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如流水般又滑過了五天,這五天來,宋王兩家人的心都沉入了穀底。
不僅王大山毫無音信,就連王二與順子也不見人回來。
大山娘帶著小女兒英子跑到宋氏哭鬧了幾天,除了住,吃喝都在宋家。
張四娘的心情也很不好,想去鎮上尋周掌櫃的幫忙,被劉成勸住了。
到了臘月二十九這天,何氏正在作坊裏幫著忙乎。這是年前的最後一天上工。作坊裏的做工時間被張四娘按現代的工休時間定了。每做六天的工就休一天,像過年的時候,從年三十到初五不用上工。宋王氏算了算供貨時間,略放下了心。張四娘要求作坊裏趕工都要押一批貨,以備不時之需。
過年這六天不用上工,以前的備貨就能派上用場了。
何氏一邊做工一邊偷偷打量容兒。這姑娘十八了,還沒說親。她私下裏問過江嬸子,說是爹前幾年上山摔斷了腿,家裏因此少了一個勞力。如今她出來做工,也是為了家裏的弟弟早點娶親。
何氏對這姑娘很滿意,幹活利落,見著誰都大方有禮。要說不滿意的地方也有,一是家裏的條件不好,衣裙上打了好幾處補丁,但好在洗得很幹淨。二來,年歲上也比大郎大了三歲,不過,何氏對這點不太在意,俗話講女大三抱金磚,心裏知道疼人。何氏擔心大郎會不喜歡。這姑娘樣貌平平,比起那旋子村的吳家丫頭遜色了不少。
“嬸子,你瞧我幹啥?我臉上有東西?”容兒正在剁梨碎,不意間看到何氏直勾勾地盯著她,嚇了一跳,下意識地用手背擦了下臉,除了濺上點梨水點。也沒有別的什麽。
何氏嘿嘿一笑,“容兒等過年沒事兒,上嬸子家裏玩啊?”
容兒笑著點頭。“中,到時。我帶我弟弟給嬸子拜年去。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聽容兒答的爽快,何氏心裏很高興,如果大郎能回來就更好了。到時連著家裏的長輩一起都看看這姑娘,老爺子要是點頭了,她就馬上去給大郎提親。
何氏這心裏頭,又喜又憂,明天就年三十兒了。自家男人和兒子還一點消息都沒有呢。周掌櫃托人去打點了,也不知道托的人保不保靠。
正想著,就聽作坊的院門口有人說話,覺得有些耳熟。伸長了脖子一看,二娘與宋氏不知說著什麽,緊接著,就聽宋氏喊道:“大嫂,快回家去。那爺倆回來了。”
何氏手裏正在抹往白菜上抹辣椒,一聽這話兒,啪嗒一聲,白菜掉在了地上,“大郎回來了?”
容兒替她高興。“嬸子快別發懵了,收拾下回家吧。”
“噯噯,”何氏激動的手都發抖,手忙腳亂地收拾地上的菜盆子,宋氏進來了,“大嫂,你回吧,不用你收拾。家裏頭都等著你呢。”
“好,好。”何氏摘下圍裙,與二娘一路小跑回到了張家。
何義忠與大郎洗了臉,換了身幹淨衣服去給張老爺子嗑了頭。
爺倆個都瘦了不少。但精神頭還不錯。張老爺子仔細地打量了兩人,這才鬆了口氣。
張老爺子想著兩人吃了苦,受了難,卻也讓家裏人跟著著急上火的,就在爺倆給他嗑完頭後,板著臉問:“你們還知道回來啊?!”
“爹,我……”張義忠說到這兒,停住了,抬起眼瞧東、西兩廂房處瞅了瞅,見那裏並沒有人,才輕輕地撩起棉襖,從裏麵掏出了二兩多銀子。
大郎將那銀子從他爹手裏接過去,雙手捧到老爺子麵前,“孫兒讓爺惦念了,實在不孝。這是爹拉大車賺的銀子。還有一點,是送軍糧回來時,官爺給的。”
張老爺子的臉上沒動聲色,但是,心裏卻十分高興。別說兒子、孫子賺了銀子回來,就是一文錢沒賺,能平平安安地回家,他也不能說個不字。這一個多月來,他寢食難安,特別惦念著這爺倆兒。不單單是怕他們出事兒,更希望他們作為張家的長房長子長孫能回家來,幫助自己撐起這個家。
在張義忠出去拉大車的這段日子裏,在自己的這個小院兒裏,張老爺子常常有一種孤軍作戰的感覺。兒子、閨女和媳婦們,對他有軟有硬,左右夾攻,讓他的心很不安穩。他這個家,這個用他幾十年心血一點兒一點兒堆積起來的小窩,頭一次出現了危機感。為了把這個家維係住,為了使他的小院兒不在莊稼人的心中黯然失色,失去和睦的表象,這一個多月來,他是兵來將擋,水來土屯,幾乎使了渾身解數,已經處在了身心疲憊的境地。
在這種情況下,他是多麽需要這個多年來,一直都聽他的話,默默為這個家奉獻著自己青春的大兒子啊!張義忠,是他眾多子女中,最讓他稱心的。雖說他娶的婆娘不咋地。但這孩子,無論從長相上還是脾氣上都和他相通相像。他對自己,可謂是言聽計從,知冷知熱,是高崖村裏公認的有名的孝子。
因此,他一回來,張老爺子覺得心裏踏實多了。
他決定要在困境中奮起,借助大兒子,重新把這個家整頓起來,重新把自己的絕對權威樹立起來。
“起來,都先起來再說。”張老爺子把大郎手中的銀子一推,招呼他們爺倆上炕坐了。
“銀子是你們辛苦掙的,爺不要。能平安回家就好,能過年的功夫去趟得月樓,你們能平安回來,人家出了不少的力。”張老爺子點起了旱煙袋,啪嗒啪嗒的抽。
張義忠道:“這個你老不說,我都得去一趟。要是沒有周掌櫃的,咱們爺倆過年都回不來,有一部份人都繼續往京城那邊去了。我們到了青州府送完了糧草,就被縣衙裏一位官爺照顧著回來了。唉,現在想起來,都是一陣後怕。”
大郎點頭,“爺,你不知道,和咱爹一起去的幾個叔伯都沒回來,隻有咱爹和我回來了。”
張老爺子抽煙的動作一滯,“這麽說,這真的是要打起來了?”
張義忠歎了一口氣,“這還用問嗎?我瞧著幾位官爺嘴上都起了大燎泡了。好在,還殃及不到咱們府城。暫時還無事。”
張老爺子抽了幾口煙,“我是瞧明白了,咱們就老實地種田哪也別去。什麽縣城府城的,好賴咱都別去沾邊兒。啥也比不上命要緊。等過年的時候,我再和四娘說說,她的心不能太大了。也不看看是什麽光景,不太平啊,啥也別幹了。”
趙氏在灶間忙乎做飯,不時的伸長脖子往院門口看,對元娘道:“你娘咋還不回呢?”
正說著,二娘與何氏氣喘籲籲地跑了進了院子。
“大嫂,你腿腳快點啊,大哥都已經去上房了。”趙氏笑眯眯地倚著門框喊道。
“噯,來了來了。”何氏知道自家男人回來了,一掃往日臉上的愁雲,眉開眼笑地進了屋子。可這笑臉,在看到自家男人和兒子的一瞬,就一下子消失了,她怔怔地看著他們,眼淚不知不覺地流了出來。
張義忠皺眉,“瞧你的樣子,哭喪著臉幹啥?不想咱們回來,咱們就走。”
何氏臉上的表情又變成笑臉,又哭又笑地。
張老爺子不見待她的樣子,覺得她不莊重,“傻笑啥,你快去灶間幫老二媳婦做飯。眼瞧著晌午了,動作快點。”
又對二娘道:“去看你二叔把酒買回來沒?再去尋尋你三叔,都把人給我喊回來!”
張老爺子一一地給分配了任務,那神氣,不亞於一個執掌兵馬的大元帥。
何氏痛痛快快地應了,她用手理了理鬢發,深深地看了一眼張義忠,跟著過去灶間做飯去了。張義忠一回來,她的心病一下子就好了。
臘月二十三以後,張家就已經把年貨都準備好了。家裏頭肉、魚、蛋、粉條兒、粗細糧一應俱全。
何氏緊挑著張義忠愛吃的幾樣炒了菜,不一會兒,酒菜全都上了桌兒。
張老爺子在三個兒子當中一坐,又喚來在家的二郎與大郎兩個孫子,幾個人湊在一起,名為擺酒接風,實際上呢,卻是這個三代同堂之家的一次會談。
張老爺子連喝了幾口悶酒,眼睛紅起來了,這時他才說話,“唉,老大啊,你這一去就是一個多月啊。從小到大,這次算是走的日子最長的一次了。爹在這段日子裏是當的十年過的,不是你爹我說瞎話,這次你回來,能看到還是一個完整的家,不易啊!”
他說著,拿眼睛死死地盯住了張義勇,兩束憤怒地光,從他那古井般的眼睛射了出來。張義勇耐不住他這目光,用手扶了額頭,把眼睛閉上了。
“怎麽,你不願意聽?”張老爺子用筷子使勁敲了一下桌子,衝著張義勇厲聲問道。
張義勇慌忙抬起頭,睜開了眼。
張老爺子指著,怒氣衝衝地斥責道:“你說你這近一年的光景裏提了幾次分家?實話對你說,我給你數著呢,不多不少大大小小地加一起五回了,而且一次更比一回凶!”
說到這兒,他一揚脖兒,猛地喝了一盅酒。這盅酒下肚後,他說話的調門兒更高了。
不僅王大山毫無音信,就連王二與順子也不見人回來。
大山娘帶著小女兒英子跑到宋氏哭鬧了幾天,除了住,吃喝都在宋家。
張四娘的心情也很不好,想去鎮上尋周掌櫃的幫忙,被劉成勸住了。
到了臘月二十九這天,何氏正在作坊裏幫著忙乎。這是年前的最後一天上工。作坊裏的做工時間被張四娘按現代的工休時間定了。每做六天的工就休一天,像過年的時候,從年三十到初五不用上工。宋王氏算了算供貨時間,略放下了心。張四娘要求作坊裏趕工都要押一批貨,以備不時之需。
過年這六天不用上工,以前的備貨就能派上用場了。
何氏一邊做工一邊偷偷打量容兒。這姑娘十八了,還沒說親。她私下裏問過江嬸子,說是爹前幾年上山摔斷了腿,家裏因此少了一個勞力。如今她出來做工,也是為了家裏的弟弟早點娶親。
何氏對這姑娘很滿意,幹活利落,見著誰都大方有禮。要說不滿意的地方也有,一是家裏的條件不好,衣裙上打了好幾處補丁,但好在洗得很幹淨。二來,年歲上也比大郎大了三歲,不過,何氏對這點不太在意,俗話講女大三抱金磚,心裏知道疼人。何氏擔心大郎會不喜歡。這姑娘樣貌平平,比起那旋子村的吳家丫頭遜色了不少。
“嬸子,你瞧我幹啥?我臉上有東西?”容兒正在剁梨碎,不意間看到何氏直勾勾地盯著她,嚇了一跳,下意識地用手背擦了下臉,除了濺上點梨水點。也沒有別的什麽。
何氏嘿嘿一笑,“容兒等過年沒事兒,上嬸子家裏玩啊?”
容兒笑著點頭。“中,到時。我帶我弟弟給嬸子拜年去。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聽容兒答的爽快,何氏心裏很高興,如果大郎能回來就更好了。到時連著家裏的長輩一起都看看這姑娘,老爺子要是點頭了,她就馬上去給大郎提親。
何氏這心裏頭,又喜又憂,明天就年三十兒了。自家男人和兒子還一點消息都沒有呢。周掌櫃托人去打點了,也不知道托的人保不保靠。
正想著,就聽作坊的院門口有人說話,覺得有些耳熟。伸長了脖子一看,二娘與宋氏不知說著什麽,緊接著,就聽宋氏喊道:“大嫂,快回家去。那爺倆回來了。”
何氏手裏正在抹往白菜上抹辣椒,一聽這話兒,啪嗒一聲,白菜掉在了地上,“大郎回來了?”
容兒替她高興。“嬸子快別發懵了,收拾下回家吧。”
“噯噯,”何氏激動的手都發抖,手忙腳亂地收拾地上的菜盆子,宋氏進來了,“大嫂,你回吧,不用你收拾。家裏頭都等著你呢。”
“好,好。”何氏摘下圍裙,與二娘一路小跑回到了張家。
何義忠與大郎洗了臉,換了身幹淨衣服去給張老爺子嗑了頭。
爺倆個都瘦了不少。但精神頭還不錯。張老爺子仔細地打量了兩人,這才鬆了口氣。
張老爺子想著兩人吃了苦,受了難,卻也讓家裏人跟著著急上火的,就在爺倆給他嗑完頭後,板著臉問:“你們還知道回來啊?!”
“爹,我……”張義忠說到這兒,停住了,抬起眼瞧東、西兩廂房處瞅了瞅,見那裏並沒有人,才輕輕地撩起棉襖,從裏麵掏出了二兩多銀子。
大郎將那銀子從他爹手裏接過去,雙手捧到老爺子麵前,“孫兒讓爺惦念了,實在不孝。這是爹拉大車賺的銀子。還有一點,是送軍糧回來時,官爺給的。”
張老爺子的臉上沒動聲色,但是,心裏卻十分高興。別說兒子、孫子賺了銀子回來,就是一文錢沒賺,能平平安安地回家,他也不能說個不字。這一個多月來,他寢食難安,特別惦念著這爺倆兒。不單單是怕他們出事兒,更希望他們作為張家的長房長子長孫能回家來,幫助自己撐起這個家。
在張義忠出去拉大車的這段日子裏,在自己的這個小院兒裏,張老爺子常常有一種孤軍作戰的感覺。兒子、閨女和媳婦們,對他有軟有硬,左右夾攻,讓他的心很不安穩。他這個家,這個用他幾十年心血一點兒一點兒堆積起來的小窩,頭一次出現了危機感。為了把這個家維係住,為了使他的小院兒不在莊稼人的心中黯然失色,失去和睦的表象,這一個多月來,他是兵來將擋,水來土屯,幾乎使了渾身解數,已經處在了身心疲憊的境地。
在這種情況下,他是多麽需要這個多年來,一直都聽他的話,默默為這個家奉獻著自己青春的大兒子啊!張義忠,是他眾多子女中,最讓他稱心的。雖說他娶的婆娘不咋地。但這孩子,無論從長相上還是脾氣上都和他相通相像。他對自己,可謂是言聽計從,知冷知熱,是高崖村裏公認的有名的孝子。
因此,他一回來,張老爺子覺得心裏踏實多了。
他決定要在困境中奮起,借助大兒子,重新把這個家整頓起來,重新把自己的絕對權威樹立起來。
“起來,都先起來再說。”張老爺子把大郎手中的銀子一推,招呼他們爺倆上炕坐了。
“銀子是你們辛苦掙的,爺不要。能平安回家就好,能過年的功夫去趟得月樓,你們能平安回來,人家出了不少的力。”張老爺子點起了旱煙袋,啪嗒啪嗒的抽。
張義忠道:“這個你老不說,我都得去一趟。要是沒有周掌櫃的,咱們爺倆過年都回不來,有一部份人都繼續往京城那邊去了。我們到了青州府送完了糧草,就被縣衙裏一位官爺照顧著回來了。唉,現在想起來,都是一陣後怕。”
大郎點頭,“爺,你不知道,和咱爹一起去的幾個叔伯都沒回來,隻有咱爹和我回來了。”
張老爺子抽煙的動作一滯,“這麽說,這真的是要打起來了?”
張義忠歎了一口氣,“這還用問嗎?我瞧著幾位官爺嘴上都起了大燎泡了。好在,還殃及不到咱們府城。暫時還無事。”
張老爺子抽了幾口煙,“我是瞧明白了,咱們就老實地種田哪也別去。什麽縣城府城的,好賴咱都別去沾邊兒。啥也比不上命要緊。等過年的時候,我再和四娘說說,她的心不能太大了。也不看看是什麽光景,不太平啊,啥也別幹了。”
趙氏在灶間忙乎做飯,不時的伸長脖子往院門口看,對元娘道:“你娘咋還不回呢?”
正說著,二娘與何氏氣喘籲籲地跑了進了院子。
“大嫂,你腿腳快點啊,大哥都已經去上房了。”趙氏笑眯眯地倚著門框喊道。
“噯,來了來了。”何氏知道自家男人回來了,一掃往日臉上的愁雲,眉開眼笑地進了屋子。可這笑臉,在看到自家男人和兒子的一瞬,就一下子消失了,她怔怔地看著他們,眼淚不知不覺地流了出來。
張義忠皺眉,“瞧你的樣子,哭喪著臉幹啥?不想咱們回來,咱們就走。”
何氏臉上的表情又變成笑臉,又哭又笑地。
張老爺子不見待她的樣子,覺得她不莊重,“傻笑啥,你快去灶間幫老二媳婦做飯。眼瞧著晌午了,動作快點。”
又對二娘道:“去看你二叔把酒買回來沒?再去尋尋你三叔,都把人給我喊回來!”
張老爺子一一地給分配了任務,那神氣,不亞於一個執掌兵馬的大元帥。
何氏痛痛快快地應了,她用手理了理鬢發,深深地看了一眼張義忠,跟著過去灶間做飯去了。張義忠一回來,她的心病一下子就好了。
臘月二十三以後,張家就已經把年貨都準備好了。家裏頭肉、魚、蛋、粉條兒、粗細糧一應俱全。
何氏緊挑著張義忠愛吃的幾樣炒了菜,不一會兒,酒菜全都上了桌兒。
張老爺子在三個兒子當中一坐,又喚來在家的二郎與大郎兩個孫子,幾個人湊在一起,名為擺酒接風,實際上呢,卻是這個三代同堂之家的一次會談。
張老爺子連喝了幾口悶酒,眼睛紅起來了,這時他才說話,“唉,老大啊,你這一去就是一個多月啊。從小到大,這次算是走的日子最長的一次了。爹在這段日子裏是當的十年過的,不是你爹我說瞎話,這次你回來,能看到還是一個完整的家,不易啊!”
他說著,拿眼睛死死地盯住了張義勇,兩束憤怒地光,從他那古井般的眼睛射了出來。張義勇耐不住他這目光,用手扶了額頭,把眼睛閉上了。
“怎麽,你不願意聽?”張老爺子用筷子使勁敲了一下桌子,衝著張義勇厲聲問道。
張義勇慌忙抬起頭,睜開了眼。
張老爺子指著,怒氣衝衝地斥責道:“你說你這近一年的光景裏提了幾次分家?實話對你說,我給你數著呢,不多不少大大小小地加一起五回了,而且一次更比一回凶!”
說到這兒,他一揚脖兒,猛地喝了一盅酒。這盅酒下肚後,他說話的調門兒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