攻擊機飛行員中,隻有十七人見到了大戰結束的那一天,而且其中十五人在戰爭期間已經離開了基層部隊,晉升為指揮官,隻有兩人一直在飛行部隊服役。


    也就是說,魚雷攻擊機飛行員在整個大戰期間的生存率還不到百分之二。


    進入攻擊航線後,十二架魚雷攻擊機一字排開。領隊長機在最左側,負責協調整個攻擊行動,並且率先發射魚雷,其他飛行員則看領隊長機的行動,在長機投下魚雷之後依次發起攻擊。


    魚雷攻擊的時候,最難把握的就是投雷距離。


    受總重量限製,航空魚雷的射程都不會遠到哪裏去,當時中國海軍裝備的四百五十毫米航空魚雷的最大射程隻有兩千米,而且有效動力射程在一千五百米左右。如果考慮到航空魚雷的速度較慢,那麽最佳攻擊距離得控製在一千米以內。具體在什麽時候投下魚雷,得看領隊長機飛行員的判斷。


    原則隻有一個:敵艦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機動規避。


    攻擊的時候,魚雷攻擊機不是從敵艦側舷垂直方向上進入的,而是於敵艦的航向保持六十度左右的夾角。這麽做,不是為了提高魚雷的命中率,而是讓魚雷攻擊機可以在敵艦進行機動規避的時候調整航向,確保敵艦一直在攻擊範圍之內,而且暴露出的側舷長度處於較為理想的狀態。


    如此一來,魚雷跑完所有航程的時間,必須在敵艦轉向六十度所需時間之內。


    說白了,在規避魚雷攻擊的時候,戰艦要麽迎向魚雷轉向,要麽背向魚雷轉向,即讓航向與魚雷的來襲方向保持平行,把暴露的水線長度降到最低,爭取從兩條魚雷之間穿過,從而不被魚雷擊中。


    戰艦轉向需要時間,而魚雷跑完全部航程也需要時間。


    關鍵就看,誰花的時間最短。


    發現魚雷攻擊機群逼近後,“列克星敦”號航母開始全速轉向,而且是右滿舵,即把艦首對準魚雷攻擊機群的來襲方向。因為戰艦的推進係統在艦尾,而在推進係統在戰鬥中受損幾乎是致命傷,所以隻要條件允許,戰艦就會努力把艦首對準魚雷來襲方向,即便不幸被魚雷集中,戰艦也不會失去航行能力。


    問題是,這次魚雷攻擊機是從“列克星敦”號的右後方進入的。


    也就是說,“列克星敦”號要把艦首對準魚雷攻擊機群的來襲方向,需要轉過的不是六十度,而是一百二十度。


    滿載排水量超過四萬噸的航母轉向一百二十度,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閃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閃爍並收藏帝國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