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國需要無盡的財富,當初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胡家子弟,便深入沙漠,去尋找藏匿在金字塔中的無盡寶藏,結果伴隨著法老王身邊兒的除卻堆積如山的金銀之外,還有著


    不知名的死神。


    當初跟自己一起潛入的弟兄,再從金字塔出來不久之後,便都以極其怪異的病症死去,最後僅剩下自己。


    那可是胡家最為優秀的子弟啊,若是能活下來,何至於胡家在安南過得如此的艱難?


    胡老眼神中閃過絲絲恐懼,默然道:“伯爺高抬貴手,還是換個條件吧。”朱振細細的打量了眼前的胡老一眼,覺得他肯定是回憶起了什麽極端恐怖的存在,自己還是不要折騰他為好,從懷裏掏出一摞圖紙,遞給了胡老說道:“宋皇信任,命我鎮守淮安,掌一地軍政大權,於軍事一道,本伯自信南北難有敵手,唯獨濟民安邦有些困難,我有意在海州建一座港城,所以需求不僅僅是金銀,還有懂得城市建造和有港


    口建設經驗的大才,不知道胡老有沒有信心,與本公一起,建造這座東方重鎮。”


    泰西雖然野蠻,但是他們的沿海城市非常發達,所以這方麵胡老內心還是有些信心的。


    隻是當他拿起圖紙,仔細端詳的時候,眼睛卻有些發直起來。


    這哪裏是一座城池那麽簡單?


    便是一國首都都未必比得上。


    吞吐量巨大的貨港、能容納數千艘戰艦的軍港、巨大的倉儲配套、學校、醫院、沿街的商鋪、英烈祠等等。


    一張圖紙,一座座建築,複雜的設計圖,繁雜詳細的說明。


    這即便是在盛世,也要傾國之力才能打造吧?胡老感歎道:“這等城市,若是在大宋時期,也非三年五載可以建成,伯爺之雄心壯誌,老朽著實佩服。雖然窮國之力未必能建成,期間更是會有無數艱難險阻,但隻要圖


    紙上的城池能夠建成,伯爺一定會成為東方最強大的海洋國家,足可跟泰西強國一般,雖巨有一隅之地,卻可役數國驅使。”


    華夏曆史上不乏人口幾百萬的城市。


    但是與這張圖紙所描繪的宏偉藍圖般的城市,卻從未有過。


    海州他去過,眼下還是個風景迷人的地方,雖然曆史悠久,但是哪裏聞名的都是些雲台山、花果山這樣的山山水水,說是蠻荒之地之地也不無道理。


    而根據這張圖紙來看,此城規格宏大,麵積雄偉,連綿不絕的倉儲和碼頭,十幾條水道疏浚拓寬,想必是發展商賈之道,收取商稅來供養這座城市。


    而這麽一座開放的城市,可定會有源源不斷的貨物從泰西之地進入,又肯定會有數不盡的貨物從此地發往西方。


    這像是什麽?


    紐帶?


    明珠?


    熟讀泰西各國的胡老很清楚,處於這種世界貿易要地的城市,亦或是國家,無不是世界富強之最。“請伯爺恕罪,莫怪老朽多言,伯爺此城是不是要效仿泰西諸國,建造一座海上貿易城市?老朽年幼之時,周遊列國,這重視商人的城市和國都,老朽也見過不少,可這些商人逐利,手握巨額財富,卻毫無廉恥可言,久而久之,甚至有反客為主之嫌,在泰西之地,很多君主發動戰爭,要和商人借錢,錢財償還不上,便為商人控製,以老朽


    看,雖然現在泰西之地看似生機勃勃,卻有改天換地的危機。”


    對於胡老的擔憂,朱振也考慮過,不過卻沒有那麽擔憂。


    西方和東方的文化理念不一樣,西方有一句話說的好,窮人的宅子,風可以進,雨可以進,國王不能進。


    也就是私有製觀念是深入人心的。


    而在華夏,雖然也是私有製,但是在上麵還有一位君主,擁有著這個世界的一切。“孔子尊古,尚周禮,以圖叫化天下,為何偏偏在各國看來,離經叛道,人人自私的秦國統一天下,為何漢承秦製的華夏,能擊敗匈奴,成為華夏大地的主人?古今崇尚詩


    書禮儀之朝,未有勝宋者,為何宋又為北元所滅?莫非私欲比之禮儀要強?請先生教我。”


    在朱振看來,所謂禮儀,是一種統治階級用來統治下層的遮羞布和枷鎖而已,和大元律一樣,是統治階級壓迫下層的工具。


    他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鎖死上升通道,不給下層人晉升上流社會的機會。


    而沒有上升通道的社會是沒有活力的。


    他隻能讓統治階級沉浸在快樂的海洋裏,肆意的享受。


    朱振想要的就是變,必須改變,要將這個世界的上升通道打開,給足夠多的人,足夠多的機會。


    讓先進的生產力開始醞釀,生根發芽,這樣才有機會改變華夏幾千年來不變的定局。


    所謂定局那就是上升通道鎖死,底層百姓活無可活,然後揭竿而起造反,釀成恐怖的曆史悲劇。


    胡老張了張嘴,默然無聲。


    雖然山河破碎,但是家族收藏的典籍卻沒有丟失,他年幼時便已經博覽群書,為何身為禮儀之邦的華夏,會屢屢的山河破碎,為異族奴役?


    為何文明總是被野蠻打敗?


    為何在西方,已經出現了一種新的苗頭,那就是有這良好的教養和學識的貴族,會不自覺的在商人麵前抬不起頭來?默然良久,胡老歎息一聲說道:“其實伯爺過於小覷先人了,正因為有禮儀之道,有了無數儒士替君主教化子民,才有了華夏大地每每王朝幾十年,甚至數百年的安定,就像是西方的教廷,雖然他們玩弄人心,但何嚐不是給了信教人的安穩呢?況且我華夏大地,自隋朝開始,便有了科舉取士,凡夫俗子也有了追求禮儀,白衣為官的機遇,朝堂之上可以聚集天下英豪,其實我們每一朝都比前朝強大許多,天下子民的生活環境也是一朝強於一朝的。隻是野蠻數次戰勝禮儀之國,確實匪夷所思,老朽也說不出


    所以然來。”


    這一次倒是輪到朱振詫異了。


    他倒是沒有想到,眼前這位老者,封建王朝的發展擁有一定屬於自己的見解。


    竟然也能通過自己的視覺察覺到生產力的向前發展。


    不過良好的製度缺失再推進生產力的發展。


    科舉取士,也是一種打通晉升通道,改變人命運的極佳方式。朱振想了想說道:“擁有良好的晉升渠道,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緩王朝的覆滅,但當朝局腐敗之時,即便是再多的人才加入朝局,也會被迅速腐化,成為壓榨百姓存在之一。就像是金字塔,終究是有人要站在頂端,終究是有人要站在底層的,人人平等,終究是不可能的,因為有的人天生懶惰,有的人天生愚笨,他能攢下的家業和積蓄


    ,終究會比人少。所以本伯的意思是,禮儀這些東西必不可少,但眼下最為重要的是提高生產力,解決更多人的溫飽問題。”


    “生產力?”“太平歲月,風調雨順,一家五口勉強糊口,趕上災荒和官府盤剝,一家五口便毫無活路,這是眼下的情況,而若是我們改變這種時局,風調雨順一家人生活無虞,若是趕上災荒,百姓還可以去城裏做工,以勞動換取金銀,以金銀換取海外之糧,你說百姓還會餓死嗎?天下還會大亂嗎?這種新的生產生存方式,雖然未必確切,但本伯習慣


    叫他生產力。”


    跟一個去泰西之地見過世麵的大佬聊天真的太舒服了,無論你說什麽,哪怕是一些後世的觀點,人家也能聽得懂。


    “這便是伯爺信中的國度嗎?可商人的盤剝終究也是存在的,而且商人的狠厲與地主無異。”朱振悠悠然說道:“在我的地盤,所有人都是佃戶,所有的土地都是朝廷的,商人即便是有萬貫家財,也要聽命於朝廷行事。其實你們不明白,商人遠比地主要好管控的多


    。”


    胡老喃喃說道:“商人以匯聚天下之才,養淮安之民,而伯爺則已淮安之地,養淮安之商,其實與當今天下何異?”“不對,雖然爵爺終究是牧淮安之民,卻聚天下財富於淮安,淮安百姓哪怕是喝粥,也比天下其他地方的百姓多些米的,這便是伯爺所言的生產力嗎?”說著說著,胡老的


    眼睛越來越亮。朱振點點頭道:“生產力發展,百姓不用餓肚子,便有了足夠的機會讓子女投身教育,便可以反哺科學,科學幾步了,反而會再次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此般良性循環之下,


    便是再有野蠻入侵,我們又何必怕他們?”


    胡老沉浸在朱振所描繪的世界之中,雖然與自己想象之中的大同社會有很大的詫異,但是很明顯伯爺的想法更有說服力。許久之後,胡老才開口說道:“若是老朽動員家族力量,幫助伯爺建造這座濱海重鎮,不知道伯爺給老朽什麽好處?莫要提及金銀之物,因為老朽知道,伯爺勢必會成為東


    方最窮的人。”朱振大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初當王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渤海郡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渤海郡公並收藏回到明初當王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