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老同誌有點想不開啊。
朱振跪坐在張士誠麵前。
心裏很是煩躁。
沒事兒學什麽古,連跪坐都整出來了。
大家找張椅子一座,不舒服麽?
非得搞得那麽正式。
咱們又不是正經的儒家,也不是什麽正經的世家豪門,非要搞這種儀式感超強的東西嗎?
咱跟朱元璋一樣,一邊兒摳著腳丫子,一邊兒大碗喝茶不香嗎?心裏不斷吐槽,但是臉上卻帶著誠摯的微笑,“嶽父赤手空拳,打下東南數省這偌大的江山,如今東吳正是蓬勃發展的時候,怎麽能說老了呢?就算是再做十年的江山,嶽
父也隻是多了些治國的經驗而已,與老卻是扯不上任何關係的。”
張士誠聞言,輕笑了幾聲。
他笑的時候,眼角先是微微耷拉下去,鼻翼兩端出現兩道淺淺的法令紋,非但令人感受不到絲毫笑意,反而有一些毛骨悚然的危機感。
就像是麵對一頭饑餓的孤狼……
“賢婿,這話說的不夠實誠!恐怕你們應天一脈,除了我那胳膊肘往外拐的閨女,人人都咒我死吧。”張士誠看著朱振說道。朱振笑道:“應天與姑蘇,雖然護衛對立陣營,但是論功,嶽父還是拯救萬民於水火之中的賢王!小婿在您的治下呆的時間不算長,但是卻也知道人人感念嶽父的恩德。至
於外人如何看嶽父,那又如何?隻要無愧於天地,無愧於百姓,有何必在乎別人的看法呢?”
張士誠長眉微動,頗為詫異的凝視朱振。
自從朱振進屋以來,張士誠就在氣勢上完全壓製,他想要為自己即將展開的談話占的一個先機。孰料這位年紀未及而立的一方霸主卻一直一副雲淡風輕毫不介懷的樣子,更是一直隱晦的反駁著張士誠的話語,尤其是最後這一句頗有些警世恒言的意味,令張士誠如何
不驚異?
盛名之下無虛士,自己還是小瞧了這位朱元璋手下的第一寵臣啊……
稍微試探,張士誠便知道朱振不可小覷,此時這個少年郎,已經早就不是當初在姑蘇那個任憑自己拿捏的使者了。
想想也是,這個少年若是輕易便被自己壓倒,又如何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打下偌大的家業。
張士誠心裏清楚,自己的態度必須要轉變了。
莫要看朱振的地盤小,但是若論綜合實力,怕是不比眼下任何一家諸侯要差。
甚至若是論綜合實力,還要搶奪一些隻知道燒殺劫掠的諸侯。
起碼自己就未必守得住淮安這膏腴之地。銅壺裏的開水咕嘟咕嘟的冒著熱氣,張士誠伸手將銅壺提起,謝絕了朱振想要代勞的動作,笑道:“從老友那邊新得了一點極品的龍井,老夫迫不及待的想要嚐嚐,倒是有
些在你小子麵前班門弄斧了。”
眼下江南賣的最好的茶葉,都是朱振手下采摘的,進而販賣到全國各地的,在他麵前擺弄茶葉,確實有些班門弄斧。
剛從老友那邊得了極品的龍井?如同張士誠這種地位的人,不是封疆大吏,就是一方諸侯,他們牽扯了太多的利益,一舉一動都會被人無限放大,因此在麵對下屬或者同僚的時候,沒有一句話是廢話,
每一個字都蘊含著特殊的寓意。
張士誠這句話肯定不是隨便說說的,因為極品龍井的產量是非常稀少的,一方麵是製法繁複得來不易,一方麵也是朱振搞出的提高龍井檔次的手段。
而朱振剛剛送給方國珍兩斤茶葉可是沒幾天……
可方國珍不是說他與張士誠素有仇隙麽?寧願跑到安南國卻求購兵器甲胄都不求張士誠,怎地一轉身又將從朱振那裏“訛詐”來的龍井茶轉手送給張士誠?
這其中有故事啊……
張士誠顯然平素是喜好飲茶的,沏茶的手法很嫻熟。
看著張士誠將頭泡茶直接倒進兩個晶瑩剔透的白玉茶杯,朱振眉毛挑了挑,欲言又止。因為張士誠已經輕輕呷了一口,一邊回味,一邊讚歎道:“如此飲茶,仿若品嚐人生百味,平淡之中馨香雋永,回味無窮,賢婿雖然懂得製茶,但若是論飲茶,怕也是個門
外漢吧?”
張士誠看似雲淡風輕,卻少不得與朱振顯擺一番。
或許這是他成為一國之主之後,頗為得意的事情。
那就是舉止越發的沉穩,越發的有一國之君的氣派。
小小的飲茶,似乎也能讓他喝出莫大的學問來。
你老不會是叫我來喝茶的吧?
從一進門老張的言語就雲山霧罩的一個勁兒的試探,朱振不想這麽試探下去了,他開門見山:“嶽父召見在下,若是有何事需要在下去做,但請吩咐便是,切勿見外。”張士誠嗬嗬一笑:“哪裏有事?隻是前些時日重逢了一位多年未見的老友,心底感歎於人生苦短有若白駒過隙,一晃眼就已是昨日黃花青絲成雪……聽聞賢婿在那安南國購買了兩處海港,更得到安南國的允諾可以駐軍、收取商稅,著實感歎一代新人換舊人呐!想當年,老夫可是對於安南國垂涎三尺,卻最終未曾派出一兵一卒,引為平生憾
事。是以,聽到家奴稟告賢婿率領船隊抵達此處,便想尋賢婿過來,聊聊天,談談人生,談談治國!”
朱振咧開嘴巴,靦腆的一笑:“嗬嗬,倒是叫嶽父見笑了?”
老頭兒,你特麽跟我逗悶子呢?
有啥事兒,直言不行嗎?非得拐外抹角嗎?張士誠開懷大笑:“非也,非也,老夫是真的敬佩你!少年意氣,揮斥方遒,開疆於域外,比老夫強勝百倍!若是年青個三十年,老夫必定不會讓賢婿你專美於前,定要與
你爭上一爭!可惜啊,歲月無情雄心已泯,再不複當年之豪情矣……”
說到後來,已是不勝唏噓,充滿了英雄遲暮、垂垂老矣的感傷和無奈。想當年,這位也是揭竿而起,打的北元節節後退的豪雄。
那想到這才沒幾年,搞朱元璋這個臭和尚都那麽吃力了。朱振肅容道:“嶽父何出此言?您之一生,正是吾等後輩崇敬向往之榜樣!能夠以一己之力打下東吳偌大的家業,家家安居,戶戶樂業,如此功勳豈不勝過開疆拓土數倍?
”
這話確實發自內心。
且不說張士誠稱王稱霸,與朱元璋互相之間打的如何狗血淋頭,可他始終是曾經站在抗擊北元第一線的大佬。
這便是莫大的功勳!
因為沒有他們攪亂時局,消耗大元的國力,便不會有今天的大好局麵。
話又說回來,欲望這東西誰沒有呢?
一個手握東南數省十幾萬兵將的一方豪雄,若是在烽煙四起的時代裏,沒有一絲一毫的野心,那才叫不正常!
至於朱元璋何曾不是與張士誠有著一般的心態。他若不是有欲望,有野心,直接將韓林兒拉倒應天改多好!
“哈哈哈……今日竟然能得到賢婿這般稱讚,老夫這一生當可蓋棺定論,死有何憾?來來來,飲茶!”
不隻是真高興疑惑假高興,張士誠表現得甚為愉悅,還給朱振送了一頂高帽。
他張士誠之一生功過,哪裏輪得到朱振來評說?真正能評判的,隻有最後登基坐上龍椅的那個人。
朱振瞅著張士誠親手推到眼前的茶杯,神情糾結。
張士誠微微一愣:“為何不飲?”朱振沉吟了一下,盯著那晶瑩剔透的白玉茶杯:“再好的茶葉,也是經由人手炒製出來的,期間難免有雜物塵埃沾染,所以隻要是炒製出來的茶葉,第一泡都是要倒掉的,
嶽父身為一國之主,身邊兒人從未與你提起過嗎?”
他說的有些糾結,實在是不願給張士誠添堵,更不忍看著一個熱愛茶道的老者心靈受到傷害。畢竟一直都喝頭泡茶,這真不是一件令人心情愉快的事情……
*****
直到朱振走了好久,張士誠依舊一臉陰晴不定的跪坐在那裏。一個仆人模樣的老者弓著腰輕手輕腳的走進來,將一個小巧的瓷罐放在張士誠麵前的茶幾上,低聲道:“王爺,盱眙縣伯已然登船,臨走之時,說是此次出海攜帶的茶葉已
然用盡,唯有這一點剩餘,贈送給王爺。等回到海州之後,會安排人稍一些好茶請王爺品嚐。”
說完便垂首立於一旁,等待張士誠的吩咐。
然則張士誠卻一直默然不語,有些失神。
他還在耿耿於懷自己喝了那麽多年頭茶的事情。
自己確實出身貧苦,哪怕是做了王爺,也改變不了身上的那股泥土氣息。
雖然那些文臣在自己麵前表現的那麽恭敬,但是細節之間,自己表現出來的粗俗,怕是一直被人恥笑吧?
想想自己身為一國之主,竟然還要外人告訴自己這件事情。
張士誠如何不感覺到悲憤?
泥腿子,哪怕做了一國之主,也是泥腿子!
張士誠的內心忽然變得非常自卑。
船隊啟航之後,朱振坐在船艙裏琢磨著張士誠此次見他的用意。仔細回憶張士誠的態度以及每一句話語,朱振覺得這老家夥什麽也沒說,卻又什麽都說了……
所有的話語中,似乎都透著一股“暮為田舍翁”的悠然與恬淡。
更重要的是張士誠的態度,一個執掌東南數省,與天下英雄爭雄爭霸的人物,如今卻表現得猶如鄉村匹夫一般和藹、溫柔,沒有一絲一毫的霸氣側漏!
朱振有點明白了。這張士誠該不會是……怕了吧?
朱振跪坐在張士誠麵前。
心裏很是煩躁。
沒事兒學什麽古,連跪坐都整出來了。
大家找張椅子一座,不舒服麽?
非得搞得那麽正式。
咱們又不是正經的儒家,也不是什麽正經的世家豪門,非要搞這種儀式感超強的東西嗎?
咱跟朱元璋一樣,一邊兒摳著腳丫子,一邊兒大碗喝茶不香嗎?心裏不斷吐槽,但是臉上卻帶著誠摯的微笑,“嶽父赤手空拳,打下東南數省這偌大的江山,如今東吳正是蓬勃發展的時候,怎麽能說老了呢?就算是再做十年的江山,嶽
父也隻是多了些治國的經驗而已,與老卻是扯不上任何關係的。”
張士誠聞言,輕笑了幾聲。
他笑的時候,眼角先是微微耷拉下去,鼻翼兩端出現兩道淺淺的法令紋,非但令人感受不到絲毫笑意,反而有一些毛骨悚然的危機感。
就像是麵對一頭饑餓的孤狼……
“賢婿,這話說的不夠實誠!恐怕你們應天一脈,除了我那胳膊肘往外拐的閨女,人人都咒我死吧。”張士誠看著朱振說道。朱振笑道:“應天與姑蘇,雖然護衛對立陣營,但是論功,嶽父還是拯救萬民於水火之中的賢王!小婿在您的治下呆的時間不算長,但是卻也知道人人感念嶽父的恩德。至
於外人如何看嶽父,那又如何?隻要無愧於天地,無愧於百姓,有何必在乎別人的看法呢?”
張士誠長眉微動,頗為詫異的凝視朱振。
自從朱振進屋以來,張士誠就在氣勢上完全壓製,他想要為自己即將展開的談話占的一個先機。孰料這位年紀未及而立的一方霸主卻一直一副雲淡風輕毫不介懷的樣子,更是一直隱晦的反駁著張士誠的話語,尤其是最後這一句頗有些警世恒言的意味,令張士誠如何
不驚異?
盛名之下無虛士,自己還是小瞧了這位朱元璋手下的第一寵臣啊……
稍微試探,張士誠便知道朱振不可小覷,此時這個少年郎,已經早就不是當初在姑蘇那個任憑自己拿捏的使者了。
想想也是,這個少年若是輕易便被自己壓倒,又如何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打下偌大的家業。
張士誠心裏清楚,自己的態度必須要轉變了。
莫要看朱振的地盤小,但是若論綜合實力,怕是不比眼下任何一家諸侯要差。
甚至若是論綜合實力,還要搶奪一些隻知道燒殺劫掠的諸侯。
起碼自己就未必守得住淮安這膏腴之地。銅壺裏的開水咕嘟咕嘟的冒著熱氣,張士誠伸手將銅壺提起,謝絕了朱振想要代勞的動作,笑道:“從老友那邊新得了一點極品的龍井,老夫迫不及待的想要嚐嚐,倒是有
些在你小子麵前班門弄斧了。”
眼下江南賣的最好的茶葉,都是朱振手下采摘的,進而販賣到全國各地的,在他麵前擺弄茶葉,確實有些班門弄斧。
剛從老友那邊得了極品的龍井?如同張士誠這種地位的人,不是封疆大吏,就是一方諸侯,他們牽扯了太多的利益,一舉一動都會被人無限放大,因此在麵對下屬或者同僚的時候,沒有一句話是廢話,
每一個字都蘊含著特殊的寓意。
張士誠這句話肯定不是隨便說說的,因為極品龍井的產量是非常稀少的,一方麵是製法繁複得來不易,一方麵也是朱振搞出的提高龍井檔次的手段。
而朱振剛剛送給方國珍兩斤茶葉可是沒幾天……
可方國珍不是說他與張士誠素有仇隙麽?寧願跑到安南國卻求購兵器甲胄都不求張士誠,怎地一轉身又將從朱振那裏“訛詐”來的龍井茶轉手送給張士誠?
這其中有故事啊……
張士誠顯然平素是喜好飲茶的,沏茶的手法很嫻熟。
看著張士誠將頭泡茶直接倒進兩個晶瑩剔透的白玉茶杯,朱振眉毛挑了挑,欲言又止。因為張士誠已經輕輕呷了一口,一邊回味,一邊讚歎道:“如此飲茶,仿若品嚐人生百味,平淡之中馨香雋永,回味無窮,賢婿雖然懂得製茶,但若是論飲茶,怕也是個門
外漢吧?”
張士誠看似雲淡風輕,卻少不得與朱振顯擺一番。
或許這是他成為一國之主之後,頗為得意的事情。
那就是舉止越發的沉穩,越發的有一國之君的氣派。
小小的飲茶,似乎也能讓他喝出莫大的學問來。
你老不會是叫我來喝茶的吧?
從一進門老張的言語就雲山霧罩的一個勁兒的試探,朱振不想這麽試探下去了,他開門見山:“嶽父召見在下,若是有何事需要在下去做,但請吩咐便是,切勿見外。”張士誠嗬嗬一笑:“哪裏有事?隻是前些時日重逢了一位多年未見的老友,心底感歎於人生苦短有若白駒過隙,一晃眼就已是昨日黃花青絲成雪……聽聞賢婿在那安南國購買了兩處海港,更得到安南國的允諾可以駐軍、收取商稅,著實感歎一代新人換舊人呐!想當年,老夫可是對於安南國垂涎三尺,卻最終未曾派出一兵一卒,引為平生憾
事。是以,聽到家奴稟告賢婿率領船隊抵達此處,便想尋賢婿過來,聊聊天,談談人生,談談治國!”
朱振咧開嘴巴,靦腆的一笑:“嗬嗬,倒是叫嶽父見笑了?”
老頭兒,你特麽跟我逗悶子呢?
有啥事兒,直言不行嗎?非得拐外抹角嗎?張士誠開懷大笑:“非也,非也,老夫是真的敬佩你!少年意氣,揮斥方遒,開疆於域外,比老夫強勝百倍!若是年青個三十年,老夫必定不會讓賢婿你專美於前,定要與
你爭上一爭!可惜啊,歲月無情雄心已泯,再不複當年之豪情矣……”
說到後來,已是不勝唏噓,充滿了英雄遲暮、垂垂老矣的感傷和無奈。想當年,這位也是揭竿而起,打的北元節節後退的豪雄。
那想到這才沒幾年,搞朱元璋這個臭和尚都那麽吃力了。朱振肅容道:“嶽父何出此言?您之一生,正是吾等後輩崇敬向往之榜樣!能夠以一己之力打下東吳偌大的家業,家家安居,戶戶樂業,如此功勳豈不勝過開疆拓土數倍?
”
這話確實發自內心。
且不說張士誠稱王稱霸,與朱元璋互相之間打的如何狗血淋頭,可他始終是曾經站在抗擊北元第一線的大佬。
這便是莫大的功勳!
因為沒有他們攪亂時局,消耗大元的國力,便不會有今天的大好局麵。
話又說回來,欲望這東西誰沒有呢?
一個手握東南數省十幾萬兵將的一方豪雄,若是在烽煙四起的時代裏,沒有一絲一毫的野心,那才叫不正常!
至於朱元璋何曾不是與張士誠有著一般的心態。他若不是有欲望,有野心,直接將韓林兒拉倒應天改多好!
“哈哈哈……今日竟然能得到賢婿這般稱讚,老夫這一生當可蓋棺定論,死有何憾?來來來,飲茶!”
不隻是真高興疑惑假高興,張士誠表現得甚為愉悅,還給朱振送了一頂高帽。
他張士誠之一生功過,哪裏輪得到朱振來評說?真正能評判的,隻有最後登基坐上龍椅的那個人。
朱振瞅著張士誠親手推到眼前的茶杯,神情糾結。
張士誠微微一愣:“為何不飲?”朱振沉吟了一下,盯著那晶瑩剔透的白玉茶杯:“再好的茶葉,也是經由人手炒製出來的,期間難免有雜物塵埃沾染,所以隻要是炒製出來的茶葉,第一泡都是要倒掉的,
嶽父身為一國之主,身邊兒人從未與你提起過嗎?”
他說的有些糾結,實在是不願給張士誠添堵,更不忍看著一個熱愛茶道的老者心靈受到傷害。畢竟一直都喝頭泡茶,這真不是一件令人心情愉快的事情……
*****
直到朱振走了好久,張士誠依舊一臉陰晴不定的跪坐在那裏。一個仆人模樣的老者弓著腰輕手輕腳的走進來,將一個小巧的瓷罐放在張士誠麵前的茶幾上,低聲道:“王爺,盱眙縣伯已然登船,臨走之時,說是此次出海攜帶的茶葉已
然用盡,唯有這一點剩餘,贈送給王爺。等回到海州之後,會安排人稍一些好茶請王爺品嚐。”
說完便垂首立於一旁,等待張士誠的吩咐。
然則張士誠卻一直默然不語,有些失神。
他還在耿耿於懷自己喝了那麽多年頭茶的事情。
自己確實出身貧苦,哪怕是做了王爺,也改變不了身上的那股泥土氣息。
雖然那些文臣在自己麵前表現的那麽恭敬,但是細節之間,自己表現出來的粗俗,怕是一直被人恥笑吧?
想想自己身為一國之主,竟然還要外人告訴自己這件事情。
張士誠如何不感覺到悲憤?
泥腿子,哪怕做了一國之主,也是泥腿子!
張士誠的內心忽然變得非常自卑。
船隊啟航之後,朱振坐在船艙裏琢磨著張士誠此次見他的用意。仔細回憶張士誠的態度以及每一句話語,朱振覺得這老家夥什麽也沒說,卻又什麽都說了……
所有的話語中,似乎都透著一股“暮為田舍翁”的悠然與恬淡。
更重要的是張士誠的態度,一個執掌東南數省,與天下英雄爭雄爭霸的人物,如今卻表現得猶如鄉村匹夫一般和藹、溫柔,沒有一絲一毫的霸氣側漏!
朱振有點明白了。這張士誠該不會是……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