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關於處理楊德白的會議一時間沒有了結果,朱振似乎也忘記了他一般,轉眼間一個月眨眼而過,揚州戰場的形式並沒有好轉,反而處於上遊的陳友諒重新積蓄力量而


    來,仿佛要報龍灣之戰的一箭之仇。


    而在所有人都在為應天前途擔憂,認為軍山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力,應該為應天做些什麽的時候,朱振卻過得非常悠哉。


    仿佛軍山便是他的世外桃源一般。


    幾乎每日朱振都會幹一些大家看來無足輕重的事情。


    比如每日朱振都會走訪那些普通的民眾,官員對待百姓稍微有些苛刻,便會遭到朱振的處罰。


    作為地方官,愛民如子很重要,可是朱振這般的一方大佬做這般事情,在大家看來似乎有些太刻意了。


    對於朱振的做法,不是沒有人有意見。


    張大舍便對於此事,專門找過朱振一次,他的意思是現在是亂世,百姓有口飯吃,便心滿意足了。


    我們軍山給他們土地,讓他們耕種,收點稅,征用些民夫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便是官吏對待百姓苛刻一些,那也是為了宣揚政府的威德,那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對此,朱振的回複是,“百姓經戰亂久已,如今初入軍山 ,正如新生之雛鳥,翅無翱翔之羽翼,身無可食之肉,爾等官吏不論是仁是惡,皆應善待百姓,而不是以苛相待


    。”


    這話說的非常直白,張大舍如果聽不明白,那也太傻了。但是想起應天的危局,他依然有些焦急。


    當下問道:“爵爺,您莫非對主公派檢校調查咱們軍山依然耿耿於懷,所以刻意拖延,不願意去管應天的事情嗎?”


    話說的有些耿直,正符合張大舍的性格。要知道張大舍起於毫末,雖然朱振是他的恩人,但是真正給他官職的是朱元璋。


    如果讓他反出應天,他的內心還是非常難以接受的。朱振搖頭笑曰,“如今局勢再壞,比得過當初主公困於郭公的牢獄嗎?當初朝夕命有不保,主公尚能得存,最後成就一番諸侯,張士誠目光粗鄙之輩,又如何使主公的對手


    呢?要我說,主公如今的危局,隻是表麵現象,真正的意圖不到圖窮匕見的那一刻你是看不見的。”


    “爵爺,你的意思是,主公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然也!”


    “主公為何要如此?不行,我一定要去應天稟告主公,讓主公知道咱們軍山的清白。”張大舍明顯是有些焦急。


    朱振搖搖頭,“何其愚也。主公龍行虎目,行事走一望三,若是要對軍山動手,又何必如此大張旗鼓,讓我們有時間準備,且看且看吧。”


    這話說的張大舍莫名其妙,偏偏張大舍再問,朱振卻不願意再做回答。


    雖然沒有聽明白朱振話裏的意思,但是張大舍明白一條,那就是軍山似乎並不是主公第一目標,而張士誠所謂的占據上風,也根本是主公營造出的假象罷了。


    當然,朱振也不是將時間全都用在百姓身上。


    朱振還有大量的時間用在訓練士卒身上。在讀書人看來,朱振是老毛病了,明明是身份尊貴的男爵,卻天天跟一群泥腿子出身的兵員在一起,實在是浪費時間。


    不過類似於常茂這種軍中新秀,卻開始越發的佩服朱振。


    朱振練兵,與其他人略有不同。因為他的兵馬,主要來源地並非是盱眙等地,而是來自五百多裏外的寧越府義烏。


    如今在寧越府坐鎮的,大多數都是胡大海的舊部,朱振一封信過去,便要來了一千餘青壯。


    實話實說,對於胡大海的信任,朱振在心底也很是感激的。


    要知道朱振現在走背運,很多大佬都在準備看軍山的笑話,而胡大海得到了朱振的信件之後,二話不說,便讓昔日的舊部送來了一千精壯。


    這種信賴和幫扶,是朱振很難還清的。


    除卻義烏的青壯之外,朱振選擇士兵大多數依然是老實巴交,身份清白的鄉民,但凡是有想混入軍中混口飯吃的遊俠兒和惡霸,都被剔除了出去。


    這樣下來,朱振軍山十幾萬的軍民,得兵一千五,卻並不算多。


    但是從常茂,到在外征戰的朱文正聽說之後,沒有不想要這支軍隊的。


    實在是這支部隊太強悍了。朱振前世當兵的時候,知道這些鄉村的百姓隻要你訓練的好,就能做到令行禁止,而義烏則是朱振看過紀效新書以及戚繼光之類的傳說中屢屢提及的戚家軍,他們的兵員


    來自義烏。


    這群義烏來的兵,剛剛來軍山,便惹出了不小的亂子。


    因為營地問題,跟上山有了一段時間的存在爆發了一場鏖戰,最後竟然驚動了常茂,常茂自認為自己也算是元末一條響當當的好漢。


    可是真的動起手來,才知道自己的斤兩還是差了點兒。


    一千多個老爺們,輪著拳頭愣是將自己這群人打的節節後退。這群義烏的青壯,看起來老實巴交的,一旦動起手來就跟發瘋的狼群一般,根本不知道疼痛。


    就算是頭破血流,也要咬你一口。


    而經過朱振一段時間親自訓練之後,一支奇怪的士兵開始穿梭在叢林之中,沐英作為這支部隊的副指揮,每日裏跟在朱振身邊兒,幾乎每日都有收獲頗豐的感覺。


    此外,便是擴大市場規模了。


    有沈家的幫襯,軍山這種軍事要塞變得並不單純,他仿佛成了一座龐大的手工業加工城市,秋天之後百姓再去種田明顯已經困難了。


    但是卻並沒有一家一戶閑下來,從之前開始運營的卷煙廠,造紙廠,此外還有紡織廠,雕刻廠,家具廠,講靠山吃山發揮到了極致。


    明明盱眙縣才是附近的最繁華的地方,但是從盱眙到附近其他的州縣,將源源不斷的材料運輸到軍山,經過軍山的加工之後,重新賣出去。


    其中主打的便是軍山的香煙,布匹,家具,以及鐵器。


    因為有富昌等大都的工匠加入,在加上朱振的提點,軍山的鐵的品質明顯比江南其他地區要強上一些。


    別人看不出來,認為朱振似乎將楊德白這件事情忘記的一幹二淨,但是深知朱振性格的葉兌老先生卻知道事情並沒有那麽簡單。因為他從很多細節中看得出來,如今的軍山看似風平浪靜,但是卻進入外鬆內緊的狀態,故意麻痹越來越密集的各方的視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初當王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渤海郡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渤海郡公並收藏回到明初當王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