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這兩天忙著做報表,明天上午稅務局來檢查。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老天保佑一切順利吧。


    今天隻能一更了。


    感謝cindyj1808同學的粉紅票,先記下,盡快加更!


    ************************


    宋王氏也知家裏如今這情況,必要雇短工的。物色了幾個人選,隻等把地買到手裏頭,再去問問人家願不願意。張四娘想到王大山說要幫著種地,就跟宋王氏母女兩人說了,如果人手不夠的話,也可以考慮一下王大山。


    張四娘提出讓王大山當雇工,可完全沒有想到王大山的主觀意願是無償幫著她幹活的。單就張四娘來說,即便王大山來幫忙,她也不會白讓他幹活的。


    “我今天瞧了那地,沒有井。將來擔水澆地也辛苦。是個讓人頭痛的事兒。”


    張四娘想到那五畝地沒有井,要是一挑子一挑子的擔水,那可要累壞了。王大山家的地也是擔水澆的,可人家再累也是兩畝地。她家是五畝,根本沒法比。


    “我看,到時用驢車送水?”宋氏微皺著眉道,嘴上這麽說,心裏可心疼那毛驢了。


    “要不,買頭牛吧。犁地也得用它,還是用牛車送水吧。”宋王氏也舍不得。


    張四娘搖頭,“買牛是應該的。但用牛來拉水這點我不讚同。這事兒還得從本質上解決問題。”


    宋王氏母女兩人對視了一眼。張四娘的話有時聽著很新鮮。啥叫本質?還解決問題呢。


    兩人笑了笑,這孩子眼睛好了,嘴裏頭的新鮮詞兒也多了。


    “姥娘,你和娘看到咱這五畝地的位置了沒?它的東麵過緩坡直奔太子河的河灘地。也就是說,咱家的地離太子河是最近的。如果在太子河岸上建一個水車,就可以節省人力物力。這個水車不僅可以澆灌咱家的地。隻要是九連洞方向的地。都能澆灌到。”


    “你這是要做水車?”宋氏訝異地問道。


    張四娘瞧了瞧宋王氏,“咋?咱這沒有水車?還是你們從來都沒有看說過這個叫水車的東西?”


    宋王氏搖頭,“這水車咱們當然都知道。都知道水車好,可做這個水車要花好多銀子,誰能去弄那個?有水車的地方,多半是官府拿銀子建的。前朝的時候,別的村子也有建過。可新朝之後。都再也沒聽說過官府幫哪個村子建水車了。”


    哦,原來是這樣。這麽看來,新朝之後的年景並不如前朝。但張四娘並沒有發現哪個莊家人抱怨說新朝不好的。隻要勤快,肯出力,吃上飯還是沒有問題的。


    “那咱們去找裏長說說這事兒呢?別的村人咱不用問,九連洞的村人水車一旦建好,獲利最大。就得讓他們或出錢或出力。”


    “四娘。姥娘知道你能耐。啥事都能想得到。可建水車不是小事。建一個水車好比建半個私塾,少說也得五十兩銀子。咱家也拿不出這筆銀子。你說找裏長,你得先看看九連洞這一帶住的都是什麽人家。一來人口少,二來將此地所有的田地加起來,也不過四十多畝。你說,誰願意出銀錢建水車。不值當。他們寧可自己費把子力氣擔水去,也不願意從口袋裏往外掏銀子。老天爺要是能行行好。來場雨,還能省了這麻煩事兒呢。”


    宋氏點頭,“你姥娘說得沒錯。就算真的去建水車,建好了,也到了夏天了。春天裏咱們還得是靠自己擔水。對了,你不是還說要建養雞場?你瞧瞧,咱們剛買上地,手裏的銀子也不多了,養雞場還沒著落呢,你又要建水車。你還真能折騰。”


    宋氏是個墨守成規的人。她在某種程度上,與張老爺子的想法是相同的。


    她認為手裏能有點銀子,餓不著肚子,就已經很好了。莊戶人家還是要以種地為主,那是最保靠的收入來源。


    像張四娘這般折騰著生意,是賺了些銀子。可她的心裏沒有一天是安穩的。生怕有這一單沒了下一單的買賣。她做不來這個,整天提心吊膽的,她不喜歡這樣的生活。


    作坊裏她雖也時常去幫忙,但並未真的走心。


    張四娘買田地,她倒是積極支持。有田地就有了吃喝嚼用,雖累、辛苦一些,但都是實實在在的營生,拋去稅費和人工,剩下的,也夠他們吃喝了。


    而宋王氏的想法,漸漸地向張四娘靠攏。她也支持家裏頭買田地。但有了這份保障後,她也希望投入到新的賺錢行當裏去。


    她窮怕了。


    吃喝上是夠了,可人活著哪隻有吃喝夠了就行的。誰能保證一輩子沒個啥意外?從她年輕時守寡,到大山死裏逃生。她覺得這些苦難,都不是手裏有多少田地能解決的事情。


    她要多賺些銀子,不為了自己,為了宋氏和四娘。她老了,趁著胳膊腿兒能動的時候,多幫著她們積累下銀錢。如果將來有什麽意外,他們也不會著慌。


    張四娘沒想到建一個水車會引出這麽多的事情,更沒有想到水車是由官府籌建的。


    在她的認知裏,水車是古代勤勞勇敢的勞動人建造的。並不是官府作為。


    她以為,大家出點錢,出點力,這個水車就能建起來的。


    不過,現在看來。她的想法是有些過於理想化了。


    這時,坐在身邊的宋王氏忽然穿了鞋子下炕,邊走邊笑道:“喲,新郎倌來了?咦,新娘子呢?”


    劉成提著食盒進來,“她有些不舒服,先回去了。”


    宋王氏眸光輕閃,隨即笑道:“許是累了。你這是打張家回來?”


    劉成隨宋王氏進了屋,將食盒放在桌子上,“嗯,坐了回門的酒席就回來了。”


    指著食盒子道,“大嫂給另備的一份飯菜。前天喜宴上剩下的飯菜還很多,也吃不了。這份你們就收下吧。”


    宋王氏母女兩人飛快地對視了一眼,宋氏立刻明白了張玉鳳為啥不進門。


    想必除了不見待自己之外,還有這一層意思。


    定是惱了劉成將這飯菜送到宋家。


    張四娘輕笑了一聲,“那我看看大伯母給做了啥好吃的了。”


    她麻利兒的從炕上跳下來,趿了鞋子就去掀那食盒的蓋子,被宋氏一把扯住,“四娘,這是你大伯母給你小姑母的。你別亂動。”


    她說著,將食盒往劉成麵前推了推,“劉郎中,這食盒你還是拿回去吧。這是大嫂的一遍心意,你這樣送出去,妹子也不會高興。咱家也不缺這個……”


    “娘,姑夫說了他吃不了,才送到咱們這來的。收下又能怎麽樣?不收下,才叫浪費食物呢。姑夫,我替你分憂。這食盒子,留下吧。”張四娘又竄到桌子前麵,手按著食盒不放。


    劉成笑道:“好,這本就是給你補身子的。你能留下,姑夫高興著呢。”


    張四娘笑著點頭,說了聲多謝。不顧宋氏的阻撓,將食盒子拎到灶間去了。


    劉成待四娘回來,幫她看了眼睛後,才離開。


    宋氏不高興,“四娘,你現在是越來越不聽娘的話了。娘說不讓你留,你咋還把食盒子留下呢。”


    宋王氏勸她:“你少說幾句話吧,留都留下了,你說這些也沒有用。我去做飯,你們娘們兩個好好說話。”


    宋王氏顯然不願意摻與這事兒。


    張四娘不是個莽撞的人,她能不顧宋氏的勸阻把食盒子留下,定會有她的道理。


    她躲了開去,就是讓想母女兩人把話說來。


    若是她在,誰是誰非的,定要找當評論。這事兒,她可沒功夫管。有時間,她還得再篩選一下雇工的人選呢。


    張四娘見宋王氏躲了出去,就噌到宋氏的懷裏,抱著她,“娘,不是我不聽你的話。而是你做這事兒的時候,稍欠考慮。”


    她見宋氏用眼神詢問,便道:“你瞧,姑夫獨自把食盒拿來,小姑母說是不舒服,肯定是心裏不高興了。可姑夫寧可小姑母不高興還是把食盒給送了過來。如果我不收下的話,姑夫把食盒子拿回去。你說,小姑母會怎麽看姑夫?”


    她停頓了下,見宋氏微皺了眉,“肯定不會給姑夫好臉色,說不定還會嘲笑他。”


    這兩人是怎麽成的親,家裏的人沒有不知道的。可以說,兩人之間毫無感情,硬湊到一起的。


    “咱們把食盒收下,一來呢,解決了吃不了飯菜浪費的問題的。二來呢,咱們也算幫了姑夫一次,圓了他的臉麵。三來呢,咱們雖把食盒收下,也不是白吃這些東西。日子還長著呢,逢年過節的幫襯他們一下,總比在此事糾纏要好很多。娘,我和你說這些話,沒有別的意思。我也明白你為啥不願意收這食盒。可這已經不再是你與小姑母之間的事情了,這中間,還有姑夫。姑夫這人怎麽樣,別人不知,咱們還不知嗎?咱不衝著別人,隻衝著姑夫,這食盒也得收下。”


    “衝著劉成?”宋氏自語道。


    “嗯。”張四娘點頭,“姑夫這人……”


    張四娘指了指自己的腦袋,“他是一個很拎得清狀況的人。”


    “什麽?拎什麽?”宋氏又不懂她在說什麽了。


    “我是說,以後與小姑母沒辦法說,或說不清的事情。可以直接找姑夫說,他是個很明事理的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悅農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兩個核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兩個核桃並收藏悅農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