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從大營率領十八親兵離去。
胡大海和鄧愈親自送行。看著朱振身邊家丁威武的氣勢,胡大海忍不住慨歎,“有錢就是好,當初老夫造反,手底下就一把斧頭,還是老夫當樵夫時候用的,打起仗來斧頭先飛出去了,要不是那縣
令命不好,讓斧頭砍破了腦袋,老夫還不知道用木棍敲人腦袋到什麽時候。再看看人家朱振,一出山就十幾騎精銳,還都有鐵甲護身,不能比啊,不能比。老鄧,你看看那小胖子穿的鎧甲,是不是有老夫年輕時候的影子。連穿鎧甲的模樣都像老
夫,不知道這群年輕人,將來要出多少大將呦。”鄧愈望著朱振遠去的隊伍,皺眉道:“不對啊,書記官記錄,朱振這小子來的時候,隻帶了十八騎,怎麽走的時候,成了十九騎,還有那匹馬,怎麽看著那麽像你的追風駒
啊?還有那鎧甲,看著也挺麵熟的。”“壞了!朱振小兒端是無恥,順走了老夫的追風駒,趕緊追,我說怎麽那麽麵熟!”胡大海發現之後,喚來親兵想要去追,結果朱振在離開大營之後,也立刻加速,隻留給
他們一個光禿禿的後腦勺。
後腦勺似乎也意識到了什麽,迅速提速,追風駒不是吹的,胡大海想追也追不上。
氣的胡大海唉聲歎氣。
鄧愈則是一臉看熱鬧不閑事兒大的表情。
“這個臭小子,等他回來,我非得好好收拾他,連老夫的寶馬良駒都不放過,著實過分!”胡大海皺著眉頭,不停的咒罵。
鄧愈卻又似乎發現了什麽,疑惑不解:“怎麽朱振那臭小子身邊兒還帶著個和尚,這小子打仗莫非也要誦經祈福不成?”
胡大海道:“嗨,老鄧,你就別瞎捉摸了,咱們軍中素來不禁佛道,你看文忠和伯溫先生,哪個打仗不是呼風喚雨撒豆成兵,國公身邊不也有鐵冠道人和周顛大師相隨?
這次朱振小子出使張士誠,那肯定是九死一生,吃盡了苦頭,你還不許人家帶個和尚祈禱一下,趨吉避凶了。
哼,祈禱有個屁用,老夫詛咒他被張士誠炸了吃嘍。”
聽胡大海的氣話,鄧愈嘴上露出一抹高深莫測的笑意,“老胡啊,我有一種感覺,朱振此行未必是九死一生,甚至這小子沒準兒過得比咱們誰都快活呢。”
“怎麽說?”胡大海不解道。“剛才我命手底下人查了這小子的行禮,不算是咱們應天準備的禮物,這小子光是金子,就帶了足足一千多兩,還有一袋子金葉子,這小子是真有錢啊。”鄧愈臉上笑意甚
濃。
這個笑容很熟悉,胡大海感覺渾身一涼,趕緊命人去查看。
親兵苦著臉連匯報,“主家,您昧下夫人給朱振的賞賜的金葉子不見了,另外您那份賞賜也不見了!”
“朱振小兒,老夫與你勢不兩立!”
…………………。
朱振打馬離開營地,就聽見身邊那個被踹進了茅坑的家丁在自己耳邊低語道:“主家,胡大海那老貨昧下了夫人賞賜您的錢財,還有書信。”
朱振接過書信,並沒被拆開,疑惑的看了眼旁邊兒這光著頭的小胖子,隻見這小胖子穿著大一號的鎧甲,頭盔明顯是戴不上,直接掛在了馬背上,表情極度猥瑣。
再看看旁邊一直抽搐不止的朱文正,瞬間明了事情的經過。
這身鎧甲和這臭小子胯下的戰馬,朱振都是認識,明顯是胡大海跟自己比武時候用的,讓這被剝成黃花魚的臭小子順來了。朱振護犢子的很,沒有立即發火,他知道這個時候的孩子都有逆反心理,罵他打他沒啥用,隻是拍了拍臭小子的腦袋,“行啊,臭小子,連胡大海的便宜都能沾,想想他從
我這裏搶走的酒水方子,真解氣。叫什麽名字?”
小胖子趕忙行了個禮,看向周圍的夥伴也格外的得意,不過眾人看他的眼光破不客氣,甚至有個子高一些的揚起拳頭要揍他。
“小子姚天禧。”
“姚天禧,行我記住了。不過你這行徑雖然讓我解氣,但是畢竟偷東西不對,這樣吧,這趟應天之行的大家的內衣和鞋襪交給你來洗了,算是懲罰。”
眾人聞言,皆哈哈大笑,糙老爺們的內衣鞋襪,騎馬奔馳一天就會臭不可聞,這活可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姚天禧這家夥平日裏壞水最多,不僅愛欺負人,誰要是揍了他,他還記仇算計人報複你。
如今看他倒黴,大家夥心裏莫大的開心。
姚天禧頓時苦著個臉,“主家,我這是給您報了仇。那老貨騙您,您怎麽恩將仇報呢。”
姚天禧穿著大號鎧甲,本來就滑稽的厲害,他那三角眼委屈的時候,更是像極了一個囧字,
讓眾人更是喜俊不禁。
朱振擺擺手,“你還小,要多傳遞點兒正能量,別委屈了,拿著。”
朱振從口袋裏掏出一本書,扔了過去,姚天禧抬頭一看,竟然是賬本,知曉其含義的他頓時喜上眉梢。
“以後咱們十幾個人的管家就有你來擔任了,這是賬本和記事書,花錢都得找你拿,你可給老子記好了,咱們加速。”
廢話,占了胡大海便宜,如果不敢進跑,還不讓胡大海追上胖揍一頓。
至於剛剛被朱振胡蘿卜加大棒敲打一頓的姚天禧則呆愣愣的拿著賬本不知道在想什麽,一直到遠遠的聽見有馬蹄聲傳來,小家夥才意識到什麽,催馬追了上去。
吳國公府要與太尉和談的事情大家早有耳聞。
驛站的官員早就聽說了這件事兒,張士誠也特意下達了命令,讓大家每天去城外迎接,莫要慢待了貴客。
張士誠喜歡讀書,雖然沒學到深處,但是起碼的禮節卻非常在乎。
他雖然瞧不起朱元璋這個破落戶,但是卻也不想讓各路諸侯說自己不懂禮節。
這下可真苦了負責外交的官員,每天都要去城外等候,連人家具體什麽時候來都不知道。
而且排場還頗大。
起先還有幾個四五品的官員在朱振入境之後,來這裏等著。
後來知道朱振這小子把出使的事兒當成了旅遊,大佬們幹脆就不來了。尤其是前線進展似乎頗為順利,大家對接待使者這事兒,也就變得不怎麽上心。
不過大佬們不來沒事兒,其他小官兒卻沒有這個膽子。
負責具體接待的是一名從六品的員外郎,叫李旭。身邊是一群胥吏,每天都擺個大排場,風雨無阻,等待朱振的到來。
可朱振卻自從從入了張士誠地界,就開始優哉遊哉起來。
因為他發現,張士誠手下的官員和士兵都沒有戰意,對於他們這群使者的態度也非常友好,偶爾跟招待的官員喝上兩次酒就知道。
別看張士誠鬧得歡,底下的將士和官員都記得當初大家被徐達、湯和、李文忠等人暴揍的日子,甚至有的當地的巡檢嚇得直接打擺子。
提及徐達,隻有四個字,太闊怕了。底下的人根本不想打,而且前線聚集了那麽多兵馬,給後方造成了巨大的物資壓力。大家都苦不堪言,希望早一點結束戰事,對待朱振等使者的態度自然格外的友好。
胡大海和鄧愈親自送行。看著朱振身邊家丁威武的氣勢,胡大海忍不住慨歎,“有錢就是好,當初老夫造反,手底下就一把斧頭,還是老夫當樵夫時候用的,打起仗來斧頭先飛出去了,要不是那縣
令命不好,讓斧頭砍破了腦袋,老夫還不知道用木棍敲人腦袋到什麽時候。再看看人家朱振,一出山就十幾騎精銳,還都有鐵甲護身,不能比啊,不能比。老鄧,你看看那小胖子穿的鎧甲,是不是有老夫年輕時候的影子。連穿鎧甲的模樣都像老
夫,不知道這群年輕人,將來要出多少大將呦。”鄧愈望著朱振遠去的隊伍,皺眉道:“不對啊,書記官記錄,朱振這小子來的時候,隻帶了十八騎,怎麽走的時候,成了十九騎,還有那匹馬,怎麽看著那麽像你的追風駒
啊?還有那鎧甲,看著也挺麵熟的。”“壞了!朱振小兒端是無恥,順走了老夫的追風駒,趕緊追,我說怎麽那麽麵熟!”胡大海發現之後,喚來親兵想要去追,結果朱振在離開大營之後,也立刻加速,隻留給
他們一個光禿禿的後腦勺。
後腦勺似乎也意識到了什麽,迅速提速,追風駒不是吹的,胡大海想追也追不上。
氣的胡大海唉聲歎氣。
鄧愈則是一臉看熱鬧不閑事兒大的表情。
“這個臭小子,等他回來,我非得好好收拾他,連老夫的寶馬良駒都不放過,著實過分!”胡大海皺著眉頭,不停的咒罵。
鄧愈卻又似乎發現了什麽,疑惑不解:“怎麽朱振那臭小子身邊兒還帶著個和尚,這小子打仗莫非也要誦經祈福不成?”
胡大海道:“嗨,老鄧,你就別瞎捉摸了,咱們軍中素來不禁佛道,你看文忠和伯溫先生,哪個打仗不是呼風喚雨撒豆成兵,國公身邊不也有鐵冠道人和周顛大師相隨?
這次朱振小子出使張士誠,那肯定是九死一生,吃盡了苦頭,你還不許人家帶個和尚祈禱一下,趨吉避凶了。
哼,祈禱有個屁用,老夫詛咒他被張士誠炸了吃嘍。”
聽胡大海的氣話,鄧愈嘴上露出一抹高深莫測的笑意,“老胡啊,我有一種感覺,朱振此行未必是九死一生,甚至這小子沒準兒過得比咱們誰都快活呢。”
“怎麽說?”胡大海不解道。“剛才我命手底下人查了這小子的行禮,不算是咱們應天準備的禮物,這小子光是金子,就帶了足足一千多兩,還有一袋子金葉子,這小子是真有錢啊。”鄧愈臉上笑意甚
濃。
這個笑容很熟悉,胡大海感覺渾身一涼,趕緊命人去查看。
親兵苦著臉連匯報,“主家,您昧下夫人給朱振的賞賜的金葉子不見了,另外您那份賞賜也不見了!”
“朱振小兒,老夫與你勢不兩立!”
…………………。
朱振打馬離開營地,就聽見身邊那個被踹進了茅坑的家丁在自己耳邊低語道:“主家,胡大海那老貨昧下了夫人賞賜您的錢財,還有書信。”
朱振接過書信,並沒被拆開,疑惑的看了眼旁邊兒這光著頭的小胖子,隻見這小胖子穿著大一號的鎧甲,頭盔明顯是戴不上,直接掛在了馬背上,表情極度猥瑣。
再看看旁邊一直抽搐不止的朱文正,瞬間明了事情的經過。
這身鎧甲和這臭小子胯下的戰馬,朱振都是認識,明顯是胡大海跟自己比武時候用的,讓這被剝成黃花魚的臭小子順來了。朱振護犢子的很,沒有立即發火,他知道這個時候的孩子都有逆反心理,罵他打他沒啥用,隻是拍了拍臭小子的腦袋,“行啊,臭小子,連胡大海的便宜都能沾,想想他從
我這裏搶走的酒水方子,真解氣。叫什麽名字?”
小胖子趕忙行了個禮,看向周圍的夥伴也格外的得意,不過眾人看他的眼光破不客氣,甚至有個子高一些的揚起拳頭要揍他。
“小子姚天禧。”
“姚天禧,行我記住了。不過你這行徑雖然讓我解氣,但是畢竟偷東西不對,這樣吧,這趟應天之行的大家的內衣和鞋襪交給你來洗了,算是懲罰。”
眾人聞言,皆哈哈大笑,糙老爺們的內衣鞋襪,騎馬奔馳一天就會臭不可聞,這活可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姚天禧這家夥平日裏壞水最多,不僅愛欺負人,誰要是揍了他,他還記仇算計人報複你。
如今看他倒黴,大家夥心裏莫大的開心。
姚天禧頓時苦著個臉,“主家,我這是給您報了仇。那老貨騙您,您怎麽恩將仇報呢。”
姚天禧穿著大號鎧甲,本來就滑稽的厲害,他那三角眼委屈的時候,更是像極了一個囧字,
讓眾人更是喜俊不禁。
朱振擺擺手,“你還小,要多傳遞點兒正能量,別委屈了,拿著。”
朱振從口袋裏掏出一本書,扔了過去,姚天禧抬頭一看,竟然是賬本,知曉其含義的他頓時喜上眉梢。
“以後咱們十幾個人的管家就有你來擔任了,這是賬本和記事書,花錢都得找你拿,你可給老子記好了,咱們加速。”
廢話,占了胡大海便宜,如果不敢進跑,還不讓胡大海追上胖揍一頓。
至於剛剛被朱振胡蘿卜加大棒敲打一頓的姚天禧則呆愣愣的拿著賬本不知道在想什麽,一直到遠遠的聽見有馬蹄聲傳來,小家夥才意識到什麽,催馬追了上去。
吳國公府要與太尉和談的事情大家早有耳聞。
驛站的官員早就聽說了這件事兒,張士誠也特意下達了命令,讓大家每天去城外迎接,莫要慢待了貴客。
張士誠喜歡讀書,雖然沒學到深處,但是起碼的禮節卻非常在乎。
他雖然瞧不起朱元璋這個破落戶,但是卻也不想讓各路諸侯說自己不懂禮節。
這下可真苦了負責外交的官員,每天都要去城外等候,連人家具體什麽時候來都不知道。
而且排場還頗大。
起先還有幾個四五品的官員在朱振入境之後,來這裏等著。
後來知道朱振這小子把出使的事兒當成了旅遊,大佬們幹脆就不來了。尤其是前線進展似乎頗為順利,大家對接待使者這事兒,也就變得不怎麽上心。
不過大佬們不來沒事兒,其他小官兒卻沒有這個膽子。
負責具體接待的是一名從六品的員外郎,叫李旭。身邊是一群胥吏,每天都擺個大排場,風雨無阻,等待朱振的到來。
可朱振卻自從從入了張士誠地界,就開始優哉遊哉起來。
因為他發現,張士誠手下的官員和士兵都沒有戰意,對於他們這群使者的態度也非常友好,偶爾跟招待的官員喝上兩次酒就知道。
別看張士誠鬧得歡,底下的將士和官員都記得當初大家被徐達、湯和、李文忠等人暴揍的日子,甚至有的當地的巡檢嚇得直接打擺子。
提及徐達,隻有四個字,太闊怕了。底下的人根本不想打,而且前線聚集了那麽多兵馬,給後方造成了巨大的物資壓力。大家都苦不堪言,希望早一點結束戰事,對待朱振等使者的態度自然格外的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