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坐落於淮河與京杭大運河交點,是漕運興盛之地。在這裏,一方麵漕幫,富商,豪門盤根交錯,官員、官吏與各方勢力互相扶持,形成一麵龐大的勢力網,讓外力插不進手來。另外一方麵,百姓窮困積貧不堪,每日在生
死間煎熬。
朱振想要治理好這裏,就必須走出平章府,去走一走,看一看。
正如偉人所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朱振熟讀五本選集,自然知道該怎麽做。當大隊人馬在淮安招搖逛市的時候,朱振卻換了行裝,悄無聲息的消失了。
此行隨行的人員並不算多,茹太素、李進,端木雨荷,王玉落此外還有宛娘。體察民情,肯定不能太招搖,為了掩人耳目,眾人搖身一變成了行商的商人,茹太素是掌櫃的,李進領著幾個家丁成了商隊的護衛,端木雨荷是夫人,宛娘則是女婢,至
於朱振嗎?
嘿嘿,自然是趕車的車夫了。
端木雨荷傾國傾城,之前在平江(姑蘇)之時,都能被世人讚為花魁,自然不能拋頭露麵,不然這就不是商隊了,直接成為美人護送隊了。
到時候山大王,地方豪強,散兵遊勇還不得拚了命的劫持,朱振也別體察民情了,整天隻能拿著雁翎刀砍人了。
所以朱振心裏多少有些不舒心,感覺這懷了孕的女人,有些不可理喻,太粘人。
男人就是這種賤賤的生物,女熱對他愛答不理,他心裏失落的很。
等到女人天天粘著你,他又有些嫌棄,崇尚自由。
不過朱振也拗不過端木雨荷,隻能在商隊裏加了一輛馬車,由他親自趕車。
馬車表麵上很普通,但是內置卻很奢華,香爐,蟬絲被,吃食一應俱全,端木雨荷再裏麵鋪了一張小桌,每日跟王玉落吟詩作對,好不快活。
還別說,伯爵大人不僅打仗厲害的緊,趕車水平也是一等一,腕力十足,鞭子在他手裏挽出花來。
看著李進崇拜的眼神,朱振內心很是得意。
小樣,當年哥開坦克、裝甲車、直升機的時候,兄弟們看我的表情比你可強多了。
既然都當車夫了,爵爺的稱呼自然是不能用了,朱振給自己起了個化名,叫勞士吉。
大家都不知道勞士吉到底是什麽諢號,但是親衛們總是感覺,爵爺休息的時候,跟那些趕車的車夫們一起講些醃臢的段子,很是不講究。
但是怎麽那麽想聽呢?
就算是聽得麵紅耳赤,也想著支好耳朵。
好自卑。我怎麽是這樣的?
一群遠遠盯著,準備隨時保護朱振的親衛暗想。“某年輕的時候,也是這樣行走民間,不過某比起現在差遠了,饑一頓飽一頓,靠賣字為生,可爵爺身居高位,卻能深入民間,體驗黎民疾苦,真的不容易,若是爵爺早生
幾年,甚至現在爵爺有這份雄心,便是天下也可以爭一爭。”
茹太素感覺自己自從為官之後,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尤其是每天忙碌於尺牘之間,感覺這腰背頸椎每日疼的要死,便要求每日在隊伍裏步行。
看著趕車趕的很是悠哉,不時講上幾個祭酒和女扮男裝的白夫子的故事,姓高的落魄書生每日頭頂草原的時候,茹太素臉頰竟然不時有幾分火熱。
茹太素便忍不住自責道,爵爺與民同樂,我怎麽能生出齷齪心思。
我不應該一心一意的感慨爵爺深入民間,體察民情嗎?
隻是爵爺新講的這個陽穀縣武大郎的故事似乎很有意思,這三寸丁穀皮,怎麽能找到金蓮這樣的女人?茹太素又升起幾分惋惜之意。
聽到金蓮與西門勾勾搭搭,實在是不成體統,茹太素終於忍不住,上前說道:“爵爺,您身居高位,卻能不顧體麵,一邊兒趕車,一邊兒體察民情,卑職著實佩服。”
茹太素本想斥責朱振一番,但是想來自己剛才聽得津津有味,誰曾想到話到了嘴邊兒說出來的全都是奉承之語。
“嗬嗬,太素謬讚了,既然成為封疆大吏,我自然要做出一番封疆大吏的樣子來。不然跟幾位前任一樣,我在軍山當自己的山大王豈不是更好?”朱振笑道。
“可爵爺的行為,跟那些起義的豪傑又大不相同,大家都在抓緊訓練軍隊,四處征戰討伐,唯獨爵爺如此特立獨行。”李進在一旁忍不住吐槽道。
不僅李進吐槽,便是其他跟隨在朱振身邊兒的年輕親衛也是一臉不解。“你們啊,還是太年輕,打了幾場勝仗,就認為兵強馬壯才是最好的。”朱振趕著馬車,晃晃悠悠,收起剛才的不正經,依然談笑風生道:“這亂世隻論兵馬,是最下等的選
擇。
兵強馬壯雖然有用,卻總是一時的。譬如張士誠,論兵力他比國公和張士誠都要強吧?可是真的打起仗來,卻總是虎頭蛇尾。
國公的騎兵很強,縱橫江南,可是真的與張士誠交鋒的時候,卻又因為缺乏水軍,總是有一種拳頭的力量打不出去的感覺。
便是李伯升如此強悍的兵力,包圍了衡陽,結果打了好幾個月,連城都沒破不說,最後還讓國公給打的一敗塗地。”
“那爵爺,該如何爭取天下,成為真正的豪傑呢?”朱振外出並不是很嚴肅,這讓身邊兒的年輕人們膽子大了許多。朱振提醒了一句,“叫什麽爵爺,叫勞士吉。你們將來的成就,肯定是不止做我的親衛,所以我與你們多說幾句。其實這爭霸天下最主要的是糧食。”朱振甩著鞭子,稍微正色說道:“從北元動蕩,天下大亂開始,再加上這鬼天氣不靠譜,不是大澇便是大旱,這農田裏的糧食就越來越少,易子而食,烹婦而食,兩腳羊等有悖倫理之事便大行其道,再加上各地豪傑掠奪,軍隊強征,於是這些最普通的百姓就發現,我就算是辛辛苦苦種田,到頭來也會被別人掠奪,還不如提起刀子,跟著別人去搶,這個時候人
心就亂了,天下也就越發的動蕩。這些人看似可以搶劫到食物,但是所有人都不種地了,最後會成為一種什麽結果呢?”
茹太素也聽得真切,而且經驗也豐富一些,所以脫口而出,“所有人都餓死,尤其是女人和孩子,最為悲慘,容易餓死不說,還容易成為別人嘴裏的食物。”
此言一出,身邊兒的年輕人紛紛變色,似乎想起什麽極其恐怖的事情。“不錯,這世道總歸需要有人種田的。”朱振毫不遲疑的點點頭,“大家都去搶劫,都去打仗,越是讓越來越多的人沒法耕種,加入搶劫的隊伍,最後糧食隻能是越來越少,
餓死的人越來越多。”“所以張士誠每次進攻都是虎頭蛇尾,北元幾次進攻江南,都打的有氣無力,是因為沒有糧食嗎?所以我們在軍山和盱眙,不論是耕種,還是貿易,都是為了獲取更多的糧
食嗎?”“除去後勤的遠近問題,基本上是這樣。”朱振瞥了一眼李進,笑著說道:“有了糧食,心裏才不慌。若是沒有糧食,別說是劉青山領軍山隊伍配合鄧愈進攻張辰,便是之前
的張家聯軍,我們都未必是他們的對手。”
“所以所謂的豪傑爭霸天下,其實就是看誰種的糧食多,養的軍隊多?”李進腦子轉的比較粗糙,得到了一個貌似很合乎邏輯的結論。
茹太素在一旁聽著,時而點頭,時而搖頭。“你能有這樣的看法,其實也還可以了。”朱振無奈的笑了笑,“天下梟雄、豪傑,即便是強如陳友諒,張士誠也不知道生產囤積糧食,一個靠搶劫,一個靠手下人在地方搜
刮,你雖然說得不是很準確,但是大抵貼進了,但是卻也隻能是貼進。”
“還請勞士吉賜教。”茹太素在一旁拱手道。朱振如何不知道茹太素心裏怎麽想的,不由的歎了一口氣說道:“爭奪天下本質就是爭取民心,那句古話得民心者,得天下一點兒都不假。讀書人認為他們便是民心,其實這是錯的。太平年景,老百姓安居樂業,有口飯吃就不折騰,這天下確實是讀書人說了算,但是這亂世,卻不是這樣的。亂世動蕩,百姓最為被影響,有了糧食,隻能是
讓百姓不折騰,但是如何讓他們支持我們呢?起碼要有衣服穿吧?”
“所以爵爺一直在改良織布機?”茹太素麵露欽佩之色,“這點兒跟葉兌先生所言差不多。老天生說男耕女織,乃是天下最大之事。”“葉兌老先生說話高屋建瓴,但是卻也陷於讀書人的視角,百姓吃飽穿暖也不是就這樣完了。他們還希望掙點兒銀子,買幾畝地,蓋套好房子,家裏有口鐵鍋,過節能吃上
兩個雞子,還希望孩子長大了,能說房俊俏點兒的媳婦。”
茹太素點點頭,陷入思考。
朱振知道,茹太素有過處理政務的經驗,這些對他來說,不是很難理解,隻是很多時候他考慮問題是從讀書人的角度考慮罷了。
而讀書人最大的缺點是什麽?
想當然。
在朱振看來,茹太素對於百姓的理解還是少的。便止不住多說了幾句,“最基本的生存滿足之後,人還會追求美,追求心靈。西方有個哲人,曾經提出了一個叫做馬斯洛需求理論,人在吃飽飯之後,便有更多的需求,精神的,江湖啊,朝堂的,這些都是民心。爭天下,便是爭民心,可是民心卻是世界上最難統一,最難爭的。當然,這個比壞的時代,能讓百姓吃飽,就已經很優秀了。起
碼打造二三百年的帝國,還是有希望的。”“您說的很有道理,在下佩服。”茹太素慨歎道:“和您和國公相比,張士誠也好,陳友諒也罷,都是連糧食都不知道積攢,而我們這邊兒呢?國公雖然處於四戰之地,但是卻廣泛屯田,軍山雖小,卻靠商貿大肆的獲取糧食,開礦建廠打造兵刃鎧甲,又掌握著香煙和繃帶等諸多巨利買賣,幾乎全天下的財富都在往我們這裏走,其實從力量對比來看,我們是越來越強,而敵人卻是越來越弱的。所以我們可以禁得起一次兩次的失敗,可以禁得起敵人一次次的進攻,但是敵人卻不行,國公尚未真正反擊,張士誠
便慌慌張張的開始加固平江,就是因為他心裏清楚,他沒有多少本錢了。”
“果然讀書人的腦袋快。”李進讚歎道:“爵爺,茹太素先生說的對嗎?”“對,也不對。”朱振看了看茹太素,兀自笑道:“天下的豪強並不止張士誠、陳友諒,還有北元,還有王保保,還有高麗,甚至東瀛,就拿北元來說,一旦他們被我們趕走,便是另外一種模式,草原文明與農耕文明之間的爭鬥,若是不妥善處理,我們即便是再強大,也是極其麻煩的事情。當然,即便是趕走之前,隻要北元清醒過來,開始學習我們,建立幾個根據之地,休養生息,耕地種田,我們想要對付,也不容易的。”
死間煎熬。
朱振想要治理好這裏,就必須走出平章府,去走一走,看一看。
正如偉人所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朱振熟讀五本選集,自然知道該怎麽做。當大隊人馬在淮安招搖逛市的時候,朱振卻換了行裝,悄無聲息的消失了。
此行隨行的人員並不算多,茹太素、李進,端木雨荷,王玉落此外還有宛娘。體察民情,肯定不能太招搖,為了掩人耳目,眾人搖身一變成了行商的商人,茹太素是掌櫃的,李進領著幾個家丁成了商隊的護衛,端木雨荷是夫人,宛娘則是女婢,至
於朱振嗎?
嘿嘿,自然是趕車的車夫了。
端木雨荷傾國傾城,之前在平江(姑蘇)之時,都能被世人讚為花魁,自然不能拋頭露麵,不然這就不是商隊了,直接成為美人護送隊了。
到時候山大王,地方豪強,散兵遊勇還不得拚了命的劫持,朱振也別體察民情了,整天隻能拿著雁翎刀砍人了。
所以朱振心裏多少有些不舒心,感覺這懷了孕的女人,有些不可理喻,太粘人。
男人就是這種賤賤的生物,女熱對他愛答不理,他心裏失落的很。
等到女人天天粘著你,他又有些嫌棄,崇尚自由。
不過朱振也拗不過端木雨荷,隻能在商隊裏加了一輛馬車,由他親自趕車。
馬車表麵上很普通,但是內置卻很奢華,香爐,蟬絲被,吃食一應俱全,端木雨荷再裏麵鋪了一張小桌,每日跟王玉落吟詩作對,好不快活。
還別說,伯爵大人不僅打仗厲害的緊,趕車水平也是一等一,腕力十足,鞭子在他手裏挽出花來。
看著李進崇拜的眼神,朱振內心很是得意。
小樣,當年哥開坦克、裝甲車、直升機的時候,兄弟們看我的表情比你可強多了。
既然都當車夫了,爵爺的稱呼自然是不能用了,朱振給自己起了個化名,叫勞士吉。
大家都不知道勞士吉到底是什麽諢號,但是親衛們總是感覺,爵爺休息的時候,跟那些趕車的車夫們一起講些醃臢的段子,很是不講究。
但是怎麽那麽想聽呢?
就算是聽得麵紅耳赤,也想著支好耳朵。
好自卑。我怎麽是這樣的?
一群遠遠盯著,準備隨時保護朱振的親衛暗想。“某年輕的時候,也是這樣行走民間,不過某比起現在差遠了,饑一頓飽一頓,靠賣字為生,可爵爺身居高位,卻能深入民間,體驗黎民疾苦,真的不容易,若是爵爺早生
幾年,甚至現在爵爺有這份雄心,便是天下也可以爭一爭。”
茹太素感覺自己自從為官之後,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尤其是每天忙碌於尺牘之間,感覺這腰背頸椎每日疼的要死,便要求每日在隊伍裏步行。
看著趕車趕的很是悠哉,不時講上幾個祭酒和女扮男裝的白夫子的故事,姓高的落魄書生每日頭頂草原的時候,茹太素臉頰竟然不時有幾分火熱。
茹太素便忍不住自責道,爵爺與民同樂,我怎麽能生出齷齪心思。
我不應該一心一意的感慨爵爺深入民間,體察民情嗎?
隻是爵爺新講的這個陽穀縣武大郎的故事似乎很有意思,這三寸丁穀皮,怎麽能找到金蓮這樣的女人?茹太素又升起幾分惋惜之意。
聽到金蓮與西門勾勾搭搭,實在是不成體統,茹太素終於忍不住,上前說道:“爵爺,您身居高位,卻能不顧體麵,一邊兒趕車,一邊兒體察民情,卑職著實佩服。”
茹太素本想斥責朱振一番,但是想來自己剛才聽得津津有味,誰曾想到話到了嘴邊兒說出來的全都是奉承之語。
“嗬嗬,太素謬讚了,既然成為封疆大吏,我自然要做出一番封疆大吏的樣子來。不然跟幾位前任一樣,我在軍山當自己的山大王豈不是更好?”朱振笑道。
“可爵爺的行為,跟那些起義的豪傑又大不相同,大家都在抓緊訓練軍隊,四處征戰討伐,唯獨爵爺如此特立獨行。”李進在一旁忍不住吐槽道。
不僅李進吐槽,便是其他跟隨在朱振身邊兒的年輕親衛也是一臉不解。“你們啊,還是太年輕,打了幾場勝仗,就認為兵強馬壯才是最好的。”朱振趕著馬車,晃晃悠悠,收起剛才的不正經,依然談笑風生道:“這亂世隻論兵馬,是最下等的選
擇。
兵強馬壯雖然有用,卻總是一時的。譬如張士誠,論兵力他比國公和張士誠都要強吧?可是真的打起仗來,卻總是虎頭蛇尾。
國公的騎兵很強,縱橫江南,可是真的與張士誠交鋒的時候,卻又因為缺乏水軍,總是有一種拳頭的力量打不出去的感覺。
便是李伯升如此強悍的兵力,包圍了衡陽,結果打了好幾個月,連城都沒破不說,最後還讓國公給打的一敗塗地。”
“那爵爺,該如何爭取天下,成為真正的豪傑呢?”朱振外出並不是很嚴肅,這讓身邊兒的年輕人們膽子大了許多。朱振提醒了一句,“叫什麽爵爺,叫勞士吉。你們將來的成就,肯定是不止做我的親衛,所以我與你們多說幾句。其實這爭霸天下最主要的是糧食。”朱振甩著鞭子,稍微正色說道:“從北元動蕩,天下大亂開始,再加上這鬼天氣不靠譜,不是大澇便是大旱,這農田裏的糧食就越來越少,易子而食,烹婦而食,兩腳羊等有悖倫理之事便大行其道,再加上各地豪傑掠奪,軍隊強征,於是這些最普通的百姓就發現,我就算是辛辛苦苦種田,到頭來也會被別人掠奪,還不如提起刀子,跟著別人去搶,這個時候人
心就亂了,天下也就越發的動蕩。這些人看似可以搶劫到食物,但是所有人都不種地了,最後會成為一種什麽結果呢?”
茹太素也聽得真切,而且經驗也豐富一些,所以脫口而出,“所有人都餓死,尤其是女人和孩子,最為悲慘,容易餓死不說,還容易成為別人嘴裏的食物。”
此言一出,身邊兒的年輕人紛紛變色,似乎想起什麽極其恐怖的事情。“不錯,這世道總歸需要有人種田的。”朱振毫不遲疑的點點頭,“大家都去搶劫,都去打仗,越是讓越來越多的人沒法耕種,加入搶劫的隊伍,最後糧食隻能是越來越少,
餓死的人越來越多。”“所以張士誠每次進攻都是虎頭蛇尾,北元幾次進攻江南,都打的有氣無力,是因為沒有糧食嗎?所以我們在軍山和盱眙,不論是耕種,還是貿易,都是為了獲取更多的糧
食嗎?”“除去後勤的遠近問題,基本上是這樣。”朱振瞥了一眼李進,笑著說道:“有了糧食,心裏才不慌。若是沒有糧食,別說是劉青山領軍山隊伍配合鄧愈進攻張辰,便是之前
的張家聯軍,我們都未必是他們的對手。”
“所以所謂的豪傑爭霸天下,其實就是看誰種的糧食多,養的軍隊多?”李進腦子轉的比較粗糙,得到了一個貌似很合乎邏輯的結論。
茹太素在一旁聽著,時而點頭,時而搖頭。“你能有這樣的看法,其實也還可以了。”朱振無奈的笑了笑,“天下梟雄、豪傑,即便是強如陳友諒,張士誠也不知道生產囤積糧食,一個靠搶劫,一個靠手下人在地方搜
刮,你雖然說得不是很準確,但是大抵貼進了,但是卻也隻能是貼進。”
“還請勞士吉賜教。”茹太素在一旁拱手道。朱振如何不知道茹太素心裏怎麽想的,不由的歎了一口氣說道:“爭奪天下本質就是爭取民心,那句古話得民心者,得天下一點兒都不假。讀書人認為他們便是民心,其實這是錯的。太平年景,老百姓安居樂業,有口飯吃就不折騰,這天下確實是讀書人說了算,但是這亂世,卻不是這樣的。亂世動蕩,百姓最為被影響,有了糧食,隻能是
讓百姓不折騰,但是如何讓他們支持我們呢?起碼要有衣服穿吧?”
“所以爵爺一直在改良織布機?”茹太素麵露欽佩之色,“這點兒跟葉兌先生所言差不多。老天生說男耕女織,乃是天下最大之事。”“葉兌老先生說話高屋建瓴,但是卻也陷於讀書人的視角,百姓吃飽穿暖也不是就這樣完了。他們還希望掙點兒銀子,買幾畝地,蓋套好房子,家裏有口鐵鍋,過節能吃上
兩個雞子,還希望孩子長大了,能說房俊俏點兒的媳婦。”
茹太素點點頭,陷入思考。
朱振知道,茹太素有過處理政務的經驗,這些對他來說,不是很難理解,隻是很多時候他考慮問題是從讀書人的角度考慮罷了。
而讀書人最大的缺點是什麽?
想當然。
在朱振看來,茹太素對於百姓的理解還是少的。便止不住多說了幾句,“最基本的生存滿足之後,人還會追求美,追求心靈。西方有個哲人,曾經提出了一個叫做馬斯洛需求理論,人在吃飽飯之後,便有更多的需求,精神的,江湖啊,朝堂的,這些都是民心。爭天下,便是爭民心,可是民心卻是世界上最難統一,最難爭的。當然,這個比壞的時代,能讓百姓吃飽,就已經很優秀了。起
碼打造二三百年的帝國,還是有希望的。”“您說的很有道理,在下佩服。”茹太素慨歎道:“和您和國公相比,張士誠也好,陳友諒也罷,都是連糧食都不知道積攢,而我們這邊兒呢?國公雖然處於四戰之地,但是卻廣泛屯田,軍山雖小,卻靠商貿大肆的獲取糧食,開礦建廠打造兵刃鎧甲,又掌握著香煙和繃帶等諸多巨利買賣,幾乎全天下的財富都在往我們這裏走,其實從力量對比來看,我們是越來越強,而敵人卻是越來越弱的。所以我們可以禁得起一次兩次的失敗,可以禁得起敵人一次次的進攻,但是敵人卻不行,國公尚未真正反擊,張士誠
便慌慌張張的開始加固平江,就是因為他心裏清楚,他沒有多少本錢了。”
“果然讀書人的腦袋快。”李進讚歎道:“爵爺,茹太素先生說的對嗎?”“對,也不對。”朱振看了看茹太素,兀自笑道:“天下的豪強並不止張士誠、陳友諒,還有北元,還有王保保,還有高麗,甚至東瀛,就拿北元來說,一旦他們被我們趕走,便是另外一種模式,草原文明與農耕文明之間的爭鬥,若是不妥善處理,我們即便是再強大,也是極其麻煩的事情。當然,即便是趕走之前,隻要北元清醒過來,開始學習我們,建立幾個根據之地,休養生息,耕地種田,我們想要對付,也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