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已經是中秋節的前一天,自從上次見過龍舟之後已經過了半個月。
從看完龍舟回來,皇上每天都期盼著這一天的到來。終於,這一天就在明天了。
“明天就是中秋節了,皇後都準備好了嗎?”皇上一邊吃著飯,一邊看著皇後說。
皇後笑盈盈,將嘴裏的飯咽下去之後說:“都準備好了!”
這是皇上計劃了好久的事情,那就是在中秋佳節的這一天登上龍舟,在這個秋高氣爽的日子啟程下江南。
為此,所有隨行人員早早就收到通知自行準備衣物,處理交代好自己的事情。為中秋節的出行做準備。
這一次不光是為了領略江南風光,更是大展國之雄風的時候。讓那些想要造反的亂民和蠻夷之地的探子們都看看大隋朝的風采,他們才不敢再不知輕重地舉兵進犯。
這樣一來就少了很多的紛爭,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戰爭。這是花多少錢都買不來的。
這些龍舟雖然奢華昂貴,花了國庫不少的銀子,大業皇帝始終覺得是值得的。用這些銀子換來大隋百姓的安居樂業,何樂而不為?
另外,皇上還命令這次的隨行人員都著錦衣華服。儀仗隊采用華麗的羽毛裝飾,讓這一行人顯示出隋朝的富足強大。
“父皇,兒臣也想隨行。”楊昭和他的父皇下著棋,一邊說了一句。
皇上停下拿著棋子的手,看著自己的兒子楊昭,“你生為太子,要鎮守國都。若是我和你都走了,長安由誰來鎮守呢?”
太子默默垂下眼簾,“哦,孩兒知道了!”
皇上看著太子委屈的樣子,才發現當年自己的大哥楊勇是多麽的不自由。他作為晉王南征北討。可以駐守並州,也可以駐守揚州,而太子卻隻能駐守在皇宮裏麵。像一隻囚籠裏的小鳥,永遠都活在別人的眼光和製度裏。
成為了皇上之後,若是想要出去比太子更難。不如就帶上他吧!
“去就去吧!長安就讓你弟弟來駐守吧!”皇上看著太子說。
“真的嗎父皇?”太子眼睛裏都是驚喜。
“君無戲言!”皇上語氣堅定。
“太好了,謝父皇!”楊昭趕緊跪謝。
皇上看到歡呼雀躍的兒子,笑了起來,“看你高興的,還不快去準備東西。明天就要出發了。”
太子聞言開心跑回東宮去準備行李了。結果在路上碰到楊素大人。
“大人,這時候去找父皇是所為何事啊?”太子納悶,這麽晚了,明天還要出發,楊素這個時候來是幹什麽?
“稟太子,跟崔妃有關。”楊素也沒有避諱,他覺得這件事情他應該知道。
太子的小臉僵住了,崔妃?日思夜想的崔妃,終於找到了嗎?
“太子不如隨老臣一起去皇上麵前吧。”楊素略帶愁容地說。
“嗯。”太子點點頭,跟著楊素一起來到了他剛才出來的禦書房。
皇上看到他去而複返,眼神詫異。繼而看到他身後的楊素。於是說,“楊愛卿這麽晚來,所為何事啊”
“嗯,關於之前陛下讓我找崔妃下落的事情,近來可算是有了眉目。”楊素垂眸說。
皇上大喜,“哦?那真是太好了,可有將那崔妃帶回來?”
楊素默然,似有難言之隱。
“楊大人,你就快點說吧!”太子已經等不及了,催促著楊素。
“崔妃他身染重疾,恐怕時日不多了!”楊素艱難地說出了真相。
太子頓時兩眼放空,似乎靈魂出竅。竟似個傻子一般長著最呆呆立著。
“她如今在哪裏?”皇上問楊素。
“在長安城郊的一個小鎮裏。和父兄一起住在一個破院子裏,貧病交加。似乎過得很艱辛。”楊素說著地下了頭。
“帶我去見她!”太子瘋了似得拉著楊素的手。
皇上看著平日裏謙和溫順的太子如今這般瘋狂,嚇了一跳。轉而也發現他對那崔妃竟是有如此深的情分。短短的一段時間新婚生活之後就被分開,也是非常的可憐。
楊素看向皇上,似乎是在等皇上允許他帶太子去看崔妃。
皇上默默點點頭,看了一眼太子。對楊素說,“楊愛卿就帶著他去吧,注意帶上侍衛注意安全。明日一早不要忘了早點趕回來登船。”
楊素答一聲,“是!”就帶著太子去了。
第二天,到了該起航的時候,卻遲遲不見太子和楊素的身影。大家紛紛議論了起來。
這時候,看到楊素單獨來了。皇上皺起了眉頭。
“太子呢?”
“崔妃命不久矣,太子說要留下來陪她,讓老臣來告訴陛下不必等他了。”
“真是愚鈍,竟然就這樣放棄了難得的機會!”皇上十分氣憤。卻也無可奈何,隻得下令起航。
沿岸的百姓看到龍舟隊伍奢華隆重,紛紛讚歎不已,驚為天兵。
這一趟可謂成功達到了皇上所有的預期,既教化了民風,也宣揚了國威,還領略了懷念已久的江南風采。可謂一舉多得。
在揚州逗留期間,皇後和曼兒又去那棵老樹原來所在的地方,發現那裏竟然抽出了新的枝條。
那顆被砍死的老樹竟然就這樣奇跡般地又長了起來。
“這或許都是注定的,就讓它自然生長吧!”皇後說。
“嗯,或許哪一天還能回去。”曼兒說著似乎記起了很多往事。
皇後笑笑,不說話。兩個人在那裏逗留了一會兒就回去了。
江南之行很快就結束了。大家都戀戀不舍地準備著回長安。
“這次咱們走陸路!”皇上笑著對群臣說。
大家想起陸路的漫長坎坷都不覺暗暗皺眉。
皇上似乎看出了他們的憂慮,笑著說,“既然要教化民眾,就不能隻是教化水路沿岸的,回去的時候走陸路不是多教化了一部分百姓嗎?”
眾大臣聽到皇上這樣說不由由衷讚歎,皇上真是遠見卓識。
“雖然陸路辛苦一點,大家就當為民服務吧!”皇後在一旁說。
“是!皇後都不怕辛苦,我等怎麽能怕!”眾大臣紛紛回應。
於是,就走了陸路回長安。這一走就是三個月。
以前皇上還是晉王的時候回長安朝見總是輕裝簡從,所以大概就是二十幾天的時間。
如今這龐大的儀仗隊,還有眾多的隨行人員。讓整個行進過程慢了很多。
這一天,風塵仆仆的他們終於到達了長安。
卻得到一個噩耗。
從看完龍舟回來,皇上每天都期盼著這一天的到來。終於,這一天就在明天了。
“明天就是中秋節了,皇後都準備好了嗎?”皇上一邊吃著飯,一邊看著皇後說。
皇後笑盈盈,將嘴裏的飯咽下去之後說:“都準備好了!”
這是皇上計劃了好久的事情,那就是在中秋佳節的這一天登上龍舟,在這個秋高氣爽的日子啟程下江南。
為此,所有隨行人員早早就收到通知自行準備衣物,處理交代好自己的事情。為中秋節的出行做準備。
這一次不光是為了領略江南風光,更是大展國之雄風的時候。讓那些想要造反的亂民和蠻夷之地的探子們都看看大隋朝的風采,他們才不敢再不知輕重地舉兵進犯。
這樣一來就少了很多的紛爭,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戰爭。這是花多少錢都買不來的。
這些龍舟雖然奢華昂貴,花了國庫不少的銀子,大業皇帝始終覺得是值得的。用這些銀子換來大隋百姓的安居樂業,何樂而不為?
另外,皇上還命令這次的隨行人員都著錦衣華服。儀仗隊采用華麗的羽毛裝飾,讓這一行人顯示出隋朝的富足強大。
“父皇,兒臣也想隨行。”楊昭和他的父皇下著棋,一邊說了一句。
皇上停下拿著棋子的手,看著自己的兒子楊昭,“你生為太子,要鎮守國都。若是我和你都走了,長安由誰來鎮守呢?”
太子默默垂下眼簾,“哦,孩兒知道了!”
皇上看著太子委屈的樣子,才發現當年自己的大哥楊勇是多麽的不自由。他作為晉王南征北討。可以駐守並州,也可以駐守揚州,而太子卻隻能駐守在皇宮裏麵。像一隻囚籠裏的小鳥,永遠都活在別人的眼光和製度裏。
成為了皇上之後,若是想要出去比太子更難。不如就帶上他吧!
“去就去吧!長安就讓你弟弟來駐守吧!”皇上看著太子說。
“真的嗎父皇?”太子眼睛裏都是驚喜。
“君無戲言!”皇上語氣堅定。
“太好了,謝父皇!”楊昭趕緊跪謝。
皇上看到歡呼雀躍的兒子,笑了起來,“看你高興的,還不快去準備東西。明天就要出發了。”
太子聞言開心跑回東宮去準備行李了。結果在路上碰到楊素大人。
“大人,這時候去找父皇是所為何事啊?”太子納悶,這麽晚了,明天還要出發,楊素這個時候來是幹什麽?
“稟太子,跟崔妃有關。”楊素也沒有避諱,他覺得這件事情他應該知道。
太子的小臉僵住了,崔妃?日思夜想的崔妃,終於找到了嗎?
“太子不如隨老臣一起去皇上麵前吧。”楊素略帶愁容地說。
“嗯。”太子點點頭,跟著楊素一起來到了他剛才出來的禦書房。
皇上看到他去而複返,眼神詫異。繼而看到他身後的楊素。於是說,“楊愛卿這麽晚來,所為何事啊”
“嗯,關於之前陛下讓我找崔妃下落的事情,近來可算是有了眉目。”楊素垂眸說。
皇上大喜,“哦?那真是太好了,可有將那崔妃帶回來?”
楊素默然,似有難言之隱。
“楊大人,你就快點說吧!”太子已經等不及了,催促著楊素。
“崔妃他身染重疾,恐怕時日不多了!”楊素艱難地說出了真相。
太子頓時兩眼放空,似乎靈魂出竅。竟似個傻子一般長著最呆呆立著。
“她如今在哪裏?”皇上問楊素。
“在長安城郊的一個小鎮裏。和父兄一起住在一個破院子裏,貧病交加。似乎過得很艱辛。”楊素說著地下了頭。
“帶我去見她!”太子瘋了似得拉著楊素的手。
皇上看著平日裏謙和溫順的太子如今這般瘋狂,嚇了一跳。轉而也發現他對那崔妃竟是有如此深的情分。短短的一段時間新婚生活之後就被分開,也是非常的可憐。
楊素看向皇上,似乎是在等皇上允許他帶太子去看崔妃。
皇上默默點點頭,看了一眼太子。對楊素說,“楊愛卿就帶著他去吧,注意帶上侍衛注意安全。明日一早不要忘了早點趕回來登船。”
楊素答一聲,“是!”就帶著太子去了。
第二天,到了該起航的時候,卻遲遲不見太子和楊素的身影。大家紛紛議論了起來。
這時候,看到楊素單獨來了。皇上皺起了眉頭。
“太子呢?”
“崔妃命不久矣,太子說要留下來陪她,讓老臣來告訴陛下不必等他了。”
“真是愚鈍,竟然就這樣放棄了難得的機會!”皇上十分氣憤。卻也無可奈何,隻得下令起航。
沿岸的百姓看到龍舟隊伍奢華隆重,紛紛讚歎不已,驚為天兵。
這一趟可謂成功達到了皇上所有的預期,既教化了民風,也宣揚了國威,還領略了懷念已久的江南風采。可謂一舉多得。
在揚州逗留期間,皇後和曼兒又去那棵老樹原來所在的地方,發現那裏竟然抽出了新的枝條。
那顆被砍死的老樹竟然就這樣奇跡般地又長了起來。
“這或許都是注定的,就讓它自然生長吧!”皇後說。
“嗯,或許哪一天還能回去。”曼兒說著似乎記起了很多往事。
皇後笑笑,不說話。兩個人在那裏逗留了一會兒就回去了。
江南之行很快就結束了。大家都戀戀不舍地準備著回長安。
“這次咱們走陸路!”皇上笑著對群臣說。
大家想起陸路的漫長坎坷都不覺暗暗皺眉。
皇上似乎看出了他們的憂慮,笑著說,“既然要教化民眾,就不能隻是教化水路沿岸的,回去的時候走陸路不是多教化了一部分百姓嗎?”
眾大臣聽到皇上這樣說不由由衷讚歎,皇上真是遠見卓識。
“雖然陸路辛苦一點,大家就當為民服務吧!”皇後在一旁說。
“是!皇後都不怕辛苦,我等怎麽能怕!”眾大臣紛紛回應。
於是,就走了陸路回長安。這一走就是三個月。
以前皇上還是晉王的時候回長安朝見總是輕裝簡從,所以大概就是二十幾天的時間。
如今這龐大的儀仗隊,還有眾多的隨行人員。讓整個行進過程慢了很多。
這一天,風塵仆仆的他們終於到達了長安。
卻得到一個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