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傅韜計劃少給他們墊付些錢先買套七十來平米的房子,足夠傅方老倆口住了,他們三個閨女都已出嫁了,就是逢年過節來看望他倆,一家人擠擠也能湊合著過去,寧西市多少退休老人不都是這樣生活的?可張忠明死活不願意,說房子小太憋氣。


    房款、維修基金、稅費,連帶簡單裝潢,一下子花去了30多萬元,2011年以前他倆的工資早已按時支付,從未拖欠。這樣2012年這年夏天,傅方在弟弟這裏提前預支了他們兩口子後幾年在果園打工的工錢。


    雖說買房款等於把傅方倆口子後麵幾年的工資提前支付了,可也不可能看著他倆守著新房不吃不喝吧,傅韜每年又擠出錢給他倆預支一萬多元冬季的生活費、物業費和暖氣費等。


    傅方倆人一年裏春、夏、秋三個季節7個月在果園打工,都是包吃包喝包住,自己不花一分錢,倆個人一個冬天一萬來元足夠花了。


    前前後後算下來,傅方倆口子早已在2012年提前把後麵的七八年的工資花銷完了。在寧西市擁有了一套樓房,總算成了城裏人了,倆口子感激涕零,信誓旦旦承諾道,今後一定好好給弟弟幹,用吃奶的勁來幹活,一定不再讓弟弟賠錢了。


    自從他們擁有了一套城市住房,張忠明比以前變得更喜歡回寧北縣農村老家了,以前那幾年倆口子是冬季在農村平房住,春夏秋三季中途也就回一兩次家,基本都在果園居住。


    這幾年雖說把寧北縣鄉下的平房賣了,可倆口子回家鄉的次數反而越來越多了。張忠明倆口子格外喜歡同村人用羨慕嫉妒恨的神情打量他倆,在同村人發紅的眼神下,倆人的頭昂得像鬥架的小公雞般那樣高,有種衣錦還鄉的感覺,從未有的自信。


    張忠明倆人如今在村裏也算是個人物了,總算不用再活得窩窩囊囊讓人看不起了,跟同村裏人說話聲音也高了,氣也粗了,以前斜著眼打量他們的大戶馬奎現在跟他們說話都是客客氣氣的,張忠明終於可以揚眉吐氣,活得像個人樣了。


    現實永遠是真實得難以讓人接受,再善於偽裝的人在時間的衝刷下,早晚都會原形畢露。


    所以說時間是辨別人品好壞的最佳工具,時間是考驗一個人良知的無形、看不到摸不著的精密儀器,時間能讓被隱藏的現實展現得那樣殘酷、那樣無情、那樣無助、那樣無力、那樣無奈,而又格外真實。


    時間又喜歡捉弄人,被刻意掩飾的真相就是時間捉弄人的結果,往往來得那樣慢,幾乎停滯不前,如同老牛拉破車吱扭吱扭慢騰騰得走來,等善良的人們看到真相時,一切都遲了,無法挽回了。


    張忠明倆人嘟囔著,總不能現在就回去吧,得了,幹脆倆人坐在玉米地頭先給三個女兒打了個電話,最近幾個外孫女和外孫都咋樣,半個多月沒見這些小家夥了,挺想他們的。倆人與三個女兒聊聊天打發了時間,然後又嘀嘀咕咕了一陣子,看看西邊的日頭,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得哩,時間差不多了,該回家做飯吃了。傅方起身拍拍身後的灰塵,跨上摩托車。


    倆人晃悠悠坐著摩托車“風塵仆仆”得回到院子裏,進了廚房傅方開始忙碌起來,手腳麻利得從海爾冰櫃拿出一大塊羊肉,晚上吃個湯麵片吧,中午吃的是韭菜炒雞蛋家常麵,沒吃肉,張忠明午飯時就叨叨了,幹脆多放點肉堵住他的嘴吧。


    院子裏沒有紅色皮卡車,傅韜又出去了?無事可幹的張忠明探頭探腦站在傅韜土坯房窗戶瞅瞅裏麵,心裏腹誹,也不知道整天瞎忙個啥哩。


    原來,剛才計算完各家應繳的電費,傅韜輕車熟路拍照發到他發起的手機微信群裏-----大雜院。最後語音說了句話:“朋友們,各自把應付的電費微信轉賬給我,最後期限限製到明天上午12點。”


    總算得空小憩一會兒,他坐在沙發前,給自己倒了杯荊芥茶,在自家地頭的陰坡、自然溝裏有不少野生的荊芥,開著淺淺的淡藍色,聞聞葉片有股濃濃的清香味。


    每年5月份,他都會到陰坡和溝裏去采摘一些,自然晾幹後留一些自己泡茶喝,一大部分送給自己老娘,老人家肝火旺,眼睛常常發澀發幹,喝了這茶後會舒服些。荊芥有解熱、抗炎鎮痰、抗癌的作用。


    這段時間地裏事情太多,債務壓身,臨近還貸款的日子越來越近,這不是著急上火的,最近肝火有些旺,慢性咽炎又犯了,喝了三四天,感覺好多了。


    沒坐一會兒,手機響了,傅韜接聽後,趕緊出門,火燒火燎得開車往離這裏大約五六公裏的村莊趕去。


    剛才的電話是布拉克村的好朋友亞森江打得,原來亞森江的弟弟賽夫喝農藥了,現在人事不省,急需要送到鄉衛生院搶救,家裏沒車,想到了他,讓傅韜幫忙將人送到衛生院去搶救。


    紅色皮卡車以七十多碼的速度在砂石路上飛馳,砂石路坎坷不平,墊得皮卡車到處叮裏咣啷亂響。皮卡車所過之處,一陣土灰揚起,灰騰騰的,看不到後麵的景色,一陣功夫,烏煙瘴氣的灰塵一路而起。


    沒到幾分鍾,傅韜就趕到亞森江爸爸家,將車位置停好,皮卡車屁股對著大門,將車廂門打開。


    院落大門早已圍觀了不少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老百姓,三個一群、五個一堆得竊竊私語,把大門堵得水泄不通。


    見傅韜來了,大夥主動上前來打著招呼,並自覺給他讓條路。傅韜穿過人群,幾個大步跨到亞森江爸爸家西偏房裏,隻見身材高大的賽夫躺在土炕上已經昏迷了。


    顧不上其他,他趕緊與亞森江在幾個壯小夥子的幫助下,吃力將賽夫抬到皮卡車車廂上,幾個小夥自覺上了後車廂,傅韜開車飛馳到鄉衛生院。


    到鄉衛生院,在醫生指揮下,大家又手忙腳亂的把人抬進搶救室,醫生和三個護士快速進去搶救。


    坐在走廊的長條椅子上,亞森江著急得不時將耳朵貼在緊閉的手術門前聽聽裏麵的動靜,一會兒在走廊著急得踱著步。見他心神不寧的樣子,傅韜感傷起來,叫他過來坐下休息,順便問下賽夫喝農藥的原因,來分散亞森江的注意力。


    這麽多年來,賽夫經常來果園幹雜貨掙錢,在傅韜眼裏,他是這些小夥子中最靦腆的一個,人話不多,幹活心靈手巧。


    上次來果園幹活大概是半年前剛開春時,當時賽夫家裏沒啥活了,他就來給果園打工,給傅韜拉125水帶和滴灌帶,uu看書 .uukan然後接小三通等雜活。傅韜和他用兩天時間把準備工作幹好,倆人幹活都手腳麻利,效率快。記得是第二天晚上,果園的果樹全部都上水了,沒耽誤一點功夫。當時賽夫幹完兩天活,羞赧得跟傅韜開口,當天結賬拿走了兩天工錢。


    沒想到小半年時間沒見麵,他竟然幹出這種傻事,傅韜噓唏不已。心裏猜測到,會不會是跟他對象鬧崩了,34歲的賽夫因性格靦腆,一直沒有女朋友。兩年前好不容易相處了對象,雖說姑娘是個30來歲的老姑娘,但好像是鄉裏學校的老師。


    曾經聽亞森江說過,人家姑娘就是看上賽夫為人老實勤快、心靈手巧,沒啥抽煙喝酒的惡習。賽夫對這個姑娘自然是一見鍾情,滿意的不得了。


    亞森江用流利的漢話講述了事情的經過,原來,今年元旦,姑娘提出倆人結婚的唯一條件是在鄉裏買一套房子作為婚房。


    但是賽夫早已在村裏劃分的宅基地上享受了國家補貼政策蓋建了一幢80平米的抗震安居房,還搞了比較豪華的裝修,前前後後也花了六七萬元,手頭實在沒錢了。他建議就拿村裏的住宅當婚房,倆人結婚後,女方上下班他保證每天騎摩托車接送。姑娘見在鄉裏買房是不可能了,就與賽夫告吹了,沒幾天與一個在鄉裏有房的男子談起了戀愛,一周前,倆人已經結婚了。


    性格內向的賽夫聽說姑娘結婚了,幾天躲在家裏不言不語,家人勸說安慰他,心情似乎好了些,都沒有想到今天下午趁家裏老人到鄰居家串門時機,他會走上這條絕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烏孫山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伊語滌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伊語滌生並收藏烏孫山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