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聲有十二次全場大笑,林林總總小笑聲不斷。,


    掌聲有七八次,很多人憋著,怕吵著電影了。


    最後影片結束時,全場一千多人站起來,全都站起來,用力的鼓掌,經久不絕。


    掌聲中,白雨涵拿著工作人員遞來的話筒,走到了大屏幕麵前。話筒拿在手中,一句話沒說,沉默十幾秒鍾,忽然像電影中的成東青一樣,九十度角鞠躬。


    “嘩啦啦啦啦。”


    又是一片震耳的掌聲。


    等聲音平靜了,白雨涵握著話筒,緩緩開口:“我是一個很驕傲的人,或者說自大。從我拍《中國合夥人》時,我就知道這部電影是一部好片子,試片會、北電交流會,都是這樣的結果,現在也是。”


    “身為導演,你拍出來的片子,得到認可,這是最重要的。坦白說,做這部片子是有衝動性的,我拍電影很少去做前期的市場調查,我想到了一些東西,我用心把它拍出來,我認為它是可以成功的。”


    “很多時候我很難用理性去思考問題,當你不理性的時候,就會自大,偏執,甚至發神經。而這樣的結果,往往你不是成為了天才,你就成為了瘋子。順便解釋一下,我沒有要誇我自己是天才的意思。”


    台下很多笑聲。


    “在我看來,這個世界是另一種叢林法則的演變,隻有偏執狂才能生存,才能成功。但是偏執狂不是完美的。偏執狂都是神經病的另一種稱呼。不管是成東青,還是孟曉駿,或者王陽。他們都有偏執的一麵,所以他們都有不完美的一麵。”


    “我拍《中國合夥人》時,就一直在想,偏執狂的成功,是不是真的成功。所以我沒給三個人一個好結局,我希望我們都能夠去思考一下,什麽才是美國夢?進攻和防守。你更喜歡哪一種?”


    “主旋律不應該是1加1等於2,而應該是1加1為什麽等於2,《中國合夥人》應該就是在說1加1為什麽等於2。當然啦,至於算出來的結果是等於3,還是等於4,who-cares(誰在乎)!”


    一通白雨涵自己都沒整明白的胡言亂語。依然博得了全場的掌聲。


    接著。《中國合夥人》全體主創一一登台,人物原型的新東方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強三人,也上台簡單的分享了一下觀影感受。


    俞敏洪直白的說:“這大概不是說的我的故事,我不是成東青,沒這麽孤單,也沒這麽土鱉。但是很多故事又是我經曆過的,距離太近,我不想評價。評價不出來。”


    徐小平則說:“《中國合夥人》講的60後、70後的故事,結尾悲劇了點。但我覺得。它還是能夠點燃90後、90後的夢想。”


    王強則有些靦腆的感覺:“我沒有王陽那麽帥,不過我跟王陽一樣,看得很開。”


    最後,在首映禮主持人的要求下,眾人一起演唱了《光陰的故事》作為結束的句號。


    ……


    “白雨涵用一個創業傳記故事,刻畫了八十年代人的夢想,《中國合夥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國產好片。”——《羊城晚報》。


    “清華首映禮,掌聲如潮,《中國合夥人》讓所有人喜出望外。”——《中國青年報》。


    “清華看了《中國合夥人》首映,我就那樣的哭了,哭的那樣的難過,邊上有人當喜劇在看,我的眼淚恣意狂流,‘不是我們改變了世界,是世界改變了我們’,但我不想被改變的太多。”——7天連鎖酒店總經理鄭南雁。


    “一個新的國產片類型,一個驚豔四座的故事,《中國合夥人》才是白雨涵真正的成熟導演作品。”——《信息時報》。


    “不得不承認,但是這是一部史詩,國產電影能出現《中國合夥人》這樣一部片子,真不容易。如果我來拍,哪怕對照著拍,我也不能拍得更好。”——編劇寧財神。


    “白劍客要拍創業史《中國合夥人》,我半信半疑,他是導演中最有錢的,但也是最年輕的。新東方的三個合夥人,都是六七十年代的人。昨天清華首映禮,突然就被震撼了,導演是靠天賦吃飯的,有的人一輩子入不了門,有的人天生就是幹這個的,白劍客無疑是天生的。我保證,我不是因為電影裏有鄧超,才吹捧的!”——作家、編劇俞白眉。


    “笑過之後是淚,《中國合夥人》是主旋律又不是主旋律,是商業片又是文藝片,是喜劇片又是悲劇片,是勵誌片又是諷刺片,白雨涵作為導演,成功的把商業和藝術結合,創造了一部經典。”——《江淮晨報》。


    “黃小明演的最好的一部電影,白雨涵導的最好的一部電影。”——王中磊。


    “可以期待《中國合夥人》的票房了,我說刷新國產電影的記錄,不是不可能。”——評論家、文化學者張頤武。


    “恭喜白雨涵,一部優秀的電影,《中國合夥人》。”——賈樟柯。


    首映禮第二天,媒體上撲麵而來的新聞,都是關於《中國合夥人》的盛讚。網絡上也瘋狂的討論起這部電影,b站微博更是諸多大佬,紛紛現身,評論電影。有明星,有導演,有編劇,有企業家,有影評人,有媒體人,有文化學者。


    百分之九十九的評論,都是正麵評價。


    如果說隻是媒體吹捧,還可以說是水軍炒作,但那麽多商界大佬,都紛紛站出來,吼上兩嗓子,那就很難說是水軍了。


    這下子,就連對國產片完全無愛的一些觀眾,都開始關注起來這部電影。


    不關注也不行啊。打開電腦,打開手機,qq群、b站微博、人人網。以及剛剛流行的搖一搖**,全都是好友在討論《中國合夥人》,仿佛一個一個都看過了電影一樣,信誓旦旦的告訴你,這絕對是一部好片子。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適得其反,更加抵製,但大多數觀眾。肯定還是別這種宣傳陣勢給擊潰了,加入了躍躍欲試的行列。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滿天盛讚與期待中,白雨涵可以安心躲在辦公室裏。等著數鈔票數到手抽筋了。


    5月15號,陽光衛視製作,京城衛視播出的《楊瀾訪談錄》,播出了采訪白雨涵的一期節目。


    “對話白雨涵。從業餘到著名的導演成長哲學。”


    這一期節目。分為兩個主題,四個段落。主題一就是《中國合夥人》的創作理念,拍攝起源,對這個題材的感悟,以及延伸到白雨涵對電影的理解。


    “劍客啊,在你的理解中,中國導演如何做到商業化?我們知道一個數據,每年中國拍攝上百部電影。最終賺錢的也就二十幾部,很多電影連進電影院的機會都沒有。很多導演都在抱怨。說沒有機會。但你的電影很賺錢,這些,具體是怎麽回事呢?”楊瀾提問。


    白雨涵很輕鬆的回答:“具體的市場大盤商業化,且不去說它。說點簡單的,一部電影怎麽商業化,這個商業化可以是商業片,也可以是文藝片。我的理解,首先,你要把故事講好了。講故事,說難不難,但講好一個故事,不簡單。電影鏡頭語言是分割的,它是由很多不連續的非時間線的鏡頭組成,你一定要把這些鏡頭組合成一個完整的個體。你不能東拚一塊西湊一塊,連貫性要大於細節的深刻性……”


    主題二就是聊白雨涵這個人,如何從一個普通人,成長為一名電影導演。


    “你是從拍攝網絡視頻起家。”


    “對。”


    “我發現你的早期作品,是非常有個性的,像《總而言之》,很多人批評它,有些重口味啊,很俗啊,盡說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兒,但很難掩蓋它有著與眾不同的結構和氣質。”


    “我那時候年輕啊,脾氣衝,《總而言之》對我的胃口,我就是白劍客,白劍客就是我。它可以說是我人生的一種像鏡子一樣的寫照,荒誕不羈的表現,都是我對這個生活的感悟,我毫無保留,它都是鋒芒。”


    “接下裏的作品,就要內斂很多了。”


    “對,可能就是你從一個不拿導演當職業的人,進化到了適應導演的身份,開始得心應手導演的身份了,你明白一個導演,不應該嘩眾取寵了,而是該修身養心了。”


    “所以看你的七喜廣告,一共六支,很容易發現,開頭的穿越之類,是惡搞為主,後麵的就多了一些勵誌,多了一些關懷。這是你成長了,所以你的作品也跟著成長了。”


    白雨涵搖頭:“我的確成長了,我以前特別喜歡表現,有記者采訪我,我都高興的屁顛屁顛,後來記者采訪,我能不去的都推辭了,我希望安靜一點。但我認為,我的作品,或許並沒有成長,趨於成熟,和成長是兩種概念。”


    “這該怎麽理解?”


    “成長,它應該是一個漸進式的成熟,人可以說成長了,你的思想的人生觀價值觀,都完整了固定了。但作品不一樣,作品是靈感的迸發,你不一定三十歲之後的作品,比你二十歲時候的作品,成長很多,它或許是成熟了,結構、手法、表現形式、批判性都更完善,但它的創意性、才華的閃光,你沒辦法保證的。”


    “那這樣說,作品是不是就沒辦法成長了?”


    “作品不叫成長,按照我的理解,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它是起伏的。你可能拍了一部八分的作品,此後你又拍了五分的作品,再接著,你又拍了一部十分的作品。很多人整天叫著靈感靈感,靈感是什麽,這就是靈感!”


    “《中國合夥人》你自己給自己打分,打多少?”


    “九分,我目前為止,拍的最好的一部作品。”


    “十分作品什麽時候出現?”


    “不到我退休那天,它不可能出現,等我退休了,我才會從九分作品裏,挑一部,給它加一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引領第八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是一種境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是一種境界並收藏引領第八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