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夢蘭並未聽錯,天魔在耳邊所說那一句正是“挾天子而令諸侯”。
所以,這才是他選擇輔佐陳煜登上帝位的緣由罷。
扶持一個不愛江山的皇子,借機扳倒對手,等到前路平坦無阻後,再謀國,的確是一條不錯的選擇。
但她仍舊不能理解他為何選擇在此時入宮。
麵見帝君百臣,那不就是昭告天下他懷瑞王棄戰回都了嗎?西南郡恰又是他回都之後新起戰事。對此他又該如何解釋?而皇帝那邊又要怎麽說服?
阮夢蘭扶著阮闡穿過庭院,單薄的身影隱沒在一片蕭瑟秋風裏。
溪兒怔怔的盯著那抹身影,瞳孔忽的浮起薄如刀鋒的寒冰。
秋風挽著她的烏發,將頸項旁纏著的幾縷花白曝露在薄日下。
難道破解封印的代價,要從現在開始了嗎?
少年目中的光亮逐漸暗沉下去,似乎融入了無盡的黑夜,良久沒有恢複過來。
而江淮城中的一處庭院裏,卻有人正用一種毫無誇讚之情的句子來誇讚坐在他對麵悠悠然飲茶的人。
“我小瞧了你了。”
芙嵐停止了吹奏,將笛子放在桌上,正用一副萬分驚訝的神情盯著陳璿。
就在方才,公主殿下不管曼妙樂聲,開始在他耳邊喋喋不休,說著今日江淮城的巨變。
諸如,十一皇子的人正跪在宮門外請求皇帝將肅王的兵馬驅逐出臨海郡;再如,肅王刺殺景青玉的事情也被浣妃在朝中當官的弟兄給抖摟了出來。肅王一早就被宣入議政殿,裏麵的情況似乎不容樂觀。倒是景城王知情後沒什麽動靜,不知道在打什麽主意。
還有便是章渠的案子皇帝從頭到尾竟不曾審會,隻不過想比起肅王這樁,阮闡被慶娘娘遣送回府的事情並未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但陳璿正不屬於“太多人”那一邊。
“你居然將肅王刺殺景城王的事抖摟給了宗正府?你有證據?”
陳璿莞爾:“證據這東西,宗正府自有辦法查到,府裏有一位姓許的官員。是浣妃的表兄、十一皇子的表舅,而肅王又是十皇子的人,抓到了治罪肅王的把柄,許卿定當盡力查明所有事情。”
“我之前的確小瞧你了。”
芙嵐漫不經心一語,心下卻對這女子刮目相看。
自己隻是與她提到,要將肅王帶兵馬入都的事透露給十一皇子而已。誰想她竟還將肅王刺殺景青玉的事轉交給了宗正府!
向來,宗室親貴有罪要先向宗正府申訴。之後宗正府再上報給帝王,大多都可從輕發落。這原是好事,然而對於身為一郡之王的肅王來說,這卻是兜頭大禍。
若他的罪證不轉交與宗正府便罷,皇帝本就包庇他,自是無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了,再說那兵馬本就是皇帝宣召的,皇帝即便再狠心也不會斬掉自己的臂膀。
但事情一經宗正府審查。隻有可能越鬧越大。加上肅王原先與景青玉為一青樓女子出手相爭就曾掀起了不小的轟動。一郡之王的威勢早因皇帝的懲處跌了大半。如今再生一事,正是給了十一皇子一次機會,十一皇子的臣屬把肅王帶兵入境之事與刺殺景青玉一事毫無紕漏的融合在了一起,將傳言變成:肅王帶兵入境,殺景王,勢要造反!
皇帝縱然不甘。可謠言四起,蠱惑人心,若不處置肅王,一是不知該如何與景城王這座金庫交代;二是因著西南郡的戰事,民心本就微有動搖。大淮王朝立國不久,為安撫經曆戰亂的千萬子民,國政一直是一項一項有條不紊的推行。但若肅王造反的謠言壓製不下,隻怕會阻礙國政的推行。
而國政一旦受阻,民亂想必隨時都有可能將新朝摧毀。
為此,皇帝勃然大怒,將議政殿中的四位臣子訓斥得連大氣都不敢出!
即便是年少氣盛的劉雲影,也跪拜在地緊蹙著眉頭,唯恐天子一怒之下連審章渠的案子。
對於天牢裏重犯的奇異死亡,他實在是不知情,那些人下手都極有分寸,刑罰雖然殘酷,卻又不至於傷及犯人的性命。被押入天牢的犯人雖然生不如死,但的確也隻是停留在生不如死的層麵上而已。
皇帝在議政殿中踱來踱去,手裏拿著一份剛被呈上來的“證據。”
其中清清楚楚的寫出肅王兵馬駐紮之地,包括其與帝都的距離,地形險要與否,軍隊人數等。尾處還用了些話簡單的描述出肅王刺殺景青玉的手段。
皇帝走到肅王麵前來,狠狠的將卷軸摔倒他臉上:“你帶兵入都!證據確鑿!是否知罪?!”
還不等他有所辯駁,皇帝又喝道:“景城王是朕的臣子,你膽敢刺殺他,你可曾把朕放在眼裏?”
肅王苦著臉,想說什麽又不敢說,抓著卷軸瞧了片刻,心裏越發的沉重。
可即便如此,肅王也隻是在擔心自己的性命榮華,皇帝卻是在擔憂整個大淮江山。
左丞與右丞麵麵相覷,根本就不敢說話,這事與他們並無直接的牽扯,卻平白的陪了肅王挨罵一個早上,個個膽戰心驚,心有不忿。
而皇帝心底更是恨不得把這個辦事馬虎、作風極不謹慎的肅王一腳踢開,可他手下的幾萬兵馬又是皇帝十分舍不得的。雖然知道他暗下倒向了十皇子而不是自己最疼愛的太子,皇帝仍是想借他之手扳倒陳浚,結果可好,肅王才來臨海郡不日,便捅出了大婁子。
訓斥了肅王一番,皇帝忽的揮手叫來於總管,將話鋒一轉:“太子為何還不進宮?”
於總管躬身回到:“回皇上,太子他,他……”
“有話直說!”
“東宮那邊還未找回太子,不知道殿下去了哪兒。”於總管說罷,已是一副視死如歸的模樣。
然而皇帝隻是歎了口氣,並未責怪於他:“把十一皇子和十皇子給朕叫來。”
“是。”於總管鬆了口氣,邁著小步子退下去。
殿門方啟。便有宮人慌慌張張的跑了進來,看見禦前侍奉的宮人極不穩重,皇帝更是怒不可遏,旋即叱責道:“再這樣擅闖議政殿,朕就摘了你的腦袋!”
宮人撲跪在地,顫抖著身子:“皇上恕罪。皇上恕罪,懷瑞王……懷瑞王求見。”
皇帝猛然一震。神色在一霎之間轉換明暗。而跪著那幾人的驚詫並不亞於皇帝。
西南郡戰事未平,這當頭上陳浚竟然私自回都!縱然他戰功顯赫,權勢極大,可這的確不該是一軍統帥所為。
皇帝斂眉想了僅片刻,便命宮人去請他進來。
腳步聲從議政殿外傳進來,說輕不輕,說重不重,可每一個腳步聲傳來卻能將四位臣子的心震得一震。
他們並不敢抬頭來看,都隻是用眼尾瞟到了紫袍的一角。隨著腳步微的揚起。衣袍的主人對於殿中的狀況並不覺得驚訝,走到劉雲影身旁時,便跪了下來,給皇帝行禮:“叩見皇上。”
“浚兒快起來。”皇帝出乎意料的溫和,伸手作勢要將他扶起。天魔應勢起身,末了。看似漫不經心的斜了劉雲影一眼,但對於少將來說,那眼神正似一柄尖刀,深深嵌入他的每一寸肌膚。
“你怎麽回來了?”皇帝並不多作寒暄,目光幽深的望著他。
天魔麵色漠然:“聽聞羽騎被皇上從宮中遣去一半,是臣管教不力,這才匆匆回都。打算好好整頓軍風,不能再讓屬下惹皇上生氣。”
他這一番話說得理所當然,倒讓皇帝挑不出什麽直接的毛病來。
可言下之意,不是傻子都聽得明白。換一句話說,便是“你趁我不在整了我的手下,我當然要回來看看是怎麽回事。”
皇帝臉色一沉,竟一時啞然。
但他卻不會將這份不滿表露出來,他是天子,既要有天子的威勢,也要有常人沒有的寬厚與製衡臣下的手段。當下便順著天魔的話淡淡道:“羽騎驍勇善戰,理應回到戰場輔佐浚兒才是,朕想著慕容將軍為人穩重、又對宮中熟悉,倒可讓他為浚兒分分憂接管武門。不過這樣一來,承祿兩門就需加些人手,這才讓少將調遣侍衛過來。”
皇帝的話同樣也隻是層麵的而已,在場的人有誰不知道,失去宮門的掌管權,便是失去了受帝王重用的機會,更是失去了在某種程度上的權勢。
但天魔並未繼續談論這個話題,而是看了看肅王,說道:“臣方從西南郡回來,入宮拜見皇上時,見宮外跪著的臣子都在要求皇上懲戒肅王,說肅王擅自帶兵馬入都,這是怎麽一回事?”
“不止是這一樁,還有另一樁刺殺景城王的案件!”皇帝恨歎一聲。
“哦?”天魔故作驚訝,“竟還有此事?”
肅王抬起頭來看他,見他嘴角攜了一份冷笑,又是窘迫又是敢怒不敢言。各種神色交匯在一起讓肅王此時看起來十分滑稽。
天魔轉而將視線移開,眼裏意味更深,他向皇帝道:“有一事,不知皇上知道與否?”
“你說。”
天魔見皇帝目光遊轉疑慮,想是那些“進諫”的臣子並未將“遣肅王帶兵前去西南郡支援”的計策道來,便說:“臣也是道聽途說,外頭的大臣們,並非想置肅王於死地,隻是覺得肅王帶兵入都,一來動搖民心,二來有損天威,不能不處置,但若是處置得當,並不是不可。肅王畢竟是一郡之王,也不能往重了處置。”
肅王聞言一喜,沒想到這個平日裏並無太多來往的懷瑞王竟在緊要時刻第一個站出來為自己說情,心下不論如何也都對陳浚多了分感激。
再看皇帝的怒色退了不少,更是覺得開脫的機會來了。
連作為十皇子一派的左丞,都不禁舒了口氣,畢竟損失肅王,對十皇子有害無利。
這回,連懷瑞王都開口替肅王求情,事情大約也沒想象中的那麽糟糕了。
皇帝眉目一動:“浚兒認為如何處置才好?”
天魔負手而立,說道:“肅王擅自帶兵入都,理應重懲,可現下西南郡戰事未平,溪郡若再失了肅王,朝局隻怕動蕩不安,可若不處置肅王,民心難穩,最好的辦法便是讓肅王帶兵前往西南郡,戴罪立功!”
所以,這才是他選擇輔佐陳煜登上帝位的緣由罷。
扶持一個不愛江山的皇子,借機扳倒對手,等到前路平坦無阻後,再謀國,的確是一條不錯的選擇。
但她仍舊不能理解他為何選擇在此時入宮。
麵見帝君百臣,那不就是昭告天下他懷瑞王棄戰回都了嗎?西南郡恰又是他回都之後新起戰事。對此他又該如何解釋?而皇帝那邊又要怎麽說服?
阮夢蘭扶著阮闡穿過庭院,單薄的身影隱沒在一片蕭瑟秋風裏。
溪兒怔怔的盯著那抹身影,瞳孔忽的浮起薄如刀鋒的寒冰。
秋風挽著她的烏發,將頸項旁纏著的幾縷花白曝露在薄日下。
難道破解封印的代價,要從現在開始了嗎?
少年目中的光亮逐漸暗沉下去,似乎融入了無盡的黑夜,良久沒有恢複過來。
而江淮城中的一處庭院裏,卻有人正用一種毫無誇讚之情的句子來誇讚坐在他對麵悠悠然飲茶的人。
“我小瞧了你了。”
芙嵐停止了吹奏,將笛子放在桌上,正用一副萬分驚訝的神情盯著陳璿。
就在方才,公主殿下不管曼妙樂聲,開始在他耳邊喋喋不休,說著今日江淮城的巨變。
諸如,十一皇子的人正跪在宮門外請求皇帝將肅王的兵馬驅逐出臨海郡;再如,肅王刺殺景青玉的事情也被浣妃在朝中當官的弟兄給抖摟了出來。肅王一早就被宣入議政殿,裏麵的情況似乎不容樂觀。倒是景城王知情後沒什麽動靜,不知道在打什麽主意。
還有便是章渠的案子皇帝從頭到尾竟不曾審會,隻不過想比起肅王這樁,阮闡被慶娘娘遣送回府的事情並未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但陳璿正不屬於“太多人”那一邊。
“你居然將肅王刺殺景城王的事抖摟給了宗正府?你有證據?”
陳璿莞爾:“證據這東西,宗正府自有辦法查到,府裏有一位姓許的官員。是浣妃的表兄、十一皇子的表舅,而肅王又是十皇子的人,抓到了治罪肅王的把柄,許卿定當盡力查明所有事情。”
“我之前的確小瞧你了。”
芙嵐漫不經心一語,心下卻對這女子刮目相看。
自己隻是與她提到,要將肅王帶兵馬入都的事透露給十一皇子而已。誰想她竟還將肅王刺殺景青玉的事轉交給了宗正府!
向來,宗室親貴有罪要先向宗正府申訴。之後宗正府再上報給帝王,大多都可從輕發落。這原是好事,然而對於身為一郡之王的肅王來說,這卻是兜頭大禍。
若他的罪證不轉交與宗正府便罷,皇帝本就包庇他,自是無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了,再說那兵馬本就是皇帝宣召的,皇帝即便再狠心也不會斬掉自己的臂膀。
但事情一經宗正府審查。隻有可能越鬧越大。加上肅王原先與景青玉為一青樓女子出手相爭就曾掀起了不小的轟動。一郡之王的威勢早因皇帝的懲處跌了大半。如今再生一事,正是給了十一皇子一次機會,十一皇子的臣屬把肅王帶兵入境之事與刺殺景青玉一事毫無紕漏的融合在了一起,將傳言變成:肅王帶兵入境,殺景王,勢要造反!
皇帝縱然不甘。可謠言四起,蠱惑人心,若不處置肅王,一是不知該如何與景城王這座金庫交代;二是因著西南郡的戰事,民心本就微有動搖。大淮王朝立國不久,為安撫經曆戰亂的千萬子民,國政一直是一項一項有條不紊的推行。但若肅王造反的謠言壓製不下,隻怕會阻礙國政的推行。
而國政一旦受阻,民亂想必隨時都有可能將新朝摧毀。
為此,皇帝勃然大怒,將議政殿中的四位臣子訓斥得連大氣都不敢出!
即便是年少氣盛的劉雲影,也跪拜在地緊蹙著眉頭,唯恐天子一怒之下連審章渠的案子。
對於天牢裏重犯的奇異死亡,他實在是不知情,那些人下手都極有分寸,刑罰雖然殘酷,卻又不至於傷及犯人的性命。被押入天牢的犯人雖然生不如死,但的確也隻是停留在生不如死的層麵上而已。
皇帝在議政殿中踱來踱去,手裏拿著一份剛被呈上來的“證據。”
其中清清楚楚的寫出肅王兵馬駐紮之地,包括其與帝都的距離,地形險要與否,軍隊人數等。尾處還用了些話簡單的描述出肅王刺殺景青玉的手段。
皇帝走到肅王麵前來,狠狠的將卷軸摔倒他臉上:“你帶兵入都!證據確鑿!是否知罪?!”
還不等他有所辯駁,皇帝又喝道:“景城王是朕的臣子,你膽敢刺殺他,你可曾把朕放在眼裏?”
肅王苦著臉,想說什麽又不敢說,抓著卷軸瞧了片刻,心裏越發的沉重。
可即便如此,肅王也隻是在擔心自己的性命榮華,皇帝卻是在擔憂整個大淮江山。
左丞與右丞麵麵相覷,根本就不敢說話,這事與他們並無直接的牽扯,卻平白的陪了肅王挨罵一個早上,個個膽戰心驚,心有不忿。
而皇帝心底更是恨不得把這個辦事馬虎、作風極不謹慎的肅王一腳踢開,可他手下的幾萬兵馬又是皇帝十分舍不得的。雖然知道他暗下倒向了十皇子而不是自己最疼愛的太子,皇帝仍是想借他之手扳倒陳浚,結果可好,肅王才來臨海郡不日,便捅出了大婁子。
訓斥了肅王一番,皇帝忽的揮手叫來於總管,將話鋒一轉:“太子為何還不進宮?”
於總管躬身回到:“回皇上,太子他,他……”
“有話直說!”
“東宮那邊還未找回太子,不知道殿下去了哪兒。”於總管說罷,已是一副視死如歸的模樣。
然而皇帝隻是歎了口氣,並未責怪於他:“把十一皇子和十皇子給朕叫來。”
“是。”於總管鬆了口氣,邁著小步子退下去。
殿門方啟。便有宮人慌慌張張的跑了進來,看見禦前侍奉的宮人極不穩重,皇帝更是怒不可遏,旋即叱責道:“再這樣擅闖議政殿,朕就摘了你的腦袋!”
宮人撲跪在地,顫抖著身子:“皇上恕罪。皇上恕罪,懷瑞王……懷瑞王求見。”
皇帝猛然一震。神色在一霎之間轉換明暗。而跪著那幾人的驚詫並不亞於皇帝。
西南郡戰事未平,這當頭上陳浚竟然私自回都!縱然他戰功顯赫,權勢極大,可這的確不該是一軍統帥所為。
皇帝斂眉想了僅片刻,便命宮人去請他進來。
腳步聲從議政殿外傳進來,說輕不輕,說重不重,可每一個腳步聲傳來卻能將四位臣子的心震得一震。
他們並不敢抬頭來看,都隻是用眼尾瞟到了紫袍的一角。隨著腳步微的揚起。衣袍的主人對於殿中的狀況並不覺得驚訝,走到劉雲影身旁時,便跪了下來,給皇帝行禮:“叩見皇上。”
“浚兒快起來。”皇帝出乎意料的溫和,伸手作勢要將他扶起。天魔應勢起身,末了。看似漫不經心的斜了劉雲影一眼,但對於少將來說,那眼神正似一柄尖刀,深深嵌入他的每一寸肌膚。
“你怎麽回來了?”皇帝並不多作寒暄,目光幽深的望著他。
天魔麵色漠然:“聽聞羽騎被皇上從宮中遣去一半,是臣管教不力,這才匆匆回都。打算好好整頓軍風,不能再讓屬下惹皇上生氣。”
他這一番話說得理所當然,倒讓皇帝挑不出什麽直接的毛病來。
可言下之意,不是傻子都聽得明白。換一句話說,便是“你趁我不在整了我的手下,我當然要回來看看是怎麽回事。”
皇帝臉色一沉,竟一時啞然。
但他卻不會將這份不滿表露出來,他是天子,既要有天子的威勢,也要有常人沒有的寬厚與製衡臣下的手段。當下便順著天魔的話淡淡道:“羽騎驍勇善戰,理應回到戰場輔佐浚兒才是,朕想著慕容將軍為人穩重、又對宮中熟悉,倒可讓他為浚兒分分憂接管武門。不過這樣一來,承祿兩門就需加些人手,這才讓少將調遣侍衛過來。”
皇帝的話同樣也隻是層麵的而已,在場的人有誰不知道,失去宮門的掌管權,便是失去了受帝王重用的機會,更是失去了在某種程度上的權勢。
但天魔並未繼續談論這個話題,而是看了看肅王,說道:“臣方從西南郡回來,入宮拜見皇上時,見宮外跪著的臣子都在要求皇上懲戒肅王,說肅王擅自帶兵馬入都,這是怎麽一回事?”
“不止是這一樁,還有另一樁刺殺景城王的案件!”皇帝恨歎一聲。
“哦?”天魔故作驚訝,“竟還有此事?”
肅王抬起頭來看他,見他嘴角攜了一份冷笑,又是窘迫又是敢怒不敢言。各種神色交匯在一起讓肅王此時看起來十分滑稽。
天魔轉而將視線移開,眼裏意味更深,他向皇帝道:“有一事,不知皇上知道與否?”
“你說。”
天魔見皇帝目光遊轉疑慮,想是那些“進諫”的臣子並未將“遣肅王帶兵前去西南郡支援”的計策道來,便說:“臣也是道聽途說,外頭的大臣們,並非想置肅王於死地,隻是覺得肅王帶兵入都,一來動搖民心,二來有損天威,不能不處置,但若是處置得當,並不是不可。肅王畢竟是一郡之王,也不能往重了處置。”
肅王聞言一喜,沒想到這個平日裏並無太多來往的懷瑞王竟在緊要時刻第一個站出來為自己說情,心下不論如何也都對陳浚多了分感激。
再看皇帝的怒色退了不少,更是覺得開脫的機會來了。
連作為十皇子一派的左丞,都不禁舒了口氣,畢竟損失肅王,對十皇子有害無利。
這回,連懷瑞王都開口替肅王求情,事情大約也沒想象中的那麽糟糕了。
皇帝眉目一動:“浚兒認為如何處置才好?”
天魔負手而立,說道:“肅王擅自帶兵入都,理應重懲,可現下西南郡戰事未平,溪郡若再失了肅王,朝局隻怕動蕩不安,可若不處置肅王,民心難穩,最好的辦法便是讓肅王帶兵前往西南郡,戴罪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