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判開始,戰火卻沒熄滅。


    十一月四日,準備就緒之後,魯登道夫再次在西線發動進攻,投入二百八十個師,近四百萬兵力。


    同一天,意大利軍隊也在南線上發動了進攻。


    當然,重點仍然在西線上。


    會戰的前三天,德軍依然把重點放在索姆河與凡爾登地區,以鉗形攻勢向巴黎推進。


    兩條戰線上,德軍至少動用了二萬四千門火炮、其中有八千門重炮,相當於平均每公裏的戰線上一百八十門火炮。


    隻是,德軍投入的兵力並不多,隻有一百二十個師。


    三天的猛攻,打得法軍hún飛魄散,並且迫使福熙不惜代價的增派兵力,總計牽製了近三百萬法軍。


    南線上,意軍也牽製了數十萬法軍。


    可以說,打到這個時候,法軍已經無兵可用了。


    十一月八日,時機終於成熟了。


    淩晨兩點,部署在弗蘭德斯地區的一百四十個德軍師接到了進攻命令,八十個師將在兩個小時後發動進攻。炮火準備從兩點一直持續到四點,包括一萬二千門重炮的近三萬門火炮與兩萬多門迫擊炮總共投擲了上千萬枚炮彈,把英國遠征軍的陣地反複耕犁了三遍。彈幕向英國遠征軍後方陣地延伸的時候,進入一線進攻陣地的德軍衝了出來,按照新式突擊戰術發動了進攻。


    到這時候,魯登道夫的意圖才真正顯lù出來。


    此戰,主要打擊對象不是法軍,而是在兩個月前退出比利時,在法國東北部地區同守的英國遠征軍。


    從戰略上講,隻要英國遠征軍被擊潰,法軍就沒有辦法填補這個巨大的漏洞。


    別忘了,德軍在索姆河與凡爾登發動的進攻,已經牽製了絕大部分法軍,除非法國動員fù女參戰,不然法國根本組建不了足夠多的軍隊,也就沒有足夠多的兵力來填補英國遠征軍留下的空缺。


    打到這個時候,不管是英國遠征軍,還是法軍,都差不多油盡燈枯了。


    雖然英國遠征軍的總兵力高達二百八十萬,但是在大西洋海戰之後,加上丟掉了比利時沿海地區,英國向法國運送兵力、物資都變得極不安全。別忘了,帝國海軍已經掌握了英吉利海峽內的布雷情況,隨時可以讓部署在比利時港口內的小型艦艇進入海峽,攔截在英法間往來的船隻。此外,在地中海戰場上,規模不算龐大的意大利海軍與奧匈帝國海軍已經對英法的製海權構成了嚴重威脅,前往法國南部港口的航線也是危機四伏,使得向法國運送兵力與物資變得十分困難。


    當時,英國遠征軍剩餘的物資,已經不足一個月的消耗所需了。


    至於士氣,那就更沒什麽好說的。


    俄國戰敗之後,西線戰場上的英法軍人就沒有振奮起來,特別是在魯登道夫就任西線德軍總司令之後,連黑格與福熙、這兩位英法聯軍司令官都十分絕望。不是他們害怕打不過魯登道夫,而是魯登道夫帶來了數百萬剛剛在東線上取得了戰略xìng勝利的德軍,也帶來了全新的進攻戰術。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這次,德軍就把在東線上總結出來的經驗全都用上了。


    最具代表xìng的就是“彈幕炮擊”與“突擊戰術”。


    發明“彈幕炮擊”的是一個叫布魯赫米勒的德軍炮兵將領,其核心就是在步兵發動進攻的時候,炮擊彈幕向敵後延伸,阻止部署在第二道防線上的敵軍向前壓,讓已經遭到猛烈炮擊的一線敵軍完全暴lù在步兵麵前,而且得不到後方支援,從而切斷敵人的防區,讓敵軍首尾難顧。


    “突擊戰術”則更加簡單,即由攜帶輕型自動武器的士兵組成小股突擊部隊,在彈幕的掩護下突入敵方陣地,拔出敵方火力點,但是不占領敵方陣地,而是由在後方跟進的大部隊負責占領陣地。關鍵就是速度,即在敵人的預備兵力補上來之前就占領陣地,不給敵人反擊機會。


    這兩種戰術結合到一起,成了德軍的進攻利器。


    此外,在這場會戰中,德軍還使用了一種“新式武器”即大名鼎鼎的坦克。


    早在大戰爆發前,也就是馮承乾回到帝國海軍司令部的時候,他就提出了建造坦克,隻是沒有受到其他人重視。也就在這個時候,馮承乾收到消息,英國皇家海軍也在秘密研製類似的武器。借此,馮承乾說服了提爾皮茨,由海軍撥款五十萬帝國馬克,委托克虜伯等幾家軍火商研製坦克。


    因為馮承乾隨後就去了公海艦隊,所以此事也就被他拋到了腦後。


    一九一六年初,英國首先把坦克投入實戰,在比利時戰場上取得了一些戰果,隻是表現算不上優秀。


    在繳教了幾輛英國坦克之後,帝國工程師也加快了研製步伐。’


    到魯登道夫發動“年末攻勢”的時候,克虜伯公司已經製造出了五十輛坦克,並且交付給了德軍。


    正是如此,魯登道夫在弗蘭德斯戰場上投入了五十輛坦克。


    數量不是很多,自然發揮不出多大的作用。


    隻是,當戰線上的英軍發現德軍也有坦克,自然是萬分震驚。要知道,英軍已經熟悉了這種集防護、火力與機動能力與一身的戰爭機器,更加知道這種披著堅甲的“推土機”幾乎是無堅不摧。


    這些因素集中到一起,雙方的優劣立見高下。


    十一月十二日,德軍完成了最重要的進攻行動:從左翼突破了英軍防線,從而隔斷了英軍與法軍。


    當天,魯登道夫就投入了二十個師的預備隊,用來擴大突破口。


    打到十一月十五日,英軍右翼已經完全崩潰,不但被德軍撕開了一道寬度超過五十公裏的缺口,還後撤了數十公裏。


    完成突破後,德軍沒有向巴黎推進,即便巴黎就在南麵六十公裏外。


    按照魯登道夫的部署,德軍開始圍夾英軍,也就是向英吉利海峽方向推進,把英國遠征軍逼入絕境。


    十一月十六日,馮承乾率領公海艦隊出港。


    這次,馮承乾的任務依然是協助陸軍作戰,即封鎖英吉利海峽,阻止英國遠征軍撤回英國本土。


    馮承乾帶出來的主力艦並不多,隻有兩艘“拜仁”級與兩艘“德夫林格”級。


    隻是,他帶了大量的中小型艦艇,包括三十艘輕巡洋艦、四十八艘大型魚雷艦(也就是後來的驅逐艦)、一百一十二艘魚雷艇。四艘主力艦隻是個象征,也僅僅起到了恐嚇英國皇家海軍的作用。


    在作戰行動中,負責封鎖英吉利海峽的是那些中小型艦艇。


    問題是,馮承乾並不打算帶著四艘主力艦白跑一趟。哪怕隻是在家門口作戰,這四艘戰艦也要燒掉數千噸重油。如果到了離英國本土那麽近的地方而什麽都不做,隻是看看熱鬧就返回軍港,那也太不劃算了。


    十一月十七日清晨,馮承乾做了一件很大膽的事情。


    這個上午,所有倫敦市民都被猛烈的爆炸聲驚醒了過來。


    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四艘主力艦在八艘輕巡洋艦的掩護下,闖進了泰晤士河,並且在離倫敦不到三十公裏的地方下鐺,進行了十五分鍾短暫而又猛烈的炮擊,讓英國首都首次嚐到了戰火的滋味。


    炮擊沒有收到太大的戰果,主要是離倫敦市區太遠了,大部分炮彈都落在郊外。


    隻是,在心理上,英國人、特別是倫敦市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戰爭離他們並不遠,英國也不夠安全。


    馮承乾也沒有冒險,在完成炮擊之後,立即撤走了。


    要知道,大艦隊還沒有完蛋,而且英國皇家海軍還有不少的中小


    型艦艇,主力艦在泰晤士河裏占不到半點便宜。


    這一天,歐洲戰場上也取得子重大勝利。


    在投入了兩百多個師之後,魯登道夫終於完成了對英國遠征軍的包圍行動,德軍前線部隊在當天晚上攻占了瑟堡。


    到此,兩百多萬英國遠征軍再也沒有突圍的希望了。


    打到這個時候,德軍內部也出現了分歧。雖然魯登道夫堅持原來的主張,即首先圍殲英國遠征軍,把英軍趕出歐洲大陸,再向巴黎進軍。


    問題是,一些將領認為,既然巴黎門戶洞開,就應該趁此機會進軍巴黎。英國遠征軍已經被包圍,而且背後就是英吉利海峽,帝國海軍也已奪得製海權,沒有必要把過多的兵力放在這邊。更重要的是,在這些將領看來,占領巴黎後,歐戰就將結束。


    顯然,這些德軍將領把問題看得太簡單了。


    法國會在巴黎淪陷後投降嗎?


    有這種可能,但是也不能排除法國會繼續抵抗。別忘了,美國已經參戰,而且正在進行戰爭動員。再過幾個月,美國龐大的工業力量、人口資源就將利用起來,而這將成為法國抵抗到底的最後希望。


    這一點,在談判場上也反映了出來。


    到十一月二十日,法國在談判桌上依舊不肯讓步,即沒有答應帝國提出的幾個最為重要的條件,比如法國永久放棄對阿爾薩斯與洛林地區的主權要求,承認盧森堡是由帝國保護的公國,把南部地區歸還給意大利,比利時由帝國保護等等。如果法國打算放棄抵抗,就肯定得在談判中做出讓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閃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閃爍並收藏帝國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