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實驗驗證的曆史反思》文稿的眉批請注意物理學家的工作態度。因為經典物理的完備,物理學家有一種對已有知識的崇拜,以天之驕子或上帝選民自居。經典物理的不完備妨礙他們享受自滿自足的大快樂,是他們內心的痛苦。我知道一個例子是這樣的:古埃及的人因為生活在平原地方,很早就相信地球是圓的。


    古希臘的人則生活在多山地區,一直不相信地球是圓的——你又怎知老一輩物理學家反對狹義相對論不是出於生活在低速世界中人的偏見呢。補充理論的出現本身就是有趣的事。實際上有渴望新理論的人,有希望保住舊理論的人。這是誌趣的不同。這兩種觀點似太過分。似乎涉及到世界是否需要解釋的問題。所謂觀念,就是對世界的解釋吧?也不能說完全有理。的確存在解釋過度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沒有任何解釋的知識是不存在的。


    最起碼這種知識我不會懂得。客觀地說,這些實驗手段是太可憐了。但是從長遠的觀點來看,誰也不能說將來的人有什麽做不到的事。也許有天,人類有可能像今天擺布電磁場一樣來擺布引力場……將來人能做些什麽誰也說不準。但我同意廣義相對論比實驗手段超前得太遠一些了。應該把實驗受到的限製看作一時一事的事。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任何理論都等待經驗驗證。即使如你所述,一種理論難於驗證和它本身不可驗證是兩回事,這是一定要分清的。有一種命題本身就不可驗證,是所謂先驗的命題,廣義相對論不是這樣。圖騰巫術不是這種東西。馬林諾夫斯基(人類學家)有論述。


    這類東西裏包含了對自然的恐懼、無奈,有種感性的東西。偽科學和科學是有區別的。偽科學包含了自欺欺人這種態度。誠實和虛偽是最本質的區別。那個時期的人對科學和藝術不做區分,把知識和道德不做區分。這種態度在現代已經不可行了。隻記S-0型的轉化似太簡單,主觀和客觀不是簡單一談就清楚的。對人類隻好發展這種最複雜的過程搞簡單圖示是最危險不過的了。涉及到心靈(mind)的實質,不是常數可以概括的。恐怕事情真的不像你說的這麽簡單。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沒有述及,就是科學本身是在不計利害(不謀好處)地追求實現真理,還是直接謀求人本身的利益。這是一個最根本的差異。從古希臘始,人有尋求知識如蘇格拉底說知識等於美的說法,知識本身是目的,還是知識解決問題,目的在人的內心深處。


    這比主觀些還是客觀些帶根本性。這不是實驗可以驗證的。說科學是二元的,態度能是二元的嗎?我的觀點是:人能夠把追求知識本身看作目的,也就是古希臘文明的出現,這是帶有一點偶然性的。整個人類從古希臘得益極多。這個說法有些意思,但還帶一點神學色彩。所謂宇宙的創造性是先驗的命題。也許對科學家來說是個好的信仰,但屬神學一類當無疑問。我認為二維性把很多不同的說法混為一談了。也可能是因為你把它拿到科學外去用所致。起碼有三類性質完全不同的事:知識目的問題。知識性質:先驗還是經驗?科學是要解釋,還是簡單描述1是知識分子與匠人的區別;是神學家與科學家的區別;是馬赫主義與非馬赫主義的區別。它們無因果關係。知識分子不等於科學家,不等於馬赫主義者。科學是二元的?恐怕不止罷。對於科學的價值等於S-0,有個最簡單的質疑。隻要不違背經驗,主觀的解釋可以無限增多,加入大批廢話,這是否多元呢?冗餘什麽都不違背啊。對於科學做主客觀二元分析,在科學內部是可行的,但不可以外推到人類知識的全部領域。全體科學家都有求知的態度,他們是一個特殊人群。科學知識又是全部知識中的一個特殊的類。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在科學內部,人們對知識有個主觀的評價標準,這個標準和藝術全然不同。這些東西互相排斥,怎能說是積累的呢?起碼沒有人相信數學美屬於科學……它是屬於藝術的。真善美同一的想法現代人早不信了。討論主觀準則是困難的,還不如少提。對希臘的這種認識是錯誤的。羅素說,西方智慧一切最好的東西都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客觀地說,亞裏士多德學說、經典力學等,一度有種神聖的光輪。這是一般愚人加上去的。把這層光輪去了以後,大體還是個一般的科學理論。古人有分不清科學、神學、藝術界限的時候,現代人再分不清就該打了!你好像忽略了一點,就是總有一種理論是最好的。科學上也有定評、公論一說。這種階段論的說法,也似優點過時。我有點明白你想法的由來了。假如針對同樣的證據可以有無數理論,何以隻有有限甚至隻有一種理論為人接受那?這些理論為何有高下之分呢?我倒不以為是個別科學家的理論有更大的魅力,就如藝術家表現出的那樣。這就說得遠了。假設有AB兩種理論,沒有一種比另一種更對,如欲指出某種更好,就進入了價值而非藝術的論域。B理論的擁護者最終回同意A理論更好,一般情況下不是被A的魅力折服,還是被說服的。價值的爭論是倫理之爭。倫理問題是可以討論的,隻要雙方有共同的倫理基礎。換言之,隻要有雙方都能接受的原則。藝術則不是這樣的。假如沒有一種無條件求知的精神,科學是不會存在的。


    把宗教和哲學混同是不對的。這是很奇特的看法啊。請注意,科學也是一種文化,它自身也有超越現世人的目的,不是那麽簡單地為人服務的。一個人不可能直接了解它。不能否認,人是可能有偏見的。遷就偏見不是合理的要求。這段有關藝術的說明實在太可怕了。藝術的真詩在於“創新性”,凡是能被你這樣明白地說出來的,都太簡單太陳腐,喪失魅力。有魅力的東西永遠是第一次出現。這就是說,藝術不接受簡單說明。我總覺得以下想得太過離奇了。把科學與藝術類比,犯了一個根本的錯誤:從根本上說,藝術家在做使人感動的工作,科學家做著使人信服的工作。誠然,科學家回顧自己的成就時會被感動,但這種感情是冗餘的,有濫情之嫌。科學不會因一種理論使人感動就接受它。同理,藝術家的工作不論多麽令人信服,隻要使人反胃,勾不起人的興致,也是失敗的。這個說法恰恰不對。十進製是人的偏見。進化論的思想用在這裏顯得庸俗。這個問題換個角度來說是這樣的:既然觀點有無限多種,就有如何服人的問題。科學家喜歡說自己的理論是真理,可以使人信服。其實服人的方式有以下幾種:1.使人信服——羅素曾指出,有理性的權威,涉及對錯。.使人屈服-----武力、權力,涉及利害。.使人折服——藝術的魅力。除了這幾種之外,還有一種說服別人的方法,這是因為大家都在追求好的知識,會同意這一種比另一種用起來方便等等。


    總之,科學服人的手段,隻能是說服,不是使人感動。隻有好的理論能夠成立,但好的理論不是“更崇高”、“更高層次”,而是因為它更合我們的心意。我個人認為,在不違背已知證據的基礎上,不同理論之爭是種價值之爭。也就是說,處於倫理的範疇。科學家有共同的倫理準則,就是無條件的求知,追求客觀真理。對科學理論的評價,歸根結底是在這個準則上的爭議——這其中有很多細節我們並不知道。我倒不以為科學和藝術應該走向同一個方向。作為藝術家,我個人的全部努力都放在求新求異上,我自知這樣子來幹科學是完全不行的。科學家的倫理原則倒是個很有趣的問題。羅素說:不計成敗利鈍地追求客觀真理。我認為人對客觀真理是有感知力的,所以我絕不同意在科學問題上可以自由的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王小波全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小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小波並收藏王小波全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