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點五十二分“馬來亞……號的艦首被摧皓,包括艦長在內的的十多名官兵傷亡。
兩分鍾後“馬來亞”號的艦首再次中彈,A炮塔與B炮塔均被摧毀,連艦橋都被一枚穿甲彈炸飛了。
八點五十五分“馬來亞”號最後一座還在開火的主炮炮塔,即尾部的2炮塔被擊中。
關鍵是“馬來亞”號終於躲到了“勇士”號的右側,並且完成了轉向機動,利用“勇士”號的阻擋向東南方向撤退。
這個時候“馬來亞”號是幸運的。
因為借助“勇士”號的“掩護”“馬來亞”號避開了四艘德艦的猛烈炮火,而且還保持了較高的航速,能夠趕在德艦追上來之前,把距離擴大到二十五公裏之上,從而擺脫德艦的追擊。
隻是“馬來亞”鼻並沒走多遠。
當天晚上,這艘單獨向樸茨茅斯港返航的戰列艦就在愛爾蘭島西麵大約四百公裏的地方遇到了一艘單獨活動的帝國潛艇。這艘已經在大西洋上遊dàng了一個多月,正在返回法國瑟堡途中的潛艇沒有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用四條魚雷讓“馬來亞”號成為這場大戰中第一艘、
也是唯一在海戰中被潛艇擊沉的戰列艦。事實上,在被魚雷擊中後“馬來亞”號沒有立即沉沒。更有趣的是,這艘編號72的潛艇隻剩下了四條魚雷,而潛艇上又沒有可以擊沉戰列艦的重炮。直到二十九日下午,在所有損管努力都失敗之後“馬來亞”號的艦長才下達了棄艦令。三天後,八百多名乘坐救生艇逃生的英國海軍官兵才被一艘從附近經過的帝國破交艦救起。
這些,都是後話了。
“馬來亞”號逃脫後三艘戰列巡洋艦卻沒能逃走。
原因不是三艘戰列巡洋艦不想逃,而是根本沒有辦法逃。要知道,在此之前,漢密爾頓特意讓三艘戰列巡洋艦與三艘戰列艦拉開距離,纏住三艘德艦以免前麵的三艘主力艦遭到德艦圍夾。結果就是,在“馬來亞”號逃跑的時候,三艘戰列巡洋艦離“勇士”號足足有十五海裏!
這是個什麽概念?
就算兩艘“聲望”級的最高速度超過了三十一節,也需要半個小時才能到達“真士”號所在的位置。
別忘了,三艘戰列巡洋艦中,還有一艘拖後tuǐ的“虎”號。
事實上“虎”號又是最幸運的。
發現“馬來亞”號逃走後在最前麵的“聲望”號的艦長立即接過指揮權。隻是,這名艦長過於樂觀的判斷了戰列巡洋艦的速度優勢。
以當時的情況“聲望”號向南轉向,就算後麵的“虎”號無法擺脫三艘德艦,至少兩艘“聲望”級全速航行能夠憑借較為微弱的速度優勢擺脫德艦。
更何況,這個時候,雙方戰列巡洋艦的交戰距離不是一萬六千米,而是超過了兩萬米。此外,兩艘“聲望”級在之前的戰鬥中沒有遭受嚴重損傷主要是三艘德艦的主炮命中率低得有點讓人意外。也就是說,隻要決心逃跑,兩艘“聲望”級就能逃走。可惜的是“聲望”號的艦長太有責任心了。大概,他覺得不能單獨逃跑,要逃,也要帶上“虎”號。
結果就是三艘英國戰列巡洋艦沒有轉向向南航行,而是向東南航行。
毫無疑問,三艘帝國海軍的戰列巡洋艦也立即調整了航向,並且按照馮承乾的命令開始向英艦逼近。
更重要的是,前方的四艘德艦已經轉為向南航行。
在發現“馬來亞”號借助“勇士”號的遮擋逃跑之後馮承乾就立即命令轉向南下,而他的目的就是要阻止後麵的三艘英國戰列巡洋艦逃跑。很明顯,英艦要逃,也就隻能向南麵逃。
既然是追擊,速度肯定鼻為重要。
在“聲望”號轉向到東南的時候,四艘“拜仁”級的航速己經超過二十五節,而且還在向二十六節衝刺。
這個時候,三艘英艦的速度根本就沒有這麽快。
原因很簡單,還有三艘帝國海軍的戰列巡洋艦跟在後麵,而且隊列還沒有錯開,所以三艘德艦上的主炮都能指向英艦。在德艦的炮火威脅下,英艦得不斷的調整航向,也就無法以最快的速度加速航行。
這輪追擊,並沒有持續多久。
九點二十七分“拜仁”號率先發現了出現在西麵的“聲望”號。
兩分鍾後“拜仁”號與“巴登”號向“聲望”號打出了第一輪齊射。
發現出現在東麵的四艘德艦“聲望”號的艦長絕望了。
雖然,三艘英艦的速度都已超過二十四節,但是向東南撤退的航線已被堵死,而向南逃跑,將與四艘速度不差的戰列艦進入戰列交戰狀態。更要命的是,在後方。還有三艘速度更快的德艦正在趕來。
九點半“聲望”號的艦長發出了各自為戰的命令。
“聲望”號與“反擊”號沒有逃,因為這兩艘戰艦的艦長都認為,他們有速度優勢,而且交戰距離足夠遠,不見得逃不掉。反而是“虎”號的艦長非常明智,在收到命令後就轉為向西航行。原因很簡單“虎”號的最高航速隻有二十八節,而緊追不舍的三艘德艦的最高速度為三十一節,如果跟著兩艘“聲望”級撤退“虎”號肯定殿後,也肯定會成為德艦的重點打擊目標。
事實上,如果真看速度,七艘德艦都追不上兩艘“聲望”級。
問題是,並不是所有德艦的速度都比兩艘“聲望”級慢,比如編入高速追擊編隊裏的六艘輕巡洋艦的速度就全部在三十二節以上,而且在用掉了大部分燃油之後,這八艘輕巡洋艦的速度還能達到三十三節。
相比之下“聲望”級的三十一點妾節的最高航速就不算什麽了。
九點四十分,發現兩艘“聲望”級打算憑速度逃跑之後,馮承乾沒有遲疑,立即命令六艘輕巡洋艦發動魚雷攻擊,並且讓四艘戰列艦上的主炮與副炮全部開火,為輕巡洋艦提供火力掩護。
當然,馮承乾沒有指望用魚雷擊沉兩艘戰列巡洋艦。
魚雷衝擊的主要作用是迫使兩艘戰列巡洋艦減速,因為在魚雷的威脅下,戰艦必須機動規避,也就得同時調整航向與航速。
這一招,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原因很簡單,因為輕巡洋艦嚴重不足,又要主要用來執行偵察任務,所以漢密爾頓沒有在快速編隊中安排輕巡洋艦。此外,在編組隊列的時候,漢密爾頓也沒有想過要在快速編隊中安排幾艘輕巡洋艦。
在他看來,快速編隊的任務就是引開公海艦隊,而不是與公海艦隊決戰。
結果就是,兩艘“聲望”級在沒有輕巡洋艦掩護的情況下,不得不麵對六艘在速度、機動能力上都更勝一籌的輕巡洋艦,也就不得不在六艘輕巡洋艦逼近的時候減速,並且進行機動規避。
這下,兩艘“聲望”級別想逃走了。
利用輕巡洋艦爭取到的時間,四艘“拜仁”級在十點過五分的時候,把交戰距離縮短到了一萬八千米,並且把航速降到了二十節以內。
雖然六艘輕巡洋艦的魚雷攻擊並沒有收到戰果,但是已經達到了目的,即迫使兩艘“聲望”級減速到二十節以內,使其無法逃脫戰列艦的追擊。
十點過七分“聲望”號首先中彈。
當時,馮承乾沒有讓四艘戰列艦以二打一的方式交戰,而是命令四艘戰列艦全部瞄準排頭的“聲望”號,暫時放過“反擊”號。
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聰明的選擇。
別忘了,馮承乾手裏隻有六艘輕巡洋艦。
雖然在主力艦的炮火掩護下,隻有兩艘輕巡洋艦被英艦的炮火擊毀,其中一艘在數個小時後沉沒,但是剩下的四艘輕巡洋艦至少需要半個小時,甚至是更長的時間牛能重新裝填好魚雷,然後還要huā半個小
時,才能再次對英艦發起衝擊。
也就是說,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內,馮承乾不可能組織起第二次魚雷衝擊,也就不可能阻止英艦加速。如果沒有在此期間擊毀英艦,那麽英艦就能逃脫。如此一來,馮承乾肯定選擇重點打擊某一艘戰艦,阻止起逃脫。至於另外一艘英艦,馮承乾還沒有考慮過,畢竟能幹掉一艘就算一艘,總比讓兩艘都逃走好得多吧。
此外,還有一個被很多人忽視了的客觀因素。
這就是,打到這個時候,四艘“拜仁”級已經用掉了三分之二的主炮炮彈,而且剩下的主要是高爆彈!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正常情況下“拜仁”級的主炮彈藥配置是三分之二的穿甲彈與三分之一的高爆彈。
在執行以製海為主的任務時,穿甲彈的比例會提高到四分之三,而攜帶四分之一的高爆彈,主要用對付沒有裝甲防護、或者是裝甲防護薄弱的中小型艦艇。要知道,用對付戰列艦的穿甲彈去對付中小型艦艇的效果並不理想。說得直接一點,那些威力巨大的穿甲彈在擊中中小
型艦艇之後,恐怕引信還沒有來得及工作,炮彈就貫穿了艦體,而不會像對付戰列艦那樣,在艦〖體〗內爆炸。
顯然,馮承乾不得不擔心,在四艘戰艦打光所有穿甲彈的時候,能否擊毀兩艘英艦。!。
兩分鍾後“馬來亞”號的艦首再次中彈,A炮塔與B炮塔均被摧毀,連艦橋都被一枚穿甲彈炸飛了。
八點五十五分“馬來亞”號最後一座還在開火的主炮炮塔,即尾部的2炮塔被擊中。
關鍵是“馬來亞”號終於躲到了“勇士”號的右側,並且完成了轉向機動,利用“勇士”號的阻擋向東南方向撤退。
這個時候“馬來亞”號是幸運的。
因為借助“勇士”號的“掩護”“馬來亞”號避開了四艘德艦的猛烈炮火,而且還保持了較高的航速,能夠趕在德艦追上來之前,把距離擴大到二十五公裏之上,從而擺脫德艦的追擊。
隻是“馬來亞”鼻並沒走多遠。
當天晚上,這艘單獨向樸茨茅斯港返航的戰列艦就在愛爾蘭島西麵大約四百公裏的地方遇到了一艘單獨活動的帝國潛艇。這艘已經在大西洋上遊dàng了一個多月,正在返回法國瑟堡途中的潛艇沒有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用四條魚雷讓“馬來亞”號成為這場大戰中第一艘、
也是唯一在海戰中被潛艇擊沉的戰列艦。事實上,在被魚雷擊中後“馬來亞”號沒有立即沉沒。更有趣的是,這艘編號72的潛艇隻剩下了四條魚雷,而潛艇上又沒有可以擊沉戰列艦的重炮。直到二十九日下午,在所有損管努力都失敗之後“馬來亞”號的艦長才下達了棄艦令。三天後,八百多名乘坐救生艇逃生的英國海軍官兵才被一艘從附近經過的帝國破交艦救起。
這些,都是後話了。
“馬來亞”號逃脫後三艘戰列巡洋艦卻沒能逃走。
原因不是三艘戰列巡洋艦不想逃,而是根本沒有辦法逃。要知道,在此之前,漢密爾頓特意讓三艘戰列巡洋艦與三艘戰列艦拉開距離,纏住三艘德艦以免前麵的三艘主力艦遭到德艦圍夾。結果就是,在“馬來亞”號逃跑的時候,三艘戰列巡洋艦離“勇士”號足足有十五海裏!
這是個什麽概念?
就算兩艘“聲望”級的最高速度超過了三十一節,也需要半個小時才能到達“真士”號所在的位置。
別忘了,三艘戰列巡洋艦中,還有一艘拖後tuǐ的“虎”號。
事實上“虎”號又是最幸運的。
發現“馬來亞”號逃走後在最前麵的“聲望”號的艦長立即接過指揮權。隻是,這名艦長過於樂觀的判斷了戰列巡洋艦的速度優勢。
以當時的情況“聲望”號向南轉向,就算後麵的“虎”號無法擺脫三艘德艦,至少兩艘“聲望”級全速航行能夠憑借較為微弱的速度優勢擺脫德艦。
更何況,這個時候,雙方戰列巡洋艦的交戰距離不是一萬六千米,而是超過了兩萬米。此外,兩艘“聲望”級在之前的戰鬥中沒有遭受嚴重損傷主要是三艘德艦的主炮命中率低得有點讓人意外。也就是說,隻要決心逃跑,兩艘“聲望”級就能逃走。可惜的是“聲望”號的艦長太有責任心了。大概,他覺得不能單獨逃跑,要逃,也要帶上“虎”號。
結果就是三艘英國戰列巡洋艦沒有轉向向南航行,而是向東南航行。
毫無疑問,三艘帝國海軍的戰列巡洋艦也立即調整了航向,並且按照馮承乾的命令開始向英艦逼近。
更重要的是,前方的四艘德艦已經轉為向南航行。
在發現“馬來亞”號借助“勇士”號的遮擋逃跑之後馮承乾就立即命令轉向南下,而他的目的就是要阻止後麵的三艘英國戰列巡洋艦逃跑。很明顯,英艦要逃,也就隻能向南麵逃。
既然是追擊,速度肯定鼻為重要。
在“聲望”號轉向到東南的時候,四艘“拜仁”級的航速己經超過二十五節,而且還在向二十六節衝刺。
這個時候,三艘英艦的速度根本就沒有這麽快。
原因很簡單,還有三艘帝國海軍的戰列巡洋艦跟在後麵,而且隊列還沒有錯開,所以三艘德艦上的主炮都能指向英艦。在德艦的炮火威脅下,英艦得不斷的調整航向,也就無法以最快的速度加速航行。
這輪追擊,並沒有持續多久。
九點二十七分“拜仁”號率先發現了出現在西麵的“聲望”號。
兩分鍾後“拜仁”號與“巴登”號向“聲望”號打出了第一輪齊射。
發現出現在東麵的四艘德艦“聲望”號的艦長絕望了。
雖然,三艘英艦的速度都已超過二十四節,但是向東南撤退的航線已被堵死,而向南逃跑,將與四艘速度不差的戰列艦進入戰列交戰狀態。更要命的是,在後方。還有三艘速度更快的德艦正在趕來。
九點半“聲望”號的艦長發出了各自為戰的命令。
“聲望”號與“反擊”號沒有逃,因為這兩艘戰艦的艦長都認為,他們有速度優勢,而且交戰距離足夠遠,不見得逃不掉。反而是“虎”號的艦長非常明智,在收到命令後就轉為向西航行。原因很簡單“虎”號的最高航速隻有二十八節,而緊追不舍的三艘德艦的最高速度為三十一節,如果跟著兩艘“聲望”級撤退“虎”號肯定殿後,也肯定會成為德艦的重點打擊目標。
事實上,如果真看速度,七艘德艦都追不上兩艘“聲望”級。
問題是,並不是所有德艦的速度都比兩艘“聲望”級慢,比如編入高速追擊編隊裏的六艘輕巡洋艦的速度就全部在三十二節以上,而且在用掉了大部分燃油之後,這八艘輕巡洋艦的速度還能達到三十三節。
相比之下“聲望”級的三十一點妾節的最高航速就不算什麽了。
九點四十分,發現兩艘“聲望”級打算憑速度逃跑之後,馮承乾沒有遲疑,立即命令六艘輕巡洋艦發動魚雷攻擊,並且讓四艘戰列艦上的主炮與副炮全部開火,為輕巡洋艦提供火力掩護。
當然,馮承乾沒有指望用魚雷擊沉兩艘戰列巡洋艦。
魚雷衝擊的主要作用是迫使兩艘戰列巡洋艦減速,因為在魚雷的威脅下,戰艦必須機動規避,也就得同時調整航向與航速。
這一招,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原因很簡單,因為輕巡洋艦嚴重不足,又要主要用來執行偵察任務,所以漢密爾頓沒有在快速編隊中安排輕巡洋艦。此外,在編組隊列的時候,漢密爾頓也沒有想過要在快速編隊中安排幾艘輕巡洋艦。
在他看來,快速編隊的任務就是引開公海艦隊,而不是與公海艦隊決戰。
結果就是,兩艘“聲望”級在沒有輕巡洋艦掩護的情況下,不得不麵對六艘在速度、機動能力上都更勝一籌的輕巡洋艦,也就不得不在六艘輕巡洋艦逼近的時候減速,並且進行機動規避。
這下,兩艘“聲望”級別想逃走了。
利用輕巡洋艦爭取到的時間,四艘“拜仁”級在十點過五分的時候,把交戰距離縮短到了一萬八千米,並且把航速降到了二十節以內。
雖然六艘輕巡洋艦的魚雷攻擊並沒有收到戰果,但是已經達到了目的,即迫使兩艘“聲望”級減速到二十節以內,使其無法逃脫戰列艦的追擊。
十點過七分“聲望”號首先中彈。
當時,馮承乾沒有讓四艘戰列艦以二打一的方式交戰,而是命令四艘戰列艦全部瞄準排頭的“聲望”號,暫時放過“反擊”號。
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聰明的選擇。
別忘了,馮承乾手裏隻有六艘輕巡洋艦。
雖然在主力艦的炮火掩護下,隻有兩艘輕巡洋艦被英艦的炮火擊毀,其中一艘在數個小時後沉沒,但是剩下的四艘輕巡洋艦至少需要半個小時,甚至是更長的時間牛能重新裝填好魚雷,然後還要huā半個小
時,才能再次對英艦發起衝擊。
也就是說,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內,馮承乾不可能組織起第二次魚雷衝擊,也就不可能阻止英艦加速。如果沒有在此期間擊毀英艦,那麽英艦就能逃脫。如此一來,馮承乾肯定選擇重點打擊某一艘戰艦,阻止起逃脫。至於另外一艘英艦,馮承乾還沒有考慮過,畢竟能幹掉一艘就算一艘,總比讓兩艘都逃走好得多吧。
此外,還有一個被很多人忽視了的客觀因素。
這就是,打到這個時候,四艘“拜仁”級已經用掉了三分之二的主炮炮彈,而且剩下的主要是高爆彈!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正常情況下“拜仁”級的主炮彈藥配置是三分之二的穿甲彈與三分之一的高爆彈。
在執行以製海為主的任務時,穿甲彈的比例會提高到四分之三,而攜帶四分之一的高爆彈,主要用對付沒有裝甲防護、或者是裝甲防護薄弱的中小型艦艇。要知道,用對付戰列艦的穿甲彈去對付中小型艦艇的效果並不理想。說得直接一點,那些威力巨大的穿甲彈在擊中中小
型艦艇之後,恐怕引信還沒有來得及工作,炮彈就貫穿了艦體,而不會像對付戰列艦那樣,在艦〖體〗內爆炸。
顯然,馮承乾不得不擔心,在四艘戰艦打光所有穿甲彈的時候,能否擊毀兩艘英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