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章合一
********
開始接神了。
家家戶戶的小院裏,都籠起了火堆,擺上了,點起了蠟燭和香表紙。院正中央,那寫著“太公在此”的燈籠杆兒上,也吊起了五顏六色紙燈籠。在莊戶人家的心目中,這接神,乃是十分莊嚴的盛典,也是過年的頭一年高潮。他們爭先恐後地把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驅災除禍的狐黃二仙、保佑發財送財的財神、主宰生養的送子娘娘、掌管煺炊的灶王爺。以及自家的列祖列宗,都請到家裏來過年。
也是在這個時候,家家戶戶誰也不會甘於人後,都要爭著放第一個爆竹,燒第一柱高香,嗑第一個響頭,就象生怕動作慢了,各種神靈就不肯光顧似的。所以,頭一聲爆竹一響,緊接著就會連成一片。那響聲,那煙霧,把過年的氣氛一下子就渲染起來了,渲染得濃濃的。
接神是男人們的事情,女人們照例要避開。據說,如果女人不避開,神仙就會見怪,老祖宗也會不滿。在張老爺子家,規矩大如天,不僅女人們要避開,而且連女童也要避開。何氏與趙氏畢竟是過門多年的媳婦,這個規矩最知道,於是爆竹一響,就帶著女兒進了屋子。
元娘聽話慣了,可二娘卻仍在活動心思。往年,三娘在家的時候,兩人總能找到機會,尋著爆竹跑到離家遠的荒地裏放。今年不同了,三娘沒回來過年,四娘又和她娘去了西山村。若論小孩子,就剩下她一個。
她見大郎、二郎都在外麵,有離得近的鄰居家的孩子也都在外麵放爆竹,就有點不樂意。“娘,為啥我大郎哥、二郎哥能放,我不能呢。”
何氏笑道:“誰讓生下來就是女娃子。”
“女娃子……”二娘默默咀嚼著這句話,心中黯然,目光茫然地落在窗外正在放爆竹的大郎身上,突然一甩腦袋。脖子一梗,“劉靈兒也是女娃子,那她咋就能在外麵呢。”
“啥?”趙氏聽到話頭,忙舉目朝門口望去,正看見那劉寡婦與劉靈兒兩人,站在東廂房門口。一腳門裏一腳門外地斜倚在外屋門的門框上,一邊悠然自得地嗑著瓜子。
趙氏一瞧,臉上又恢複了笑眉笑臉的模樣。她轉過頭,對著也伸長脖子看去的何氏說道:“大嫂,一會兒。咱可就有好戲看了。”
何氏無奈地搖搖頭,二娘湊上前去,“二嬸,你說有啥好戲看啊?”
趙氏一挑眉,一副別以為我不知道的樣子,“我可不信你不明白。若你真不明白,那就等著瞧好吧。”
二娘嘿嘿一笑,退到元娘旁邊,抓了把花生剝了起來。
這時候,外頭的鞭炮聲更響了。
趙老爺家請的戲班子也開始唱了起戲。一時鑼鼓宣天,唱念做打聲聲漫於耳際,與那爆竹聲混在一起,營造出歡快的氣氛。
張老爺子虔誠地跪在香案前,衝那被火光和燈籠映得發紅的天空,一連叩了三個響頭。
然後依次是張義忠、張義勇、張義光、大郎、二郎也都跟著叩了頭。
三叩之後便是九拜。
輪到張義勇的時候,張義光往三房裏瞧了一眼,想知道劉寡婦怎麽樣了,一眼瞧見那娘們倆在屋門口朝他笑。這下可把他給急嚇了,他悄悄地對她打著手勢。讓她帶孩子回屋去,可劉寡婦哪知道他是啥意思。
就問了一句:“你說啥?”
張義光大急,又對她打著手勢,見她們還不明所以,尤其那劉靈兒還往他這邊走了幾步,他不得不大聲喊道:“回去,快點回去!”
張義光這一嗓門喊得其實並不大,但好巧不好巧的,爆竹聲這時忽然低了下來,正好顯得他那一嗓子聲特大。劉靈兒往後跑,張老爺子也回過了頭。
他一眼看到從門口轉回去的劉寡婦和劉靈兒,頓時氣得心裏直哆嗦。
他真想從地上躥起來,衝過去狠狠地臭罵她們一頓,把她們都轟出這個小院兒。可是,在這個時候,當他回顧香案上供奉的那些至高無尚的神仙時,他終於沒有讓自己發作,把這口氣又痛苦地咽了下去,隻是衝站在一邊發愣地張義光低聲喊道:“老三,你給我跪下!”
這一聲,雖然很低,卻極為嚴厲,具有一種絕對不允許違抗的力量。
張義光的膝蓋仿佛被人踢了一腳似的,腿一軟,就跪在了地上。
“叩拜!”張老爺子又低吼了一聲。
張義光連看也不敢多看他一眼。二話不說,趕緊伏地而拜。他這樣做,並不是因為真的懼怕張老爺子,他是為了劉寡婦。他怕把老爺子逼急了,會把劉寡婦娘們倆都給轟出去。因此,他大氣也不敢出一聲。
接神的儀式終於結束了。
張老爺子默默地走進屋子,心中極不痛快。但是,他卻連一個字也沒有說。他表現出了一種從來都沒有過的涵養。他不願在這個可以決定一年吉凶的時刻,去自尋晦氣!
進了屋子,張老爺子打頭,接著一家人按照長幼次序,依次在一盆浸了艾葉的水裏抹了把臉,然後就開始團團圍坐在一起,吃迎新飯。這時過去一年的最後一頓飯,也是新的一年的頭一頓飯,因此家家戶戶都吃,即使在前些年,常常揭不開鍋的時候,這頓飯也沒有落下過。
張義光本打算喊待在東廂房裏的劉寡婦和劉靈兒過來吃飯。但見張老爺子的臉色不好,都怪剛剛鬧的那一出。躊躇間,張老爺子發話,讓把飯菜盛出一份來,送到西廂房裏頭。
意思就是,她們可以在張家吃飯,但不能到上房裏來吃。(.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
劃清了界限。
張義光送飯過來時,劉寡婦就明白了老爺子的意思。她沉默了一會兒,擠出了幾點眼淚,懇求道:“光哥。孩子長這麽大也沒見過什麽世麵。將來還得與家裏的孩子們好好相處,不如……不如讓靈子過去吃頓飯,給你爹嗑個頭。老爺子不見待我,也不能恨了孩子啊。”
張義光有些為難,他知道,老爺子若不是衝著她的肚子。劉靈兒根本也進不了張家的門。她姓劉,不姓張。一個外姓的孩子……
劉寡婦見他遲遲不肯吐口,就哭倒在炕上,尋死覓活的,說張義光根本沒把她們娘倆當回事,隻占便宜。不是東西。
張義光一下子就慌了手腳,最後隻得答應下來。
待回上房時,身後便跟了劉靈兒。
張老爺子見了,便狠瞪了張義光一眼。可人家孩子既然來了,也不能再往趕。
就讓劉靈兒到地上那桌坐席去了。
今年的酒菜十分豐盛。關鍵是這一年。他們賺了不少銀子。桌麵上盡擺了些雞鴨魚肉滿滿一桌。隻是這四大樣菜可以蒸、可以燉、可以煮,卻不允許炒。
從年三十兒到初五,張老爺子家從來都不炒菜。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幹鍋炒,就是炒幹鍋,會一年吃喝不足,不吉利!”
這一次的四大樣菜,比去年做好得。關鍵是量大,份量足。
張老爺子坐在炕中間,兩杯酒下肚兒,把剛才的不快驅散了不少。他一伸手。從嶄新的襖袍裏掏出幾個大紅包。兩厚兩薄。
那厚的兩包一個給了大郎,一個給了二郎。這是老張家的根苗,往年都厚給。
今年比去年多加了一百文錢,一個兩百文。
給元娘、二娘的各一百文。
三娘不在,由趙氏替她收了。
張老爺子的目光又落在了劉靈兒身上,想了想,又掏了十文錢給了她。
他想,就當是來了一位給他拜年的小客人吧,大年的不能少了這點子禮。
劉靈兒笑著道謝接過,心裏卻十分不屑。這麽點錢,買啥也不夠!
元娘收到了紅包直接揣進了懷裏,二娘則拆開了來看,瞧見是一百文錢,高興得合不攏嘴。趙氏在旁邊瞧得一清二楚,馬上就想到了那四娘的一兩銀子。
不禁冷笑了一聲,向二娘道:“二娘,還打開看幹啥?”她瞪了二娘一眼,“你爺還能偏心眼兒咋地?一家一個紅包,錢都是一樣的,你數它作什麽?”
她說這話的時候,臉上挺平靜的,語氣也挺和緩,說完了還衝屋裏人都笑了笑。可是,張老爺子的臉卻微微紅了起來,他一下子就明白了趙氏很有可能看到了給宋氏的那兩個紅包。
他掩飾地端起了酒杯,喝了一口。
何氏因為知道這其中的曲折,所以在旁邊看出了一些端倪。
她把腳從桌子底下伸過去,用腳尖兒輕輕地碰了趙氏一下,意思是不讓她達個時候,說三道四的。可是,趙氏哪能聽她的話啊,俯下身子,一把抓住何氏的腳,嘿嘿笑著,用半開玩笑半認真的口吻說道:“你有話不拿到明麵上說,偷偷摸摸地踩我幹啥?踩得我怪疼的。”
她在說到“偷偷摸摸”這四個字的時候,格外加重了語氣。
一屋子人在聽到她這話時,都往桌子底下瞧。那何氏,頓時鬧了個滿臉緋紅。
張義忠很不高興,一點身為長媳的樣子都沒有。過年回來的時候,他明顯感到老爺子對他的依賴。這讓他有一種存在感。這家,早晚會由他來說得算,如果何氏能拿出長媳的威嚴,豈能管不好?可偏偏她總是這樣暗裏捅,雖說她不是什麽壞心,但有什麽話就大大方方地說出來不好嗎?非得擺那副小家子氣!
上不了台麵的東西!他恨鐵不成鋼地暗罵了一句,又狠狠地瞪了何氏一眼。
何氏從他的眼中看到了一種無聲的震懾,趕忙一使勁兒,把腳抽了回去。
家裏的人都當笑話一樣,哈哈大家了起來。在這笑聲中,數劉靈兒的笑聲最脆,最響。
張老爺子的眉頭皺得緊緊的。他不傻,他知道趙氏剛才說的那些話是啥意思。
看樣子,趙氏已經把她看到的事情說了出去。
就在這個時候,張義忠在一旁發了話。他看出張老爺子心裏不痛快了。他單純地以為。這又是何氏惹的事讓老爺子心煩了。
就道:“來,咱們總比嘻嘻哈哈地了。快點兒吃,吃完了好推牌九。來,咱們兄弟三個,一起敬爹一杯吧。”
“中、中!”張義光首先響應。他的兩隻眼睛已經喝紅了,說起話來。舌頭也有點打卷兒,“咱……咱……是得敬爹一杯,咱……當兒子的不敬,誰……敬?”
“來,咱們爺幾個幹杯!”張義勇也跟著把杯舉了起來。
張老爺子苦笑一下,把杯端起來。默默地盯著那杯中的酒,盯了好半天才說:“好,喝吧。誰能喝多少就喝多少,不能幹也別勉強。唉,爹老了。沒用了,連酒也喝不動了……”
張義忠、張義勇、張義光一看他這情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舉著杯子僵在那兒。
這時,平時極少出聲的二郎舉起了酒杯,“爺,有句話叫‘老當益壯’,您老身子還硬朗,兒孫也都孝順您。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何必這樣自哀自歎!您不知道村子裏有多少人羨慕著咱家呢。這都是您老的功勞啊。來。大郎哥,咱們哥倆也跟著父輩們一起敬爺爺。祝您老福壽綿長!”
二郎說這些話,有水平。在老張家裏再沒有人能說出來了。
張老爺子欣慰極了,幾句話就把老爺子心頭上的火澆滅了一大半,他端起了酒杯,一盡而盡,“好好,你們都有心了。”
大郎性子憨厚,不善言辭,隻跟著笑了笑。才與眾人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氣氛總算緩和了下來,張老爺子抹了把嘴,他從盛雞的盤子裏扒拉出一個圓乎乎的東西,用筷子捅了捅,發現上麵還有點幾點沒拔下來的毛。
這是雞屁股。
張老爺子是最討厭吃雞屁股的。這世上有很多人愛吃雞屁股,但張老爺子不愛吃,每次燉雞都會把雞屁股揪下去,喂虎子。
何氏一直惴惴不安,觀察著老爺子的一舉一動,忽見他拿著筷子在捅雞肉,便站了起來,伸長脖子一看,“哎呀,雞屁股!”她立馬扯開嗓門驚叫了一聲。
張老爺子把酒杯往桌子上使勁兒一墩,厲聲問道:“這是誰幹的?怎麽雞屁股揪下來,嗯?!”
屋子裏頓時靜了下來,誰也不說話。
張老爺子咄咄逼人地盯著何氏,“你幹活一向毛手毛腳,準是你!”
何氏嚇了一個激靈,這雞不是她燉的,是趙氏。但她不能把實話告訴張老爺子,這大過年的,不管是挨說,都不好。
於是,她在公爹的逼視下,既沒有點頭承認,也沒有搖頭否認,卻是陪著笑臉道:“爹,過年了,你老人家千萬別生氣。這盤菜,咱不吃了,撤下去了就是了。不就是一隻雞嘛,為了這點小事生氣,多犯不上啊!”
這時,趙氏也站起了身,笑道:“大嫂說得對。”一邊說一邊伸手把菜盤子撤了下去,“誰也不能是故意的。明兒個,咱們再重新燉一隻,不就得了嘛。爹,你說呢?”
“爺,來吃鴨腿。”大郎也以為這是何氏幹的事,忙起來分散老爺子注意力,“這鴨子做得好,一點也不膩不膻。”
張老爺子看了看大郎,悶悶地說道:“你們以後做飯可得給我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出來。再有一次……哼!”
“知道了!”何氏與趙氏齊聲應道。
何氏回到座位,就見那趙氏仍站著,她笑著對張老爺子說道:“爹,你這麽樣就對了。不該生氣的事,就別生氣。人家劉靈兒頭一回來咱家過年,不知輕重好賴,把扔在碗裏的雞屁股放進了盤子裏,她一定是想著人落下的,幫著撿了回去。再說,那雞屁股……嘔!”
她的話還沒說完呢,就慌忙跑到門口,背對著屋裏人,把手指伸進嘴裏,在嗓子眼裏攪和了下,然後就真的嘔吐了起來。
張老爺子一聽雞屁股不關何氏的事情,也不關趙氏的事情,而是劉靈兒,剛剛舒展開來的眉頭又皺起來。
再加上趙氏跑到門口這麽一嘔吐,他更加氣火攻心了。
他沒有說話,隻是陰沉著臉。冷冷地盯著劉靈兒。
劉靈兒被他盯著實在受不了了,對趙氏喊道:“我以為你是忘記盛進盤子裏的,你看我往盤子裏放,你咋不告訴我,爺不能吃這東西呢。”
趙氏掏出帕子擦了擦嘴,委屈狀。“你這丫頭,我是瞧見你往盤子裏放東西,但不知道你放的啥。方才要不是老爺子吃到這個,我還不知道呢。唉,你這小小年紀,氣性咋這和大。這屋子裏的人也沒有人說你啥。”
劉靈兒反被她將了一軍,她朝張義光看去,見他早已倒在炕頭上睡著了。
根本就不能指望他了。
她一跺腳,猛地一轉身,就衝出了屋子。
“娘、娘……”
院子裏傳來了劉靈兒喊叫劉寡婦的聲音。
“唉……”張老爺子痛苦地搖搖頭。把那隻大拳頭重重地砸在桌子上,然後,又把額頭抵靠在桌子上,許久沒有抬起頭來。
趙氏一直盯著東廂房的門口。見劉靈兒哭著進去,剛開始還有點哭聲,最後一點聲音也沒有了。也不見那娘們倆個出來。
倒是能沉得住氣。
趙氏裝著去灶間熱湯的功夫,把東廂房裏的人看得死死的。
也就在這時,那位剛愎自用的老爺子,才開始意識到他的這個小院兒、這個家、很難再維係下去了。
他的全部身心,都被一種名為“痛苦”的感情占據了。
“爹。你別生氣了。”張義忠湊到他的身邊小聲的勸道。
“爹,別生氣。”
“爺,您老別生氣了。”
大家夥也都開始七嘴八舌地跟著勸。
可是,張老爺子不僅沒有抬起頭來,而且兩肩還開始不停地搐動。他哭了,漸漸地哭出聲來了。
何氏的心裏很慌亂,也很恐懼。
公爹這麽一哭,使她產生了一種很不祥的預感。
她趁著大家都在勸老爺子的時候,悄悄地出了屋。小院子裏,靜悄悄的;村子裏。也靜悄悄的。
唱戲的沒有了,鞭炮聲也沒有了,大人、孩子們的笑聲也沒了――人們都在屋子吃飯、玩鬧、再晚一點,就要守歲了。
北風或輕或重的刮過,風勢不大也不小。卻是冷的厲害,吹在臉上生生的疼,就連那屋簷下掛著的一盞又一盞的紅燈籠,也凍得不安地搖曳著。
從遠處,從那燈火與星星相接的地方,不時有幾聲狗叫聲傳來,使這夜更加深沉,更為沉寂了。
何氏使勁咳嗽了幾聲,為自己壯了壯膽,然後急匆匆地進了那貼著“日進鬥金”的米倉子。她在狐黃二仙的牌位前,虔誠地上了三柱高香,接著,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帶著哭聲祈求道:“仙人在上,你們可得保佑我爹、大郎還有我們全家平安無事啊……”
她這聲音,很真誠,也很淒楚,站在小院裏都聽得到。
張玉鳳把耳房的門緊緊地關上。她不願意聽,也不願意參與家裏的事情。
與其說她對這個家失望,不如說她對張老爺子失望,對幾個哥哥失望。沒有人一個能幫她。
就連那頓晚飯,她也沒過去吃,推說自己頭痛,在菜盤子裏撿了幾道愛吃的放進自己的碗裏,就著一碗濃濃的雞湯,熱乎乎地吃了一頓飯。
她聽到了老爺子的罵聲,也聽到了院子裏何氏的祈求聲……但她不僅沒有露麵,反而十分厭煩。
“哎喲,大兄弟你來了。快進屋坐。”何氏抹了把臉上的淚,聽到院門的動靜,出了米倉子便看到了劉成。
劉成笑著向她問了聲好,由她引進了上房。
張老爺子在聽到何氏的叫聲後,也停止了哭泣。抬起了昏花的老眼,看著屋門口。
張義忠則親自去迎,見他手裏拎著禮品,便接了過來。
“爹,妹夫來了。”張義忠笑道。
劉成進屋與人各自見了禮,在張老爺子地示意下,坐在了炕上:“……按理應該初二過來,可那天我要到鎮上去給四娘買些藥材,回來還得製藥膏。所以,今天就冒昧打擾了。還請您老見諒。”
初二是女兒回門女婿上門的日子。
張老爺子知道他這點,坐為行醫者。很多時候都會身不由已。也不會因此而責怪他,再說,他還是為了四娘的病,他就更沒有意見了。
趙氏與何氏兩人沏了壺茶水過來,張老爺子這才想起問他吃了飯沒有。
劉成哪裏會吃,但他不想留在這兒吃。這家裏讓他渾身上下地不舒服。他推說隻好了,端起茶杯,啜了一口。
這一舉手一投足之間,頓顯人之華貴,這一點,張家人早已經發現了。
張老爺子更是對這個風度絕倫的劉成滿意至極。
他見張玉鳳還沒出來見客。忽然心思一動,“……唉,玉鳳這孩子今天不知道怎麽了,說是舒服,連晚飯都沒與我們一道吃。也不知道是得了什麽病。怪讓人擔心的。”
劉成揚了揚眉,猜不出那張玉鳳生病是真是假,但老爺子既然已經開了口,他不得不問上幾句飲食、生活上的問題,何氏與趙氏也答得不全。不是她們不關心她,而是這個姑子自從訂婚後,心性變得沉默寡言,誰也不願意理了。常常把自己關在屋子裏,也不知道想啥。
張老爺子等不及了,就道:“問她們也白問。要不,你去瞧瞧。”
劉成點了點頭,因還是未婚,就由何氏帶著,進了張玉鳳的房間。
張玉鳳在聽到劉成的聲音後,一口氣便把油燈給吹滅了。穿著衣服倒在炕上,想著自己推說有病不出去,老爺子也不能把她怎麽樣。
卻沒想到她的如意算盤沒打響,何氏帶著劉成進了屋。
“喲,這黑燈瞎火的幹啥呢?”何氏摸到油燈的位置。點上了燈。
張玉鳳背對著人,誰也不理。
何氏見氣氛有些尷尬,就道:“妹子,爹讓劉成來看看你,你不是身上不舒服嗎?”
何氏把張老爺子搬出來也沒有效果。張玉鳳還是背對著人,像是睡著了似的。
劉成毫不介意地笑了笑,轉身便出去了。
張老爺子見何氏緊隨著劉成進了屋,神色局促不安,心下便了然了幾分,還不等說話,就聽劉成道:“您老放心,方才我觀她氣息平穩,應該無大事。若有什麽不妥,隨時叫我過來便是。天色已晚,我就先告辭了。”
說著,他朝老爺子拱了拱手,出了屋子去。
張義忠、張義勇忙下地去送。
“……屋子裏連燈沒點……也不理人……”何氏對張老爺子說道,臉上的尷尬之色未減。
張老爺子撫額,如今,他覺得這家子裏的人誰都沒有病,就他一個人是真的病了。
沒有讓省心的,一個都沒有!
…*******
宋家的小茅屋裏還亮著燈。
宋王氏母女和大山娘,三個女人圍在一起包餃子。
在宋王氏的勸說下,大山娘和英子決定今晚在宋家留宿。
守歲這晚的餃子大都包的是白菜豬肉餡的。古代又沒有蔬菜大棚,在北方,冬天很少會吃到青菜,除了一年四季皆能吃的大白菜。
張四娘讓英子去取了兩頭大蒜,支使她幹活,“英子姐,來咱們倆個來個劉二爺剝蒜。”
英子取來大蒜,往張四娘手裏一塞,問道:“這劉二爺是誰啊?”
不僅英子問,連宋王氏也這麽問,這西山村裏倒是有幾家姓劉的。但排行老二的,隻有兩家。卻不知她指的是誰。
張四娘見問,不禁笑道:“這劉二爺是個典故。不是咱們村的。原石頭哥在的時候,給我講過。說是劉二爺是個鰥夫,孤身一人生活,鄰居見他可憐。於是,每當鄰居包餃子的時候,總會給他帶出一份兒。時間久了,便好似成了一種習慣。劉二爺喜歡在吃餃子的時候剝大蒜吃,這一天,他聽到鄰居家裏‘當當當當’地剁餡聲,就知道人家今天又要吃餃子了。於是,他就開始坐在屋子裏剝大蒜,等著鄰居給他送餃子。而鄰居呢,人家也確實包了餃子,打算叫他過去吃時,發現他在剝大蒜,心想他一定也是包了餃子了。就沒喊他。結果,劉二爺就這樣足足等了一晚。也沒吃上那餃子。這便是‘劉二爺剝蒜――兩耽誤!’”
“嗬嗬,原來是這麽回事啊?!”宋氏聽完先笑了。
宋王氏也跟著笑了,“這人可真是,哪能次次都指望著人家呢。”
大山娘笑過之後,又唉道:“他呀,身邊就是沒有個知冷知熱的貼心人。若是有了。想吃什麽吃不到。”
英子正咧著嘴笑著,在聽了她娘的話後,又癟了嘴,“娘,你說爹和大哥會回來嗎?”
大山娘一聽這話,失神了好久。餃子也不包了,坐在炕頭上摟著英子,娘們倆個又開始一天一次的哭泣了。
讓她們這麽一哭,大家都沒了包餃子的興致。宋王氏母女上來勸慰,結果越勸哭得聲音越大。在這冰雪寒天的冬夜裏,哭聲傳得老遠。
張四娘被她們的哭聲刺激得頭又開始痛了,剛倒在炕上想歇息一下,就聽到院子裏的大歡、二歡在叫。
她坐起了身,因為起得急了,頭又一時暈眩了,待定了定神,發現那狗叫更大了。
“你們先別哭了!”張四娘大吼了一聲,哭聲立時停了下來,就聽村街上傳來了腳步聲。
“娘。你去看看院門,大歡二歡叫得起勁兒,是不是有人來?”宋氏等人這時才聽到確實像有人在村道上走動。
她披了棉襖,出了屋門。
因著今天是大年三十,房前屋後都掛著紅燈籠,倒不用特意提著燈籠,借著雪光和燈籠的紅光,隱約看到一行人過了吊水橋往這邊過來。
宋家的小茅屋離吊水橋頭是最近的。
宋氏心想著會不會大山他們回來了,就大著膽子打開了院門,往吊水橋的方向迎去。
不大一會兒。就聽有人低喊道:“玉兒!”
宋氏頓覺身子一抖,顫著聲問道:“順子哥?”
很快,前麵的幾個人影到了眼前,不是順子又是何人。
宋氏眼睛略過順子看到王二身上背著一個人,“王大哥,這是……”
順子道:“別愣著了,先去你們家吧。”
王二將人背到了宋家,立刻便聽到了大山娘的驚呼和英子的哭叫聲。
宋氏和順子走在後麵,已經把情況和宋氏說了,原來王二背著的那人便是大山。
張四娘聽到英子的聲音,知道人回來了,這幾日來提著的心總算是放了下來。可再聽下去,卻發現王大山受了傷。順子已經去請劉成了。
宋王氏與宋氏把麵板子、餃子都收拾到灶間,把剩下的餃子包完。幸虧她們包的多,總共包了三百多個。本想著留著過年這幾天吃,可人都回來了,這頓守歲餃子怎麽也得將人留下吃了。
算時辰也將午夜了,宋王氏便留在灶間裏煮餃子。
宋氏則到屋子裏察看大山的情況。
“王大叔,大山哥怎麽受傷了?”張四娘問道。
“誰傷的我哥,爹,你說句話啊!”英子比張四娘還急。
王大山的情況不太樂觀,嘴唇泛白,臉上青一塊,紫一塊的,頭上還有血跡。
王二抹了把眼淚,道:“我和你順子叔往鎮上去的時候也沒找到大山。我們見在城裏找不到,又邊城邊子去找。等我們再回到城裏的客棧時,有人給我們留了話兒,說是大山現在縣衙。讓我們去領人。”
一聽縣衙,大家彼此相視了一眼,不是說,沒有被抓去押糧草嗎?
王二頓了頓,“大山是沒去押糧草,是被城邊廟裏的和尚發現的。當時人躺在樹叢裏,還有一口氣。那和尚喂了他一些草藥。見不仍好轉,便將他送到縣衙裏。縣老爺以命案相押到一處小房間裏。多虧了,胡老爹在縣衙裏托了人。人一到縣衙,就通知我們去了。”
這麽說,王大山是被害了。能害大山的除了鄭虎還能有誰?!
“大叔,你們寫了狀紙沒有?”張四娘問道,“這鄭虎如今背了兩條命案,再不告他就便宜他了。”
王二也如張四娘這般想的,大山素日與人無怨無仇,身上又沒有銀錢,不可能出這種意外。更何況是在縣城,誰都不認識。唯一的可能性便是鄭虎一家人了。
“狀紙寫了,也是那人幫著辦的。縣老爺讓我們把人領回去,待抓到鄭虎一家再傳我們去縣衙。”
眾人鬆了一口氣,大山娘卻又開始嗚嗚咽咽哭泣起來,“兒啊,我苦命的孩子啊……”
現在她男人回來了,兒子回來了,她的膽氣更大了。哭了好一會兒,她一把推開英子,上前抓住張四娘的領口,“都是因為你這個賤丫頭,否則我兒也不遭此橫禍!我兒不死則罷,若死,我定要讓你去賠葬!”
大山娘如瘋魔了一般,抓著四娘的領口搖晃著她。
張四娘雙手用力去扒她的手,反被她抓得更緊。
宋氏被突如其來的這一幕嚇傻了,她低喊了一聲,衝上前去扯大山娘的手,“大嫂子,你快鬆手,四娘也是無辜的啊!”
********
開始接神了。
家家戶戶的小院裏,都籠起了火堆,擺上了,點起了蠟燭和香表紙。院正中央,那寫著“太公在此”的燈籠杆兒上,也吊起了五顏六色紙燈籠。在莊戶人家的心目中,這接神,乃是十分莊嚴的盛典,也是過年的頭一年高潮。他們爭先恐後地把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驅災除禍的狐黃二仙、保佑發財送財的財神、主宰生養的送子娘娘、掌管煺炊的灶王爺。以及自家的列祖列宗,都請到家裏來過年。
也是在這個時候,家家戶戶誰也不會甘於人後,都要爭著放第一個爆竹,燒第一柱高香,嗑第一個響頭,就象生怕動作慢了,各種神靈就不肯光顧似的。所以,頭一聲爆竹一響,緊接著就會連成一片。那響聲,那煙霧,把過年的氣氛一下子就渲染起來了,渲染得濃濃的。
接神是男人們的事情,女人們照例要避開。據說,如果女人不避開,神仙就會見怪,老祖宗也會不滿。在張老爺子家,規矩大如天,不僅女人們要避開,而且連女童也要避開。何氏與趙氏畢竟是過門多年的媳婦,這個規矩最知道,於是爆竹一響,就帶著女兒進了屋子。
元娘聽話慣了,可二娘卻仍在活動心思。往年,三娘在家的時候,兩人總能找到機會,尋著爆竹跑到離家遠的荒地裏放。今年不同了,三娘沒回來過年,四娘又和她娘去了西山村。若論小孩子,就剩下她一個。
她見大郎、二郎都在外麵,有離得近的鄰居家的孩子也都在外麵放爆竹,就有點不樂意。“娘,為啥我大郎哥、二郎哥能放,我不能呢。”
何氏笑道:“誰讓生下來就是女娃子。”
“女娃子……”二娘默默咀嚼著這句話,心中黯然,目光茫然地落在窗外正在放爆竹的大郎身上,突然一甩腦袋。脖子一梗,“劉靈兒也是女娃子,那她咋就能在外麵呢。”
“啥?”趙氏聽到話頭,忙舉目朝門口望去,正看見那劉寡婦與劉靈兒兩人,站在東廂房門口。一腳門裏一腳門外地斜倚在外屋門的門框上,一邊悠然自得地嗑著瓜子。
趙氏一瞧,臉上又恢複了笑眉笑臉的模樣。她轉過頭,對著也伸長脖子看去的何氏說道:“大嫂,一會兒。咱可就有好戲看了。”
何氏無奈地搖搖頭,二娘湊上前去,“二嬸,你說有啥好戲看啊?”
趙氏一挑眉,一副別以為我不知道的樣子,“我可不信你不明白。若你真不明白,那就等著瞧好吧。”
二娘嘿嘿一笑,退到元娘旁邊,抓了把花生剝了起來。
這時候,外頭的鞭炮聲更響了。
趙老爺家請的戲班子也開始唱了起戲。一時鑼鼓宣天,唱念做打聲聲漫於耳際,與那爆竹聲混在一起,營造出歡快的氣氛。
張老爺子虔誠地跪在香案前,衝那被火光和燈籠映得發紅的天空,一連叩了三個響頭。
然後依次是張義忠、張義勇、張義光、大郎、二郎也都跟著叩了頭。
三叩之後便是九拜。
輪到張義勇的時候,張義光往三房裏瞧了一眼,想知道劉寡婦怎麽樣了,一眼瞧見那娘們倆在屋門口朝他笑。這下可把他給急嚇了,他悄悄地對她打著手勢。讓她帶孩子回屋去,可劉寡婦哪知道他是啥意思。
就問了一句:“你說啥?”
張義光大急,又對她打著手勢,見她們還不明所以,尤其那劉靈兒還往他這邊走了幾步,他不得不大聲喊道:“回去,快點回去!”
張義光這一嗓門喊得其實並不大,但好巧不好巧的,爆竹聲這時忽然低了下來,正好顯得他那一嗓子聲特大。劉靈兒往後跑,張老爺子也回過了頭。
他一眼看到從門口轉回去的劉寡婦和劉靈兒,頓時氣得心裏直哆嗦。
他真想從地上躥起來,衝過去狠狠地臭罵她們一頓,把她們都轟出這個小院兒。可是,在這個時候,當他回顧香案上供奉的那些至高無尚的神仙時,他終於沒有讓自己發作,把這口氣又痛苦地咽了下去,隻是衝站在一邊發愣地張義光低聲喊道:“老三,你給我跪下!”
這一聲,雖然很低,卻極為嚴厲,具有一種絕對不允許違抗的力量。
張義光的膝蓋仿佛被人踢了一腳似的,腿一軟,就跪在了地上。
“叩拜!”張老爺子又低吼了一聲。
張義光連看也不敢多看他一眼。二話不說,趕緊伏地而拜。他這樣做,並不是因為真的懼怕張老爺子,他是為了劉寡婦。他怕把老爺子逼急了,會把劉寡婦娘們倆都給轟出去。因此,他大氣也不敢出一聲。
接神的儀式終於結束了。
張老爺子默默地走進屋子,心中極不痛快。但是,他卻連一個字也沒有說。他表現出了一種從來都沒有過的涵養。他不願在這個可以決定一年吉凶的時刻,去自尋晦氣!
進了屋子,張老爺子打頭,接著一家人按照長幼次序,依次在一盆浸了艾葉的水裏抹了把臉,然後就開始團團圍坐在一起,吃迎新飯。這時過去一年的最後一頓飯,也是新的一年的頭一頓飯,因此家家戶戶都吃,即使在前些年,常常揭不開鍋的時候,這頓飯也沒有落下過。
張義光本打算喊待在東廂房裏的劉寡婦和劉靈兒過來吃飯。但見張老爺子的臉色不好,都怪剛剛鬧的那一出。躊躇間,張老爺子發話,讓把飯菜盛出一份來,送到西廂房裏頭。
意思就是,她們可以在張家吃飯,但不能到上房裏來吃。(.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
劃清了界限。
張義光送飯過來時,劉寡婦就明白了老爺子的意思。她沉默了一會兒,擠出了幾點眼淚,懇求道:“光哥。孩子長這麽大也沒見過什麽世麵。將來還得與家裏的孩子們好好相處,不如……不如讓靈子過去吃頓飯,給你爹嗑個頭。老爺子不見待我,也不能恨了孩子啊。”
張義光有些為難,他知道,老爺子若不是衝著她的肚子。劉靈兒根本也進不了張家的門。她姓劉,不姓張。一個外姓的孩子……
劉寡婦見他遲遲不肯吐口,就哭倒在炕上,尋死覓活的,說張義光根本沒把她們娘倆當回事,隻占便宜。不是東西。
張義光一下子就慌了手腳,最後隻得答應下來。
待回上房時,身後便跟了劉靈兒。
張老爺子見了,便狠瞪了張義光一眼。可人家孩子既然來了,也不能再往趕。
就讓劉靈兒到地上那桌坐席去了。
今年的酒菜十分豐盛。關鍵是這一年。他們賺了不少銀子。桌麵上盡擺了些雞鴨魚肉滿滿一桌。隻是這四大樣菜可以蒸、可以燉、可以煮,卻不允許炒。
從年三十兒到初五,張老爺子家從來都不炒菜。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幹鍋炒,就是炒幹鍋,會一年吃喝不足,不吉利!”
這一次的四大樣菜,比去年做好得。關鍵是量大,份量足。
張老爺子坐在炕中間,兩杯酒下肚兒,把剛才的不快驅散了不少。他一伸手。從嶄新的襖袍裏掏出幾個大紅包。兩厚兩薄。
那厚的兩包一個給了大郎,一個給了二郎。這是老張家的根苗,往年都厚給。
今年比去年多加了一百文錢,一個兩百文。
給元娘、二娘的各一百文。
三娘不在,由趙氏替她收了。
張老爺子的目光又落在了劉靈兒身上,想了想,又掏了十文錢給了她。
他想,就當是來了一位給他拜年的小客人吧,大年的不能少了這點子禮。
劉靈兒笑著道謝接過,心裏卻十分不屑。這麽點錢,買啥也不夠!
元娘收到了紅包直接揣進了懷裏,二娘則拆開了來看,瞧見是一百文錢,高興得合不攏嘴。趙氏在旁邊瞧得一清二楚,馬上就想到了那四娘的一兩銀子。
不禁冷笑了一聲,向二娘道:“二娘,還打開看幹啥?”她瞪了二娘一眼,“你爺還能偏心眼兒咋地?一家一個紅包,錢都是一樣的,你數它作什麽?”
她說這話的時候,臉上挺平靜的,語氣也挺和緩,說完了還衝屋裏人都笑了笑。可是,張老爺子的臉卻微微紅了起來,他一下子就明白了趙氏很有可能看到了給宋氏的那兩個紅包。
他掩飾地端起了酒杯,喝了一口。
何氏因為知道這其中的曲折,所以在旁邊看出了一些端倪。
她把腳從桌子底下伸過去,用腳尖兒輕輕地碰了趙氏一下,意思是不讓她達個時候,說三道四的。可是,趙氏哪能聽她的話啊,俯下身子,一把抓住何氏的腳,嘿嘿笑著,用半開玩笑半認真的口吻說道:“你有話不拿到明麵上說,偷偷摸摸地踩我幹啥?踩得我怪疼的。”
她在說到“偷偷摸摸”這四個字的時候,格外加重了語氣。
一屋子人在聽到她這話時,都往桌子底下瞧。那何氏,頓時鬧了個滿臉緋紅。
張義忠很不高興,一點身為長媳的樣子都沒有。過年回來的時候,他明顯感到老爺子對他的依賴。這讓他有一種存在感。這家,早晚會由他來說得算,如果何氏能拿出長媳的威嚴,豈能管不好?可偏偏她總是這樣暗裏捅,雖說她不是什麽壞心,但有什麽話就大大方方地說出來不好嗎?非得擺那副小家子氣!
上不了台麵的東西!他恨鐵不成鋼地暗罵了一句,又狠狠地瞪了何氏一眼。
何氏從他的眼中看到了一種無聲的震懾,趕忙一使勁兒,把腳抽了回去。
家裏的人都當笑話一樣,哈哈大家了起來。在這笑聲中,數劉靈兒的笑聲最脆,最響。
張老爺子的眉頭皺得緊緊的。他不傻,他知道趙氏剛才說的那些話是啥意思。
看樣子,趙氏已經把她看到的事情說了出去。
就在這個時候,張義忠在一旁發了話。他看出張老爺子心裏不痛快了。他單純地以為。這又是何氏惹的事讓老爺子心煩了。
就道:“來,咱們總比嘻嘻哈哈地了。快點兒吃,吃完了好推牌九。來,咱們兄弟三個,一起敬爹一杯吧。”
“中、中!”張義光首先響應。他的兩隻眼睛已經喝紅了,說起話來。舌頭也有點打卷兒,“咱……咱……是得敬爹一杯,咱……當兒子的不敬,誰……敬?”
“來,咱們爺幾個幹杯!”張義勇也跟著把杯舉了起來。
張老爺子苦笑一下,把杯端起來。默默地盯著那杯中的酒,盯了好半天才說:“好,喝吧。誰能喝多少就喝多少,不能幹也別勉強。唉,爹老了。沒用了,連酒也喝不動了……”
張義忠、張義勇、張義光一看他這情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舉著杯子僵在那兒。
這時,平時極少出聲的二郎舉起了酒杯,“爺,有句話叫‘老當益壯’,您老身子還硬朗,兒孫也都孝順您。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何必這樣自哀自歎!您不知道村子裏有多少人羨慕著咱家呢。這都是您老的功勞啊。來。大郎哥,咱們哥倆也跟著父輩們一起敬爺爺。祝您老福壽綿長!”
二郎說這些話,有水平。在老張家裏再沒有人能說出來了。
張老爺子欣慰極了,幾句話就把老爺子心頭上的火澆滅了一大半,他端起了酒杯,一盡而盡,“好好,你們都有心了。”
大郎性子憨厚,不善言辭,隻跟著笑了笑。才與眾人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氣氛總算緩和了下來,張老爺子抹了把嘴,他從盛雞的盤子裏扒拉出一個圓乎乎的東西,用筷子捅了捅,發現上麵還有點幾點沒拔下來的毛。
這是雞屁股。
張老爺子是最討厭吃雞屁股的。這世上有很多人愛吃雞屁股,但張老爺子不愛吃,每次燉雞都會把雞屁股揪下去,喂虎子。
何氏一直惴惴不安,觀察著老爺子的一舉一動,忽見他拿著筷子在捅雞肉,便站了起來,伸長脖子一看,“哎呀,雞屁股!”她立馬扯開嗓門驚叫了一聲。
張老爺子把酒杯往桌子上使勁兒一墩,厲聲問道:“這是誰幹的?怎麽雞屁股揪下來,嗯?!”
屋子裏頓時靜了下來,誰也不說話。
張老爺子咄咄逼人地盯著何氏,“你幹活一向毛手毛腳,準是你!”
何氏嚇了一個激靈,這雞不是她燉的,是趙氏。但她不能把實話告訴張老爺子,這大過年的,不管是挨說,都不好。
於是,她在公爹的逼視下,既沒有點頭承認,也沒有搖頭否認,卻是陪著笑臉道:“爹,過年了,你老人家千萬別生氣。這盤菜,咱不吃了,撤下去了就是了。不就是一隻雞嘛,為了這點小事生氣,多犯不上啊!”
這時,趙氏也站起了身,笑道:“大嫂說得對。”一邊說一邊伸手把菜盤子撤了下去,“誰也不能是故意的。明兒個,咱們再重新燉一隻,不就得了嘛。爹,你說呢?”
“爺,來吃鴨腿。”大郎也以為這是何氏幹的事,忙起來分散老爺子注意力,“這鴨子做得好,一點也不膩不膻。”
張老爺子看了看大郎,悶悶地說道:“你們以後做飯可得給我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出來。再有一次……哼!”
“知道了!”何氏與趙氏齊聲應道。
何氏回到座位,就見那趙氏仍站著,她笑著對張老爺子說道:“爹,你這麽樣就對了。不該生氣的事,就別生氣。人家劉靈兒頭一回來咱家過年,不知輕重好賴,把扔在碗裏的雞屁股放進了盤子裏,她一定是想著人落下的,幫著撿了回去。再說,那雞屁股……嘔!”
她的話還沒說完呢,就慌忙跑到門口,背對著屋裏人,把手指伸進嘴裏,在嗓子眼裏攪和了下,然後就真的嘔吐了起來。
張老爺子一聽雞屁股不關何氏的事情,也不關趙氏的事情,而是劉靈兒,剛剛舒展開來的眉頭又皺起來。
再加上趙氏跑到門口這麽一嘔吐,他更加氣火攻心了。
他沒有說話,隻是陰沉著臉。冷冷地盯著劉靈兒。
劉靈兒被他盯著實在受不了了,對趙氏喊道:“我以為你是忘記盛進盤子裏的,你看我往盤子裏放,你咋不告訴我,爺不能吃這東西呢。”
趙氏掏出帕子擦了擦嘴,委屈狀。“你這丫頭,我是瞧見你往盤子裏放東西,但不知道你放的啥。方才要不是老爺子吃到這個,我還不知道呢。唉,你這小小年紀,氣性咋這和大。這屋子裏的人也沒有人說你啥。”
劉靈兒反被她將了一軍,她朝張義光看去,見他早已倒在炕頭上睡著了。
根本就不能指望他了。
她一跺腳,猛地一轉身,就衝出了屋子。
“娘、娘……”
院子裏傳來了劉靈兒喊叫劉寡婦的聲音。
“唉……”張老爺子痛苦地搖搖頭。把那隻大拳頭重重地砸在桌子上,然後,又把額頭抵靠在桌子上,許久沒有抬起頭來。
趙氏一直盯著東廂房的門口。見劉靈兒哭著進去,剛開始還有點哭聲,最後一點聲音也沒有了。也不見那娘們倆個出來。
倒是能沉得住氣。
趙氏裝著去灶間熱湯的功夫,把東廂房裏的人看得死死的。
也就在這時,那位剛愎自用的老爺子,才開始意識到他的這個小院兒、這個家、很難再維係下去了。
他的全部身心,都被一種名為“痛苦”的感情占據了。
“爹。你別生氣了。”張義忠湊到他的身邊小聲的勸道。
“爹,別生氣。”
“爺,您老別生氣了。”
大家夥也都開始七嘴八舌地跟著勸。
可是,張老爺子不僅沒有抬起頭來,而且兩肩還開始不停地搐動。他哭了,漸漸地哭出聲來了。
何氏的心裏很慌亂,也很恐懼。
公爹這麽一哭,使她產生了一種很不祥的預感。
她趁著大家都在勸老爺子的時候,悄悄地出了屋。小院子裏,靜悄悄的;村子裏。也靜悄悄的。
唱戲的沒有了,鞭炮聲也沒有了,大人、孩子們的笑聲也沒了――人們都在屋子吃飯、玩鬧、再晚一點,就要守歲了。
北風或輕或重的刮過,風勢不大也不小。卻是冷的厲害,吹在臉上生生的疼,就連那屋簷下掛著的一盞又一盞的紅燈籠,也凍得不安地搖曳著。
從遠處,從那燈火與星星相接的地方,不時有幾聲狗叫聲傳來,使這夜更加深沉,更為沉寂了。
何氏使勁咳嗽了幾聲,為自己壯了壯膽,然後急匆匆地進了那貼著“日進鬥金”的米倉子。她在狐黃二仙的牌位前,虔誠地上了三柱高香,接著,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帶著哭聲祈求道:“仙人在上,你們可得保佑我爹、大郎還有我們全家平安無事啊……”
她這聲音,很真誠,也很淒楚,站在小院裏都聽得到。
張玉鳳把耳房的門緊緊地關上。她不願意聽,也不願意參與家裏的事情。
與其說她對這個家失望,不如說她對張老爺子失望,對幾個哥哥失望。沒有人一個能幫她。
就連那頓晚飯,她也沒過去吃,推說自己頭痛,在菜盤子裏撿了幾道愛吃的放進自己的碗裏,就著一碗濃濃的雞湯,熱乎乎地吃了一頓飯。
她聽到了老爺子的罵聲,也聽到了院子裏何氏的祈求聲……但她不僅沒有露麵,反而十分厭煩。
“哎喲,大兄弟你來了。快進屋坐。”何氏抹了把臉上的淚,聽到院門的動靜,出了米倉子便看到了劉成。
劉成笑著向她問了聲好,由她引進了上房。
張老爺子在聽到何氏的叫聲後,也停止了哭泣。抬起了昏花的老眼,看著屋門口。
張義忠則親自去迎,見他手裏拎著禮品,便接了過來。
“爹,妹夫來了。”張義忠笑道。
劉成進屋與人各自見了禮,在張老爺子地示意下,坐在了炕上:“……按理應該初二過來,可那天我要到鎮上去給四娘買些藥材,回來還得製藥膏。所以,今天就冒昧打擾了。還請您老見諒。”
初二是女兒回門女婿上門的日子。
張老爺子知道他這點,坐為行醫者。很多時候都會身不由已。也不會因此而責怪他,再說,他還是為了四娘的病,他就更沒有意見了。
趙氏與何氏兩人沏了壺茶水過來,張老爺子這才想起問他吃了飯沒有。
劉成哪裏會吃,但他不想留在這兒吃。這家裏讓他渾身上下地不舒服。他推說隻好了,端起茶杯,啜了一口。
這一舉手一投足之間,頓顯人之華貴,這一點,張家人早已經發現了。
張老爺子更是對這個風度絕倫的劉成滿意至極。
他見張玉鳳還沒出來見客。忽然心思一動,“……唉,玉鳳這孩子今天不知道怎麽了,說是舒服,連晚飯都沒與我們一道吃。也不知道是得了什麽病。怪讓人擔心的。”
劉成揚了揚眉,猜不出那張玉鳳生病是真是假,但老爺子既然已經開了口,他不得不問上幾句飲食、生活上的問題,何氏與趙氏也答得不全。不是她們不關心她,而是這個姑子自從訂婚後,心性變得沉默寡言,誰也不願意理了。常常把自己關在屋子裏,也不知道想啥。
張老爺子等不及了,就道:“問她們也白問。要不,你去瞧瞧。”
劉成點了點頭,因還是未婚,就由何氏帶著,進了張玉鳳的房間。
張玉鳳在聽到劉成的聲音後,一口氣便把油燈給吹滅了。穿著衣服倒在炕上,想著自己推說有病不出去,老爺子也不能把她怎麽樣。
卻沒想到她的如意算盤沒打響,何氏帶著劉成進了屋。
“喲,這黑燈瞎火的幹啥呢?”何氏摸到油燈的位置。點上了燈。
張玉鳳背對著人,誰也不理。
何氏見氣氛有些尷尬,就道:“妹子,爹讓劉成來看看你,你不是身上不舒服嗎?”
何氏把張老爺子搬出來也沒有效果。張玉鳳還是背對著人,像是睡著了似的。
劉成毫不介意地笑了笑,轉身便出去了。
張老爺子見何氏緊隨著劉成進了屋,神色局促不安,心下便了然了幾分,還不等說話,就聽劉成道:“您老放心,方才我觀她氣息平穩,應該無大事。若有什麽不妥,隨時叫我過來便是。天色已晚,我就先告辭了。”
說著,他朝老爺子拱了拱手,出了屋子去。
張義忠、張義勇忙下地去送。
“……屋子裏連燈沒點……也不理人……”何氏對張老爺子說道,臉上的尷尬之色未減。
張老爺子撫額,如今,他覺得這家子裏的人誰都沒有病,就他一個人是真的病了。
沒有讓省心的,一個都沒有!
…*******
宋家的小茅屋裏還亮著燈。
宋王氏母女和大山娘,三個女人圍在一起包餃子。
在宋王氏的勸說下,大山娘和英子決定今晚在宋家留宿。
守歲這晚的餃子大都包的是白菜豬肉餡的。古代又沒有蔬菜大棚,在北方,冬天很少會吃到青菜,除了一年四季皆能吃的大白菜。
張四娘讓英子去取了兩頭大蒜,支使她幹活,“英子姐,來咱們倆個來個劉二爺剝蒜。”
英子取來大蒜,往張四娘手裏一塞,問道:“這劉二爺是誰啊?”
不僅英子問,連宋王氏也這麽問,這西山村裏倒是有幾家姓劉的。但排行老二的,隻有兩家。卻不知她指的是誰。
張四娘見問,不禁笑道:“這劉二爺是個典故。不是咱們村的。原石頭哥在的時候,給我講過。說是劉二爺是個鰥夫,孤身一人生活,鄰居見他可憐。於是,每當鄰居包餃子的時候,總會給他帶出一份兒。時間久了,便好似成了一種習慣。劉二爺喜歡在吃餃子的時候剝大蒜吃,這一天,他聽到鄰居家裏‘當當當當’地剁餡聲,就知道人家今天又要吃餃子了。於是,他就開始坐在屋子裏剝大蒜,等著鄰居給他送餃子。而鄰居呢,人家也確實包了餃子,打算叫他過去吃時,發現他在剝大蒜,心想他一定也是包了餃子了。就沒喊他。結果,劉二爺就這樣足足等了一晚。也沒吃上那餃子。這便是‘劉二爺剝蒜――兩耽誤!’”
“嗬嗬,原來是這麽回事啊?!”宋氏聽完先笑了。
宋王氏也跟著笑了,“這人可真是,哪能次次都指望著人家呢。”
大山娘笑過之後,又唉道:“他呀,身邊就是沒有個知冷知熱的貼心人。若是有了。想吃什麽吃不到。”
英子正咧著嘴笑著,在聽了她娘的話後,又癟了嘴,“娘,你說爹和大哥會回來嗎?”
大山娘一聽這話,失神了好久。餃子也不包了,坐在炕頭上摟著英子,娘們倆個又開始一天一次的哭泣了。
讓她們這麽一哭,大家都沒了包餃子的興致。宋王氏母女上來勸慰,結果越勸哭得聲音越大。在這冰雪寒天的冬夜裏,哭聲傳得老遠。
張四娘被她們的哭聲刺激得頭又開始痛了,剛倒在炕上想歇息一下,就聽到院子裏的大歡、二歡在叫。
她坐起了身,因為起得急了,頭又一時暈眩了,待定了定神,發現那狗叫更大了。
“你們先別哭了!”張四娘大吼了一聲,哭聲立時停了下來,就聽村街上傳來了腳步聲。
“娘。你去看看院門,大歡二歡叫得起勁兒,是不是有人來?”宋氏等人這時才聽到確實像有人在村道上走動。
她披了棉襖,出了屋門。
因著今天是大年三十,房前屋後都掛著紅燈籠,倒不用特意提著燈籠,借著雪光和燈籠的紅光,隱約看到一行人過了吊水橋往這邊過來。
宋家的小茅屋離吊水橋頭是最近的。
宋氏心想著會不會大山他們回來了,就大著膽子打開了院門,往吊水橋的方向迎去。
不大一會兒。就聽有人低喊道:“玉兒!”
宋氏頓覺身子一抖,顫著聲問道:“順子哥?”
很快,前麵的幾個人影到了眼前,不是順子又是何人。
宋氏眼睛略過順子看到王二身上背著一個人,“王大哥,這是……”
順子道:“別愣著了,先去你們家吧。”
王二將人背到了宋家,立刻便聽到了大山娘的驚呼和英子的哭叫聲。
宋氏和順子走在後麵,已經把情況和宋氏說了,原來王二背著的那人便是大山。
張四娘聽到英子的聲音,知道人回來了,這幾日來提著的心總算是放了下來。可再聽下去,卻發現王大山受了傷。順子已經去請劉成了。
宋王氏與宋氏把麵板子、餃子都收拾到灶間,把剩下的餃子包完。幸虧她們包的多,總共包了三百多個。本想著留著過年這幾天吃,可人都回來了,這頓守歲餃子怎麽也得將人留下吃了。
算時辰也將午夜了,宋王氏便留在灶間裏煮餃子。
宋氏則到屋子裏察看大山的情況。
“王大叔,大山哥怎麽受傷了?”張四娘問道。
“誰傷的我哥,爹,你說句話啊!”英子比張四娘還急。
王大山的情況不太樂觀,嘴唇泛白,臉上青一塊,紫一塊的,頭上還有血跡。
王二抹了把眼淚,道:“我和你順子叔往鎮上去的時候也沒找到大山。我們見在城裏找不到,又邊城邊子去找。等我們再回到城裏的客棧時,有人給我們留了話兒,說是大山現在縣衙。讓我們去領人。”
一聽縣衙,大家彼此相視了一眼,不是說,沒有被抓去押糧草嗎?
王二頓了頓,“大山是沒去押糧草,是被城邊廟裏的和尚發現的。當時人躺在樹叢裏,還有一口氣。那和尚喂了他一些草藥。見不仍好轉,便將他送到縣衙裏。縣老爺以命案相押到一處小房間裏。多虧了,胡老爹在縣衙裏托了人。人一到縣衙,就通知我們去了。”
這麽說,王大山是被害了。能害大山的除了鄭虎還能有誰?!
“大叔,你們寫了狀紙沒有?”張四娘問道,“這鄭虎如今背了兩條命案,再不告他就便宜他了。”
王二也如張四娘這般想的,大山素日與人無怨無仇,身上又沒有銀錢,不可能出這種意外。更何況是在縣城,誰都不認識。唯一的可能性便是鄭虎一家人了。
“狀紙寫了,也是那人幫著辦的。縣老爺讓我們把人領回去,待抓到鄭虎一家再傳我們去縣衙。”
眾人鬆了一口氣,大山娘卻又開始嗚嗚咽咽哭泣起來,“兒啊,我苦命的孩子啊……”
現在她男人回來了,兒子回來了,她的膽氣更大了。哭了好一會兒,她一把推開英子,上前抓住張四娘的領口,“都是因為你這個賤丫頭,否則我兒也不遭此橫禍!我兒不死則罷,若死,我定要讓你去賠葬!”
大山娘如瘋魔了一般,抓著四娘的領口搖晃著她。
張四娘雙手用力去扒她的手,反被她抓得更緊。
宋氏被突如其來的這一幕嚇傻了,她低喊了一聲,衝上前去扯大山娘的手,“大嫂子,你快鬆手,四娘也是無辜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