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離鄉賤,更莫要說遠離國土,去謀取一份生存。當人離開祖國的時候,才知道祖國到底有多重要。因為漢人連江山都保不住,在大元被人各種奴役,所以哪怕他們遠赴海外,經商貿易,也得不到弱小的安南人任何的尊
敬。
那些瘦小漆黑的安南百姓,哪怕是受雇於漢人商旅,掙著漢人商旅的銀錢,依然在心裏不存一丁點的敬畏。
而漢人商旅就算是知道這種情況,也隻能勉力維持,而無可奈何。
可朱振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種場麵。
眼前的這支艦隊,在南洋近乎無敵的存在,他代表著漢人的尊嚴。
而這樣一支艦隊,在他們商賈麵前升起軍旗,就是告訴他們,哪怕山再高,海再遠,依然有一支無敵的海上艦隊隨時準備為他們流血、犧牲。
太陽照耀之下,都應該有漢人的尊嚴。
軍旗所至之處,漢人都應昂首奮發。
一時間,商船上的商旅,都有一種漢人從此站起來,哪怕是在海外,也可以說話硬氣的感覺。
他們紛紛整理儀容,非常神聖的站在甲板上,對著飄揚的軍旗,彎下腰去,大喊,“淮安,萬歲!”
“大宋萬歲!”
“萬歲!”
“萬歲!”
“萬歲!”
頃刻間,海麵上眾口一詞,聲勢震天!
那股萬民一心的威勢足以震蕩海麵,席卷層雲!
四周看熱鬧的安南國人以及其他各國的番人胡商盡皆震驚得目瞪口呆,渾然不知這些一向溫和友善的漢商為何爆發出這樣驚人的氣勢?
等到見到那被上百條商船團團圍住的懸掛著赤色的戰船,方才恍然大悟。淮安購買了安南國兩處港口成為永久國土這件事,早已經傳的沸沸揚揚,遠近皆知。
所有漢商之外的商賈,隻能用羨慕嫉妒恨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有領土,有駐軍,就意味著自此之後,這一片遼闊的海洋就是漢人的後院,就意味著那些親善和睦的漢商從此再也無人敢於輕易折辱敲詐!
可羨慕嫉妒恨又能如何?
誰叫人家的背後有一個強橫一時、可以睥睨大洋諸國的淮安。
一省之地,輕鬆可滅一國,是何等的威風。
朱振走出船艙,迎麵而來的就是那山呼海嘯一般的“萬歲”之聲!
那一聲聲齊心協力、氣勢恢弘的的“萬歲”之呼,讓朱振心底的一種民族自豪感陡然升起。
就是這個感覺!
咱們漢人生於世間,就是要有這般睥睨天下的豪情壯誌!
隻要咱們一起努力,功邁漢唐算什麽?
朱振要做的,就是將這股民族自豪感一代一代的延續下去,讓漢人的子子孫孫都能夠這樣挺直脊梁、勇敢無畏的大聲喊出來——華夏,萬歲!朱振高高舉起手臂,朗聲道:“本伯此來安南國,乃是代天巡狩!自此之後,峴港、金蘭兩處港口,皆為大宋之領地,而峴港亦為大宋市舶司於海外的第一處分司所在之地
,所有往來大宋、安南國之間的商貿,皆有此地中轉!若無峴港所出具的稅票,則一律視為走私,不許進入大宋交易,一經查獲,嚴懲不貸!”
他的聲音清朗激昂,在海麵之上悠然遠播。
所有前來參見的漢商都有些傻眼……
咱們一腔熱血的趕來覲見王師,結果您一照麵就給咱談錢?
您這有點太過於猴急。
太沒有節操了吧。
雖然做生意就得交稅,交給安南國還是交給大宋都是一個樣,但是您這樣直接真的好麽……朱振自然不會幹出這般煞風景的事情,所以他接著語氣鏗鏘的大聲喊道:“但是!在各位文明行商、合理交稅的同時,大宋淮安水師艦隊,將會保證各位在大海之上以及安
南國本地的安全!大宋雖然於戰火中重生,雖然要滅隊各種強大的對手,不僅僅要分出更多的兵力去守土安邦,但更要維護大宋子民之利益!犯吾大宋者,雖遠必誅!”
“轟!”
海麵之上不啻於引爆了數百枚震天雷!
所有的漢商也好胡人也罷,隻要能聽懂漢話的全都失聲尖叫!
帝國水師,會保護商賈的安全?
我滴天!
咱們商賈不是下賤之人麽,何時受到朝廷如此重視?
這是要翻身農奴把歌唱的節奏啊!
誰能想到,在國內都得不到尊重的商旅,在海外竟然能這般被器重?
“伯爺,您這話可當真?”
不知那一條船上響起一聲質問。
朱振肅然道:“本伯執掌淮安水師,本伯說的話,毋須質疑!今日念爾等無知,不予怪責,日後若是有誰膽敢質疑本伯的話語、質疑水師之權威,定不輕饒!”“哈哈哈,吾等草民漂泊異鄉,本就是用命掙一口飯吃!自古以來飄蕩在海路之上的商賈有多少是被海盜匪寇殺死,有多少是被番邦的胡人欺壓殘害?就連那近在咫尺的高州總管越國公亦對吾等不加理會,任由胡人欺淩!卻從未想到,伯爺能夠率領水師於萬裏之遙的番邦異域開疆拓土,更承諾護佑吾等之生命安全,實乃吾等商賈之再生父
母,請受吾等一拜!”
一個精神矍鑠,身長麵黑的長者,立在一條船上,語氣慷慨。
四周商賈受他言語激勵,當即再次對朱振施禮。
朱振笑嗬嗬的站在船頭還禮,笑問那位老者:“不知老丈名諱,可否告之?”
那老者嗬嗬一笑,撚須道:“在下穀大珍。”
朱振微笑抱拳,心裏卻略感詫異。
這名字……
這相貌?
怎地這般熟悉呢?
莫非是托?
可我也沒招托啊!朱振是過來辦事的,與一眾商賈攀談片刻,給了承諾,闡述了峴港對於這些海外商賈的重要性,又展示了赤色給予這些商賈無比的信心,婉言謝絕了商賈們請他赴宴的提
議。
等到商賈們漸漸散去,朱振卻獨獨挽留了那位老者。
船艙裏,朱振命兵卒奉上香茗,與老者對坐。
看著老者清臒的臉龐,總覺得在他那平和淺淡的目光中隱藏著某些神韻,而且高瘦的身材看似單薄,卻予人一種淵渟嶽峙一般的沉穩厚重。
這絕對不是個簡單的人物……
“請恕本伯愚鈍,閣下的名諱好似在哪裏聽過,卻有一時想不起來,不知閣下可否見告?”
“嗬嗬……”老者淡然一笑,沒有回答朱振的問話,拈起茶杯輕輕呷了一口,閉目品味著極品龍井那悠長馨香的回味,良久,方才輕歎道:“之前就聽說吳國公門下出了一個能人,文能
以筆定國,武能上馬安邦,現在看來,說是無雙國士也不為過。”
朱振無奈,這老家夥耍花槍呢?
他也不答老者的茬,隻是細品著茶水,心中反複回憶。
穀大珍……
真特麽的耳熟啊!
哪裏聽過這個名字呢?
朱振皺著眉毛,下意識的一口一口的喝茶。
老者含著淡笑,似乎認定就算朱振偶爾聽聞過自己的名字,但是以他的年紀絕對不會對自己有深刻的印象。
想想自己雖然也參與天下爭霸,但隻圖一個安穩,鼠首兩端有似這般低調的牆頭草,未必會有人記住自己的名字。
穀大珍。
穀珍。
方穀珍?
“砰!”
朱振猛然一拍桌子,將老者嚇了一跳,剛剛喝進嘴裏的滾熱茶湯差一點將喉嚨都燙破了,皺眉不悅道:“身為伯爵,一軍統帥,便是如此毛毛躁躁,全無深沉麽?”
想當年自己也是霹靂火爆的脾氣,若非這麽多年修身養性火氣磨滅了不少,隻是朱振這一下的失禮便足以令他火冒三丈,好生教訓這個後生一番!
伯爵又如何?
在張某人的眼中,便是應天的朱元璋,也未必比得過自己。
朱振卻沒有理會老者的話語,手指著老者的鼻子,滿眼的不可思議、不敢置信:“你是方穀珍,不對,方國珍!?”
這下輪到老者愣住了。
這小娃子不簡單呐,居然真的知道老夫的字號?
老者狐疑的大量了朱振一番:“嗬嗬,倒是有些見識,居然知道老夫當年的匪號。朱元璋這事兒也跟你說?”朱振興奮的說道:“傳聞前輩您力勒奔馬,武藝絕倫,年輕時曾經做過佃農,背地裏卻販賣私鹽為生(沒錯,元末的大佬,好多都是鹽販子。)因為受朝廷冤屈,領眾兄弟逃亡海外,卻又聚齊數千眾,高舉反元大旗,搶奪漕糧,俘行省參政朵兒隻班,詐降,再俘行省左丞孛羅帖木兒,再詐降,殺浙東道都元帥泰不華。後征戰張士誠,七戰
七捷,敗張軍於昆山,您的光輝戰績,小子如雷貫耳啊!”
朱振說的興奮,卻完全沒見到方國珍已經徹底黑了臉……
這個混蛋小子,不是在戳自己的傷疤麽?
你這一個個詐降的,聽起來是在吹捧我的戰績,但是我怎麽聽著總是說我是反複無常的小人?
等到朱振見方國珍神色異常,這才醒悟自己剛剛已經涉及到這位大佬的敏感故事,趕緊尷尬的笑笑:“嗬嗬,隻是崇拜而已,前輩勿怪,勿怪……”然後迅速轉移話題:“前輩不在浙東呆著,怎麽跑到安南來了?”
敬。
那些瘦小漆黑的安南百姓,哪怕是受雇於漢人商旅,掙著漢人商旅的銀錢,依然在心裏不存一丁點的敬畏。
而漢人商旅就算是知道這種情況,也隻能勉力維持,而無可奈何。
可朱振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種場麵。
眼前的這支艦隊,在南洋近乎無敵的存在,他代表著漢人的尊嚴。
而這樣一支艦隊,在他們商賈麵前升起軍旗,就是告訴他們,哪怕山再高,海再遠,依然有一支無敵的海上艦隊隨時準備為他們流血、犧牲。
太陽照耀之下,都應該有漢人的尊嚴。
軍旗所至之處,漢人都應昂首奮發。
一時間,商船上的商旅,都有一種漢人從此站起來,哪怕是在海外,也可以說話硬氣的感覺。
他們紛紛整理儀容,非常神聖的站在甲板上,對著飄揚的軍旗,彎下腰去,大喊,“淮安,萬歲!”
“大宋萬歲!”
“萬歲!”
“萬歲!”
“萬歲!”
頃刻間,海麵上眾口一詞,聲勢震天!
那股萬民一心的威勢足以震蕩海麵,席卷層雲!
四周看熱鬧的安南國人以及其他各國的番人胡商盡皆震驚得目瞪口呆,渾然不知這些一向溫和友善的漢商為何爆發出這樣驚人的氣勢?
等到見到那被上百條商船團團圍住的懸掛著赤色的戰船,方才恍然大悟。淮安購買了安南國兩處港口成為永久國土這件事,早已經傳的沸沸揚揚,遠近皆知。
所有漢商之外的商賈,隻能用羨慕嫉妒恨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有領土,有駐軍,就意味著自此之後,這一片遼闊的海洋就是漢人的後院,就意味著那些親善和睦的漢商從此再也無人敢於輕易折辱敲詐!
可羨慕嫉妒恨又能如何?
誰叫人家的背後有一個強橫一時、可以睥睨大洋諸國的淮安。
一省之地,輕鬆可滅一國,是何等的威風。
朱振走出船艙,迎麵而來的就是那山呼海嘯一般的“萬歲”之聲!
那一聲聲齊心協力、氣勢恢弘的的“萬歲”之呼,讓朱振心底的一種民族自豪感陡然升起。
就是這個感覺!
咱們漢人生於世間,就是要有這般睥睨天下的豪情壯誌!
隻要咱們一起努力,功邁漢唐算什麽?
朱振要做的,就是將這股民族自豪感一代一代的延續下去,讓漢人的子子孫孫都能夠這樣挺直脊梁、勇敢無畏的大聲喊出來——華夏,萬歲!朱振高高舉起手臂,朗聲道:“本伯此來安南國,乃是代天巡狩!自此之後,峴港、金蘭兩處港口,皆為大宋之領地,而峴港亦為大宋市舶司於海外的第一處分司所在之地
,所有往來大宋、安南國之間的商貿,皆有此地中轉!若無峴港所出具的稅票,則一律視為走私,不許進入大宋交易,一經查獲,嚴懲不貸!”
他的聲音清朗激昂,在海麵之上悠然遠播。
所有前來參見的漢商都有些傻眼……
咱們一腔熱血的趕來覲見王師,結果您一照麵就給咱談錢?
您這有點太過於猴急。
太沒有節操了吧。
雖然做生意就得交稅,交給安南國還是交給大宋都是一個樣,但是您這樣直接真的好麽……朱振自然不會幹出這般煞風景的事情,所以他接著語氣鏗鏘的大聲喊道:“但是!在各位文明行商、合理交稅的同時,大宋淮安水師艦隊,將會保證各位在大海之上以及安
南國本地的安全!大宋雖然於戰火中重生,雖然要滅隊各種強大的對手,不僅僅要分出更多的兵力去守土安邦,但更要維護大宋子民之利益!犯吾大宋者,雖遠必誅!”
“轟!”
海麵之上不啻於引爆了數百枚震天雷!
所有的漢商也好胡人也罷,隻要能聽懂漢話的全都失聲尖叫!
帝國水師,會保護商賈的安全?
我滴天!
咱們商賈不是下賤之人麽,何時受到朝廷如此重視?
這是要翻身農奴把歌唱的節奏啊!
誰能想到,在國內都得不到尊重的商旅,在海外竟然能這般被器重?
“伯爺,您這話可當真?”
不知那一條船上響起一聲質問。
朱振肅然道:“本伯執掌淮安水師,本伯說的話,毋須質疑!今日念爾等無知,不予怪責,日後若是有誰膽敢質疑本伯的話語、質疑水師之權威,定不輕饒!”“哈哈哈,吾等草民漂泊異鄉,本就是用命掙一口飯吃!自古以來飄蕩在海路之上的商賈有多少是被海盜匪寇殺死,有多少是被番邦的胡人欺壓殘害?就連那近在咫尺的高州總管越國公亦對吾等不加理會,任由胡人欺淩!卻從未想到,伯爺能夠率領水師於萬裏之遙的番邦異域開疆拓土,更承諾護佑吾等之生命安全,實乃吾等商賈之再生父
母,請受吾等一拜!”
一個精神矍鑠,身長麵黑的長者,立在一條船上,語氣慷慨。
四周商賈受他言語激勵,當即再次對朱振施禮。
朱振笑嗬嗬的站在船頭還禮,笑問那位老者:“不知老丈名諱,可否告之?”
那老者嗬嗬一笑,撚須道:“在下穀大珍。”
朱振微笑抱拳,心裏卻略感詫異。
這名字……
這相貌?
怎地這般熟悉呢?
莫非是托?
可我也沒招托啊!朱振是過來辦事的,與一眾商賈攀談片刻,給了承諾,闡述了峴港對於這些海外商賈的重要性,又展示了赤色給予這些商賈無比的信心,婉言謝絕了商賈們請他赴宴的提
議。
等到商賈們漸漸散去,朱振卻獨獨挽留了那位老者。
船艙裏,朱振命兵卒奉上香茗,與老者對坐。
看著老者清臒的臉龐,總覺得在他那平和淺淡的目光中隱藏著某些神韻,而且高瘦的身材看似單薄,卻予人一種淵渟嶽峙一般的沉穩厚重。
這絕對不是個簡單的人物……
“請恕本伯愚鈍,閣下的名諱好似在哪裏聽過,卻有一時想不起來,不知閣下可否見告?”
“嗬嗬……”老者淡然一笑,沒有回答朱振的問話,拈起茶杯輕輕呷了一口,閉目品味著極品龍井那悠長馨香的回味,良久,方才輕歎道:“之前就聽說吳國公門下出了一個能人,文能
以筆定國,武能上馬安邦,現在看來,說是無雙國士也不為過。”
朱振無奈,這老家夥耍花槍呢?
他也不答老者的茬,隻是細品著茶水,心中反複回憶。
穀大珍……
真特麽的耳熟啊!
哪裏聽過這個名字呢?
朱振皺著眉毛,下意識的一口一口的喝茶。
老者含著淡笑,似乎認定就算朱振偶爾聽聞過自己的名字,但是以他的年紀絕對不會對自己有深刻的印象。
想想自己雖然也參與天下爭霸,但隻圖一個安穩,鼠首兩端有似這般低調的牆頭草,未必會有人記住自己的名字。
穀大珍。
穀珍。
方穀珍?
“砰!”
朱振猛然一拍桌子,將老者嚇了一跳,剛剛喝進嘴裏的滾熱茶湯差一點將喉嚨都燙破了,皺眉不悅道:“身為伯爵,一軍統帥,便是如此毛毛躁躁,全無深沉麽?”
想當年自己也是霹靂火爆的脾氣,若非這麽多年修身養性火氣磨滅了不少,隻是朱振這一下的失禮便足以令他火冒三丈,好生教訓這個後生一番!
伯爵又如何?
在張某人的眼中,便是應天的朱元璋,也未必比得過自己。
朱振卻沒有理會老者的話語,手指著老者的鼻子,滿眼的不可思議、不敢置信:“你是方穀珍,不對,方國珍!?”
這下輪到老者愣住了。
這小娃子不簡單呐,居然真的知道老夫的字號?
老者狐疑的大量了朱振一番:“嗬嗬,倒是有些見識,居然知道老夫當年的匪號。朱元璋這事兒也跟你說?”朱振興奮的說道:“傳聞前輩您力勒奔馬,武藝絕倫,年輕時曾經做過佃農,背地裏卻販賣私鹽為生(沒錯,元末的大佬,好多都是鹽販子。)因為受朝廷冤屈,領眾兄弟逃亡海外,卻又聚齊數千眾,高舉反元大旗,搶奪漕糧,俘行省參政朵兒隻班,詐降,再俘行省左丞孛羅帖木兒,再詐降,殺浙東道都元帥泰不華。後征戰張士誠,七戰
七捷,敗張軍於昆山,您的光輝戰績,小子如雷貫耳啊!”
朱振說的興奮,卻完全沒見到方國珍已經徹底黑了臉……
這個混蛋小子,不是在戳自己的傷疤麽?
你這一個個詐降的,聽起來是在吹捧我的戰績,但是我怎麽聽著總是說我是反複無常的小人?
等到朱振見方國珍神色異常,這才醒悟自己剛剛已經涉及到這位大佬的敏感故事,趕緊尷尬的笑笑:“嗬嗬,隻是崇拜而已,前輩勿怪,勿怪……”然後迅速轉移話題:“前輩不在浙東呆著,怎麽跑到安南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