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十一年,端午節又快要到了。
往年這時候的洛陽城到處錦衣華服,華蓋滿街,充滿生機。
這一年卻顯得分外冷清。來朝見的使臣寥寥無幾。有的是根本就沒有派人出來,而有的是在來的路上被叛軍殺了。
洛陽城,皇宮內。
皇上負手而立,歎一口氣,“真是兵敗如山倒,大勢已去啊!”
“陛下,不要說這樣喪氣的話。咱們在南下之前再去邊疆北巡一次,避免南下之後北邊的百姓和外族乘虛而入。陛下覺得如何?”旁邊的宇文述扭著脖子看著皇上的鼻孔說。
“何必要多此一舉。”自從三征高句麗之後,皇上對宇文述的信任少了很多。很多人甚至說他是此次兵敗的罪魁禍首之一。
宇文述自知已經沒有說服力,卻還是最後又努力了一下,“陛下若是去了江都宮,將來那些胡人打來,留守在這裏的代王到時候該怎麽辦啊?”
本來,一切都已經安排就緒。皇上打算留下自己的孫子,才十歲多點的代王楊侑留守洛陽。
如今聽到宇文述的話,他的心裏咯噔一下。將這個爛攤子丟給自己的幼孫,如果不處理好後事,到時候他該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那就準備北巡吧!”皇上丟下一句話就回寢殿去了。
“陛下……”宇文述沒想到皇上會突然答應了。留下他一個人待在原地驚得目瞪口呆。
北巡之事決定得非常突然,準備的倉促粗糙。
大業皇帝又一次翻身上馬,卻已經不似當年輕巧靈活。他眉頭微皺,似乎已經厭倦了馬背上的生活。
一聲“出發”之後,長長的隊伍緩慢地向北移去。
天氣皇後在寢殿繡香囊,突然手被紮了一下。她痛得“啊”叫了一聲。
曼兒聽到喊聲趕緊跑過來問她,“皇後怎麽了?”
皇後將手指放在嘴裏吸了一下。眼神裏滿是擔憂,“陛下他們北巡不知道情況如何了?”
此刻的皇上正被東突厥始畢可汗圍困於雁門,孤軍奮戰。朝不保夕。
這始畢可汗竟然就是當年北巡時那個小孩子。當年大隋皇上不把他看在眼裏,如今他要跟他決戰一場。
當年的小孩子如今已經變成大人。而當年的至尊,現在已經嚐夠了失敗的滋味。
兩軍相對,勝負高下立判。
在被四麵圍困的孤城內,皇上抱著趙王哭了起來,“不應該再有戰亂了!不應該再有犧牲了!朕在遼東已經看夠了屍體。”
想到要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兒子死在麵前,皇上想起了那些百姓們的兒子,死在遼東戰場上那些士兵們。
包圍持續長達一個月多,眼看著隨時就會被突厥軍隊衝進來生吞活剝。皇上每爺都做著同樣的夢。
夢裏,那些在三征高句麗過程中,死在遼東戰場上的鬼魂們繞著他的床喊:“皇上,賠我們性命!”
白天聽著外麵的戰鬥號角聲發抖,晚上被惡鬼纏身冷汗直流。皇上的健康狀況出現了很大的危機。
“難道,朕要死在這裏了嗎?”他對著空房間問老天。“此次若能夠突圍活著出去,朕再也不發動戰爭!”
一個月的時間對那些被包圍在古城中孤軍奮戰的人們來說,實在是太慢長了。
就在他們都不抱希望的時候,在前太子楊勇的愛妃雲昭訓的父親雲定興,李源的二兒子李世民和義成公主等人的努力下,雁門關解圍了。
本來,他就是以結束紛爭為理想戰鬥的,卻沒想到讓那麽多的無辜百姓命喪黃泉。如今絕境逢生,他明白了一個道理,或許紛爭隻能減少,不能杜絕。作為一個凡人,他沒有結束戰爭的權力。
以後,他絕不再為任何理由發動戰爭。
這一天,秋高氣爽,馬上就要到中秋節了。
皇後看著夕陽又一次西下,“皇上他們也該到了!”
第二天,北巡軍隊緩緩入城,已經不像出去時候那樣的威風凜凜。
皇後已經守候在宮門口多時,“陛下……”
皇後在看到皇上的那一刻,什麽話都說不出來了。眼窩深陷,兩家突出,整個變成了一個麵容枯槁的樣子,比出巡前要老了好多歲的樣子。
皇上默默牽起皇後的手,眼淚在眼睛裏麵打轉。周圍看的人很多,他不能讓眼淚流出來。
“皇後……朕以為再也見不到你了!”剛走進寢殿院落,皇上抱住皇後放聲哭了起來。
兩個人徹夜未眠,聊了北巡這一段恐怖的經曆和在這個過程中做的決定。
“我永遠支持陛下!”皇後說著,眼神堅定,即使在黑夜也能看到她明亮的雙眸閃著光芒。
中秋節前幾天,新的龍舟終於做好了。按照原來就計劃好的,皇上他們坐上龍舟出發了,到江都宮去。
秋季的揚州微風和煦,溫潤舒適。那小橋流水,那如煙的水霧,無不顯示江南的溫柔懷抱。
皇上站在宮殿裏製高點看著揚州城,在這裏終老也未嚐不可。
”陛下,近日來氣色好多了啊!“皇後不知什麽時候站在了他身後。
皇上臉色欣喜,“是啊,多虧了這江南的柔情,近來噩夢少了很多。”
自從雁門關回來之後,皇上每夜做惡夢,常常在午夜時分嘶吼如厲鬼纏身。他拒絕讓任何人接近他的寢室,甚至皇後都不可以。
聽到皇上說噩夢少了很多,皇後喜極而泣,“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就在他們為這些小事而高興的時候,各種噩耗從四麵八方傳來。
因楊玄感某犯案而犯了死罪的李密加入瓦崗軍。瓦崗軍大敗隋將張須陀於滎陽。
翟讓推李密為魏公,據洛口。四月,瓦崗軍進逼東都,與王世充相持。
五月,李淵起事於晉陽。七月,進軍關中。十一月,攻占長安,擁立代王侑為帝。
各大將聽到這些消息,紛紛勸諫皇上揮兵北上去剿滅這些反賊。
皇上聽後總是淡淡一笑,“一切自有天意,就讓他們去鬧吧!”。
大臣們紛紛悲憤交加,紛紛在私下裏議論,“皇上這是怎麽了?以前那樣的殺伐決斷,如今竟然是被嚇怕了嗎?”
沒有人知道,他早已決定再也不發兵打仗,即使丟掉這來之不易的江山。
他不想再看到那些午夜夢回的士兵們的死狀。
往年這時候的洛陽城到處錦衣華服,華蓋滿街,充滿生機。
這一年卻顯得分外冷清。來朝見的使臣寥寥無幾。有的是根本就沒有派人出來,而有的是在來的路上被叛軍殺了。
洛陽城,皇宮內。
皇上負手而立,歎一口氣,“真是兵敗如山倒,大勢已去啊!”
“陛下,不要說這樣喪氣的話。咱們在南下之前再去邊疆北巡一次,避免南下之後北邊的百姓和外族乘虛而入。陛下覺得如何?”旁邊的宇文述扭著脖子看著皇上的鼻孔說。
“何必要多此一舉。”自從三征高句麗之後,皇上對宇文述的信任少了很多。很多人甚至說他是此次兵敗的罪魁禍首之一。
宇文述自知已經沒有說服力,卻還是最後又努力了一下,“陛下若是去了江都宮,將來那些胡人打來,留守在這裏的代王到時候該怎麽辦啊?”
本來,一切都已經安排就緒。皇上打算留下自己的孫子,才十歲多點的代王楊侑留守洛陽。
如今聽到宇文述的話,他的心裏咯噔一下。將這個爛攤子丟給自己的幼孫,如果不處理好後事,到時候他該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那就準備北巡吧!”皇上丟下一句話就回寢殿去了。
“陛下……”宇文述沒想到皇上會突然答應了。留下他一個人待在原地驚得目瞪口呆。
北巡之事決定得非常突然,準備的倉促粗糙。
大業皇帝又一次翻身上馬,卻已經不似當年輕巧靈活。他眉頭微皺,似乎已經厭倦了馬背上的生活。
一聲“出發”之後,長長的隊伍緩慢地向北移去。
天氣皇後在寢殿繡香囊,突然手被紮了一下。她痛得“啊”叫了一聲。
曼兒聽到喊聲趕緊跑過來問她,“皇後怎麽了?”
皇後將手指放在嘴裏吸了一下。眼神裏滿是擔憂,“陛下他們北巡不知道情況如何了?”
此刻的皇上正被東突厥始畢可汗圍困於雁門,孤軍奮戰。朝不保夕。
這始畢可汗竟然就是當年北巡時那個小孩子。當年大隋皇上不把他看在眼裏,如今他要跟他決戰一場。
當年的小孩子如今已經變成大人。而當年的至尊,現在已經嚐夠了失敗的滋味。
兩軍相對,勝負高下立判。
在被四麵圍困的孤城內,皇上抱著趙王哭了起來,“不應該再有戰亂了!不應該再有犧牲了!朕在遼東已經看夠了屍體。”
想到要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兒子死在麵前,皇上想起了那些百姓們的兒子,死在遼東戰場上那些士兵們。
包圍持續長達一個月多,眼看著隨時就會被突厥軍隊衝進來生吞活剝。皇上每爺都做著同樣的夢。
夢裏,那些在三征高句麗過程中,死在遼東戰場上的鬼魂們繞著他的床喊:“皇上,賠我們性命!”
白天聽著外麵的戰鬥號角聲發抖,晚上被惡鬼纏身冷汗直流。皇上的健康狀況出現了很大的危機。
“難道,朕要死在這裏了嗎?”他對著空房間問老天。“此次若能夠突圍活著出去,朕再也不發動戰爭!”
一個月的時間對那些被包圍在古城中孤軍奮戰的人們來說,實在是太慢長了。
就在他們都不抱希望的時候,在前太子楊勇的愛妃雲昭訓的父親雲定興,李源的二兒子李世民和義成公主等人的努力下,雁門關解圍了。
本來,他就是以結束紛爭為理想戰鬥的,卻沒想到讓那麽多的無辜百姓命喪黃泉。如今絕境逢生,他明白了一個道理,或許紛爭隻能減少,不能杜絕。作為一個凡人,他沒有結束戰爭的權力。
以後,他絕不再為任何理由發動戰爭。
這一天,秋高氣爽,馬上就要到中秋節了。
皇後看著夕陽又一次西下,“皇上他們也該到了!”
第二天,北巡軍隊緩緩入城,已經不像出去時候那樣的威風凜凜。
皇後已經守候在宮門口多時,“陛下……”
皇後在看到皇上的那一刻,什麽話都說不出來了。眼窩深陷,兩家突出,整個變成了一個麵容枯槁的樣子,比出巡前要老了好多歲的樣子。
皇上默默牽起皇後的手,眼淚在眼睛裏麵打轉。周圍看的人很多,他不能讓眼淚流出來。
“皇後……朕以為再也見不到你了!”剛走進寢殿院落,皇上抱住皇後放聲哭了起來。
兩個人徹夜未眠,聊了北巡這一段恐怖的經曆和在這個過程中做的決定。
“我永遠支持陛下!”皇後說著,眼神堅定,即使在黑夜也能看到她明亮的雙眸閃著光芒。
中秋節前幾天,新的龍舟終於做好了。按照原來就計劃好的,皇上他們坐上龍舟出發了,到江都宮去。
秋季的揚州微風和煦,溫潤舒適。那小橋流水,那如煙的水霧,無不顯示江南的溫柔懷抱。
皇上站在宮殿裏製高點看著揚州城,在這裏終老也未嚐不可。
”陛下,近日來氣色好多了啊!“皇後不知什麽時候站在了他身後。
皇上臉色欣喜,“是啊,多虧了這江南的柔情,近來噩夢少了很多。”
自從雁門關回來之後,皇上每夜做惡夢,常常在午夜時分嘶吼如厲鬼纏身。他拒絕讓任何人接近他的寢室,甚至皇後都不可以。
聽到皇上說噩夢少了很多,皇後喜極而泣,“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就在他們為這些小事而高興的時候,各種噩耗從四麵八方傳來。
因楊玄感某犯案而犯了死罪的李密加入瓦崗軍。瓦崗軍大敗隋將張須陀於滎陽。
翟讓推李密為魏公,據洛口。四月,瓦崗軍進逼東都,與王世充相持。
五月,李淵起事於晉陽。七月,進軍關中。十一月,攻占長安,擁立代王侑為帝。
各大將聽到這些消息,紛紛勸諫皇上揮兵北上去剿滅這些反賊。
皇上聽後總是淡淡一笑,“一切自有天意,就讓他們去鬧吧!”。
大臣們紛紛悲憤交加,紛紛在私下裏議論,“皇上這是怎麽了?以前那樣的殺伐決斷,如今竟然是被嚇怕了嗎?”
沒有人知道,他早已決定再也不發兵打仗,即使丟掉這來之不易的江山。
他不想再看到那些午夜夢回的士兵們的死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