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吳將子暮送回了家,謝絕了留下用飯直接回了醫館。楊子熙關上大門,便從廚房端來了飯菜。


    金燦燦的小米粥,十多個熱騰騰的白饅頭,一盤紅燒魚,一盤清炒藕片,一盤外買的醬牛肉,還有一碟鹽花生。她笑著給子暮盛上粥,道:“早知道你在外麵吃多了,我就少備些晚飯了。”


    子暮抓了個饅頭咬了一大口,又夾了口藕片。腮幫子鼓鼓的回道:“外麵的沒家裏的好吃,雖然你的手藝很一般。”


    楊子熙大笑,這家夥就是嘴巴壞,明明是誇讚,非要說的別別扭扭。她也拿起饅頭,一邊吃一邊道:“今日都上哪裏轉悠了?”


    “姓吳的不都跟你抱怨過了嗎?”子暮頭也不抬的猛下筷子。


    楊子熙伸手點了他額頭一下,斥道:“什麽姓吳的?人家可比你大多了,說話別這麽沒大沒小的。”吳家三口是幫傭的下人,按照這裏的習慣,主子對下人是可以隨意打罵的,就像劉家崔氏對待丫鬟槐花,讓她背黑鍋認打認罰,槐花也不敢吱一聲。可楊子熙不想這麽教育子暮,這也是他倆一直沒請丫鬟仆婦的原因。


    子暮用鼻子哼了一聲,悶頭吃喝。尊重?那個沒用的凡人?


    “話說我方才琢磨,你也該有五歲了吧?”楊子熙話鋒一轉,便入了正題。


    “大概吧。”子暮含含糊糊的道。


    “你是幾月幾日生的?”楊子熙追問道。


    子暮叼著筷子,抬眼望天,想了想道:“什麽叫幾月幾日生?”


    楊子熙道:“就是生日啊!你不是說你記不得過去的事了嗎?那生日呢?生日總不會也忘記了吧?”


    子暮快速的點了點頭,謊話總是越說越大的,他一直隱瞞著身份,反正楊子熙提起任何他的過去,他都一問三不知,所以楊子熙一直認為他是因為年紀太小,不記事的緣故。


    楊子熙聞言,歎了口氣道:“那便幹脆還是隨我吧,我是十二月二十日生人,你也同一日過生日好了,這樣年底我倆可以一道慶生。”


    “慶生?”子暮小聲的咕噥了一句,胸中生出一絲溫暖,他望著楊子熙的笑臉,突然有種甜甜的萌動。


    楊子熙放下筷子,摸摸他的頭道:“我一直忙,都疏忽了你,是該好好補償了。我想過了,不能這麽耽誤了你。雖然我們沒有太多的錢,算不上富裕,但給你尋個地方讀書認字還是辦得到的。涼州地方偏遠,沒有書館,但聽說富貴人家都有私塾。王員外家孩子不少,肯定有請西席。我明日便帶著你登門,看看能不能進王家私塾借讀……”巴拉巴拉,她絮絮叨叨的開始解釋自己替他規劃的求學計劃。


    子暮聞言,嘴裏的筷子吧嗒一聲掉在了桌上。男孩沉默了片刻,突然開口道:“我不去!”


    “……學富五車、肚子裏有貨,將來無論幹什麽……什麽?你不去?”楊子熙一愣,隨即不悅道,“小孩子怎麽能不愛念書呢!要知道我從五歲就開始上學,讀書讀到二十四歲,學了多少年才有今日的本事?做人要有理想!要啃吃苦拚搏!上學念書是必須的,而且不但要念書,還要學的好、學的精!門門拿第一……”她神轉折的又開始描述起自己的學霸曆史……


    子暮:“……”


    最終,在楊子熙持之以恒的魔音穿腦之下,子暮的沉默被視為了默認,無可奈何的應了。他事實上也並不太明白什麽叫私塾,什麽叫老師,隻是不想再被楊子熙叨念而已。


    第二日早晨,楊子熙先去醫館給昨日那孩子檢查了一番,用了藥。便留下黃、孫兩位大夫坐館,自己帶著子暮直奔王員外府。


    進了王府,老規矩先給老太君做了檢查。老人家近日葷腥吃的多了些,楊子熙開了些降血脂的藥,又下了忌口的單子,王員外親自吩咐了太君的貼身丫鬟,又將小廚房的人細細叮囑了一番。


    等王員外拿出謝儀的時候,楊子熙卻將銀子推了回去,道:“不瞞員外,我今兒來除了給老太君請安問診,還有另一件事厚顏相求。”


    王員外聞言,忙道:“什麽事?且說來聽聽,王某能辦到的,決不推辭。”


    “是這樣的,員外也知道,我上無父母,隻得子暮一個弟弟。如今我承接了董神醫的衣缽,料理仁和堂裏外事務。我弟弟便沒了人照管。我是女兒家,行醫乃是混口飯吃,大夫地位不高也就罷了。我弟弟卻是個難得的聰慧孩子,若不早早的啟蒙,將來難免誤了前程,所以我便準備給他尋個先生開蒙。


    可涼州的情況您也知道,尋到個識字的都是難得的,又哪裏有合適的先生?聽聞王員外家是有私塾的,也不知能否讓我弟弟入貴府借讀?一應花費我都準備齊全了。”


    “這有何不可?”王員外聞言,倒是答應的很爽快。事實上王家私塾就讀的孩子挺多,光王員外就有八個兒子,王家旁係兄弟的子嗣也有二十來個,請了個秀才教孩子讀書,一窩小子亂哄哄的,多一個也沒啥了不得。至於銀錢花費方麵,他更是不在乎,能拉攏住小神醫楊子熙,才是最重要的。


    因時候還早,王員外便命人帶著楊子熙姐弟去私塾瞧瞧,也好跟先生照個麵,明日好入學。


    王家的私塾位於王府東跨院西廂,楊子熙一手拎著百般不情願的子暮,跟著領路的小廝前行,那小廝忍著笑,偷偷的打量這姐弟倆。


    還未進得東跨院,遠遠的便聽到讀書聲。


    “……常棣之華,鄂不??。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喪之威,兄弟孔懷。原隰裒矣,兄弟求矣……”這是詩經中的小雅,教導兄親弟恭、手足之情的,文字極好,隻可惜被一群少年拖遝的嗓音讀得怪腔怪調。


    楊子熙不覺皺了皺眉,看來王家的教學環境也隻是一般而已。


    ************


    不好意思,家裏小孩在家,要伺候……so,剛碼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生死相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照燒茄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照燒茄子並收藏生死相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