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費了四個多時辰給難民們做檢查,大多數人不是營養不良便是傷風感冒。涼州二十萬難民大軍,路上凍死的、餓死的、被殺的……抵達柳州的甚至不到三萬,然而就這三萬人也多多少少身上帶傷染病。


    楊子熙宣稱免費治療之後,營地裏便排起了長龍,她從天亮忙到天黑,積攢了數百點治療值,等著瞧病的隊伍卻幾乎沒有縮短,眾人千恩萬謝,眼巴巴的盼著小神醫明日繼續。


    對於楊子熙而言,這種機會也是難得的,甚至有些發災難財的味道。她甚至起了滯留一個月的念頭。


    可很快這念頭就被打消了,通過了解,楊子熙得知,柳州雖大,也養不起這許多難民,因此柳州知府嚴禁難民入城,卻在城門口開設了官派集市,向難民販賣糧食和日用品。


    集市的物價奇高,一石米要賣到二十兩銀子,差不多就是搶劫的節奏,柳州黃知府那才是發災難財的大戶!


    大多數涼州人逃亡的時候,都攜帶了銀子家當,那時候不肯為一袋大米舍棄銀子的人,現下怕是要毀斷腸子了。凡是有些家底的人都以高價換了米糧繼續南下了,剩下住在城門口棚屋裏的,便是真正的一窮二白的家夥。


    此地不宜久留,雖然可以提供大量的治療值,但物價實在是令人難以忍受,他們身上也就是幾百兩銀子和王曉石的那張銀票,可耗不起。


    於是楊子熙決定,停留幾日補充點物資,便啟程繼續南下。


    結束了手頭的活,告知其他病患明日再來。楊子熙便準確與子暮和王曉石匯合。子暮和曉石已經在難民棚屋裏尋了間還算過得去的屋子,為了留下小神醫,難民們自發的騰出最好的地方給了他們。


    不過即便如此,也就是座有頂的棚屋罷了,甚至連王員外家的馬廄都要比它強得多。


    王曉石帶著子暮已經兌換了一些糧食,此刻正在心疼銀子。見楊子熙回來了,便道:“官府的米價可真黑!分明都是太平倉的陳糧,竟然開價二十二兩一石!”


    楊子熙聞言皺了皺眉。


    太平倉是地方州縣囤積以備荒年的儲備糧,按道理沒有朝廷的批準,是不能隨意開倉的,更別說如柳州這般私售了。柳州黃知府分明是將涼州難民視為待宰的羔羊,準備榨幹最後一分油水再拋棄他們,任其自生自滅呢。


    “父母官?便是這般作為?”她忍不住開口道。


    王曉石苦笑:“父母官?自從涼州開始暴亂,我們哪還有父母官?暴民可不是良民,各地州縣都是有權便宜行事的。所以欽州敢公然屠殺難民。柳州也敢隨意榨取難民。準確的說我們已經算是黑戶了。”


    “這麽說……我們的戶籍上隻要存在涼州二字,豈不是哪裏都沒法去?”楊子熙忍不住道。


    “可以這麽說。”王曉石歎息道,“這也是大多數人留在此地的原因,但銀子總有一日會花完的。滯留在此地也沒法耕種,到頭來還是餓死一途。”


    楊子熙聞言,沉默了片刻,便尋了個鍋抓了幾把米:“先別想那麽多了,我們好好吃一頓才是真的。”


    當晚,熱騰騰的小米飯配上風幹野豬肉,三個人都吃撐了。食物的香味蔓延在難民營地裏,也引來了不少人關注。


    然而沒人敢上前打攪他們用餐,一來是涼州知府安排了衙役在難民營地駐守。以防難民哄搶糧食影響柳州治安;二來是營地裏多少人還指望著小神醫楊子熙治病救命,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第二日楊子熙沒有急於開張問診,而是跟著王曉石、子暮去了城門口的集市。


    集市人並不多,都是身穿衙役服的人在販賣,柳州老百姓是不被允許出城接觸難民的。東西種類倒是不少。小米、麵粉、紅薯、玉米,都是些頂飽的糧食。


    楊子熙買了點紅薯和玉米,又要了一石麵粉,便衝著衙役小哥道:“官爺,小女有事相求,不知可否行個方便?”


    那衙役小哥也不過弱冠的年紀,嘴上的毛還未張全,被楊子熙一聲官爺叫得心裏舒坦,見發話的是方才出手闊綽的三個少年人,便抬了抬下巴,模仿自家知府老爺般端著架子道:“說來聽聽罷。”


    楊子熙甜甜一笑:“我們姐弟從涼州來,原是行醫世家,屬於良民。隻是為暴徒所累,如今備受歧視。不知官爺可有門路,幫忙改個戶籍?我等願意重金酬謝。”


    那年輕衙役一聽,便有些心動了。每處州縣的戶籍都是保管在官府備案的,當地居民搬遷的時候,通常會到官府去開路引證明,便相當於戶口本,抵達新住地之後再到官府去登冊。柳州和涼州都屬於邊境州縣,管理本就鬆散,戶籍管理壓根就是筆糊塗賬,反正隻多不少,確保收稅派遣勞役的時候有據可循便是,根本做不到人人在冊、戶戶核銷。


    如今涼州城破,宋知府都沒有了性命,就別說那些戶籍冊子了,若是想將某個涼州人納入柳州編製……也是輕而易舉的事。眼前不過是三個孩子,最大的尚未弱冠,最小的才五六歲的模樣,怎麽也和大夏奸細搭不上邊,就算是替他們造個身份,也是不妨事的。


    他販賣官倉的糧食,雖然價高,但銀子可過不得他的手,都是歸知府老爺的。此刻聽說有機會撈外快,年輕衙役不覺心花怒放。


    “倒不是不可以,管戶籍的便是我家舅爺,卻不知你們出得起多少銀子?”他開口便準備漫天要價。


    楊子熙想了想道:“之前路過欽州的時候,欽州田知府是公然開價,獻銀百兩者可入城,可見欽州的戶籍是值一百兩銀子的,柳州比欽州要富裕些,那就算一百五十兩吧,我們姐弟三個願意出四百五十兩銀子。”


    年輕衙役張口結舌,他剛準備開價三百兩,對方都已經報價四百五十兩了?要知道他這輩子還未見過四百五十兩紋銀呢!”


    他張了張嘴,還未出聲,楊子熙又搶先道:“之所以開如此高的價格,是為了能盡快辦妥。我們姐弟在此地不會久留,頂多三日,三日後你拿來路引,我們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年輕衙役忙道:“一言為定,不過此事可得私下行事。”


    “自然該如此。”楊子熙笑道,“我們不會讓你難做的。”


    談妥了此事,楊子熙又花了五十兩銀子定了輛馬車,拖著東西回到了難民營,她便忙著去給人瞧病了,三日之後便啟程離開,走之前得盡可能多賺些治療值。


    三日之後,楊子熙拿到了用銀子買的路引,自此三人變成了柳州人。


    “四百五十兩銀子,二十石米糧啊!換這麽個東西真有用嗎?”回去之後,王曉石忍不住問道。


    “自然是有用的。”楊子熙瞥了眼子暮,“我已經問過路了,此次南下,我準備直奔淮州,聽聞那裏氣候四季如春,是魚米之鄉,本朝最好的書院南淮書院也在淮州,我們若是在淮州落腳,便可以送子暮入學讀書了。所以戶籍得準備妥當,南淮書院可是不收來曆不明的子弟的。”


    子暮小臉一僵,啃了一半的玉米棒子都掉了:“……”要不要這會子還惦記我的學業啊?~~~~(>_<)~~~~


    楊子熙倒是十分興奮,所謂孟母三遷,為了子暮的前途,她總得規劃妥當了才是。小家夥出身富貴,將來若是有機會與家人相認,可不能因為沒文化被嫌棄!就算是進了大宅門,那也得有宅鬥的水平才行啊!


    不知不覺中,楊子熙已經腦補了好些東西……


    ps:


    二更到,求表揚!求打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生死相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照燒茄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照燒茄子並收藏生死相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