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承乾創造了曆史,卻無法改變未來。


    九月底,在準備就緒之後,西太平洋艦隊駛出了那霸港,開赴西南太平洋。同時,馮承乾也回到了海軍司令部。


    在那霸港期間,馮承乾與李向龍、魯誌剛等人商討了海軍改革的事情。


    雖然在對日作戰期間,〖中〗國海軍現行的指揮機製被證明是有效的,但是對日作戰的區域非常有限,艦隊主要在西太平洋上活動,作戰規模也不是很大。也就是說,由海軍司令部統一指揮並不會遇到太大的麻煩,可是在對美作戰中,作戰區域更加廣闊,艦隊不但要在西太平洋上戰鬥,還要前往西南太平洋,今後甚至得跨越太平洋。如此一來,仍然由海軍司令部統一指揮艦隊作戰,就不那麽靈便了。說白了,在作戰範圍擴大之後,很有必要組建戰區司令部。


    組建戰區司令部,最大的問題是人選。


    相對而言,〖中〗國海軍仍然是一支非常年輕的海軍,在一九三三年的中日朝鮮半島戰爭之後才進入高速發展時期。也就是說,在大戰爆發前,〖中〗國海軍隻有八年的發展時期,而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根本無法培養出優秀的指揮官。在這場大戰中,也隻有李向龍與魯誌剛脫穎而出。


    顯然,馮承乾不可能兼任戰區司令官。


    如果由他兼任戰區司令官,那麽海軍改革就沒有任何意義。說白了,海軍改革本身就是要減輕海軍司令的壓力,讓其他人分擔一些責任,而不是任何事情都得由馮承乾做主,因此就得提拔一些戰區司令官。


    問題就在這裏。


    雖然李向龍很有才華,但是他的才幹在戰術領域,特別是指揮航空作戰,而在管理方麵並沒突出的才能。


    最終,馮承乾選擇了魯誌剛,並且把海軍改革分階段進行。


    首先成立的是西太平洋戰區與西南太平洋戰區,其中西太平洋戰區司令暫時空缺,而魯誌剛則出任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李向龍則臨時擔任西南太平洋艦隊司令,統一負責該戰區的艦隊作戰行動。


    這一人事任命,也體現出海軍的重心已經向西南太平洋轉移。


    十月一日,西南太平洋戰區正式成立。


    雖然按照海軍與陸軍的協議,麵向太平洋的作戰行動都由海軍牽頭,陸軍隻負責提供協助與支援,但是在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部,依然給陸軍留下了位置,即由陸軍主導攻打島嶼的地麵戰鬥。


    換句話說,陸軍在這裏取代了陸戰隊。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中〗國海軍陸戰隊與美國陸戰隊不一樣,並不是**兵種,而是隸屬於海軍,為海軍管製下的地麵作戰部隊。一直以來,〖中〗國海軍陸戰隊都以精兵政策為主,即以建立一支精悍的地麵作戰部隊為主。大戰爆發前,〖中〗國海軍陸戰隊總共隻有四個師與四個**旅,而且隻有兩個師與兩個旅是常備部隊,另外都是隻有指揮機構的架子部隊。到向美國宣戰的時候,〖中〗國海軍陸戰隊也隻有六個師與六個**旅,其中隻有戰前組建的四個師與四個旅達到了齊編滿員狀態,另外四支部隊都還在組建與訓練。


    顯然,〖中〗國海軍陸戰隊的規模太小了。


    雖然在登陸作戰中,陸戰隊具有不可取代的價值,能夠執行很多陸軍作戰部隊所無法執行的任務,比如搶奪灘頭陣地、建立登陸場等等,但是在登陸成功之後,陸戰隊的兵力根本不足以打贏地麵戰爭。


    正是如此,才需要由陸軍擔綱。


    當時,已有八個陸軍師在進行兩棲作戰訓練。按照陸軍與海軍達成的協議,陸軍部隊的主要任務是在陸戰隊搶灘成功之後上岸,即參與地麵作戰,所以陸軍的作戰部隊並不需要像陸戰隊那樣,掌握所有登陸作戰技巧。如此一來,陸軍作戰部隊的訓練周期就能縮短,迅速獲得能夠執行登島作戰任務的部隊。


    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部成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策劃攻打所羅門群島的作戰計劃。


    此時,艦隊已經在開赴西南太平洋的途中了。


    不管用什麽辦法攻占所羅門群島,首先都得奪取製海權,並且壓製住附近島嶼上的美軍航空兵。


    也就是說,艦隊得衝在最前麵,在奪取了製海權之後,登陸部隊才會出發。


    到此,〖中〗國海軍進軍西南太平洋,已無半點懸念。


    十月四日,羅斯福在白宮召見了回到國內的麥克阿瑟上將。


    雖然是敗軍之將,但是麥克阿瑟依然非常傲慢,根本不像才打了敗仗,反而像凱旋而歸的英雄。


    有意思的是,羅斯福欣賞的也是這一點。


    也許,在羅斯福看來,處於逆境中的美軍,正需要像麥克阿瑟這種不肯認輸、也不肯承認失敗的將領。


    大概,羅斯福認為,麥克阿瑟的鬥誌能夠jī勵其他人。


    當然,羅斯福在白宮召見麥克阿瑟,並不是為了從麥克阿瑟那裏獲得繼續戰鬥的勇氣。


    羅斯福想要的是麥克阿瑟的軍事見解,特別是對西南太平洋戰局的見解。


    在政治上,羅斯福有很多理由把美軍派往萬裏之外的澳大利亞,在這裏擋住中**隊的前進步伐,但是他還需要一個軍事理由,即守衛澳大利亞,能否在軍事上、特別是戰略格局上給美國帶來好處。


    問題是,羅斯福找錯了人。


    麥克阿瑟的回答非常簡單,即便拚光所有軍隊,也要守住澳大利亞,因為澳大利亞有無與倫比的戰略價值。


    有趣的是,麥克阿瑟提到的都是長遠價值。


    比如,澳大利亞是今後美軍發起戰略反攻,進攻〖中〗國本土的戰略跳板。又比如,澳大利亞是牽製住中**力的主戰場。再比如,澳大利亞有足夠的戰略縱深,能夠大量消耗〖中〗國的軍事力量。


    問題是,澳大利亞真有這麽高的價值嗎?


    如果不考慮〖中〗國高層的戰略決策,澳大利亞其實並沒有多少戰略價值,其地位遠在夏威夷群島之下。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說得簡單一些,如果美軍丟掉了夏威夷群島,也就不可能守住澳大利亞。


    從戰略層麵上講,美軍首先得確保夏威夷群島安然無恙,然後才去考慮是否守衛澳大利亞。


    對此,尼米茲就有極為深刻的認識。


    在九月底,尼米茲就向羅斯福提交了一份戰略分析報告,著重強調了夏威夷群島的戰略重要xìng,以及美軍守衛該群島的難度,建議總統盡快製訂出戰略方針,向夏威夷群島增派防衛部隊。


    這份報告起到的直接作用,就是讓羅斯福去征詢麥克阿瑟的意見。


    雖然麥克阿瑟沒有否認夏威夷群島的重要xìng,但是卻嚴重高估了澳大利亞的價值,也就對總統的決策產生了無法逆轉的影響。


    有趣的是,麥克阿瑟著重強調澳大利亞的重要xìng,隻是希望早日反攻菲律賓。


    顯然,麥克阿瑟的個人情感因素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要知道,麥克阿瑟的祖父就是美國的首任菲律賓軍事總督,相當於後來的菲律賓駐軍總司令,而麥克阿瑟也正是菲律賓被中**隊攻占時的駐軍總司令。


    戰後,就有人評價,麥克阿瑟把菲律賓當成了自己的後huā園。


    因為個人情感而左右國家戰略,麥克阿瑟顯然不是一名合格的軍人。


    可惜的是,羅斯福最信任的人不是尼米茲,而是麥克阿瑟。


    當然,這隻是表麵上的認識。


    羅斯福采納了麥克阿瑟的建議,把戰略重點轉向西南太平洋,還有兩個關鍵因素。一是守衛澳大利亞的政治需求,即澳大利亞是最主要的英聯邦成員之一,也是美英軸心中不可否缺的成員。英國正在遭受史無前例的大轟炸,德軍隨時有可能跨過英吉利海峽,而澳大利亞提供的支援具有不可取代的價值。在心理上,如果澳大利亞被中**隊攻占,那麽英**民也會喪失繼續打下去的信心。二是〖中〗國的戰略選擇,即〖中〗國的戰略重心向澳大利亞傾斜,讓美國不得不采取針鋒相對的措施,在西南太平洋上與中**隊好好打一場,爭取獲得完成戰爭動員所必須的時間。


    考慮到〖中〗國的戰略選擇,美國重點守衛澳大利亞也就沒有什麽大錯了。


    以當時的戰略局麵來看,這也是非常正確的選擇,因為隻有在澳大利亞部署重兵,才能為美國爭取到足夠多的時間。


    如果當時美軍加強夏威夷群島的防禦,而不是重點守衛澳大利亞,那麽西南太平洋上的戰鬥很有可能出現另外一種結果,而美國也就不可能在這裏擋住中**隊,更不可能獲得足夠的時間。


    也正是如此,尼米茲才沒有繼續堅持重點守衛夏威夷群島的提議。


    十月七日,羅斯福給尼米茲下達了命令,讓他派遣艦隊前往西南太平洋。


    雖然羅斯福沒有提到一定要在西南太平洋上與〖中〗國海軍決戰,但是意思很明白,即海軍必須奪得製海權,阻止中**隊攻打澳大利亞。


    十月十日,太平洋艦隊的主力駛離珍珠港,開赴西南太平洋。


    到此,中美海軍的第一次海上決戰的所有必要因素均已成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閃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閃爍並收藏帝國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