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那一夜,盡歡而散,劉辰龍跟楊日釗謝過了德瓦老爹跟一幹老鄉們,又再三跟他們說明了明天就想去羅大海的那個“確”跟後山看看,不用再麻煩他們搞什麽接待了之後,才由幾個人帶著來到了為他們準備的客房。祁楓這時已經沉沉睡過去了,兩人也各自有了七八分酒意,就讓幾個苗族老鄉帶著他們來到火炕旁打地鋪“包總”。火坑旁是苗家人設靈位祭祀祖先的地方,請貴客在火炕旁睡地鋪,是讓客人與主人的祖先英靈睡在一起的意思,是極大的尊敬。當然,客人也不能稱呼這為“睡地鋪”。
劉辰龍跟楊日釗也是不懂,不過他們也是隨遇而安的人,倒也不至於會想要爬到床上去,兩人謝過了苗族老鄉,把他們分別送走,便歇下了。
劉辰龍對楊日釗說道:“楊兄,看來那個‘確’確實有些古怪!”
楊日釗此時有點暈暈沉沉,信口應道:“是啊,反正明天過去看看就知道了!”
劉辰龍沉吟道:“記得有一次我跟汪兄說起過羅大海這個‘確’的事,汪兄當時說,拆掉羅大海那個‘確’九戶人家的房子,是他這次投資計劃的主要目的之一,會不會是那個‘確’的房子跟有什麽問題?楊兄?楊兄?”他半晌得不到回答,轉頭定睛看去,楊日釗卻是酒勁上湧,已經先自睡了。
劉辰龍聳聳肩,他雖也有幾分酒意,卻是沒有馬上睡的心情,習慣性地運聚起“不空成就佛”手印,不一會,不但酒意全消,甚且感到神完氣足,精神充沛。
他那日在佛陣中便隱隱感到自己似乎已自踏入藏密金剛印胎藏界第一重天的境界,但卻有點難以置信自己一下跨越了兩重境界,但今日一試,單是這“不空成就佛”手印,成就之殊勝,已跟自己昔日不可同日而語,他這才確定了自己實是功力大增,不由得也是心情大好。
他這時更是無心睡覺,看了楊日釗一眼,輕輕地推開門走了出去。
苗寨的父老鄉親們本來就有早睡的習慣,今天又大多忙了一整天,還喝了酒,這時整個寨子的人基本上都已經睡著了。寨子裏路燈極少,這時住戶裏的燈又都熄了,隻有一彎淡朦朦的月,斜掛在天際,劉辰龍長吸了口氣,一股清涼寧謐的感覺擁上心頭,不由得有點醉了。
他信步在村寨裏走著,聽著自己的腳步聲在長夜中輕輕回響,不覺得有了種到了家的感覺,畢竟隻有在自己的家裏,才可以這麽深更半夜不用任何理由四處亂走,不管走遍天涯海角,隻有家是始終最懂得寬容自己的地方。劉辰龍不由得又想起了已經逝去的把自己養大的那群人,劉老爹已經逝去了,但那群鄉親們還在,也跟這群鄉親們一樣,樸實、貧困但自足、快樂,要不是倉吉嘉措**王的臨終囑咐,他才不會在意這個什麽縣委代書記還是縣長,兩年前援藏期滿後就直奔回去了,在故土上做一個小小的鄉長,也是快樂的。
可惜遷移開始之後,這些可愛的苗族老鄉們不知道還能不能維持這樣質樸的生活習慣?
劉辰龍旋即搖頭,他也知道這其實是個假問題,城裏的生活環境確實會比這邊要多樣化一點,但同樣城裏的節奏、人際關係也不會再象在村寨中這般純樸天然,哪怕硯海隻是個小縣城,也是如此。以前他總是說服自己覺得,幫苗族父老們遷移,幫他們走出大山去,哪怕他們一時會不習慣,終究也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是以從來沒有對這個做法的對錯有過任何懷疑。但這個如水的長夜裏獨自行走在安詳的苗寨土路上,他卻突然覺得有些惘然了。或許將苗族村的老老少少們盡皆遷移到城郊去,會使他們的子女們在世俗生活的標準裏過得比在苗寨中以種地打獵為生的要好,但為此而舍棄如此自得其樂的生活,真的是這些苗寨父老們想要的嗎?
“嗬嗬”,劉辰龍輕笑了兩聲。
實在是自己想得太多了,事已至此,多思何益?遷移計劃已成定局,就算是自己這個時候後悔了,也沒有能力改變什麽。
想到這裏,他忽然心裏微微一動,這一個多月來,事情一樁接一樁,已經許久沒有這麽獨自沉思的時候了,這時他安靜下來,忽然覺得這些事情一環扣著一環,似乎背後隱隱有些什麽東西在推動運轉。
“難道法王當日讓自己到這個地方來的,就是料到了今日?”劉辰龍沉吟著,腳下轉過了一條路,卻是出了德瓦老爹的那個“確”,轉上了一條兩邊夾著竹子的土路。苗族村裏三個“確”相互間隔了一小段距離,中間有小路相連,劉辰龍嗅著竹子的清香,停了下來,正在想著是不是要往回轉,忽然隱隱約約聽見傳來一陣若有若無的蘆笙的聲音。
劉辰龍不禁有些奇怪,蘆笙是苗族人民最喜歡的民間樂器之一,苗語稱嘎鬥、嘎傑、嘎東、嘎正,有上千年的曆史了,苗人們在節日、禮慶的時候,總是會吹起蘆笙來,今天他們在村寨門口迎候劉辰龍他們的時候,就有用蘆笙吹奏迎賓曲。本來在苗族村寨裏聽到有人吹奏蘆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在這樣一個萬籟皆俱的時候,還會有人不怕吵著別人而在吹蘆笙,這就有些怪異了。
劉辰龍反正左右無事,便循著聲音信步走去,他六識敏銳,在月色下聽著蘆笙曲,嗅著竹子的清香,不徐不緩地走著,也是別有一番情趣,隻是這蘆笙吹著,調子卻漸轉悲切。
苗族長久以來並沒有文字,他們的曆史便是用著歌曲的形式傳承了下來,幾千年的戰亂與遷徙使得苗歌苗調往往充滿了淒苦的表現,解放前便是在“踩花山”這樣喜慶的節日裏,苗族人民也是“歌多淒苦”,但近年來,隨著苗族人民的生活漸漸穩定了下來,更隨著各地政府對於民俗及景點的開發,苗人們在節日表演及迎賓等方麵的曲調已經大多換成了歡快的樂曲。雖然硯海縣的這個苗族村還是保存了許多苗族的古風,但畢竟每年都有些苗人來當地朝聖,是以吹唱起古曲來也是變化了不少,殊少如此悲切的音調。
劉辰龍沿著聲音走了一段,不知不覺拐進了另一個聚落,恍恍惚惚間似乎覺得心裏被什麽觸動了一樣,許多事情浮現了出來,卻又具體說不清楚什麽,恰好這時,蘆笙的曲調突然一轉,更為低?悲愁,似是在訴說著主人鬱鬱難解的憂悲與苦惱。劉辰龍忽然眼前一花,似是恍然間置身在一個千軍萬馬的古戰場,四麵八方都是高大的楓樹,漫天漫地飄舞著一片血紅色,也分不清是楓葉還是勇士的血。一個高大的英雄被圍困在中間,敵人如潮水般地湧了過來,劍戈如林,血肉橫飛,英雄悲憤地仰天長嘯,在宛轉柔和的蘆笙調裏,劉辰龍卻直感覺到金戈鐵馬、熱血沸騰,那份感覺是如此真實,以至於劉辰龍幾乎可以真真切切地體會到那個英雄心中的不屈與憤慨,不由得“啊”地一聲叫了出來。
那一夜,盡歡而散,劉辰龍跟楊日釗謝過了德瓦老爹跟一幹老鄉們,又再三跟他們說明了明天就想去羅大海的那個“確”跟後山看看,不用再麻煩他們搞什麽接待了之後,才由幾個人帶著來到了為他們準備的客房。祁楓這時已經沉沉睡過去了,兩人也各自有了七八分酒意,就讓幾個苗族老鄉帶著他們來到火炕旁打地鋪“包總”。火坑旁是苗家人設靈位祭祀祖先的地方,請貴客在火炕旁睡地鋪,是讓客人與主人的祖先英靈睡在一起的意思,是極大的尊敬。當然,客人也不能稱呼這為“睡地鋪”。
劉辰龍跟楊日釗也是不懂,不過他們也是隨遇而安的人,倒也不至於會想要爬到床上去,兩人謝過了苗族老鄉,把他們分別送走,便歇下了。
劉辰龍對楊日釗說道:“楊兄,看來那個‘確’確實有些古怪!”
楊日釗此時有點暈暈沉沉,信口應道:“是啊,反正明天過去看看就知道了!”
劉辰龍沉吟道:“記得有一次我跟汪兄說起過羅大海這個‘確’的事,汪兄當時說,拆掉羅大海那個‘確’九戶人家的房子,是他這次投資計劃的主要目的之一,會不會是那個‘確’的房子跟有什麽問題?楊兄?楊兄?”他半晌得不到回答,轉頭定睛看去,楊日釗卻是酒勁上湧,已經先自睡了。
劉辰龍聳聳肩,他雖也有幾分酒意,卻是沒有馬上睡的心情,習慣性地運聚起“不空成就佛”手印,不一會,不但酒意全消,甚且感到神完氣足,精神充沛。
他那日在佛陣中便隱隱感到自己似乎已自踏入藏密金剛印胎藏界第一重天的境界,但卻有點難以置信自己一下跨越了兩重境界,但今日一試,單是這“不空成就佛”手印,成就之殊勝,已跟自己昔日不可同日而語,他這才確定了自己實是功力大增,不由得也是心情大好。
他這時更是無心睡覺,看了楊日釗一眼,輕輕地推開門走了出去。
苗寨的父老鄉親們本來就有早睡的習慣,今天又大多忙了一整天,還喝了酒,這時整個寨子的人基本上都已經睡著了。寨子裏路燈極少,這時住戶裏的燈又都熄了,隻有一彎淡朦朦的月,斜掛在天際,劉辰龍長吸了口氣,一股清涼寧謐的感覺擁上心頭,不由得有點醉了。
他信步在村寨裏走著,聽著自己的腳步聲在長夜中輕輕回響,不覺得有了種到了家的感覺,畢竟隻有在自己的家裏,才可以這麽深更半夜不用任何理由四處亂走,不管走遍天涯海角,隻有家是始終最懂得寬容自己的地方。劉辰龍不由得又想起了已經逝去的把自己養大的那群人,劉老爹已經逝去了,但那群鄉親們還在,也跟這群鄉親們一樣,樸實、貧困但自足、快樂,要不是倉吉嘉措**王的臨終囑咐,他才不會在意這個什麽縣委代書記還是縣長,兩年前援藏期滿後就直奔回去了,在故土上做一個小小的鄉長,也是快樂的。
可惜遷移開始之後,這些可愛的苗族老鄉們不知道還能不能維持這樣質樸的生活習慣?
劉辰龍旋即搖頭,他也知道這其實是個假問題,城裏的生活環境確實會比這邊要多樣化一點,但同樣城裏的節奏、人際關係也不會再象在村寨中這般純樸天然,哪怕硯海隻是個小縣城,也是如此。以前他總是說服自己覺得,幫苗族父老們遷移,幫他們走出大山去,哪怕他們一時會不習慣,終究也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是以從來沒有對這個做法的對錯有過任何懷疑。但這個如水的長夜裏獨自行走在安詳的苗寨土路上,他卻突然覺得有些惘然了。或許將苗族村的老老少少們盡皆遷移到城郊去,會使他們的子女們在世俗生活的標準裏過得比在苗寨中以種地打獵為生的要好,但為此而舍棄如此自得其樂的生活,真的是這些苗寨父老們想要的嗎?
“嗬嗬”,劉辰龍輕笑了兩聲。
實在是自己想得太多了,事已至此,多思何益?遷移計劃已成定局,就算是自己這個時候後悔了,也沒有能力改變什麽。
想到這裏,他忽然心裏微微一動,這一個多月來,事情一樁接一樁,已經許久沒有這麽獨自沉思的時候了,這時他安靜下來,忽然覺得這些事情一環扣著一環,似乎背後隱隱有些什麽東西在推動運轉。
“難道法王當日讓自己到這個地方來的,就是料到了今日?”劉辰龍沉吟著,腳下轉過了一條路,卻是出了德瓦老爹的那個“確”,轉上了一條兩邊夾著竹子的土路。苗族村裏三個“確”相互間隔了一小段距離,中間有小路相連,劉辰龍嗅著竹子的清香,停了下來,正在想著是不是要往回轉,忽然隱隱約約聽見傳來一陣若有若無的蘆笙的聲音。
劉辰龍不禁有些奇怪,蘆笙是苗族人民最喜歡的民間樂器之一,苗語稱嘎鬥、嘎傑、嘎東、嘎正,有上千年的曆史了,苗人們在節日、禮慶的時候,總是會吹起蘆笙來,今天他們在村寨門口迎候劉辰龍他們的時候,就有用蘆笙吹奏迎賓曲。本來在苗族村寨裏聽到有人吹奏蘆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在這樣一個萬籟皆俱的時候,還會有人不怕吵著別人而在吹蘆笙,這就有些怪異了。
劉辰龍反正左右無事,便循著聲音信步走去,他六識敏銳,在月色下聽著蘆笙曲,嗅著竹子的清香,不徐不緩地走著,也是別有一番情趣,隻是這蘆笙吹著,調子卻漸轉悲切。
苗族長久以來並沒有文字,他們的曆史便是用著歌曲的形式傳承了下來,幾千年的戰亂與遷徙使得苗歌苗調往往充滿了淒苦的表現,解放前便是在“踩花山”這樣喜慶的節日裏,苗族人民也是“歌多淒苦”,但近年來,隨著苗族人民的生活漸漸穩定了下來,更隨著各地政府對於民俗及景點的開發,苗人們在節日表演及迎賓等方麵的曲調已經大多換成了歡快的樂曲。雖然硯海縣的這個苗族村還是保存了許多苗族的古風,但畢竟每年都有些苗人來當地朝聖,是以吹唱起古曲來也是變化了不少,殊少如此悲切的音調。
劉辰龍沿著聲音走了一段,不知不覺拐進了另一個聚落,恍恍惚惚間似乎覺得心裏被什麽觸動了一樣,許多事情浮現了出來,卻又具體說不清楚什麽,恰好這時,蘆笙的曲調突然一轉,更為低?悲愁,似是在訴說著主人鬱鬱難解的憂悲與苦惱。劉辰龍忽然眼前一花,似是恍然間置身在一個千軍萬馬的古戰場,四麵八方都是高大的楓樹,漫天漫地飄舞著一片血紅色,也分不清是楓葉還是勇士的血。一個高大的英雄被圍困在中間,敵人如潮水般地湧了過來,劍戈如林,血肉橫飛,英雄悲憤地仰天長嘯,在宛轉柔和的蘆笙調裏,劉辰龍卻直感覺到金戈鐵馬、熱血沸騰,那份感覺是如此真實,以至於劉辰龍幾乎可以真真切切地體會到那個英雄心中的不屈與憤慨,不由得“啊”地一聲叫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