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過了年


    美日兩國隔著洛基山脈伸向南方戈壁沙漠地區的分支山嶺,發生了大大小小數十次戰鬥和衝突,規模最大的也就是團一級戰鬥,規模小的是巡邏隊級別十數人遭襲,雙方衝突不斷。


    但更大規模的戰鬥一直沒發生,不是美日雙方不想打,而是實在打不動了。


    截止到3月間


    美方保持在新墨西哥州的軍力約29萬至30萬之間,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民兵武裝,主要依靠著一條從北到南綿延1400多公裏的沙漠戈壁公路輸送物資,幾乎達到了後勤能力的極限。


    新總統達文-波特上任之後,宣布的第一項政府開支預算就是修建從科羅拉多經過瓦根芒德和拉斯維加斯後,直至聖達菲,然後通向阿布奎基的新墨西哥鐵路。


    這條鐵路在修至阿布奎基之後,將會一直向南延伸直到美墨邊境,形成一個縱貫南北的鐵路大通道,將其與米國中部重工業都市區和東海岸大城市區緊密連接在一起,能夠方便的輸送大量物資。


    該鐵路一旦建成,將極大的增強米國向新墨西哥地區投放軍力的能力,對亞利桑那地區形成實質性軍事威脅。


    但那是以後的事兒,現在的美軍是真的打不動了。


    自第一次美日戰爭爆發之後,踴躍參軍的米國民兵心中憋著一股惡氣,舍生忘死的在前線奮戰,至今已有半年多了。


    他們取得了一場又一場的艱苦血戰勝利,同時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關於傷亡一說


    有統計說超過13.7萬,也有說傷亡超過16萬, 但是官方隻承認傷亡7.89萬,這個數字明顯偏低, 反正莫衷一是。。


    無論怎麽說, 美軍在這場戰爭遭受了重大傷亡, 咬緊牙關能夠贏下來很不容易,真的可以說是揚眉吐氣的一場大勝仗。


    但心中的這口氣鬆了, 就再也打不下去了。


    扶桑人這塊硬骨頭誰咬誰知道,那真是硌得滿嘴血,雖然米國佬臉上做出輕鬆而勝利的表情, 但是抽搐的肌肉和顫抖的手已經顯示了虛弱,隻不過強撐著罷了。


    軍心、士氣和物資補給都無法支撐美軍打下去,日方在亞利桑那地區陳兵十萬,全都是久經訓練的精兵, 而不是倉促拿起武器來的武裝平民,隻要回想一下艱苦的阿布奎基攻防血戰,那真讓人頭大了。


    新墨西哥地區和亞利桑那地區的交界處,屬於落基山餘脈,這裏山嶺縱橫, 而且全是那種光禿禿不長寸草的石頭山,沙漠戈壁遍布,氣候幹旱而炎熱, 環境較為惡劣。


    日軍根據山川有利地形構築了防禦線,派遣重兵防禦,經過多次試探之後,美軍明智的選擇放棄了。


    日方也打不下去了,原因很簡單, 沒錢了。


    丟掉了新墨西哥地區讓扶桑人心如刀絞,尤其失去了儲量豐富的南部油田,簡直把扶桑海軍氣瘋了, 桂太郎內閣因此倒台, 國內一片聲討之聲。


    在一片的紛紛擾擾中, 臨危受命的西園寺公望內閣自組建以來,就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一方麵是國民和陸軍參謀本部情緒強烈的要求繼續增兵, 擴大戰爭規模一雪前恥, 重新奪回新墨西哥地區。


    另一方麵是財政捉襟見肘, 實在支撐不下去了。


    10萬大軍跨洋遠征是什麽概念?


    別說扶桑這個蕞爾小國, 即便對於實力雄厚的大英帝國了而言, 也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第二次布爾戰爭中,英國征戰南非調動了36萬大軍,耗資高達2億英鎊,約15億日元。


    近半年的戰爭


    扶桑國後期借貸的8億日元流水一樣的花出去,也僅僅達成了目前的軍事對峙局麵,想要擊敗對麵近30萬美軍,重新奪回新墨西哥地區,那還得要花多少錢?


    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四月間


    以英國、法國和大洋帝國為首的列強出麵斡旋,美日雙方心不甘情不願的捏著鼻子坐在了談判桌前,就停止戰爭和劃分雙方勢力範圍舉行正式談判。


    談判進行得極其艱難,期間打打停停,一直到10月份,美日雙方才簽署了正式停戰協議。


    停戰協議規定;


    以現有軍事分界線為基礎,沿著洛基山脈向南方的延長線劃分勢力範圍,米國擁有洛基山脈以東新墨西哥地區,扶桑擁有洛基山脈以亞曆桑那地區,雙方實現停火。


    至於占領區地位問題,戰後各自的兵力消減問題,戰爭賠償問題全都沒有涉及,隻涉及了俘虜交換和人員遣返問題。


    美軍釋放了1.71萬名俘虜和7萬多名日裔移民,日軍也釋放了俘虜的千餘名美軍,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第一次美日戰爭造成了雙方深刻的隔閡,日方在戰爭中打輸了,但丟掉了麵積高達31.89萬平方公裏新墨西哥地區,而且丟掉了三年多來的大部分墾殖成果,人員損失巨大。


    在總計36萬日裔移民中,有27萬餘人都在新墨西哥地區拓殖,這裏也是日方拓殖的重點地區, 能夠全須全尾活到戰後不足十萬, 其他人全部死於戰亂之中, 米國佬真是下了狠手, 這是一筆無法抹除的血債。


    扶桑人記在了心中, 誓言報此血仇。


    米國佬也不滿意,戰前的目標隻實現了一半,亞裏桑那依然還在扶桑人的手中,但現在也隻能這樣了。


    新墨西哥鐵路沒有建成之前,米國無力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


    在停戰條約簽署之後


    美國便開始遣散民兵,並且將大部分建製陸軍調到與日方的對峙前線,僅在蓋洛普地區,就布置了4個陸軍師約5萬兵力,整個邊境地區共約8萬餘人(包含蓋洛普地區)的兵力,還有數萬當地民兵支援。


    日方同樣也沒閑著,學習大洋帝國的經驗,將第二,第九,第十三,第十六師團部分官兵進行了就地退役處理,按照部隊建製集中分片屯墾,自食其力,以減輕本土的經濟負擔。


    10萬大軍退役了近六萬人,加上亞利桑那州原本的9萬多日裔移民,從新墨西哥地區退回來的9萬多人,總計約25萬餘人,組成了當地日裔移民的主流社會,娶妻生子,開墾荒田,放牧牛羊,開山修路,興建家園,慢慢的積蓄實力。


    日方按照大隊、中隊、小隊建製的模式,實施大規模軍屯製度。


    此後,為了準備大規模戰爭,從日方本土遷移來的不再是平民百姓,全部都是服役期滿的退役老兵,帶著妻女登上了前往北美的客船。


    與此同時


    香格裏拉銀行給予一筆680萬金洋的貸款,修建從洛杉磯向東聯通亞利桑那地區費拉格斯塔夫,菲尼克斯,奧羅穀等城鎮的“T”字形鐵路,預計在建成後,將極大的緩解亞利桑那地區人員和物資運輸壓力,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並極大的增強軍事調動能力。


    在歐洲


    歐洲的第1次巴爾幹戰爭在3月份剛剛落下帷幕,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黑山和希臘四國贏得了最終勝利,打的奧斯曼帝國大敗虧輸,歐洲巴爾幹土地幾乎丟了個精光。


    奧斯曼帝國在歐洲的領土被占去了大部分,隻保留伊斯坦布爾等少量東南方地區,四個戰勝國在倫敦召開和會,商討對占領領土的利益瓜分。


    誰也沒想到,劃分戰後利益卻引來了更激烈的爭吵。


    在倫敦和會上,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就馬其頓的統治權產生嚴重分歧,直接導致了和會陷入僵局。


    保加利亞認為與奧斯曼帝國作戰中他們出力最多,所以希望能多分土地,保加利亞國內傾向占領整個馬其頓,因此無法和塞爾維亞談攏。


    塞爾維亞未得到通往亞得裏亞海的出海口,要求得地最多的保加利亞劃出馬其頓的一部分作為補償,結果被果斷拒絕。


    希臘要求占有馬其頓的南部和西色雷斯,同樣也被拒絕。未參加同盟的羅馬尼亞則要求占有南多布羅加,得到的是無情的嘲諷。


    6月1日


    塞爾維亞和希臘秘密訂立反保同盟,羅馬尼亞隨即加入。


    而勝利後的保加利亞方麵民族信心十足,覺得在“大保加利亞夢想”中前進了一大步,奧匈帝國答應給予戰爭貸款並保證它的領土完整,更讓保加利亞信心爆棚,覺得找到了大靠山。


    6月29日


    在德奧不懷好意的煽動下,自恃強大的保加利亞先發製人,突然向塞爾維亞和希臘發動進攻,時隔僅僅三個多月,便揭開了第二次爾幹戰爭的序幕。


    不久後,羅馬尼亞和黑山兩國相繼參戰,加入塞爾維亞一方,而被打的滿頭包的奧斯曼帝國欲乘機收複失地,於7月16日向保加利亞發動進攻。


    至此,在巴爾幹地區形成5國圍毆保加利亞的戰爭格局,保加利亞縱然全身都是鐵,又能打得了幾根釘?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至此,保加利亞的失敗已經不可避免,不但含恨吐出了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獲取的大部分領土利益,而且被巴爾幹小夥伴打得遍體鱗傷,隻能躲在偏僻處舔舐傷口,心中真是一萬個MMP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澳洲風雲1876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葡萄無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葡萄無牙並收藏澳洲風雲1876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