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化淳雖麵無表情離開葉相府,但心裏其實喜滋滋。


    曹化淳設了一個局給東林黨,他預判東林黨將會在這個方向走入死胡同,士大夫最容易在權力這兩字上失焦。隻要一提到黨爭,他們就會往裏去。


    曹化淳從來就不是一個簡單人物。


    曹化淳的背後不是閹黨、也不是東林黨或其他三黨的成員。


    其真實目的是顛覆政權。


    雖然曹化淳十二歲入宮輔佐王安,做近身侍衛。他自幼熟讀詩書,文武全才,可他不是個單純的武官,他更像文膽。曹化淳潛伏宮中,處處給王安出主意。可惜王安畢竟是個閹人,學識不高,關鍵時刻還是中了魏忠賢的甜言蜜語的詭計,也因此打亂了曹化淳的計劃。


    但曹化淳早就意識到魏忠賢的崛起和王安失勢是必然的,因此他見風轉舵,說服王安將其調往信王府,做為王安在信王府的一顆棋子。而在調往南京的那天起,他轉向投靠信王,作為他下一個靠山。


    整個局勢現在在他的掌控中,曹化淳認為他比當年的顧憲成更像布衣宰相,他控製著政黨的鬥爭,在其中為自己的主子創造有利價值。


    甚至信王都不一定是他主子。也許信王僅是他手上的傀儡,就像王安一樣。


    這廂,伍易國僅僅聽到了片麵的消息,難以推測出趙南星和曹化淳的關鍵談話內容。可伍易國開始懷疑曹化淳是曹家後代。按易水歌排行,曹蕭萊後代應是易字輩,而不是化字輩,除非曹化淳也不是他的真名。


    伍易國想起父親伍蕭過臨終前說過的話:“當年,太師張居正勞猝過世,死後遭政敵構陷,萬曆皇帝下令嚴查,抄家滅族。伍家動用刺客令征用姬家救援張家大公子,要保張家血脈。可曹家不同意,曹家引聖旨,指證太師奸人,反要求姬家追殺張氏後人,姬家不知道為何被洗了腦,竟然站在曹家那一邊,也因此造成我伍家和姬家決裂。那年伍易國方五歲,對此事印象不深。也就在那個大決裂後,伍家刺客令牌被盜。姬家遠走他鄉,遷至京城,後來做了東廠的走狗。”


    伍易國問其父:“刺客令現下何處?”


    “這是伍家之恥,我們毫不知道,你必須終其一生,務必要把刺客令牌找回來。一旦刺客令牌落入奸人手中,他可以調用金刀燃燈姬香玉手任何一家,造成的後果不堪設想。”


    “是,爹。”年輕的伍易國道。


    但伍易國忙忙碌碌了數十年,仍未找到究竟刺客令在哪裏。也因此刺客家族有長達二十年彼此沒有見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刺客風雲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玉歎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玉歎雪並收藏刺客風雲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