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被判處極刑後,姚廣孝很失望,他崇文尚武,一直很敬重方孝孺。但是他也知道方孝孺本來就是奔著死去,有這種後果也不稀奇。但誅十族實是人間悲劇,為何朱棣當時應該是暴怒之下,口不擇言,可君無戲言,這句話再也收不回來。


    他坐在禦花園裏,觀察天上的星星,回想起還在當和尚的時候,曾遊覽群山。當年尚年輕,遇到一個相士看了他的相貌,驚奇的對他道:“你不是僧人!你的眼眶是三角形,如同病虎一般,天性必然,嗜好殺戮,你將來會是劉秉忠一樣的人!”劉秉忠是元朝的漢人大臣,輔佐忽必烈成就元朝大業。聽聞相士的話,姚廣孝大喜。因此姚廣孝一直以輔佐大明君主自居,期盼自己能在大明的曆史中占上一筆色彩。


    姚廣孝從少林寺離開,進了武林人稱一寺二宮中的禦古宮,要學會江湖上三大絕學之其二。後來姚廣孝離開禦古宮,進了燕王府。至於為何選擇燕王府,是因為他知道燕王蠢蠢欲動,絕非池中物。姚廣孝這一生,最厲害的是眼光精準。他也看出來了,明太祖留下的藩王製,遲早會變成問題。燕王和姚廣孝是一拍即合。如果沒有姚廣孝的運籌帷幄,燕王沒有辦法打贏這場戰。


    而為了這場天子逐鹿戰,姚廣孝也準備了好幾十年。他熟讀詩書,期望從中找出通往金鑾殿之道。他勤練武功,希望能斬敵將於萬裏之中。文武雙全,大明無人能出其右。環顧滿朝文武,誰能與他爭鋒。


    可是姚廣孝心裏不怕嗎?


    怕,非常怕。他還知道朱家深不可測,其中有太多的秘密不為人知。


    正因為姚廣孝飽讀詩書,看過明太祖如何誅殺眾臣,他知道鳥盡弓藏的道理。


    永樂帝也是,別看永樂帝非常尊敬他,但皇帝的帝王之術不可測,姚廣孝天天想著怎麽替自己善終。


    造反是姚廣孝的興趣,但是要活下去,是他的目的。辛苦了大半輩子,他可不想最後死在街市刑場。


    因此,自從登基後,他拒絕了永樂帝給的眾多賞賜和官位。他不能拿,一旦拿了,就成了奴才,就將被永樂帝玩弄在手上。因此他一意孤行,屢次要求遁入空門,就是要讓眾人意為著姚廣孝其人不在乎功名。


    “我必須退而不退,要有個伏筆,有個二把手。“姚廣孝心中有個人選,他覺得再適合不過,否則未來天下將為鄭和所把持,他必須培植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出來。


    談到鄭和,姚廣孝心思也很複雜。他覺得鄭和是個大將之才,但是他過於謹慎,且武功深不可測。多年來雖然共事相處,他始終猜不透鄭和的心思。按他想,此人遭受明朝的宮刑,骨血深處必然深恨明朝,可多年來,他對永樂帝忠心耿耿,指東打東,指西打西。其中緣由讓人好生不明白,難道鄭和是真的忠心向著永樂帝?而且鄭和被賜姓,又被派遣追查建文帝下落,可見永樂帝對他多麽的信任。


    正想著後麵怎麽扶持新的人手時,管星象曆法的欽天監進來求見。姚廣孝趕忙起身接見。


    “啟稟姚大人,有一事,不知道該不該說?“欽天監伏地,惶惶恐恐、支支吾吾地說。


    “說。“


    “昨晚我夜觀星象,有赤星大現,此乃異象,恐有人犯帝座。“


    “什麽意思?“


    “曆來,赤星出現,就是皇帝遇刺或暴斃的前兆,就是可能有人覬覦皇帝的位置,宮中恐有大變。“


    “什麽?“姚廣孝一聽大驚,”這事還有誰知道?“


    “沒有了,我隻告訴了您。“


    “很好,我會來安排,今天務必小心皇上的安全,我會多加關注。“


    欽天監好像鬆了一口氣,總算把這燙手山芋丟了出去。既然已經告訴了姚廣孝,接下來就不關他的事,否則知情不報,他恐有滅門之險。


    待欽天監走了後,姚廣孝想著這件事。趁著鄭和不在朝裏,也許是他扶持第二把手的轉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刺客風雲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玉歎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玉歎雪並收藏刺客風雲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