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了二十多年,但是對美國產生的影響並沒消散。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人甚至幻想戰爭已經永遠被消除了,世界將迎來永久的和平。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威爾遜總統親自發起了“華盛頓海軍軍備會議”,希望通過限製海軍軍備競賽來維護和平。
顯然,和平不是靠條約得來的。
曆史上,任何有違國家利益的條約,最終都被丟進了廢紙簍。
問題是,美國上下的幻想所產生的影響,卻足足持續了二十多年。
當然,這也與美國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有關。
要知道,在地緣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與美國媲美。這一點,也非常明顯的反映在了美國的軍備建設上。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陸軍開始大裁員,把常備兵力縮減到了五十萬(僅包括地麵部隊,陸軍航空兵不在其中),而美國海軍卻沒有進行大裁員,大戰期間保存下來的八艘戰列艦都得到保留,而且還開工建造了三艘“約克城”級艦隊航母、一艘“突擊者”級航母、以及把兩艘戰列巡洋艦改造成了航母。在條約作廢之後,美國海軍還開工建造了“北卡羅來納”級與“南達科他”級戰列艦,甚至在大戰爆發之前,完成了“依阿華”級戰列艦的設計工作。
顯然,美國人並不輕視海軍。
準確的說,在絕大部分美國人看來,隻需要一支足夠強大的海軍,就能把所有敵人擋在國門之外。
問題是,美國海軍足夠強大嗎?
不可否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甚至在一九四零年底之前,美國海軍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要知道,在參戰之前,美國海軍擁有六艘艦隊航母、八艘老式戰列艦、兩艘快速戰列艦,還有四艘快速戰列艦正在建造。在其他戰艦上,相對於中國海軍,美國海軍的優勢也較為明顯。
隻是,到了一九四一年,美國海軍就算不上是最強大的了,至少不是唯一的。
雖然在戰列艦的數量上,美國海軍依然保持著極為明顯的優勢,特別是在兩艘“北卡羅來納”級建成服役、四艘“南達科他”級即將建成的情況下,美國海軍主力艦不管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超過了中國海軍。但是主宰海洋的已經不再是戰列艦,而是搭載戰機的航母。
現在,中國海軍已有六艘艦隊航母,而且還有三艘將在一九四二年上半年建成。
相對而言,美國海軍就算沒有差距,也沒有半點優勢可言。如果把目光放到一九四二年的話,美國海軍就沒有任何優勢了。
原因很簡單,美國海軍在建造了“突擊者”號之後,就沒再建造艦隊航母。
可以說,這是一件非常令人費解的事情。
早在一九三三年,即中日朝鮮半島戰爭之後,美國海軍就認識到了艦隊航母在未來海戰中的重要xìng,要不然也不會在經費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依然擠出一筆資金,建造了比“約克城”級小得多的“突擊者”號航母。
事實上,也正是這場戰爭,讓美國海軍放慢了建造航母的步伐。
原因很簡單,在此之後,日本不再是美國的假想敵,而是轉變成了美國的盟友。
在美國海軍看來,一支強大的日本海軍就足以擊敗中國海軍,即便日本海軍沒有能夠擊敗中國海軍,等到美國海軍上場的時候,中國海軍肯定遭到重創,也就沒有必要在太平洋上投入太多的兵力。
相反,大西洋上的局麵,讓美國海軍更加擔憂。
這就是,德意誌第二帝國海軍一直維持著對英國皇家海軍的微弱優勢,而且意大利明顯偏向於德意誌第二帝國。如此一來,英國皇家海軍就得全力應付德意誌第二帝國海軍,而法國海軍在地中海擊敗意大利海軍的可能xìng並不大,因為法國同樣得在大西洋方向上,保持一支規模不小的艦隊。
顯然,美國海軍認為得以大西洋為重。
問題是,不管是北海,還是地中海,都過於狹小,幾乎全部在岸基戰鬥機的打擊範圍之內。
也就是說,在北海與地中海,艦隊航母的價值並不大。
如果考慮到北海的特殊氣候環境,就更加不適合航母作戰了。
為此,美國就需要建造更多的主力艦,幫助英國與法國在北海與地中海對付德意誌第二帝國與意大利。
也正是如此,美國海軍在停止建造艦隊航母,轉而大力建造快速戰列艦。
要知道,從建造規模上講,美國的快速戰列艦都穩居世界第一。
當然,建造快速戰列艦,還有一個原因,即美國海軍缺乏像防空巡洋艦那種,專門為航母提供掩護的防空戰艦,而且美國海軍也沒有打算效仿中國海軍,耗費巨資專門建造防空巡洋艦。
如此一來,在必要的時候,快速戰列艦就能充當航母的貼身保鏢。
等到大戰爆發,艦隊航母的強大戰鬥力顯現出來的時候,美國海軍才猛然認識到,其航母數量太少了。
一九四零年底,美國海軍啟動了第三種艦隊航母的設計與建造工作。
這就是在大戰期間鼎鼎大名的“埃塞克斯”級航母。
可惜的是,“埃塞克斯”級的設計工作到一九四一年底才完成,首艦的建造工作在一九四二年初開始,到一九四四年初才完成。也就是說,在一九四四年之前,美國海軍隻有六艘艦隊航母可用。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
要知道,中國海軍已經有六艘艦隊航母了,而且有配套的十二艘大型巡洋艦與防空巡洋艦,還有六艘快速戰列艦。到一九四二年,中國海軍還能獲得三艘艦隊航母,以及與之配套的戰艦。到一九四三年,中國海軍的艦隊航母數量將增加到十二艘,是美國海軍艦隊航母數量的兩倍。即便“埃塞克斯”級從一九四四年初開始服役,而且以每年六艘的速度加入美國海軍的戰鬥序列,也要等到一九四五年底,美國海軍才有望在艦隊航母的數量上超過中國海軍。
當然,前提是美國海軍沒有在戰鬥中損失一艘艦隊航母。
顯然,這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對未來,尼米茲有著極為清楚的認識,也非常深刻的認識到,美國海軍唯一的機會就是在一九四四年之前,盡可能的保住現有的航母,並且盡最大努力在海戰中擊沉中國海軍的航母。
問題是,有這種可能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中國海軍最先認識到航母的重要xìng,而且最先集中力量發展航母,還最先在海戰中讓航母充當主力,甚至是依靠航母擊敗了日本海軍。可以說,在海軍航空戰術方麵,中國海軍遠遠領先於美國海軍。
更重要的是,中國海軍有太多的實戰經驗,而美國海軍還是一張白紙。
在正常情況下,美國海軍沒有任何可能擊敗中國海軍,至少不可能在勢均力敵的海戰中取得勝利。
為此,美國海軍就得另辟蹊徑,解決航母不足所造成的問題。
當然,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盡可能多的建造航母,哪怕是那些隻能搭載二三十架飛機的小型航母。
事實上,這還不是美國海軍最嚴重的問題。
相對而言,僵化的製度造成的影響更大。
要知道,此時美國海軍的編製與指揮體係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相比,基本上沒有本質上的變化,即依然分成太平洋艦隊與大西洋艦隊,而且所有戰艦都置於兩大艦隊的之下,嚴重缺乏靈活xìng。
尼米茲首先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艦隊出港的當天晚上,尼米茲就給海軍部長發了一封電報,提到以戰區來設置艦隊司令部,並且把艦隊司令部置於戰區司令部之下,負責指揮該戰區的艦隊,而太平洋艦隊司令部隻負責協調各個戰區的作戰行動,並且統一管理所有戰艦,根據作戰需要,向各個戰區派遣艦隊。
說白了,就是把原本屬於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的作戰指揮權限下方給戰區艦隊司令部。
這麽做,最大的好處還不是在指揮上變得更加靈活,而是讓艦隊調度更加合理,即根據戰場的實際情況,決定如何分配艦隊,而不是把艦隊固定的置於某一個司令部之下,而不受其他指揮機構控製。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最大限度的發揮出戰艦的作戰效能。
對於缺乏戰艦、或者說在未來肯定會缺乏戰艦的美國海軍來說,提高戰艦的作戰效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後來,尼米茲的提議得到了美國海軍部采納,並且以此將太平洋劃為三個戰區,即太平洋戰區、北太平洋戰區與西南太平洋戰區,其中主要是太平洋戰區與西南太平洋戰區,而尼米茲也兼任了太平洋戰區司令官。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從長遠來看,美國海軍依然得想盡一切辦法獲得更多的戰艦,特別是航母,不然再好的指揮體係,也是無米之炊。
這就是尼米茲在美國參戰後,做的第二件大事。!。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人甚至幻想戰爭已經永遠被消除了,世界將迎來永久的和平。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威爾遜總統親自發起了“華盛頓海軍軍備會議”,希望通過限製海軍軍備競賽來維護和平。
顯然,和平不是靠條約得來的。
曆史上,任何有違國家利益的條約,最終都被丟進了廢紙簍。
問題是,美國上下的幻想所產生的影響,卻足足持續了二十多年。
當然,這也與美國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有關。
要知道,在地緣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與美國媲美。這一點,也非常明顯的反映在了美國的軍備建設上。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陸軍開始大裁員,把常備兵力縮減到了五十萬(僅包括地麵部隊,陸軍航空兵不在其中),而美國海軍卻沒有進行大裁員,大戰期間保存下來的八艘戰列艦都得到保留,而且還開工建造了三艘“約克城”級艦隊航母、一艘“突擊者”級航母、以及把兩艘戰列巡洋艦改造成了航母。在條約作廢之後,美國海軍還開工建造了“北卡羅來納”級與“南達科他”級戰列艦,甚至在大戰爆發之前,完成了“依阿華”級戰列艦的設計工作。
顯然,美國人並不輕視海軍。
準確的說,在絕大部分美國人看來,隻需要一支足夠強大的海軍,就能把所有敵人擋在國門之外。
問題是,美國海軍足夠強大嗎?
不可否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甚至在一九四零年底之前,美國海軍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要知道,在參戰之前,美國海軍擁有六艘艦隊航母、八艘老式戰列艦、兩艘快速戰列艦,還有四艘快速戰列艦正在建造。在其他戰艦上,相對於中國海軍,美國海軍的優勢也較為明顯。
隻是,到了一九四一年,美國海軍就算不上是最強大的了,至少不是唯一的。
雖然在戰列艦的數量上,美國海軍依然保持著極為明顯的優勢,特別是在兩艘“北卡羅來納”級建成服役、四艘“南達科他”級即將建成的情況下,美國海軍主力艦不管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超過了中國海軍。但是主宰海洋的已經不再是戰列艦,而是搭載戰機的航母。
現在,中國海軍已有六艘艦隊航母,而且還有三艘將在一九四二年上半年建成。
相對而言,美國海軍就算沒有差距,也沒有半點優勢可言。如果把目光放到一九四二年的話,美國海軍就沒有任何優勢了。
原因很簡單,美國海軍在建造了“突擊者”號之後,就沒再建造艦隊航母。
可以說,這是一件非常令人費解的事情。
早在一九三三年,即中日朝鮮半島戰爭之後,美國海軍就認識到了艦隊航母在未來海戰中的重要xìng,要不然也不會在經費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依然擠出一筆資金,建造了比“約克城”級小得多的“突擊者”號航母。
事實上,也正是這場戰爭,讓美國海軍放慢了建造航母的步伐。
原因很簡單,在此之後,日本不再是美國的假想敵,而是轉變成了美國的盟友。
在美國海軍看來,一支強大的日本海軍就足以擊敗中國海軍,即便日本海軍沒有能夠擊敗中國海軍,等到美國海軍上場的時候,中國海軍肯定遭到重創,也就沒有必要在太平洋上投入太多的兵力。
相反,大西洋上的局麵,讓美國海軍更加擔憂。
這就是,德意誌第二帝國海軍一直維持著對英國皇家海軍的微弱優勢,而且意大利明顯偏向於德意誌第二帝國。如此一來,英國皇家海軍就得全力應付德意誌第二帝國海軍,而法國海軍在地中海擊敗意大利海軍的可能xìng並不大,因為法國同樣得在大西洋方向上,保持一支規模不小的艦隊。
顯然,美國海軍認為得以大西洋為重。
問題是,不管是北海,還是地中海,都過於狹小,幾乎全部在岸基戰鬥機的打擊範圍之內。
也就是說,在北海與地中海,艦隊航母的價值並不大。
如果考慮到北海的特殊氣候環境,就更加不適合航母作戰了。
為此,美國就需要建造更多的主力艦,幫助英國與法國在北海與地中海對付德意誌第二帝國與意大利。
也正是如此,美國海軍在停止建造艦隊航母,轉而大力建造快速戰列艦。
要知道,從建造規模上講,美國的快速戰列艦都穩居世界第一。
當然,建造快速戰列艦,還有一個原因,即美國海軍缺乏像防空巡洋艦那種,專門為航母提供掩護的防空戰艦,而且美國海軍也沒有打算效仿中國海軍,耗費巨資專門建造防空巡洋艦。
如此一來,在必要的時候,快速戰列艦就能充當航母的貼身保鏢。
等到大戰爆發,艦隊航母的強大戰鬥力顯現出來的時候,美國海軍才猛然認識到,其航母數量太少了。
一九四零年底,美國海軍啟動了第三種艦隊航母的設計與建造工作。
這就是在大戰期間鼎鼎大名的“埃塞克斯”級航母。
可惜的是,“埃塞克斯”級的設計工作到一九四一年底才完成,首艦的建造工作在一九四二年初開始,到一九四四年初才完成。也就是說,在一九四四年之前,美國海軍隻有六艘艦隊航母可用。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
要知道,中國海軍已經有六艘艦隊航母了,而且有配套的十二艘大型巡洋艦與防空巡洋艦,還有六艘快速戰列艦。到一九四二年,中國海軍還能獲得三艘艦隊航母,以及與之配套的戰艦。到一九四三年,中國海軍的艦隊航母數量將增加到十二艘,是美國海軍艦隊航母數量的兩倍。即便“埃塞克斯”級從一九四四年初開始服役,而且以每年六艘的速度加入美國海軍的戰鬥序列,也要等到一九四五年底,美國海軍才有望在艦隊航母的數量上超過中國海軍。
當然,前提是美國海軍沒有在戰鬥中損失一艘艦隊航母。
顯然,這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對未來,尼米茲有著極為清楚的認識,也非常深刻的認識到,美國海軍唯一的機會就是在一九四四年之前,盡可能的保住現有的航母,並且盡最大努力在海戰中擊沉中國海軍的航母。
問題是,有這種可能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中國海軍最先認識到航母的重要xìng,而且最先集中力量發展航母,還最先在海戰中讓航母充當主力,甚至是依靠航母擊敗了日本海軍。可以說,在海軍航空戰術方麵,中國海軍遠遠領先於美國海軍。
更重要的是,中國海軍有太多的實戰經驗,而美國海軍還是一張白紙。
在正常情況下,美國海軍沒有任何可能擊敗中國海軍,至少不可能在勢均力敵的海戰中取得勝利。
為此,美國海軍就得另辟蹊徑,解決航母不足所造成的問題。
當然,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盡可能多的建造航母,哪怕是那些隻能搭載二三十架飛機的小型航母。
事實上,這還不是美國海軍最嚴重的問題。
相對而言,僵化的製度造成的影響更大。
要知道,此時美國海軍的編製與指揮體係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相比,基本上沒有本質上的變化,即依然分成太平洋艦隊與大西洋艦隊,而且所有戰艦都置於兩大艦隊的之下,嚴重缺乏靈活xìng。
尼米茲首先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艦隊出港的當天晚上,尼米茲就給海軍部長發了一封電報,提到以戰區來設置艦隊司令部,並且把艦隊司令部置於戰區司令部之下,負責指揮該戰區的艦隊,而太平洋艦隊司令部隻負責協調各個戰區的作戰行動,並且統一管理所有戰艦,根據作戰需要,向各個戰區派遣艦隊。
說白了,就是把原本屬於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的作戰指揮權限下方給戰區艦隊司令部。
這麽做,最大的好處還不是在指揮上變得更加靈活,而是讓艦隊調度更加合理,即根據戰場的實際情況,決定如何分配艦隊,而不是把艦隊固定的置於某一個司令部之下,而不受其他指揮機構控製。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最大限度的發揮出戰艦的作戰效能。
對於缺乏戰艦、或者說在未來肯定會缺乏戰艦的美國海軍來說,提高戰艦的作戰效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後來,尼米茲的提議得到了美國海軍部采納,並且以此將太平洋劃為三個戰區,即太平洋戰區、北太平洋戰區與西南太平洋戰區,其中主要是太平洋戰區與西南太平洋戰區,而尼米茲也兼任了太平洋戰區司令官。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從長遠來看,美國海軍依然得想盡一切辦法獲得更多的戰艦,特別是航母,不然再好的指揮體係,也是無米之炊。
這就是尼米茲在美國參戰後,做的第二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