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雖為吾嶽父,然其征伐天下的本事,與國公相比,差距甚大。至於世子所言的吃素甚至都難,在吾看來,吃土便是極限了。”
話音剛落,船艙內的張靈鳳便挑開簾子彎腰走了出來,遠遠的狠狠的瞪了朱振一眼。
朱振趕忙一臉堆笑,樣子很沒尊嚴。
朱標不忍直視,這廝懼內到了極點。
待張靈鳳退回舟中,朱振又恢複常態,對於朱元璋一臉崇拜不說,口中更是滿是溢美之詞。
對於朱元璋,朱振早就崇拜到了極點。
他不是沒有想過朱標類似的問題,但是他身心,隻要朱元璋想要做的事情,那就沒有人能攔得住!
隻要朱元璋想要幹掉張士誠,便是張士誠拚盡全力,那也沒有用。
開局一個碗,目標打江山。
這種垃圾號,最後風風雨雨打下江山來,便是不開掛的某點作者,都不敢這樣寫。
可是在朱振的記憶中,曆史中的朱元璋就完成了這種地獄模式的操作。
跟劉邦,國朝太祖並列,成為名垂青史的大帝。
這可不是吹的。
他冷笑著繼續說道:“所以你剛才說的很不對,你以為你父親真的是吃素的?”
那是少年時期經曆了無數的磨難,在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雄主,他身邊跟隨著無數精兵悍將,那是未來統一華夏大地的大明皇帝陛下。
隻要朱元璋下定了決心,張士誠算個屁。
甚至朱振很清楚,別看自己的軍山現在那麽強悍,真的跟朱元璋鬧掰了,最後自己想贏,也很難。
眼下自己出兵了,朱元璋會念自己的好嗎?
這是搶風頭。
自己跟他爭風頭,在貌似他危險的時局,打破他的謀劃,貿然出兵雖然可以直接解決問題,但是搶了朱元璋的麵子,讓朱元璋怎麽想?
自己已經立下了赫赫戰功了。
再跟朱元璋搶?
朱元璋很記仇的好嗎?
朱振哂笑的看了朱標一眼,任憑宛娘斟了杯茶,輕輕呷飲。
其實,他今日與朱標談論的話題,本身就很是忌諱。因為朱標如果不出意外,早晚要坐上這個位置的。
跟他談論這個問題,等朱標坐了龍椅,他就會考慮眼前這位是否事事跟自己動心思。
那自己的日子肯定不好過。
但是朱振是穿越者,他知道太多的曆史走向,也知道這位年輕的世子很可能中道死掉,而朱元璋的一切努力,也會化為烏有。
然後一個來自北平的黝黑的帥小夥再次帶領大明走向輝煌。
所以對於朱標,朱振的心思很複雜。他是自己的兄弟不假,但是他不知道他是否會成為一代明君。因為曆史上的朱棣做的已經足夠好了,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要改變曆史的進程,阻止這位年輕的世子殿下,英
年早逝。
毫無疑問,朱標確實非常優秀,他的品德,他的智慧,他的仁慈,被朱元璋陣營的每個人稱讚。
甚至連朱振都被他的隨和、義氣、勇敢等多個品質感染。
知道他是一個可以托付的男子漢。
但這未必能成為一代明君。
所以朱振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必要提升朱標,讓朱標的大局觀得到改變,讓他更加的優秀。
朱振輕歎了一聲,說道:“在下之所以不出兵,還有另外一個原因,而這個原因才是決定性的。”
頓了頓,他繼續沉聲說道:“軍山若是出兵,對於整個時局有何影響?”
朱標一臉不屑,“張士誠雖然勢大,但是在軍山的精銳麵前,不堪一擊。而我們雙方合兵一處,甚至有可能短時間內覆滅姑蘇。”
這話說的沒錯,在見識到軍山龐大的實力之後,就算是朱標認可張士誠的實力,但是也絕對不可能跟軍山是一個層次的。
隻要軍山從姑蘇的後方偷襲姑蘇的大本營,姑蘇在調離了大半精銳之後,根本沒有實力抵抗軍山。
可以說,張士誠也沒有想到,朱振會在這麽短的時間內,解決了軍山之困。
“在下再問一句,就算姑蘇覆滅,應天可短時間吸收地盤的實力?”
朱標皺了皺眉,這事兒,他也拿不準。因為他沒有鎮守地方的經驗。
不過他在軍山也有一段時間了,在他的認識裏,軍山想要徹底消化一片區域,需要的時間真的是非常長久的。
官員的行政規劃,地方區域的劃分,軍隊的訓練,物資的倉儲,教育,民意的招撫這都是問題。
“想要消化張士誠,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張士誠雖然不及陳友諒那般強大,但是卻頗懂得假仁假義,在民間風評不錯。”
朱振又問:“那天下各大勢力又如何看待應天和軍山呢?”朱標不悅的擺擺手,似乎嫌棄朱振的問題很傻,“北元殘虐,天下豪傑並起,打成一鍋粥,別說是應天,便是其他諸侯之間,本身便是仇敵,大不了他們心底忌憚軍山罷了
。但僅僅也是忌憚,我們覆滅了張士誠,誰還敢對我們動手?”
朱振輕輕的歎了口氣,說了那麽半天,這個家夥還是終究年輕了一些,領悟不到自己的意思,想了想自己已經說了這麽多,不妨再直接一點。
他問道:“我們有短時間覆滅姑蘇的能力,那麽天下英豪是不是認為,我們有短時間內奪取天下的能力呢?
屆時天下英豪真的隻是忌憚我們嗎?
那些正處於爭權奪利的北元貴族軍閥,真的會任憑我們做大嗎?
世子殿下,莫非忘記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了嗎?
連年的征戰,應天不經過休養生息,繼續打仗的話,倉庫裏還有糧食嗎?”
“本世子……”
隻是開口,朱標猛然頓住,滿臉羞愧的看著朱振。
朱振抿了抿杯中的薑茶,輕聲道:“世子殿下,明白了?”
隻是一瞬間,小臉黝黑的朱標,再看向朱振臉上越是敬佩,而對於自己則是滿滿的羞愧。
無地自容。
朱標的腦海裏,全都是羞愧,“步子大了扯著蛋!”朱標的嘴唇微微顫抖,他知道一旦朱振出兵,絕對會對整個時局產生巨大的影響,不論是朱元璋,還是他手下的將領,亦或是朱振手下的將領,都很難麵對戳手可得的勝
利而不顧。接著便是整個局勢的連鎖反應。
不論是朱振,還是朱元璋都不可能壓製手下的將領,讓他們不去立功。
可是這一動,便是連原定下的策略都得動。
而眼下的應天,經不起這般的折騰。
勝利對應天不一定有利,可僵持也絕對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
朱振看著呆滯的朱標,忍不住問了一句,“世子殿下,是不是還想問一句,為什麽我不控製下形勢,隻是打敗張士誠,終結戰事,而不是覆滅張士誠?”
這一次不僅僅是朱標,便是不遠處的郭英都忍不住看了一眼。
朱標訕訕道:“你怎麽知道,我想怎麽說?” 朱振深深的看了驚訝的朱標一眼說道:“這種事情太難操作了,若是我們不能迅速滅掉張士誠,而是打敗或者僵持,那麽見識到我們實力的北元,很有可能借道陳海平,直
接南下給我們沉重的打擊。
所以問題又回來了,要麽不動,要麽摧枯拉朽,不然軍山和應天都無法承擔這個後果。因為軍山的兵力震懾四方足矣,出兵卻是萬萬不夠的。”
朱標呆愣無言。
“我若是在軍山之主這個位置,我能否能喝朱振一般,將事情考慮的如此周全?”
最後朱標發現自己根本做不到。要麽自己倒向張士誠,要麽倒向自己的父親,不論如何在眼下如此好的形勢裏,自己一定會出兵的。
那麽大的功勞,誰能忍得住呢?
而自己手下的將領,是不是會想著擴大戰果?
接下來整個東南大地勢必會打成一鍋粥。
隻要東南亂成一鍋粥,北元會不會給自己閃電一般的打擊,陳友諒會不會在西邊兒繼續擴大戰果?
想到此處,朱標渾身顫栗,身上的衣服已被冷汗濕透。
他覺得心頭像是壓了一塊萬載寒冰,堵的他透不過氣,凍的他寒透骨髓!
他一直心裏碎碎念,獲取如此大勝的軍山不作為,是多麽不堪。可是現在想來,換做是自己做了軍山之主,作為是有作為了,但是卻很有可能將應天和軍山帶向覆滅。
恍恍惚惚之中,朱標的耳朵裏傳來了朱振壓抑的聲音。
“所以啊,世子殿下,你明白了嗎?很多事情,要通盤考慮,要考慮好大局,不然會有無數人陪你去死。你真的以為身為軍山之主,每日陪你嘻嘻哈哈便足夠了嗎?”
郭英皺著眉頭陷入沉思,但是卻百思不得其解,他總是感覺眼前這個爵爺是在忽悠,可自己又看不出這通忽悠哪裏不對。
轉頭望向喝茶正沉醉的葉兌老先生。
葉兌知道郭英跟趙德勝都是那種固執的死的人,自己不給他解惑,肯定會煩死自己。
便笑著說道:“若是真的撐不住了,亦或是國公有心眼下便覆滅張士誠,國公為何不下令?”郭英恍然。
話音剛落,船艙內的張靈鳳便挑開簾子彎腰走了出來,遠遠的狠狠的瞪了朱振一眼。
朱振趕忙一臉堆笑,樣子很沒尊嚴。
朱標不忍直視,這廝懼內到了極點。
待張靈鳳退回舟中,朱振又恢複常態,對於朱元璋一臉崇拜不說,口中更是滿是溢美之詞。
對於朱元璋,朱振早就崇拜到了極點。
他不是沒有想過朱標類似的問題,但是他身心,隻要朱元璋想要做的事情,那就沒有人能攔得住!
隻要朱元璋想要幹掉張士誠,便是張士誠拚盡全力,那也沒有用。
開局一個碗,目標打江山。
這種垃圾號,最後風風雨雨打下江山來,便是不開掛的某點作者,都不敢這樣寫。
可是在朱振的記憶中,曆史中的朱元璋就完成了這種地獄模式的操作。
跟劉邦,國朝太祖並列,成為名垂青史的大帝。
這可不是吹的。
他冷笑著繼續說道:“所以你剛才說的很不對,你以為你父親真的是吃素的?”
那是少年時期經曆了無數的磨難,在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雄主,他身邊跟隨著無數精兵悍將,那是未來統一華夏大地的大明皇帝陛下。
隻要朱元璋下定了決心,張士誠算個屁。
甚至朱振很清楚,別看自己的軍山現在那麽強悍,真的跟朱元璋鬧掰了,最後自己想贏,也很難。
眼下自己出兵了,朱元璋會念自己的好嗎?
這是搶風頭。
自己跟他爭風頭,在貌似他危險的時局,打破他的謀劃,貿然出兵雖然可以直接解決問題,但是搶了朱元璋的麵子,讓朱元璋怎麽想?
自己已經立下了赫赫戰功了。
再跟朱元璋搶?
朱元璋很記仇的好嗎?
朱振哂笑的看了朱標一眼,任憑宛娘斟了杯茶,輕輕呷飲。
其實,他今日與朱標談論的話題,本身就很是忌諱。因為朱標如果不出意外,早晚要坐上這個位置的。
跟他談論這個問題,等朱標坐了龍椅,他就會考慮眼前這位是否事事跟自己動心思。
那自己的日子肯定不好過。
但是朱振是穿越者,他知道太多的曆史走向,也知道這位年輕的世子很可能中道死掉,而朱元璋的一切努力,也會化為烏有。
然後一個來自北平的黝黑的帥小夥再次帶領大明走向輝煌。
所以對於朱標,朱振的心思很複雜。他是自己的兄弟不假,但是他不知道他是否會成為一代明君。因為曆史上的朱棣做的已經足夠好了,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要改變曆史的進程,阻止這位年輕的世子殿下,英
年早逝。
毫無疑問,朱標確實非常優秀,他的品德,他的智慧,他的仁慈,被朱元璋陣營的每個人稱讚。
甚至連朱振都被他的隨和、義氣、勇敢等多個品質感染。
知道他是一個可以托付的男子漢。
但這未必能成為一代明君。
所以朱振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必要提升朱標,讓朱標的大局觀得到改變,讓他更加的優秀。
朱振輕歎了一聲,說道:“在下之所以不出兵,還有另外一個原因,而這個原因才是決定性的。”
頓了頓,他繼續沉聲說道:“軍山若是出兵,對於整個時局有何影響?”
朱標一臉不屑,“張士誠雖然勢大,但是在軍山的精銳麵前,不堪一擊。而我們雙方合兵一處,甚至有可能短時間內覆滅姑蘇。”
這話說的沒錯,在見識到軍山龐大的實力之後,就算是朱標認可張士誠的實力,但是也絕對不可能跟軍山是一個層次的。
隻要軍山從姑蘇的後方偷襲姑蘇的大本營,姑蘇在調離了大半精銳之後,根本沒有實力抵抗軍山。
可以說,張士誠也沒有想到,朱振會在這麽短的時間內,解決了軍山之困。
“在下再問一句,就算姑蘇覆滅,應天可短時間吸收地盤的實力?”
朱標皺了皺眉,這事兒,他也拿不準。因為他沒有鎮守地方的經驗。
不過他在軍山也有一段時間了,在他的認識裏,軍山想要徹底消化一片區域,需要的時間真的是非常長久的。
官員的行政規劃,地方區域的劃分,軍隊的訓練,物資的倉儲,教育,民意的招撫這都是問題。
“想要消化張士誠,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張士誠雖然不及陳友諒那般強大,但是卻頗懂得假仁假義,在民間風評不錯。”
朱振又問:“那天下各大勢力又如何看待應天和軍山呢?”朱標不悅的擺擺手,似乎嫌棄朱振的問題很傻,“北元殘虐,天下豪傑並起,打成一鍋粥,別說是應天,便是其他諸侯之間,本身便是仇敵,大不了他們心底忌憚軍山罷了
。但僅僅也是忌憚,我們覆滅了張士誠,誰還敢對我們動手?”
朱振輕輕的歎了口氣,說了那麽半天,這個家夥還是終究年輕了一些,領悟不到自己的意思,想了想自己已經說了這麽多,不妨再直接一點。
他問道:“我們有短時間覆滅姑蘇的能力,那麽天下英豪是不是認為,我們有短時間內奪取天下的能力呢?
屆時天下英豪真的隻是忌憚我們嗎?
那些正處於爭權奪利的北元貴族軍閥,真的會任憑我們做大嗎?
世子殿下,莫非忘記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了嗎?
連年的征戰,應天不經過休養生息,繼續打仗的話,倉庫裏還有糧食嗎?”
“本世子……”
隻是開口,朱標猛然頓住,滿臉羞愧的看著朱振。
朱振抿了抿杯中的薑茶,輕聲道:“世子殿下,明白了?”
隻是一瞬間,小臉黝黑的朱標,再看向朱振臉上越是敬佩,而對於自己則是滿滿的羞愧。
無地自容。
朱標的腦海裏,全都是羞愧,“步子大了扯著蛋!”朱標的嘴唇微微顫抖,他知道一旦朱振出兵,絕對會對整個時局產生巨大的影響,不論是朱元璋,還是他手下的將領,亦或是朱振手下的將領,都很難麵對戳手可得的勝
利而不顧。接著便是整個局勢的連鎖反應。
不論是朱振,還是朱元璋都不可能壓製手下的將領,讓他們不去立功。
可是這一動,便是連原定下的策略都得動。
而眼下的應天,經不起這般的折騰。
勝利對應天不一定有利,可僵持也絕對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
朱振看著呆滯的朱標,忍不住問了一句,“世子殿下,是不是還想問一句,為什麽我不控製下形勢,隻是打敗張士誠,終結戰事,而不是覆滅張士誠?”
這一次不僅僅是朱標,便是不遠處的郭英都忍不住看了一眼。
朱標訕訕道:“你怎麽知道,我想怎麽說?” 朱振深深的看了驚訝的朱標一眼說道:“這種事情太難操作了,若是我們不能迅速滅掉張士誠,而是打敗或者僵持,那麽見識到我們實力的北元,很有可能借道陳海平,直
接南下給我們沉重的打擊。
所以問題又回來了,要麽不動,要麽摧枯拉朽,不然軍山和應天都無法承擔這個後果。因為軍山的兵力震懾四方足矣,出兵卻是萬萬不夠的。”
朱標呆愣無言。
“我若是在軍山之主這個位置,我能否能喝朱振一般,將事情考慮的如此周全?”
最後朱標發現自己根本做不到。要麽自己倒向張士誠,要麽倒向自己的父親,不論如何在眼下如此好的形勢裏,自己一定會出兵的。
那麽大的功勞,誰能忍得住呢?
而自己手下的將領,是不是會想著擴大戰果?
接下來整個東南大地勢必會打成一鍋粥。
隻要東南亂成一鍋粥,北元會不會給自己閃電一般的打擊,陳友諒會不會在西邊兒繼續擴大戰果?
想到此處,朱標渾身顫栗,身上的衣服已被冷汗濕透。
他覺得心頭像是壓了一塊萬載寒冰,堵的他透不過氣,凍的他寒透骨髓!
他一直心裏碎碎念,獲取如此大勝的軍山不作為,是多麽不堪。可是現在想來,換做是自己做了軍山之主,作為是有作為了,但是卻很有可能將應天和軍山帶向覆滅。
恍恍惚惚之中,朱標的耳朵裏傳來了朱振壓抑的聲音。
“所以啊,世子殿下,你明白了嗎?很多事情,要通盤考慮,要考慮好大局,不然會有無數人陪你去死。你真的以為身為軍山之主,每日陪你嘻嘻哈哈便足夠了嗎?”
郭英皺著眉頭陷入沉思,但是卻百思不得其解,他總是感覺眼前這個爵爺是在忽悠,可自己又看不出這通忽悠哪裏不對。
轉頭望向喝茶正沉醉的葉兌老先生。
葉兌知道郭英跟趙德勝都是那種固執的死的人,自己不給他解惑,肯定會煩死自己。
便笑著說道:“若是真的撐不住了,亦或是國公有心眼下便覆滅張士誠,國公為何不下令?”郭英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