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上風浪平靜,周軍齊雲戰船在江中穩穩當當。


    這種有五層甲板,長度超過三十米的巨大戰船,在淮河中是絕對的巨無霸,不過到了長江水域,頓時又覺得顯小了。


    真是人的見識還是跟著屁股走啊。


    原本史從雲並不準備派兵登陸南岸,隻是想耀武揚威一下,嚇嚇南唐國主,畢竟金陵是南唐國都,即便在淮南陷末十幾萬大軍,但他相信整個南唐國地方富庶,沃野千裏,人口超千萬,守衛金陵的部隊還是有的,而且數量應該不少,數萬兵馬絕對還有。


    此時曆經漢唐的發展,全國範圍內的經濟和人口有長足的增長,史從雲記得東漢末期,全國的正規部隊大約有四十萬,如果加上地方民兵等等,六十萬左右的兵力是有的。


    而周朝禁軍大約有十五萬左右,還不算地方部隊,那南唐總兵力至少二十萬絕對是有的,就算他們在淮南逃跑的,戰死的,失蹤的,從去年至今,已經接近十五萬,但保衛首都金陵的兵力絕少不了。


    而他水上力量如今占據壓倒性優勢,但水軍兵力畢竟有限,作戰兵力隻有兩萬出頭,不敢貿然上岸作戰。


    唯一準備好的軍事行動隻打算利用水軍優勢,包圍肅清長江中洲島,保護水軍進退水道,恫嚇南唐國主。


    不過昨晚李處耘劃著小船來船上找他,向他提出建議,請求給他三千精兵,他帶兵上岸,在江畔紮營。


    李處耘的意思是登陸並不是為攻城略地,而是大張旗鼓登陸上岸,就地紮營固守,讓消息傳遍金陵,南唐在岸上兵力多是一回事,能不能起作用是另一回事。


    南唐並不知他們虛實,不知道他們後續,不知道他們有多少兵力,絕不敢輕舉妄動。


    而一旦有大股部隊登上岸邊,就會讓南唐人以為他們的軍隊可以輕而易舉渡過長江,能嚇住南唐國,意義重大。


    史從雲聽完就覺得很有道理啊!


    一旦有大股部隊踏足江南土地,即便不打也能嚇死南唐,有一就有二,他們送三千人上岸,那就會讓南唐國主覺得,大周送三萬,十萬人上岸也成。


    心裏越發覺得李處耘是個將才,很善於利用敵人的心理,大概和他之前在陝西一帶與折從阮抵禦外族軍隊,多與各族人民打交道有關。


    於是昨晚史從雲就同意李處耘的提議,並委任其為前鋒帶兵登陸,還親自將自己的寶刀贈與他。


    ......


    史從雲也十分謹慎,誌得意滿歸誌得意滿,但他還是谘詢司超等人的意見做好安排,萬一南唐出了周瑜、黃蓋之類的人物,他豈不是曹孟德了。


    所以在司超建議下,大軍船隊前後二裏左右,都用小船封鎖江麵,以防有人偷襲舟船中軍。


    另外江中洲島上的根據前鋒的舟船回報,七裏洲大約有五百駐軍,史從雲令曹彬、紹季率軍去攻打。


    拿下江心洲島,是為了保證大江水道安全。


    浩浩蕩蕩的船隊停在金陵城東北的江麵山,此地距離金陵城不過十幾二十裏地,想要不引人注意都不行。


    許多巡江的小船已經發現他們,嚇得拚命往西跑,史從雲也沒下令追擊,隻看著他們倉惶逃竄,把消息和恐懼帶回金陵城中去。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同時,李處耘已經按照昨晚商議好的,率軍劃著小船往南登陸,數百小船密密麻麻,搭載著眾多全副武裝的周軍士兵在船夫劃動下全速向著灘頭而去。


    七裏洲附近,南唐人根本沒想到周軍會神兵天降出現在這!


    江畔隻有遠處大道旁有一個軍營,距離岸邊一裏左右,大致能駐紮一個營士兵(五百人)。


    沿岸有不少往來行人驚恐逃竄,再往南東麵是一座山,山上有青蔥林間有佛寺道觀,不少拜佛求道的人嚇得滿山亂跑。西麵是淡黃田野,水渠田埂縱橫,中間勞作的農民看到河邊景象,也嚇得紛紛亂跑。


    史從雲很高興,惡趣味的哈哈大笑,這些人真是,老夫又不是什麽魔鬼,用得著這麽怕麽?


    不過戰打到現在,見慣了死人,見多了血流成河,明白人的脆弱,心境始終發生了一些變化。


    要是以前他會專門派人去叮囑李處耘不要傷害無辜之人,如今他不會,他會讓李處耘自己決斷,如果不可避免要死人,那就死吧。


    遠處,李處耘的軍隊陸續靠近岸邊,準備開始登陸,灘頭暫時沒有任何防備。


    另一邊,史從雲下令所有艦船把旗幟掛起來,有鑼鼓的敲打起來,開始向南岸靠,準備泊船。


    周軍的艦隊到金陵的消息要大張旗鼓會散出去,讓南唐國主快點知道,到時看南唐國反應,若是情況不對,靠近南岸的戰船能將李處耘等眾多士兵盡快回收。


    身為主帥,要想好最壞的情況如何應付。


    另外一邊,曹彬、邵季也率數百人,乘船登上七裏洲,開始攻打洲島上的守軍。


    史從雲遠遠看著那邊的戰況,其實根本沒怎麽打,被七百多大小船隻團團圍困的七裏洲守軍早嚇傻了,邵季登島沒多久,西麵守軍直接投降。


    情況史從雲都看得清清楚楚,


    大江南岸,李處耘率軍也快衝上灘頭.......


    ......


    大江浪濤聲大,身上甲胄在日頭照曬下有些發燙,江風一吹,水汽彌漫,反而舒服很多。


    登陸戰是很難打的,要應付的不隻是灘頭的敵人,如果不小心掉進江裏,身著一身甲胄,那是必死無疑。


    李處耘心裏憋著一股勁,手按著橫刀,背挎長弓,死死盯著遠處江畔。


    如今已三十七的他閱曆豐富,最知道機遇的來之不易。


    他父親是後唐大將,後來戰死,後晉末年,他年幼時跟隨兄長李處疇到京城謀求生計,正遇張彥澤破關而入,放縱士卒剽劫搶掠。


    李處耘一生漂泊,受父親影響,是個驍勇善射之人,他一個人保衛城南裏門,張弓搭箭接連射殺十幾名亂兵,其他士卒嚇破膽不敢進攻。


    天黑後,士卒撤退了,第二天天明後又來進攻,他又射殺幾人,支撐到朋友來支援解圍。


    後漢初,折從阮任府州地方長官,把李處耘召至門下,委任他處理軍務。


    折從阮後曆任鄧、滑、陝、邠四州節度,李處耘都跟著他,見到很多世麵,學到很多東西,也常年和西北各族打交道,和他們的軍隊對峙,交兵。到新平時,折從阮的外甥嫉妒其才能,到朝廷誣告李處耘有罪,周太祖郭威聽信,把他貶為宜祿鎮將。折從阮上表為他雪冤,才詔令讓他重新隸屬折從阮軍中。


    到前年,折節帥去世,臨終前覺得他的才能不該在西北之地埋沒,所以上書朝廷推薦他,朝廷讓他跟隨河陽節度使李繼勳,為節度從事官。


    但李繼勳對他並不那麽看重,也沒多看一眼。


    李處耘經曆的人多,經曆的事也多,深深明白世上有本事的人很多,有機會的人卻很。


    他原本以為自己隻能跟在李繼勳手下,一步步往上挪,不求位列高官,隻求自給自足,能養家糊口的時候,當今招討使史從雲,殿前副都指揮使,振武節度使,不知為什麽突然看重他的才能,將他調到京城委以重任。


    幸福來得太突然,讓他有些不知所措,他甚至都不明白史大帥是如何知道他這號人物的。


    最令他激動的是,在楚州,長江上,他的建言獻策,史大帥都聽了,言聽計從!


    人都是要麵子的,最難聽取和自己不同的意見,他遇到過不少官職地位比他高或低的人,隻要稍微說得不合他們的意,或糾正他們的錯誤,馬上就翻臉,臉色都變了。


    他們並不管事情本身對不對,行不行得通,處世的準則是“我沒錯”。


    要是敢與他們爭辯,就是找遍各種牽強附會的理由也要證明自己沒錯,實在惱了就直接用職權打壓威脅。


    半生來四處漂泊,見多了這樣的人,他起初給史大帥提意見才會那樣小心翼翼。


    結果史從雲完全不是那樣的人,沒有那些虛偽的毛病,也不在乎別人提出和他不同的建議,還對他的建議聽之行之!


    按理來首,十八九歲的少年,正是血氣旺盛,最不知天高地厚,剛愎自用,固執己見的年齡。何況他還有那麽多戰功,更加容易自高自大,聽不見別人的話,聽不得別人反對自己。


    結果史從雲完全不是那樣的!他作風中似乎自帶一股放蕩,難道是因為放蕩不羈所以也不那麽在乎麵子問題?


    李處耘不懂,他半生闖蕩還明白一個道理,越是想看著別人臉色做事的人越難成大事!


    他不懂史大帥為何年紀輕輕有那樣的心胸,他卻明白對於自己而言,對於他的人生而言這都是大好機會!


    西北的黃沙戈壁,複雜民族情況,殘酷的戰爭,艱苦生存條件都教會了他,生存不易,人生不易,一旦有機會,一定要死死抓住!


    遇上史從雲這樣能聽見意見還重視他的上司,就是他這輩子最大的機會!絕對要好好把握。


    這麽想著,李處耘死死捏著手中橫刀,對船夫大聲吩咐道:“劃快點,咱們第一個衝上岸去!”


    船夫聞言奮力劃船,狠狠向著岸邊衝去。


    岸邊不遠處有處哨塔,大約有十幾名唐軍駐守,這時也注意到這邊的情況,開始驚慌的敲鑼打鼓,慢慢從遠處匯聚過來幾十人,後續還有人從南麵大道旁邊的一處軍營中過來。


    灘頭很快匯聚了幾十唐軍,對著他們放箭。


    李處耘放下麵甲,緊緊捏著史從雲親自送他的寶刀,壓低身子,箭對全副武裝的甲士來說多數時候都是擺設。


    不過他們不怕船夫怕,他取背上的長弓,在搖晃的浪濤中張弓搭箭,身體跟著浪花晃動,很快掌握擺動的節奏,一箭放出,三十步外灘頭的南唐兵應聲倒地。


    連射三箭,箭無虛發,接連三人放倒在灘頭,唐軍惶恐,紛紛往後退,不敢靠近灘頭。


    周軍士兵士氣大漲,爆發出一陣歡呼,船夫也漲紅臉,用力劃船。


    小船很快狠狠的衝上灘頭,在沙灘上犁出一條深溝,船一停下,李處耘率先跳下船頭,厚重甲胄和腳下軟沙差點讓他沒站穩。


    不過他很快用力拔腿,向南麵大道方向帶頭衝過去,他身為將領帶頭,後方士兵士氣倍增,也紛紛跟著他往北衝。


    相距五十來步,江邊大道上,此時匯聚一百多南唐兵,各個神色猶豫,不少人手中到拿的刀槍都是抖的。


    李處耘看得清楚,明白對方無心戰鬥,他就讓眾人止步,沒立即組織人衝過去,麾下指揮使按捺不住要帶人衝過去也被他攔住。


    指揮使不解問他:“都使,對麵無心應戰,咱們直接殺過去,一陣就能殺潰他們啊。”


    李處耘搖搖頭,“這種事某見多了。他們早就鬥誌崩潰,無心和咱們打,這時最好別見血。


    說白了,人害怕到極致時有人會跑,有人會跟你拚命。讓他們見血了激起血性,其中一些人肯定會跟咱拚個你死我活,給他們留餘地活路反而會自己投降。”


    不一會兒,灘頭匯聚數百人後,李處耘下令眾人結陣,高喊“投降不殺”“繳械不死”向著大道邊的南唐軍駐地推進過去。


    早被江麵遮天蓋地的戰艦嚇破膽的駐軍除一些逃跑外,剩下的人全丟下武器投降了,周軍不費一兵一卒占據大道旁的駐地。


    隨後李處耘看到大道東南麵的山上又不少寺廟道觀,而且那些寺廟道觀大多裝飾華貴,山上道路兩側不少地段還有白玉石欄杆,有不少人影慌亂的移動。


    李處耘腦子轉得很快,瞬間就反應過來,急忙把幾個指揮使叫過來:“大軍上岸先別忙著集結,把這山圍起來,山上的人全抓起來!”


    “尊都使令!”幾個指揮使不明白李處耘為什麽突然改變主意,他原本是說登陸之後保證灘頭安全,雖後紮營修築塹壕,駐紮下來。


    現在怎麽突然改成抓人了?不過李處耘很會打仗,特別在塗山時眾人就對他心服口服,當下立即去執行。


    李處耘心裏則很激動,迫不及待親自帶人往山腳下趕去,又找來投降的南唐士兵指認山道出口,帶人去堵住。


    他沒到過金陵,也不了解金陵周邊的地理形勢,可看這山上山道居然有白玉石護欄,寺廟道觀五光十色,裝點華貴,哪像是普通百姓燒香拜佛的地方!十有八九是南唐貴族燒香拜佛的地方。


    這樣一來山上多數是達官貴人,如果運氣好,他們不隻登上江南之地,還一舉擒獲南唐國眾多達官貴人,那可是大功!必定更能恫嚇南唐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河山風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的長槍依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的長槍依在並收藏五代河山風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