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鼎看著雍和帝那樣,知道皇上是意動了。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也是,就算換個平常百姓,外頭出了件不相幹的事情,然後說是這人平時德行有虧,也會憋屈也會冒火,還別說是這九五之尊了。這位的罪己詔,還得拚命挑自己個兒的毛病。可九五之尊,就算真有毛病,也不能容忍被挑出來的,更何況這些罪己詔,都要記入史冊的。若是現在,隻說是因為太過勤政,所以沒有親自去祭天,多輕輕鬆鬆的一個台階啊!而且,這話推敲起來,還是讚揚,聽聽,太忙了,忙於朝政啊。
所以,李鼎越想,自己那大孫兒就是個人才,從這麽個突發事件,就設想了這個局,還真由不得上頭的那位不鑽。
隻是,這會兒也不能太急。太急了,就讓人懷疑了,特別是上頭那位,疑心病重得很呢。
於是,李鼎又上前一步,對雍和帝拱了拱手道:“萬歲,臣下有話啟奏。”
李鼎剛剛給雍和帝解過圍,所以,雍和帝還是很願意聽著位老佬頭說話的,“哦?愛卿有什麽話,但說無妨。”
李鼎揚聲說道:“萬歲,這未曾親自去祭天,確有些說法,但萬歲爺也是實在脫不開身啊。如若是平時,各位同僚這麽提議,臣下也是相當讚同的。可今時不同往昔啊,江南如此,還需萬歲爺坐鎮京師啊。”
李鼎的話,自然是有人附和的,附和聲還不小,就連理親王也在那兒頻頻點頭,隻是這理親王並沒有說話,還在那兒裝壁畫呢。
有同意的,自然就有反對的。特別是雍和帝親自提拔起來的那一票人。有時候,這立場不同,明明對方說的是正兒八經的好事,另一方還要跳出來無理也要攪三攪,更何況像現在這樣模棱兩可的事情?更何況,祭天,真是個好說法不是?他們既然是雍和帝親自提拔的。(.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自然是為雍和帝肝腦塗地的,萬事要為雍和帝著想。
看著就又要吵吵起來了,雍和帝把手一擺,“安國公所慮甚是。這樣,稍候再議。退朝吧。”
雍和帝一擺手,跑了。這幾件事,他得找自己心腹來好好商量一下。再這麽吵吵下去,他腦門子都要被吵爆了,還想得出什麽?
李鼎帶著李嵎等回府了。雖然,他的目的達到了,應該是好心情來著,可現在這時節,人都已經繃得緊緊的了,稍有差池,就萬劫不複,還是闔府九族啊。
李楷等見老太爺臉子繃得死緊。也不敢亂說亂動了。哪怕是李嵎,都不敢再老頭子跟前大聲喘氣。
好容易回到了府上。李鼎也顧不上別人,自己回了鬆濤堂,還讓人快去把大爺找來。
李嵎帶著幾個兒子,肅手站著,恭送了老太爺。李嵎看著父親李鼎的背影,不知想著什麽。隻等不見身影,才轉身對幾個兒子說到。“你們也散了吧。這幾日,估計還有的折騰呢。”幾個兒子都恭敬的應著。李嵎轉身就要現行,就聽見身後的李格大聲地歎了口氣。而後,李嵎又聽見李柯小聲問到:“三哥,收聲。你這是怎麽啦?”
李格的聲音並沒有變輕,又是歎了口氣,道:“我隻是有些愧疚,怎麽不能像大哥那樣,為祖父分憂呢?我真是太沒用了。祖父,可真看重大哥。”
李楷嗬斥了一聲:“胡說什麽呢。你的規矩哪去了?”
身後就沒有說話聲了,李嵎的腳步頓了頓,然後還是頭也沒回的走了。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李鼎這會兒可顧不上這些,忙忙地把李棣找過來,把今日朝堂上的事情一說,李棣微微鬆了口氣。李鼎沉聲道:“那邊,都已經安排妥了。”
李棣點點頭,“羅長安親自牽的線。還有幾位老臣也都妥當了。隻是,有件事,孫兒還是有些不放心。看起來,那位,鐵口灼灼,上頭那位被他捏住了什麽把柄。可這把柄是什麽,真有這麽大的作用?”這種事,不知道,不放心,可知道了,以後也不見得太平,皇室的事情,特別是一些辛秘,怎麽能讓臣子知道呢?
可如果沒有眼前,談何以後?
李鼎仔細想了想,忽然想起朝堂上那位突然爆發的戾氣,就把這個事情給李棣仔細地描述了下,然後歎氣道:“先帝爺那會兒的事情,很多事已經泯滅了。你也知道的,先帝爺把理親王接進宮,隨身教導,又有傳聞,說是先帝爺要立皇太孫。如果,真的立了皇太孫的話,就算是現在那位有心思要爭過去,也名不正言不順了。可惜,先帝爺就這麽突然升天了。會不會是那位大膽?”
李棣握了握拳,道:“早幾年,理親王找我的時候,雖沒明說,但也明理暗裏透著這個意思。勸說我,跟著他,才是正道。上頭的,是謀逆竊據。而那時,理親王也被囚居。也不知道理親王使得什麽法子自己逃出來了,還是那位為了不落口實,才把人放出宮來了。不過,我總覺得,這裏麵,總有古怪的。”
“不管怎麽說,此去江南,也是凶險得很,這護衛的人手,還得再加重些,保不準上頭那位就派人行刺。雖然理親王也是個小心人,不過,我還得再去傳個話。”李棣想了想,對爺爺說到。
此時,乾清宮中,雍和帝在榻子上高坐著,下頭邊上,放了一溜的座椅,幾個心腹正在那兒,隻坐了個屁/股尖尖。
這會兒,一個臣子說到,“萬歲爺,去泰山這事,臣下認為十分妥當。當然,還可以告慰江南此次災變中喪生的哀靈。一舉數得。安國公所奏請的,雖然也是件事情。可萬事都有輕重緩急。再說,就算不在京中,也沒啥,八百裏急報,送往京中和送往山東,反倒是山東還要更近些。”然後頓了頓補充道:“安國公這人,據說十分敬愛他的亡妻,聽說,他家大姑娘,跟老太夫人肖似,十分受他寵愛。”
這話的意思十分明白,安國公的心,怕是偏在那位身上的。
雍和帝這人的心思,確實被李鼎琢磨透了。若是安國公勸他去,他必會仔細考慮,這裏頭有什麽陰謀,現在安國公攔著他,他倒是對去上了心,而且他本來就想著去的。隻是,他這一去,京裏怎麽辦?十三弟倒是可以鎮守,可那江南呢?
雍和帝心思一轉,若把理親王指使到江南,倒是不用擔心京師了。這樣,整件事就盤活了。自己去泰山,罪己詔也就交待過去了,未免京中的麻煩,就把理親王送到那險地去,十三弟給自己看家。這樣,最好不過了。
隻是,這一切會不會是理親王的預謀,他就想去江南弄些勾當?雍和帝再仔細推敲一下,理親王那兒到底如何,自己還琢磨不出來,但李鼎必不是想讓理親王去的,不然,他就不會說那樣的話,也不會攔著自己。沒準,那老匹夫就是想讓十三弟去江南險地,就算那兒沒什麽事情,也可弄個刺殺什麽的。然後自己在京中,就算在罪己詔上寫未親自祭天什麽的,可還是未去泰山,顯得誠意不夠糊弄百姓,說不定,李鼎這狐狸還要想法子讓理親王跑一次泰山,讓他拉攏人心!
好,自己這個泰山,還真是去定了。理親王還是去江南,當然,那是有去無回的。就算老天不收他,自己也可以派人收他。那裏混亂,萬事好遮掩。那樣,還擔心什麽他在江南與人密謀?
雍和帝雖然已經這樣打定主意,但麵上還是猶豫了好一番,“愛卿這話在理。朕這就讓人準備祭天等一應事務,朕親往山東。這京中,就麻煩十三弟了。”
恭親王馬上站起來,答了個是。雍和帝點點頭,“那江南,就讓朕那個侄子,理親王辛苦一遭了。隻是,唉,現在也顧不得這些了。那裏餘震不斷,不知道那孩子,會不會有什麽閃失,不然,朕以後愧對二哥啊。”
恭親王已經是聽懂了雍和帝的意思,眼睛抽了抽,朗聲道:“陛下,理親王此去為民,就算有什麽,二哥也隻會感到欣慰。還請陛下放心,臣弟會好好關照那侄兒的。”
接下來,事情萬分的順當。才兩天,理親王就去往江南了。而隔上三天,雍和帝也出發了。真沒想到,一位皇帝,隻準備了五天就能啟程。
十三王爺恭親王坐鎮京中,京中巡查盤檢的巡尉多了起來。李鼎下令,府內之人,除采買上的,非急事不得外出。就算是采買上的,也要快去快回。而餘人有急事外出的,得向管事的事先請示,並記錄在案。
這一下,連李秋水都緊張起來了。比起其它人,她可是有點兒猜測的。
就在李秋水緊張的這幾日,這一天紅葉給大姑娘帶了一個消息,讓李秋水差點兒打翻了茶水。
定遠侯羅府進了宮的大姑奶奶,隻用了三年就被封為麗妃的羅雲錦,在昨兒,竟然歿了!(未完待續)
也是,就算換個平常百姓,外頭出了件不相幹的事情,然後說是這人平時德行有虧,也會憋屈也會冒火,還別說是這九五之尊了。這位的罪己詔,還得拚命挑自己個兒的毛病。可九五之尊,就算真有毛病,也不能容忍被挑出來的,更何況這些罪己詔,都要記入史冊的。若是現在,隻說是因為太過勤政,所以沒有親自去祭天,多輕輕鬆鬆的一個台階啊!而且,這話推敲起來,還是讚揚,聽聽,太忙了,忙於朝政啊。
所以,李鼎越想,自己那大孫兒就是個人才,從這麽個突發事件,就設想了這個局,還真由不得上頭的那位不鑽。
隻是,這會兒也不能太急。太急了,就讓人懷疑了,特別是上頭那位,疑心病重得很呢。
於是,李鼎又上前一步,對雍和帝拱了拱手道:“萬歲,臣下有話啟奏。”
李鼎剛剛給雍和帝解過圍,所以,雍和帝還是很願意聽著位老佬頭說話的,“哦?愛卿有什麽話,但說無妨。”
李鼎揚聲說道:“萬歲,這未曾親自去祭天,確有些說法,但萬歲爺也是實在脫不開身啊。如若是平時,各位同僚這麽提議,臣下也是相當讚同的。可今時不同往昔啊,江南如此,還需萬歲爺坐鎮京師啊。”
李鼎的話,自然是有人附和的,附和聲還不小,就連理親王也在那兒頻頻點頭,隻是這理親王並沒有說話,還在那兒裝壁畫呢。
有同意的,自然就有反對的。特別是雍和帝親自提拔起來的那一票人。有時候,這立場不同,明明對方說的是正兒八經的好事,另一方還要跳出來無理也要攪三攪,更何況像現在這樣模棱兩可的事情?更何況,祭天,真是個好說法不是?他們既然是雍和帝親自提拔的。(.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自然是為雍和帝肝腦塗地的,萬事要為雍和帝著想。
看著就又要吵吵起來了,雍和帝把手一擺,“安國公所慮甚是。這樣,稍候再議。退朝吧。”
雍和帝一擺手,跑了。這幾件事,他得找自己心腹來好好商量一下。再這麽吵吵下去,他腦門子都要被吵爆了,還想得出什麽?
李鼎帶著李嵎等回府了。雖然,他的目的達到了,應該是好心情來著,可現在這時節,人都已經繃得緊緊的了,稍有差池,就萬劫不複,還是闔府九族啊。
李楷等見老太爺臉子繃得死緊。也不敢亂說亂動了。哪怕是李嵎,都不敢再老頭子跟前大聲喘氣。
好容易回到了府上。李鼎也顧不上別人,自己回了鬆濤堂,還讓人快去把大爺找來。
李嵎帶著幾個兒子,肅手站著,恭送了老太爺。李嵎看著父親李鼎的背影,不知想著什麽。隻等不見身影,才轉身對幾個兒子說到。“你們也散了吧。這幾日,估計還有的折騰呢。”幾個兒子都恭敬的應著。李嵎轉身就要現行,就聽見身後的李格大聲地歎了口氣。而後,李嵎又聽見李柯小聲問到:“三哥,收聲。你這是怎麽啦?”
李格的聲音並沒有變輕,又是歎了口氣,道:“我隻是有些愧疚,怎麽不能像大哥那樣,為祖父分憂呢?我真是太沒用了。祖父,可真看重大哥。”
李楷嗬斥了一聲:“胡說什麽呢。你的規矩哪去了?”
身後就沒有說話聲了,李嵎的腳步頓了頓,然後還是頭也沒回的走了。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李鼎這會兒可顧不上這些,忙忙地把李棣找過來,把今日朝堂上的事情一說,李棣微微鬆了口氣。李鼎沉聲道:“那邊,都已經安排妥了。”
李棣點點頭,“羅長安親自牽的線。還有幾位老臣也都妥當了。隻是,有件事,孫兒還是有些不放心。看起來,那位,鐵口灼灼,上頭那位被他捏住了什麽把柄。可這把柄是什麽,真有這麽大的作用?”這種事,不知道,不放心,可知道了,以後也不見得太平,皇室的事情,特別是一些辛秘,怎麽能讓臣子知道呢?
可如果沒有眼前,談何以後?
李鼎仔細想了想,忽然想起朝堂上那位突然爆發的戾氣,就把這個事情給李棣仔細地描述了下,然後歎氣道:“先帝爺那會兒的事情,很多事已經泯滅了。你也知道的,先帝爺把理親王接進宮,隨身教導,又有傳聞,說是先帝爺要立皇太孫。如果,真的立了皇太孫的話,就算是現在那位有心思要爭過去,也名不正言不順了。可惜,先帝爺就這麽突然升天了。會不會是那位大膽?”
李棣握了握拳,道:“早幾年,理親王找我的時候,雖沒明說,但也明理暗裏透著這個意思。勸說我,跟著他,才是正道。上頭的,是謀逆竊據。而那時,理親王也被囚居。也不知道理親王使得什麽法子自己逃出來了,還是那位為了不落口實,才把人放出宮來了。不過,我總覺得,這裏麵,總有古怪的。”
“不管怎麽說,此去江南,也是凶險得很,這護衛的人手,還得再加重些,保不準上頭那位就派人行刺。雖然理親王也是個小心人,不過,我還得再去傳個話。”李棣想了想,對爺爺說到。
此時,乾清宮中,雍和帝在榻子上高坐著,下頭邊上,放了一溜的座椅,幾個心腹正在那兒,隻坐了個屁/股尖尖。
這會兒,一個臣子說到,“萬歲爺,去泰山這事,臣下認為十分妥當。當然,還可以告慰江南此次災變中喪生的哀靈。一舉數得。安國公所奏請的,雖然也是件事情。可萬事都有輕重緩急。再說,就算不在京中,也沒啥,八百裏急報,送往京中和送往山東,反倒是山東還要更近些。”然後頓了頓補充道:“安國公這人,據說十分敬愛他的亡妻,聽說,他家大姑娘,跟老太夫人肖似,十分受他寵愛。”
這話的意思十分明白,安國公的心,怕是偏在那位身上的。
雍和帝這人的心思,確實被李鼎琢磨透了。若是安國公勸他去,他必會仔細考慮,這裏頭有什麽陰謀,現在安國公攔著他,他倒是對去上了心,而且他本來就想著去的。隻是,他這一去,京裏怎麽辦?十三弟倒是可以鎮守,可那江南呢?
雍和帝心思一轉,若把理親王指使到江南,倒是不用擔心京師了。這樣,整件事就盤活了。自己去泰山,罪己詔也就交待過去了,未免京中的麻煩,就把理親王送到那險地去,十三弟給自己看家。這樣,最好不過了。
隻是,這一切會不會是理親王的預謀,他就想去江南弄些勾當?雍和帝再仔細推敲一下,理親王那兒到底如何,自己還琢磨不出來,但李鼎必不是想讓理親王去的,不然,他就不會說那樣的話,也不會攔著自己。沒準,那老匹夫就是想讓十三弟去江南險地,就算那兒沒什麽事情,也可弄個刺殺什麽的。然後自己在京中,就算在罪己詔上寫未親自祭天什麽的,可還是未去泰山,顯得誠意不夠糊弄百姓,說不定,李鼎這狐狸還要想法子讓理親王跑一次泰山,讓他拉攏人心!
好,自己這個泰山,還真是去定了。理親王還是去江南,當然,那是有去無回的。就算老天不收他,自己也可以派人收他。那裏混亂,萬事好遮掩。那樣,還擔心什麽他在江南與人密謀?
雍和帝雖然已經這樣打定主意,但麵上還是猶豫了好一番,“愛卿這話在理。朕這就讓人準備祭天等一應事務,朕親往山東。這京中,就麻煩十三弟了。”
恭親王馬上站起來,答了個是。雍和帝點點頭,“那江南,就讓朕那個侄子,理親王辛苦一遭了。隻是,唉,現在也顧不得這些了。那裏餘震不斷,不知道那孩子,會不會有什麽閃失,不然,朕以後愧對二哥啊。”
恭親王已經是聽懂了雍和帝的意思,眼睛抽了抽,朗聲道:“陛下,理親王此去為民,就算有什麽,二哥也隻會感到欣慰。還請陛下放心,臣弟會好好關照那侄兒的。”
接下來,事情萬分的順當。才兩天,理親王就去往江南了。而隔上三天,雍和帝也出發了。真沒想到,一位皇帝,隻準備了五天就能啟程。
十三王爺恭親王坐鎮京中,京中巡查盤檢的巡尉多了起來。李鼎下令,府內之人,除采買上的,非急事不得外出。就算是采買上的,也要快去快回。而餘人有急事外出的,得向管事的事先請示,並記錄在案。
這一下,連李秋水都緊張起來了。比起其它人,她可是有點兒猜測的。
就在李秋水緊張的這幾日,這一天紅葉給大姑娘帶了一個消息,讓李秋水差點兒打翻了茶水。
定遠侯羅府進了宮的大姑奶奶,隻用了三年就被封為麗妃的羅雲錦,在昨兒,竟然歿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