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媒婆喜滋滋的帶著王家給的東西走了,之後又殷勤的來了一趟,不過因為要秋收所以這事兒也就擱置了。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畢竟親事急不來,也不是一次兩次就能成功的,但是地裏的莊稼卻是不能等,你等它可以,它卻不會等你,你稍微耽擱一下估計半年的辛苦就要白費。
等收了黃豆又把小麥種上,大家夥歇的差不多了那個汪媒婆才又喜滋滋的找上門來。
“妹子我跟你說,那錢家姑娘真是個好姑娘,她那年紀也就是被她爹跟弟弟妹妹們給拖累了。”汪媒婆還是沒有放棄想要把錢家那丫頭推銷給王家,仍舊賣力的企圖說服王楊氏,“你要不信可以讓人去那村裏打聽打聽,那是沒的說的,一村人誰不誇她好。”
“妹子,我再給你看樣東西。”說著汪媒婆又從袖子兜兒裏抽出一雙鞋來,“瞧瞧,這鞋子就是錢那丫頭做的,瞧這針腳多細密啊。你再看看這鞋底子,這麽厚的鞋底兒愣是給納的嚴絲合縫的,這一看就知道手藝不賴,幹農活肯定也是一把好手。”
王楊氏結果汪媒婆遞過來的那雙布鞋,裏裏外外的仔細看了一遍,也跟著點頭:“嗯,這雙鞋要真是那丫頭自個兒做的那麽手藝還真是不賴。”這麽厚的鞋底王楊氏自認為自己像錢家丫頭那麽大的時候可做出來,納鞋底不光要技巧還要有手勁兒,你手上沒勁兒頂針穿不過鞋底兒那就納不成鞋底子,手藝再巧也是白搭。
“這話說的,這雙鞋子千真萬確的就是錢家那丫頭自個兒做的。”汪媒婆聽到王楊氏的話立即高聲道。
“那倒是不錯。”王楊氏點點頭,農村人麽,看到有能幹的人也不會吝嗇誇獎的。
汪媒婆一看王楊氏點頭就知道這事兒有戲,於是再接再厲的說:“妹子,要不然我張羅一下,你跟錢家掌事的(錢家老爹)見一麵。相看相看?反正這親事麽,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成的,不過你總得給人個機會彼此相看一下,興許那一家子就能合了你的意呢?”
其實那個錢柳是真不錯。這姑娘勤快還懂事,又會掌家把一家大小給管的服服帖帖從大的到小的都給收拾的幹幹淨淨,不像是家裏沒有女主人的樣子。不過就是被家裏給耽誤了,前幾年是不放心家裏那大的小的,有人來上門說親便給回絕了,結果這一耽誤人轉眼就過了二十。
農村的女孩兒一般要幫家裏幹活,所以結婚反倒會比那些有錢人家的女孩兒要晚一些。可是再晚也不會超過十七八歲,所以二十二歲的錢梅這下樣子就變成了老姑娘,沒人要了。錢老爹這下子是真急了,四處托人給他家大姑娘說媒。可是人總有些私心,這錢老爹也不例外,他不希望女兒嫁遠了將來不能照顧他,可是這近邊兒到年紀的男娃子誰家不早早的就給張羅了一門親事定下來,隻等著到了年紀就擺喜酒。
其實說白了就是人家根本看不上他家那老姑娘。
錢柳倒也硬氣。不是都嫌棄她年紀大嗎,那還正好了,她還不用嫁了免得嫁到婆家還得受婆婆的氣。與其去伺候那一大家子還不如留在家裏照顧自個兒的弟弟妹妹們來的舒坦。至少這個家是她來做主的。
可是錢老爹卻是真愁了,這些天就為了大女兒的事兒愁的半宿半宿睡不著覺,頭發都白了大半。這眼瞅著一年就要過去,等過了年他家大丫頭就二十三了,估計那就真沒人要了,所以當他聽到有人說隔壁的柳樹村的王家給大兒子蓋了一排大瓦房留著娶媳婦的時候頓時就動心了。
在錢老爹看來,王家那小子19了,也不算小,正好跟他家大姑娘般配。當然了,他也有自知之明。人王家既然能大手筆的給兒子蓋大瓦房娶媳婦那麽什麽樣的挑不到,人能不能看上他家那老姑娘還很難說。
可是作為父親讓自個兒的閨女嫁個好人家那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他一咬牙幹脆就把素有吸血鬼之稱的汪媒婆給找了過來,並許了種種好處讓她去王家給說親。雖然汪媒婆人是貪了一些,不過卻是真有手段,一般隻要是她說的親準兒成。而且錢老爹也想了。隻要女兒嫁到了王家還愁拿不出那麽點好處?親家手縫兒裏撒點兒就夠了。
王冬梅卻在一邊微微皺了皺眉頭,心想:也不知道這錢家到底給了這個汪媒婆多少好處,讓她這麽積極。
其實她心裏對樁婚事是有點不滿意的,倒不是她看不上那個錢柳,人肯定是好姑娘,小小年紀就一個人支撐起這個家來,又要照顧老父親又要照顧弟弟妹妹,這樣能幹的還真找不出幾個來。隻是也就是這一條讓王冬梅擔心,不說別的,光是看她能把一整個家支撐起來估計也不是個性格和軟的,萬一要是強勢的人怎麽辦?她未必就能跟大哥合得來,到時候再加上一個脾氣暴躁的大娘,那樂子可就大了。
更何況她家裏還有幾個等飯吃的弟弟妹妹和那個老爹,想到錢柳她爹王冬梅就很想撇嘴,一個大男人有手有腳的卻不想著幹活養家反倒把這副重擔推給年紀還小的女兒,估計也不是什麽好東西。有這樣的親家指不定什麽時候就是個麻煩。
以前她媽怕她早戀總是在她耳邊念叨,說什麽戀愛結婚那不是兩個人事兒,而是兩家人的事兒,然後又巴拉巴拉的列舉了一堆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你談戀愛肯定要雙方父母同意,要不然肯定要傷感情,你結婚肯定也要雙方父母同意,並且要經受得住雙方親戚的考驗。
再加上這兩年開始大火的家庭倫理劇,尤其是前兩年放的那部蝸居,更是讓王冬梅看完之後來個透心涼,打從心裏排斥戀愛結婚這碼字事兒。
所以現在汪媒婆要把錢柳推銷給她家大哥她難免就會多想一些,如果她大哥真娶了錢柳那麽她爹會不會是好吃懶做人,她弟弟妹妹是不是要王家經常接濟?要真是這樣那還不如讓大哥單身,偶爾還可以,誰也不會願意經常性的接濟親家,那不是娶媳婦,那是直接給自個兒弄了一堆祖宗回來養。
這又不是缺心眼,誰吃飽了撐的招這種麻煩。
不過轉念一想王冬梅又笑起來,在心裏怪自己多想,這事兒八字還沒有一撇呢,她倒是在這兒瞎想起來了。
那汪媒婆又說了許多錢家姑娘的優點,然後眼珠子一轉突然想到了什麽,於是開口道:“妹子,我知道你在擔心什麽,錢家那頭肯定不會拖累到你們家,我一會兒就去跟錢老頭說清楚,將來不準因為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就來煩你們,也不能把他下麵那幾個小的都推到你們頭上讓你們養著。”
汪媒婆再喜歡錢再想把門親事做成了也不會不管不顧,畢竟看王家這勢頭就知道這家子肯定是要起來了,她還想在這十裏八鄉的給人做媒混飯吃,可不能因為這事兒就被王家給記恨上了給自己招個大麻煩。所以該想的她都替王家想到了,就是王家沒想到的她也替他們想到了,所以她自信這事兒絕對能給辦的妥妥的。
錢家王楊氏是知道的,那家的大姑娘真是沒的說,至於年紀的問題她兒子不也是個大齡青年麽,再說了,年紀大點兒也懂事兒不是?再加上汪媒婆說的這些和看到那雙針腳細密的布鞋之後就有點動心了。那汪媒婆多有眼色的一個人呐,一看立馬就知道有門。於是趕緊說:“要不這樣吧,咱明兒個就去那錢家瞅瞅,如何?”
所謂的瞅瞅就是相看,不過因為這裏講究男女大防,所以相看的對象就變成了男女雙方家長。要是雙方家長看順眼了這門婚事也就成了,要是不行那就趁早拉倒。
王楊氏既然動了心思自然是點頭同意:“那行,就明天下午去吧。”一般上午都要做家務活,忙得很誰有心思來招待你,所以現在農閑的時候一般都是下午比較悠閑。
“行行行,就按你說的辦。”汪媒婆見說動了王楊氏自然是一百個同意,這會兒高興還來不及呢哪會去反駁。
倒是一旁的王冬梅猶豫了一下突然開口道:“大娘,要不把大哥也叫上吧,畢竟這是在給他相媳婦,怎麽也得他自個兒本人同意才行。”畢竟那姑娘比大哥大了三歲呢,誰知道大哥心裏會不會介意?反正要換成是她自己,要她嫁個比自己小的她肯定是不會願意的。
汪媒婆聽了想也沒想的就直接點頭:“行,把你大哥叫上讓他自個兒相看也好。”
鄉下人麽,也沒那麽多窮講究,再說錢家那丫頭年紀也大了,有人願意給她機會她就得感謝了,人去相看一下又有什麽關係?
於是這事兒就定了下來,汪媒婆再次拿了東西喜滋滋的去了錢家,把事兒跟錢老爹說了一下,錢老爹自然是百般同意的。(未完待續)
畢竟親事急不來,也不是一次兩次就能成功的,但是地裏的莊稼卻是不能等,你等它可以,它卻不會等你,你稍微耽擱一下估計半年的辛苦就要白費。
等收了黃豆又把小麥種上,大家夥歇的差不多了那個汪媒婆才又喜滋滋的找上門來。
“妹子我跟你說,那錢家姑娘真是個好姑娘,她那年紀也就是被她爹跟弟弟妹妹們給拖累了。”汪媒婆還是沒有放棄想要把錢家那丫頭推銷給王家,仍舊賣力的企圖說服王楊氏,“你要不信可以讓人去那村裏打聽打聽,那是沒的說的,一村人誰不誇她好。”
“妹子,我再給你看樣東西。”說著汪媒婆又從袖子兜兒裏抽出一雙鞋來,“瞧瞧,這鞋子就是錢那丫頭做的,瞧這針腳多細密啊。你再看看這鞋底子,這麽厚的鞋底兒愣是給納的嚴絲合縫的,這一看就知道手藝不賴,幹農活肯定也是一把好手。”
王楊氏結果汪媒婆遞過來的那雙布鞋,裏裏外外的仔細看了一遍,也跟著點頭:“嗯,這雙鞋要真是那丫頭自個兒做的那麽手藝還真是不賴。”這麽厚的鞋底王楊氏自認為自己像錢家丫頭那麽大的時候可做出來,納鞋底不光要技巧還要有手勁兒,你手上沒勁兒頂針穿不過鞋底兒那就納不成鞋底子,手藝再巧也是白搭。
“這話說的,這雙鞋子千真萬確的就是錢家那丫頭自個兒做的。”汪媒婆聽到王楊氏的話立即高聲道。
“那倒是不錯。”王楊氏點點頭,農村人麽,看到有能幹的人也不會吝嗇誇獎的。
汪媒婆一看王楊氏點頭就知道這事兒有戲,於是再接再厲的說:“妹子,要不然我張羅一下,你跟錢家掌事的(錢家老爹)見一麵。相看相看?反正這親事麽,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成的,不過你總得給人個機會彼此相看一下,興許那一家子就能合了你的意呢?”
其實那個錢柳是真不錯。這姑娘勤快還懂事,又會掌家把一家大小給管的服服帖帖從大的到小的都給收拾的幹幹淨淨,不像是家裏沒有女主人的樣子。不過就是被家裏給耽誤了,前幾年是不放心家裏那大的小的,有人來上門說親便給回絕了,結果這一耽誤人轉眼就過了二十。
農村的女孩兒一般要幫家裏幹活,所以結婚反倒會比那些有錢人家的女孩兒要晚一些。可是再晚也不會超過十七八歲,所以二十二歲的錢梅這下樣子就變成了老姑娘,沒人要了。錢老爹這下子是真急了,四處托人給他家大姑娘說媒。可是人總有些私心,這錢老爹也不例外,他不希望女兒嫁遠了將來不能照顧他,可是這近邊兒到年紀的男娃子誰家不早早的就給張羅了一門親事定下來,隻等著到了年紀就擺喜酒。
其實說白了就是人家根本看不上他家那老姑娘。
錢柳倒也硬氣。不是都嫌棄她年紀大嗎,那還正好了,她還不用嫁了免得嫁到婆家還得受婆婆的氣。與其去伺候那一大家子還不如留在家裏照顧自個兒的弟弟妹妹們來的舒坦。至少這個家是她來做主的。
可是錢老爹卻是真愁了,這些天就為了大女兒的事兒愁的半宿半宿睡不著覺,頭發都白了大半。這眼瞅著一年就要過去,等過了年他家大丫頭就二十三了,估計那就真沒人要了,所以當他聽到有人說隔壁的柳樹村的王家給大兒子蓋了一排大瓦房留著娶媳婦的時候頓時就動心了。
在錢老爹看來,王家那小子19了,也不算小,正好跟他家大姑娘般配。當然了,他也有自知之明。人王家既然能大手筆的給兒子蓋大瓦房娶媳婦那麽什麽樣的挑不到,人能不能看上他家那老姑娘還很難說。
可是作為父親讓自個兒的閨女嫁個好人家那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他一咬牙幹脆就把素有吸血鬼之稱的汪媒婆給找了過來,並許了種種好處讓她去王家給說親。雖然汪媒婆人是貪了一些,不過卻是真有手段,一般隻要是她說的親準兒成。而且錢老爹也想了。隻要女兒嫁到了王家還愁拿不出那麽點好處?親家手縫兒裏撒點兒就夠了。
王冬梅卻在一邊微微皺了皺眉頭,心想:也不知道這錢家到底給了這個汪媒婆多少好處,讓她這麽積極。
其實她心裏對樁婚事是有點不滿意的,倒不是她看不上那個錢柳,人肯定是好姑娘,小小年紀就一個人支撐起這個家來,又要照顧老父親又要照顧弟弟妹妹,這樣能幹的還真找不出幾個來。隻是也就是這一條讓王冬梅擔心,不說別的,光是看她能把一整個家支撐起來估計也不是個性格和軟的,萬一要是強勢的人怎麽辦?她未必就能跟大哥合得來,到時候再加上一個脾氣暴躁的大娘,那樂子可就大了。
更何況她家裏還有幾個等飯吃的弟弟妹妹和那個老爹,想到錢柳她爹王冬梅就很想撇嘴,一個大男人有手有腳的卻不想著幹活養家反倒把這副重擔推給年紀還小的女兒,估計也不是什麽好東西。有這樣的親家指不定什麽時候就是個麻煩。
以前她媽怕她早戀總是在她耳邊念叨,說什麽戀愛結婚那不是兩個人事兒,而是兩家人的事兒,然後又巴拉巴拉的列舉了一堆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你談戀愛肯定要雙方父母同意,要不然肯定要傷感情,你結婚肯定也要雙方父母同意,並且要經受得住雙方親戚的考驗。
再加上這兩年開始大火的家庭倫理劇,尤其是前兩年放的那部蝸居,更是讓王冬梅看完之後來個透心涼,打從心裏排斥戀愛結婚這碼字事兒。
所以現在汪媒婆要把錢柳推銷給她家大哥她難免就會多想一些,如果她大哥真娶了錢柳那麽她爹會不會是好吃懶做人,她弟弟妹妹是不是要王家經常接濟?要真是這樣那還不如讓大哥單身,偶爾還可以,誰也不會願意經常性的接濟親家,那不是娶媳婦,那是直接給自個兒弄了一堆祖宗回來養。
這又不是缺心眼,誰吃飽了撐的招這種麻煩。
不過轉念一想王冬梅又笑起來,在心裏怪自己多想,這事兒八字還沒有一撇呢,她倒是在這兒瞎想起來了。
那汪媒婆又說了許多錢家姑娘的優點,然後眼珠子一轉突然想到了什麽,於是開口道:“妹子,我知道你在擔心什麽,錢家那頭肯定不會拖累到你們家,我一會兒就去跟錢老頭說清楚,將來不準因為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就來煩你們,也不能把他下麵那幾個小的都推到你們頭上讓你們養著。”
汪媒婆再喜歡錢再想把門親事做成了也不會不管不顧,畢竟看王家這勢頭就知道這家子肯定是要起來了,她還想在這十裏八鄉的給人做媒混飯吃,可不能因為這事兒就被王家給記恨上了給自己招個大麻煩。所以該想的她都替王家想到了,就是王家沒想到的她也替他們想到了,所以她自信這事兒絕對能給辦的妥妥的。
錢家王楊氏是知道的,那家的大姑娘真是沒的說,至於年紀的問題她兒子不也是個大齡青年麽,再說了,年紀大點兒也懂事兒不是?再加上汪媒婆說的這些和看到那雙針腳細密的布鞋之後就有點動心了。那汪媒婆多有眼色的一個人呐,一看立馬就知道有門。於是趕緊說:“要不這樣吧,咱明兒個就去那錢家瞅瞅,如何?”
所謂的瞅瞅就是相看,不過因為這裏講究男女大防,所以相看的對象就變成了男女雙方家長。要是雙方家長看順眼了這門婚事也就成了,要是不行那就趁早拉倒。
王楊氏既然動了心思自然是點頭同意:“那行,就明天下午去吧。”一般上午都要做家務活,忙得很誰有心思來招待你,所以現在農閑的時候一般都是下午比較悠閑。
“行行行,就按你說的辦。”汪媒婆見說動了王楊氏自然是一百個同意,這會兒高興還來不及呢哪會去反駁。
倒是一旁的王冬梅猶豫了一下突然開口道:“大娘,要不把大哥也叫上吧,畢竟這是在給他相媳婦,怎麽也得他自個兒本人同意才行。”畢竟那姑娘比大哥大了三歲呢,誰知道大哥心裏會不會介意?反正要換成是她自己,要她嫁個比自己小的她肯定是不會願意的。
汪媒婆聽了想也沒想的就直接點頭:“行,把你大哥叫上讓他自個兒相看也好。”
鄉下人麽,也沒那麽多窮講究,再說錢家那丫頭年紀也大了,有人願意給她機會她就得感謝了,人去相看一下又有什麽關係?
於是這事兒就定了下來,汪媒婆再次拿了東西喜滋滋的去了錢家,把事兒跟錢老爹說了一下,錢老爹自然是百般同意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