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收藏、求推薦。
三年前,胡老板與幾個朋友合夥承包了玉齊村的3000畝退耕還林地,用來種植莊稼、甜瓜、西瓜等經濟作物。
幾個人把傅韜拉到無人的牆角跟前,跟傅韜竊竊私語,商量著他們幾個承包大戶幹脆合起夥來,以種植莊稼為主,至於地上的樹木嗎,讓它自生自滅吧。
傅韜一聽,趕緊製止胡老板的想法,“老胡,咱們包的就是退耕還林地,把樹旱死了來種地,那是違反合同的呀,咱們要是先違約,村裏到時候收回地,那咱們也隻能眼睜睜得看著,違約的事千萬不要幹,別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胡老板一看,拉傅韜入夥合起夥來違約,看來是不可能的了,看著堅持原則的傅韜,他們幾人悻悻不樂得離開。
傅韜跟在他們身後也朝外走去,突然被鄉政府財務室的會計喊住了。
原來董副鄉長春節前幫著出售的2噸樹上幹杏的錢已經到位了,會計喊住傅韜讓他提供身份證,給他開張轉賬支票。
辦完事情,拿著轉賬支票,傅韜感覺到有點尿意,一聲不吭來到男廁所方便。
隻聽見廁所門緊閉的蹲位處傳來老胡的聲音,他與合夥人正在背後議論著自己。
“我說,老胡,我咋覺得人家老傅說的有道理呢,咱們先違約,到時候玉齊村村委會收地,咱們站不住腳呀。”
插播一個app: 完美複刻追書神器舊版本可換源的app--咪咪閱讀 。
“別聽老傅瞎咧咧,他說的話有道理,他那是放屁,有道理的話,別人能叫他鐵頭(貼頭)嗎?”
“啥鐵頭?去年就聽人說過,布拉克村的什麽鐵頭,啥意思嗎?”
“嘿,你不知道,老傅跟他的合夥人,他們四個人包那塊地都沒掙上啥錢。其他幾個人還好點,老傅這幾年是年年種地年年賠賬,人家管他們四個人叫四鐵頭,諧音就是四貼頭,就是貼錢的貼,老傅是四鐵頭裏的老大。”
“哈哈---弄半天這個笑話,是這個意思呀,哈哈---四鐵頭,這誰給他們起的綽號呀?”
“你別說,老傅這人真是傻,都把家產貼完了,還在這裏幹,要是別人早跑了。不過,有一點你不佩服他不行,他賠錢賠得那可憐樣,賠的連褲子都穿不起了,工人的工錢倒是一分不拖、一分不賴。瓊塔木鄉的老百姓,不管是漢族、回族、維吾爾族、還是哈薩克族,人家都喜歡到他那裏打工,他為人真是實誠,沒一點孬心眼。”
“咋,現在這社會還有這麽傻的人?不會吧?”
……
……
聽著裏麵的人對自己肆無忌憚地的嘲諷和譏笑,傅韜拉好褲子拉鏈,眼睛有些酸澀,一聲不吭離去,充耳不聞得邁著堅定的步伐離去。
沒想到自己現已成為別人嘴中的笑柄、茶餘飯後的調味品。
他再次品嚐到,你若成功,放個屁都有道理,你若失敗,說得再有道理都是放屁。
如今,他在創業的路上還沒有成功,所以,即使他剛才的話說得再有道理,也等於是放屁,別人不僅嗤之以鼻,而且會嫌你的話擾了他們的心情。
這段時間,他一直尋找前些年玉米低產的原因,前些年的創業之路應該算是失敗的。
一個人的失敗有很多種,往往失敗在最信任、最親近的人身上,而傅韜恰恰就是這句話的印證,隻是目前,他還沒有尋找到問題的症結。
不知道是他不願想,還是不敢想,每次揣測是否在澆水環節上出了問題,他趕緊自欺欺人告誡自己,不會的,傅方不會這麽不負責任的,看著她每天也在忙碌,雖然每天出工時間不長,可是到玉米地換管子也都是一兩個小時才回來。
不過,可能是熟能生巧吧,這些年,張忠明找到滴灌澆水的竅門了,好像125管子沒有出現爆管的現象。
他萬萬沒想到,張忠明為了讓125水管不爆管,自己圖省事,一股水同時開了三道管子,這是滴灌澆水的大忌。
他更沒想到的是,前些年,張忠明是一股水同時開四道管子。要不,怎麽他家的玉米產量,年年在布拉克村排在末尾,年年墊底呢。
從鄉政府出來,他沒有沿著西邊的道路原路返回果園,而是繞行到以前的老路從東邊回去,他順便看看玉米的長勢。
這幾個月外出時,圖路途近,圖方便,都是從工程隊修築的新路進進出出的。
這一個多月,自己光忙著蘋果和樹上幹杏了,也不知玉米長成是啥樣了。
東邊的老路邊上就是自家玉米地,從路上就能看到玉米長勢。
前幾天看到挨著蘋果地西邊的那塊玉米地,長的還湊湊合合,不知咋回事,自家的玉米地,咋一到了八月份,玉米就成片成片的旱死呢。
看看傅方兩口子,還是老樣子,澆水期間,張忠明早上七點半起床到玉米地換水,八點半回來吃早飯,然後睡個囫圇覺。到了上午十二點又到玉米地去,吃完午飯後再睡個午覺。下午六點,太陽不太毒辣了,又到玉米地忙乎,到了八點回來吃晚飯。
張忠明夫婦依舊跟往常一樣,雷打不動的生活、勞作規律,傅韜給他說幾次了,不要一天到晚幹得不到5個小時的活。
傅韜一說,他們兩口子就開始說,傅韜把他們當毛驢子用,不把他們當人看待了,還是老樣子,不願更改。
當他把車停到玉米地東北角時,隻見曾陽雇傭的三個農工,坐在自家防護林陰涼處拿著撲克牌玩著鬥地主,草地上散落著一堆一元的現金,悠閑自在。
傅韜知道這些農工都是曾陽雇來幹果園農活的,是給他們按月發工資的。
看著他們竟然在農忙時跑到自家地裏躲清閑,放任著曾陽家果樹下近一米高的雜草而不顧,連割草用的便捷式割草機都被他們扔在太陽底下。
傅韜實在是看不下去了,不忍心這些農工這樣不負責任對待給他們發工資的曾陽。
話語不多的他,走到跟前忍不住斥責起來,“哎,小王,曾老板花錢請你們來,可不是在樹蔭底下鬥地主的。這樣子,偷奸耍滑,不太好吧。”
被稱為小王的是一位四十出頭的河北男子,他聽了傅韜的話,趕緊收起手中的撲克牌,見其他兩人置若罔聞,趕緊用腳尖踢踢那沉浸在遊戲之中的一老一少。
小王撓著頭皮不住點著頭,不好意思解釋道:“傅老板,我們也就是剛剛休息一小會,太陽實在是太毒了。”
依舊坐在草地上不動的20出頭的小夥子,正是贏錢、手氣最好的時刻,眼看自己贏錢的好事被多管閑事的傅韜攪黃了。
年輕小夥仰著臉斜睨一下傅韜,不悅的低聲嘟囔著:“管好你自己的人啥,你家老張比我們還會偷奸耍滑呢,我們這招都是跟他學的呢,他可是我們的師傅。”
傅韜一聽來了火氣,“小小屁孩子,胡說八道啥呢?礙著老張啥事了?”他最容不下別人在他麵前挑撥離間。
“我是小屁孩,可比你看得清楚,你瞅瞅老張把你的玉米都澆成啥樣了?他幹活還不如我們對曾老板用心呢。”年輕小夥血氣方剛,如實反駁著。
小王見傅韜的臉色越發難堪,趕緊用腳踢了下還打算繼續說下去的小夥,使了個眼色,幾個人把撲克牌收進口袋中,小夥子收起地上散落的一元錢,拿著割草機離開。
小王朝前走了幾步,停頓了一下,他與傅韜相處時,每逢遇到難事會找他幫忙,傅韜從來都是熱情相助。
這幾年他一直想把看在眼裏、藏在心裏的話如實告訴傅韜,但是不知該如何說出口,既然今天這個窗戶紙被捅破了,他還是善意得提醒一下蒙在鼓裏的傅老板吧。
他又返回來,走到傅韜跟前,看著又黑又瘦的傅韜,同情得提醒道:“傅老哥,今天這話既然說開了,我也就不藏著掖著了,您剛才數落我們很對。不過,我有句大實話告訴你,信不信隨你,你姐夫人品不行,為人不地道,你以後得多個心眼提防,明年你最好不要讓他給你幹了,否則……好了,我不多說了,該去幹活了。這話說完就撂在這裏了,你可別給老張說,這話是我告訴你的。”
聽著小王推心置腹的話,望著他們三人倉皇離去的背影,傅韜站在原地許久,品味著年輕小夥子和小王剛才的話語,很不是滋味。
這麽多年來,不是沒人提醒過他,記得開發這片土地的第一年,曾陽就在他麵前多次說過,張忠明這個人人品差。但是曾陽說這話時,正是曾陽與張忠明因防護林地界之事發生口角後說的。
當時傅韜想,曾陽帶著個人情緒來評價張忠明的,不可偏信,也沒放在心裏。
前年,楊駿也曾在他麵前對張忠明的評價,話裏有話,欲言又止的,自己也沒放在心上。
在傅韜心裏,打虎要靠親兄弟,就算張忠明人品再差,應該差不到哪裏去,自己畢竟是他的小舅子。
再說了,還有自己的親姐姐在呢,應該不會對張忠明做得糊塗事放任不管吧。
再往見外的話來說,張忠明倆口子這些年生活條件改善了,不就是傅韜一直照拂著他們得來的嗎?
他傅韜不虧欠他倆,掏心掏肺對待他倆,尤其是對自己的親姐姐可是言聽計從的,他們不會做喪良心的事的,不會以怨報恩的,不會的。
可是,曾陽家的農工小王雖說在幹活時有些偷奸耍滑,可是為人還是比較耿直的,不是那種說話不負責任的人。
當傅韜走到地塊東西角,看到那塊自家土質最好的60畝地上的玉米,怒火一下衝到腦門,氣的他頭昏目眩。
隻見眼前的玉米又是一副半死不活的長勢,參差不齊的玉米因為缺水已經焦黃,成片成片的玉米都是東倒西歪的,今天好像在給這塊地澆水嗎,怎麽地麵是幹得。
看著缺水幹旱造成的玉米成片焊絲,傅韜納悶,自己花錢買的寧河大渠的水、機井抽的水都流到哪裏去了?不會飛到天上去了吧。
傅韜沿著防護林朝玉米深處走去,來找尋原因,等朝裏大概走了二十多步時,看到眼前的一幕,有種欲哭無淚、想罵張忠明娘、暴打張忠明一頓的衝動。
自家的125管子的末端在6月份澆水前,是自己親自用鐵絲綁的,當初綁的結結實實、密不透水。
如今,不知何時被何人解開了,125管子末端下麵的莊稼地,uu看書.uukashu.c被自家玉米地下遊的農民用鐵鍬挖了一道長長的小渠,上麵鋪了層白色塑料布,一直把125管子裏流出的水引到啞姑家的玉米地頭。
搞了半天,自己家的玉米被旱死了,水和肥料全都到啞姑家的地頭了。
被怒火中燒的傅韜已經氣得失去了理智,暈頭轉向了,忘記了用身上的手機拍照取證,上報村委會或派出所這件最起碼的事情了,氣呼呼開著車回到院落。
院中的張忠明坐在沙棗樹下正逗弄著外孫女玩呢,沙棗樹下的小茶幾上擺著一牙牙切好的紅壤西瓜,他跟沒事人一樣,在農忙時怡然自得享受著含飴弄孫的生活。
下了車,一看六點鍾了,張忠明還在院子裏悠閑自在得休息,他究竟是來果園養老來了,還是打工來了?
傅韜更惱火了,也不管張忠明的兩個女兒蓮蓮和姍姍在院子中間的小桌上吃著西瓜。
第一次,當著外甥女的麵沒有給張忠明留一點情麵,劈頭蓋臉問道:“你澆水時幹啥吃的?啞姑把水偷完了,你都不知道?你咋樣澆水的?咋樣檢查滴灌帶的?你究竟檢查滴灌帶了沒有?是不是每次都在應付差事?這麽多年,你是不是一直都在糊弄我呢?”
一連串的發問,一下戳到了張忠明的短處,他趕緊放下外孫,起身騎上摩托車準備過去看看情況。
本來在機井邊忙著拔雞毛、準備晚上給兩個女兒做大盤雞的傅方一聽,連雞毛都顧不上拔了,心虛得扔下盤子裏的三隻雞,濕漉漉的手往褲子上擦擦,坐上摩托車,倆人急慌慌朝與啞姑相鄰的地頭趕去。
三年前,胡老板與幾個朋友合夥承包了玉齊村的3000畝退耕還林地,用來種植莊稼、甜瓜、西瓜等經濟作物。
幾個人把傅韜拉到無人的牆角跟前,跟傅韜竊竊私語,商量著他們幾個承包大戶幹脆合起夥來,以種植莊稼為主,至於地上的樹木嗎,讓它自生自滅吧。
傅韜一聽,趕緊製止胡老板的想法,“老胡,咱們包的就是退耕還林地,把樹旱死了來種地,那是違反合同的呀,咱們要是先違約,村裏到時候收回地,那咱們也隻能眼睜睜得看著,違約的事千萬不要幹,別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胡老板一看,拉傅韜入夥合起夥來違約,看來是不可能的了,看著堅持原則的傅韜,他們幾人悻悻不樂得離開。
傅韜跟在他們身後也朝外走去,突然被鄉政府財務室的會計喊住了。
原來董副鄉長春節前幫著出售的2噸樹上幹杏的錢已經到位了,會計喊住傅韜讓他提供身份證,給他開張轉賬支票。
辦完事情,拿著轉賬支票,傅韜感覺到有點尿意,一聲不吭來到男廁所方便。
隻聽見廁所門緊閉的蹲位處傳來老胡的聲音,他與合夥人正在背後議論著自己。
“我說,老胡,我咋覺得人家老傅說的有道理呢,咱們先違約,到時候玉齊村村委會收地,咱們站不住腳呀。”
插播一個app: 完美複刻追書神器舊版本可換源的app--咪咪閱讀 。
“別聽老傅瞎咧咧,他說的話有道理,他那是放屁,有道理的話,別人能叫他鐵頭(貼頭)嗎?”
“啥鐵頭?去年就聽人說過,布拉克村的什麽鐵頭,啥意思嗎?”
“嘿,你不知道,老傅跟他的合夥人,他們四個人包那塊地都沒掙上啥錢。其他幾個人還好點,老傅這幾年是年年種地年年賠賬,人家管他們四個人叫四鐵頭,諧音就是四貼頭,就是貼錢的貼,老傅是四鐵頭裏的老大。”
“哈哈---弄半天這個笑話,是這個意思呀,哈哈---四鐵頭,這誰給他們起的綽號呀?”
“你別說,老傅這人真是傻,都把家產貼完了,還在這裏幹,要是別人早跑了。不過,有一點你不佩服他不行,他賠錢賠得那可憐樣,賠的連褲子都穿不起了,工人的工錢倒是一分不拖、一分不賴。瓊塔木鄉的老百姓,不管是漢族、回族、維吾爾族、還是哈薩克族,人家都喜歡到他那裏打工,他為人真是實誠,沒一點孬心眼。”
“咋,現在這社會還有這麽傻的人?不會吧?”
……
……
聽著裏麵的人對自己肆無忌憚地的嘲諷和譏笑,傅韜拉好褲子拉鏈,眼睛有些酸澀,一聲不吭離去,充耳不聞得邁著堅定的步伐離去。
沒想到自己現已成為別人嘴中的笑柄、茶餘飯後的調味品。
他再次品嚐到,你若成功,放個屁都有道理,你若失敗,說得再有道理都是放屁。
如今,他在創業的路上還沒有成功,所以,即使他剛才的話說得再有道理,也等於是放屁,別人不僅嗤之以鼻,而且會嫌你的話擾了他們的心情。
這段時間,他一直尋找前些年玉米低產的原因,前些年的創業之路應該算是失敗的。
一個人的失敗有很多種,往往失敗在最信任、最親近的人身上,而傅韜恰恰就是這句話的印證,隻是目前,他還沒有尋找到問題的症結。
不知道是他不願想,還是不敢想,每次揣測是否在澆水環節上出了問題,他趕緊自欺欺人告誡自己,不會的,傅方不會這麽不負責任的,看著她每天也在忙碌,雖然每天出工時間不長,可是到玉米地換管子也都是一兩個小時才回來。
不過,可能是熟能生巧吧,這些年,張忠明找到滴灌澆水的竅門了,好像125管子沒有出現爆管的現象。
他萬萬沒想到,張忠明為了讓125水管不爆管,自己圖省事,一股水同時開了三道管子,這是滴灌澆水的大忌。
他更沒想到的是,前些年,張忠明是一股水同時開四道管子。要不,怎麽他家的玉米產量,年年在布拉克村排在末尾,年年墊底呢。
從鄉政府出來,他沒有沿著西邊的道路原路返回果園,而是繞行到以前的老路從東邊回去,他順便看看玉米的長勢。
這幾個月外出時,圖路途近,圖方便,都是從工程隊修築的新路進進出出的。
這一個多月,自己光忙著蘋果和樹上幹杏了,也不知玉米長成是啥樣了。
東邊的老路邊上就是自家玉米地,從路上就能看到玉米長勢。
前幾天看到挨著蘋果地西邊的那塊玉米地,長的還湊湊合合,不知咋回事,自家的玉米地,咋一到了八月份,玉米就成片成片的旱死呢。
看看傅方兩口子,還是老樣子,澆水期間,張忠明早上七點半起床到玉米地換水,八點半回來吃早飯,然後睡個囫圇覺。到了上午十二點又到玉米地去,吃完午飯後再睡個午覺。下午六點,太陽不太毒辣了,又到玉米地忙乎,到了八點回來吃晚飯。
張忠明夫婦依舊跟往常一樣,雷打不動的生活、勞作規律,傅韜給他說幾次了,不要一天到晚幹得不到5個小時的活。
傅韜一說,他們兩口子就開始說,傅韜把他們當毛驢子用,不把他們當人看待了,還是老樣子,不願更改。
當他把車停到玉米地東北角時,隻見曾陽雇傭的三個農工,坐在自家防護林陰涼處拿著撲克牌玩著鬥地主,草地上散落著一堆一元的現金,悠閑自在。
傅韜知道這些農工都是曾陽雇來幹果園農活的,是給他們按月發工資的。
看著他們竟然在農忙時跑到自家地裏躲清閑,放任著曾陽家果樹下近一米高的雜草而不顧,連割草用的便捷式割草機都被他們扔在太陽底下。
傅韜實在是看不下去了,不忍心這些農工這樣不負責任對待給他們發工資的曾陽。
話語不多的他,走到跟前忍不住斥責起來,“哎,小王,曾老板花錢請你們來,可不是在樹蔭底下鬥地主的。這樣子,偷奸耍滑,不太好吧。”
被稱為小王的是一位四十出頭的河北男子,他聽了傅韜的話,趕緊收起手中的撲克牌,見其他兩人置若罔聞,趕緊用腳尖踢踢那沉浸在遊戲之中的一老一少。
小王撓著頭皮不住點著頭,不好意思解釋道:“傅老板,我們也就是剛剛休息一小會,太陽實在是太毒了。”
依舊坐在草地上不動的20出頭的小夥子,正是贏錢、手氣最好的時刻,眼看自己贏錢的好事被多管閑事的傅韜攪黃了。
年輕小夥仰著臉斜睨一下傅韜,不悅的低聲嘟囔著:“管好你自己的人啥,你家老張比我們還會偷奸耍滑呢,我們這招都是跟他學的呢,他可是我們的師傅。”
傅韜一聽來了火氣,“小小屁孩子,胡說八道啥呢?礙著老張啥事了?”他最容不下別人在他麵前挑撥離間。
“我是小屁孩,可比你看得清楚,你瞅瞅老張把你的玉米都澆成啥樣了?他幹活還不如我們對曾老板用心呢。”年輕小夥血氣方剛,如實反駁著。
小王見傅韜的臉色越發難堪,趕緊用腳踢了下還打算繼續說下去的小夥,使了個眼色,幾個人把撲克牌收進口袋中,小夥子收起地上散落的一元錢,拿著割草機離開。
小王朝前走了幾步,停頓了一下,他與傅韜相處時,每逢遇到難事會找他幫忙,傅韜從來都是熱情相助。
這幾年他一直想把看在眼裏、藏在心裏的話如實告訴傅韜,但是不知該如何說出口,既然今天這個窗戶紙被捅破了,他還是善意得提醒一下蒙在鼓裏的傅老板吧。
他又返回來,走到傅韜跟前,看著又黑又瘦的傅韜,同情得提醒道:“傅老哥,今天這話既然說開了,我也就不藏著掖著了,您剛才數落我們很對。不過,我有句大實話告訴你,信不信隨你,你姐夫人品不行,為人不地道,你以後得多個心眼提防,明年你最好不要讓他給你幹了,否則……好了,我不多說了,該去幹活了。這話說完就撂在這裏了,你可別給老張說,這話是我告訴你的。”
聽著小王推心置腹的話,望著他們三人倉皇離去的背影,傅韜站在原地許久,品味著年輕小夥子和小王剛才的話語,很不是滋味。
這麽多年來,不是沒人提醒過他,記得開發這片土地的第一年,曾陽就在他麵前多次說過,張忠明這個人人品差。但是曾陽說這話時,正是曾陽與張忠明因防護林地界之事發生口角後說的。
當時傅韜想,曾陽帶著個人情緒來評價張忠明的,不可偏信,也沒放在心裏。
前年,楊駿也曾在他麵前對張忠明的評價,話裏有話,欲言又止的,自己也沒放在心上。
在傅韜心裏,打虎要靠親兄弟,就算張忠明人品再差,應該差不到哪裏去,自己畢竟是他的小舅子。
再說了,還有自己的親姐姐在呢,應該不會對張忠明做得糊塗事放任不管吧。
再往見外的話來說,張忠明倆口子這些年生活條件改善了,不就是傅韜一直照拂著他們得來的嗎?
他傅韜不虧欠他倆,掏心掏肺對待他倆,尤其是對自己的親姐姐可是言聽計從的,他們不會做喪良心的事的,不會以怨報恩的,不會的。
可是,曾陽家的農工小王雖說在幹活時有些偷奸耍滑,可是為人還是比較耿直的,不是那種說話不負責任的人。
當傅韜走到地塊東西角,看到那塊自家土質最好的60畝地上的玉米,怒火一下衝到腦門,氣的他頭昏目眩。
隻見眼前的玉米又是一副半死不活的長勢,參差不齊的玉米因為缺水已經焦黃,成片成片的玉米都是東倒西歪的,今天好像在給這塊地澆水嗎,怎麽地麵是幹得。
看著缺水幹旱造成的玉米成片焊絲,傅韜納悶,自己花錢買的寧河大渠的水、機井抽的水都流到哪裏去了?不會飛到天上去了吧。
傅韜沿著防護林朝玉米深處走去,來找尋原因,等朝裏大概走了二十多步時,看到眼前的一幕,有種欲哭無淚、想罵張忠明娘、暴打張忠明一頓的衝動。
自家的125管子的末端在6月份澆水前,是自己親自用鐵絲綁的,當初綁的結結實實、密不透水。
如今,不知何時被何人解開了,125管子末端下麵的莊稼地,uu看書.uukashu.c被自家玉米地下遊的農民用鐵鍬挖了一道長長的小渠,上麵鋪了層白色塑料布,一直把125管子裏流出的水引到啞姑家的玉米地頭。
搞了半天,自己家的玉米被旱死了,水和肥料全都到啞姑家的地頭了。
被怒火中燒的傅韜已經氣得失去了理智,暈頭轉向了,忘記了用身上的手機拍照取證,上報村委會或派出所這件最起碼的事情了,氣呼呼開著車回到院落。
院中的張忠明坐在沙棗樹下正逗弄著外孫女玩呢,沙棗樹下的小茶幾上擺著一牙牙切好的紅壤西瓜,他跟沒事人一樣,在農忙時怡然自得享受著含飴弄孫的生活。
下了車,一看六點鍾了,張忠明還在院子裏悠閑自在得休息,他究竟是來果園養老來了,還是打工來了?
傅韜更惱火了,也不管張忠明的兩個女兒蓮蓮和姍姍在院子中間的小桌上吃著西瓜。
第一次,當著外甥女的麵沒有給張忠明留一點情麵,劈頭蓋臉問道:“你澆水時幹啥吃的?啞姑把水偷完了,你都不知道?你咋樣澆水的?咋樣檢查滴灌帶的?你究竟檢查滴灌帶了沒有?是不是每次都在應付差事?這麽多年,你是不是一直都在糊弄我呢?”
一連串的發問,一下戳到了張忠明的短處,他趕緊放下外孫,起身騎上摩托車準備過去看看情況。
本來在機井邊忙著拔雞毛、準備晚上給兩個女兒做大盤雞的傅方一聽,連雞毛都顧不上拔了,心虛得扔下盤子裏的三隻雞,濕漉漉的手往褲子上擦擦,坐上摩托車,倆人急慌慌朝與啞姑相鄰的地頭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