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麽做,等於兩廣總督顧延川發飆了,徹底與清庭撕破了臉,擺明了不準備給朝廷留下一點顏麵,扯下最後一塊遮羞布。
究其原因
朝廷做事實在不地道,薄情寡恩的嘴臉表現的太難看了,令人心寒。
在甲午戰爭爆發之前,兩廣總督顧延川出於憂國憂民的心理,曾派遣其子顧致學親往北洋總理大臣李鴻章府邸示警,並且在威海英租界囤積大量炮火彈藥,支援困守劉公島的北洋海軍艦隊。
在日軍突破鴨綠江防線之後形勢危急,兩廣新軍奉命日夜兼程北調津門駐防,顧致學也被任命為北直隸巡撫,後期兩廣新軍又調防通縣,肩負守衛國門的重任。
國難當頭,不講價錢。
在朝廷沒有撥出半分糧餉的情況下,兩廣新軍無條件執行命令,在通州最後防線駐防了三個半月,直到戰爭結束。
在戰敗談判中
大洋王國外交使節出力極大,將原本2.3億兩白銀的巨額戰爭賠款,生生的壓低到7000萬兩白銀,令朝廷受益匪淺。
並且聯合法國,德國共同施壓,迫使扶桑國放棄了割讓台灣及澎湖列島的要求,令國土不致論喪,為朝廷保存了最後一絲顏麵。
以上種種,可以說貢獻極大。
出於自身利益考慮,當初顧氏一族曾與朝廷有過約定;
希望北直隸巡撫顧致學在戰後,能接任兩廣總督一職,延續顧氏一族在南部省份的傳統勢力,此議經李鴻章密奏當今太後得到默許。
但是戰後兩年多來
顧致學受到朝廷多方猜忌,身上北直隸巡撫的差遣早就丟了,一直閑居在北平城,既無新的職務任命也無放其歸鄉說法,整個被朝廷遺忘了,遭到官府密探嚴密監視,處境岌岌可危。
最後,顧致學不得不搬到東郊民巷的一處私宅居住,這裏緊靠著大洋王國公使館,也是歐美各國使館區,縱然官府密探也不敢亂來。
兩廣總督顧延川正妻所出隻得一子一女,嫡子顧致學,嫡女顧柳煙。
如今顧延川年屆六旬,在身染瘴伇康複之後,體力精力均大大的不濟,精神頭兒也差多了,應付繁多的政事越來越吃力,長此以往下去,感覺兩廣總督的位置也做不了多久。
從家族利益考慮,不宜繼續拖延下去。
嫡子遭到如此不公平對待,背靠著大洋王國和越國鼎力支持,顧延川老大人終於發飆了,“廣州事件”僅僅是開端,依靠著停泊在海幢寺碼頭的強大艦隊力挺,他狠下辣手對付兩廣範圍內的滿清勢力。
此次朝廷明令禁海移民,其背後的水非常深,源於歐美日俄各國忌憚大洋王國實力的快速崛起,所行的釜底抽薪之策。
清廷被推出來做了吸引仇恨的擋箭牌,一方麵其擔憂南方局勢失控,另一方麵則有順水推舟之意,大量流失的移民問題已經到了不得不正視的時候。
滿清朝廷再傻,也不願意看到被人挖牆腳。
這其中,大英帝國暗戳戳的也起了極壞的慫恿作用,但這個無法拿到明麵上來說,讓大洋王國結結實實吃了個啞巴虧。
以大洋王國國王李福壽霸道的脾氣,此次也隱忍了半年之久,再三斟酌之後,借著“廣州事件”發起淩厲反擊,以試探歐美各國和清廷的底線。
翁婿一拍即合,合手上演的震動遠東的大事件。
見到玩真格的了,清廷徹底啞火,隻有朝廷上以戶部尚書翁同龢為首的清流大臣,一個勁兒的上本鼓噪;
“臣恭請朝廷,速速明發天兵平複南疆之亂,穩固社稷,正本清源以安民心。”
“兩廣已成顧氏一族的家天下,此例一開,荼毒神州大地,應仿前朝康熙年間清剿三藩成例,以雷霆萬鈞之勢予以鎮壓,方為上上之策。”
“南國危矣,臣奏請朝廷速發天兵清剿,以免殆害東南半壁江山。”
紫禁城裏的那位太後可是個明白人,知道兩廣之亂絕不能武力應對,因為那個老殺才後麵還站著一位更可怕的南洋霸主,這些昏聵死硬的清流大臣難道看不見,大洋艦隊就停在廣州城的碼頭邊?
因此,再次使出了“拖”字訣,開始裝聾作啞了。
麵對這種情況,以英國為首的各國公使館隻能被迫站到前台來,聯合進行幹預。
廣州
兩廣總督府衙門
顧延川如今是麵容清瘦,胡子花白的威嚴老者,他身穿一品官服,手中拿著一份密函觀看良久,然後放下來久久沉吟不語。
廣東巡撫蔡守德,廣西提督李平,廣東總兵段祺瑞,虎威中軍統領將軍顧致敦,虎威右軍統領將軍卜威,虎威左軍統領將軍秦廣誌等一幹軍政幕僚大臣,分成文武兩列,都靜靜地坐在堂下等候,不敢出言打斷總督大人思緒。
“唉,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顧延川苦笑著說了一句,蘊含著無限惆悵之意。
廣東總兵段祺瑞是大洋王國位列子爵的軍事貴族,曾經擔任國王陛下的侍從官,相比較其他人與大洋王國的關係更為密切,因此猶豫了下,率先開口問道;“製台大人,是否南方有更進一步的諭令?”
這個“南方”是個代指,代表著誰所有人都明白。
“是啊,南方的意思是……既然朝廷用了拖字訣,那我們也樂得裝糊塗,在兩廣地區手腳不停的把滿清勢力徹底拔除,倡導新學,放鬆民間開辦報社,提倡新風新俗,掃除滿清朝的陳腐陋習,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說到這裏,顧延川苦笑了一下,目光掃視了一下諸位心腹大臣繼續說道;
“他說……反正時間優勢在我們這邊,拖的時間越長越有利。
致學的安危不需顧慮,在密諜的周全安排下,如今致學已經在津門登上快船,不日將抵達廣州,一切都安好。
若等得急的話,可以刺激一下朝廷。
下到大獄裏的那些滿族將領與北平城的王爺貝勒黃帶子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挑幾個有分量的畏罪自殺,把廣州將軍蘇木哈留著就是了,這個籌碼還有用途。
至於各國聯合施壓,暫時虛與委蛇就是。
嗬嗬嗬……
太極拳是傳統的功夫,這可是從老輩兒就傳下來的學問,自然是不能丟掉的。
此議,諸位有何高見?”
“製台大人容稟,卑職竊以為既然中丞大人安全無恙,我等就按圖索驥就是,當為上策。”虎威右軍統領卜威是出生於雛鷹學校的將軍,表態毫不拖泥帶水。
“製台大人”是對總督的尊稱,這沒什麽疑問。
顧致學曾經擔任過北直隸巡撫,按照慣例兼任督察院右副督禦史,這一官職在明朝時期稱之為禦史中丞,因此有“中丞大人”這一尊稱。
在卜威將軍看來;
陛下既然發話了,那還有什麽好說的,遵照執行就是了。
秦廣誌,顧致敦,段祺瑞等將軍紛紛出言附合,就連廣東巡撫蔡守德也毫無異議,竟然順利的全員通過了。
由此可見
大洋王國在兩廣地區的影響力深入到軍政商每一個層麵,地位舉足輕重,決不可等閑視之。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顧延川能夠做出掀桌子的事情,自然也不是多謀少斷之輩,方才發出由衷的感慨,更多的是欣賞女婿李福壽雷厲風行的果決。
今後顧誌學縱然能夠接位兩廣總督,恐怕也要被自己的這位國王女婿壓的死死的,搞不好成為明麵上的傀儡,畢竟蓋世梟雄不可能韭菜一樣大把的往外冒,能有一個傍身已經僥天之幸了。
憑著這一層翁婿關係,足可保顧氏一族百年昌盛。
顧延川半點兒也沒有與女婿國王爭鋒的心思,他知道自己的兒子和侄兒都不是這塊料,就像藤蔓依附著參天大樹,這才是最好的共生共榮關係。
見手下毫無異議的全員通過,兩廣總督顧延川拍板定案;“即如此,那麽老夫聊發少年狂,陪著瘋一把吧,哈哈哈哈……”
說完便大笑起來,顧延川的笑容影響了一眾幕僚大臣,眾人隨之也大笑起來,信心滿滿。
在參與調停南方動亂的各國中,大洋王國外交公使赫然在其列,其身份即是明麵上的裁判又是暗地裏的棋手,注定了這一次國際調停雷聲大雨點小。
達不到預定的期望值,李福壽怎能幹休?
細數一下
不願意看到大洋王國崛起的列強國家可真不少,花旗國,扶桑國自不待言,都是大洋王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競爭的直接對手。
法國人多次吃了虧,除了在中南半島的新仇,還有馬達加斯加王國的舊恨,更遠就可以追溯到十一年前的清法之戰,肯定是印象深刻。
德國人純粹就是威廉二世不喜歡大洋王國這個強硬的君主李福壽,兩人剛剛隔空發生過口角,這時不踩一腳更待何時?
至於英國人參與進來就值得玩味了,想必倫敦不願意看見除了花旗國之後,另外一個逆子混得風生水起吧!
這種情感很複雜,倫敦對大洋王國有種越來越把控不住的感覺,所以不介意來一記背刺。
無它,唯手熟耳!
所謂不招人妒是庸才,在國與國關係中也是這樣,從大洋王國的立場來說,移民事務關係到大洋王國的國本,根本無法後退。
所以,李福壽準備了充足後手,果斷的發起了淩厲反擊。
他要利用此次事件狠狠敲打清廷,再撬開一個大口子,其他省份不敢說,最起碼要允許兩廣及雲南地區允許移民。
被約束在堤壩內的洪水衝開一個大口子,那麽這個堤壩還有用嗎?
這樣一來
朝廷明旨嚴禁移民的政策就名存實亡了,內地各省的移民可以先到廣東,然後大搖大擺的遠赴海外。
若能實現想想都感到高興,大快人心啊!
究其原因
朝廷做事實在不地道,薄情寡恩的嘴臉表現的太難看了,令人心寒。
在甲午戰爭爆發之前,兩廣總督顧延川出於憂國憂民的心理,曾派遣其子顧致學親往北洋總理大臣李鴻章府邸示警,並且在威海英租界囤積大量炮火彈藥,支援困守劉公島的北洋海軍艦隊。
在日軍突破鴨綠江防線之後形勢危急,兩廣新軍奉命日夜兼程北調津門駐防,顧致學也被任命為北直隸巡撫,後期兩廣新軍又調防通縣,肩負守衛國門的重任。
國難當頭,不講價錢。
在朝廷沒有撥出半分糧餉的情況下,兩廣新軍無條件執行命令,在通州最後防線駐防了三個半月,直到戰爭結束。
在戰敗談判中
大洋王國外交使節出力極大,將原本2.3億兩白銀的巨額戰爭賠款,生生的壓低到7000萬兩白銀,令朝廷受益匪淺。
並且聯合法國,德國共同施壓,迫使扶桑國放棄了割讓台灣及澎湖列島的要求,令國土不致論喪,為朝廷保存了最後一絲顏麵。
以上種種,可以說貢獻極大。
出於自身利益考慮,當初顧氏一族曾與朝廷有過約定;
希望北直隸巡撫顧致學在戰後,能接任兩廣總督一職,延續顧氏一族在南部省份的傳統勢力,此議經李鴻章密奏當今太後得到默許。
但是戰後兩年多來
顧致學受到朝廷多方猜忌,身上北直隸巡撫的差遣早就丟了,一直閑居在北平城,既無新的職務任命也無放其歸鄉說法,整個被朝廷遺忘了,遭到官府密探嚴密監視,處境岌岌可危。
最後,顧致學不得不搬到東郊民巷的一處私宅居住,這裏緊靠著大洋王國公使館,也是歐美各國使館區,縱然官府密探也不敢亂來。
兩廣總督顧延川正妻所出隻得一子一女,嫡子顧致學,嫡女顧柳煙。
如今顧延川年屆六旬,在身染瘴伇康複之後,體力精力均大大的不濟,精神頭兒也差多了,應付繁多的政事越來越吃力,長此以往下去,感覺兩廣總督的位置也做不了多久。
從家族利益考慮,不宜繼續拖延下去。
嫡子遭到如此不公平對待,背靠著大洋王國和越國鼎力支持,顧延川老大人終於發飆了,“廣州事件”僅僅是開端,依靠著停泊在海幢寺碼頭的強大艦隊力挺,他狠下辣手對付兩廣範圍內的滿清勢力。
此次朝廷明令禁海移民,其背後的水非常深,源於歐美日俄各國忌憚大洋王國實力的快速崛起,所行的釜底抽薪之策。
清廷被推出來做了吸引仇恨的擋箭牌,一方麵其擔憂南方局勢失控,另一方麵則有順水推舟之意,大量流失的移民問題已經到了不得不正視的時候。
滿清朝廷再傻,也不願意看到被人挖牆腳。
這其中,大英帝國暗戳戳的也起了極壞的慫恿作用,但這個無法拿到明麵上來說,讓大洋王國結結實實吃了個啞巴虧。
以大洋王國國王李福壽霸道的脾氣,此次也隱忍了半年之久,再三斟酌之後,借著“廣州事件”發起淩厲反擊,以試探歐美各國和清廷的底線。
翁婿一拍即合,合手上演的震動遠東的大事件。
見到玩真格的了,清廷徹底啞火,隻有朝廷上以戶部尚書翁同龢為首的清流大臣,一個勁兒的上本鼓噪;
“臣恭請朝廷,速速明發天兵平複南疆之亂,穩固社稷,正本清源以安民心。”
“兩廣已成顧氏一族的家天下,此例一開,荼毒神州大地,應仿前朝康熙年間清剿三藩成例,以雷霆萬鈞之勢予以鎮壓,方為上上之策。”
“南國危矣,臣奏請朝廷速發天兵清剿,以免殆害東南半壁江山。”
紫禁城裏的那位太後可是個明白人,知道兩廣之亂絕不能武力應對,因為那個老殺才後麵還站著一位更可怕的南洋霸主,這些昏聵死硬的清流大臣難道看不見,大洋艦隊就停在廣州城的碼頭邊?
因此,再次使出了“拖”字訣,開始裝聾作啞了。
麵對這種情況,以英國為首的各國公使館隻能被迫站到前台來,聯合進行幹預。
廣州
兩廣總督府衙門
顧延川如今是麵容清瘦,胡子花白的威嚴老者,他身穿一品官服,手中拿著一份密函觀看良久,然後放下來久久沉吟不語。
廣東巡撫蔡守德,廣西提督李平,廣東總兵段祺瑞,虎威中軍統領將軍顧致敦,虎威右軍統領將軍卜威,虎威左軍統領將軍秦廣誌等一幹軍政幕僚大臣,分成文武兩列,都靜靜地坐在堂下等候,不敢出言打斷總督大人思緒。
“唉,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顧延川苦笑著說了一句,蘊含著無限惆悵之意。
廣東總兵段祺瑞是大洋王國位列子爵的軍事貴族,曾經擔任國王陛下的侍從官,相比較其他人與大洋王國的關係更為密切,因此猶豫了下,率先開口問道;“製台大人,是否南方有更進一步的諭令?”
這個“南方”是個代指,代表著誰所有人都明白。
“是啊,南方的意思是……既然朝廷用了拖字訣,那我們也樂得裝糊塗,在兩廣地區手腳不停的把滿清勢力徹底拔除,倡導新學,放鬆民間開辦報社,提倡新風新俗,掃除滿清朝的陳腐陋習,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說到這裏,顧延川苦笑了一下,目光掃視了一下諸位心腹大臣繼續說道;
“他說……反正時間優勢在我們這邊,拖的時間越長越有利。
致學的安危不需顧慮,在密諜的周全安排下,如今致學已經在津門登上快船,不日將抵達廣州,一切都安好。
若等得急的話,可以刺激一下朝廷。
下到大獄裏的那些滿族將領與北平城的王爺貝勒黃帶子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挑幾個有分量的畏罪自殺,把廣州將軍蘇木哈留著就是了,這個籌碼還有用途。
至於各國聯合施壓,暫時虛與委蛇就是。
嗬嗬嗬……
太極拳是傳統的功夫,這可是從老輩兒就傳下來的學問,自然是不能丟掉的。
此議,諸位有何高見?”
“製台大人容稟,卑職竊以為既然中丞大人安全無恙,我等就按圖索驥就是,當為上策。”虎威右軍統領卜威是出生於雛鷹學校的將軍,表態毫不拖泥帶水。
“製台大人”是對總督的尊稱,這沒什麽疑問。
顧致學曾經擔任過北直隸巡撫,按照慣例兼任督察院右副督禦史,這一官職在明朝時期稱之為禦史中丞,因此有“中丞大人”這一尊稱。
在卜威將軍看來;
陛下既然發話了,那還有什麽好說的,遵照執行就是了。
秦廣誌,顧致敦,段祺瑞等將軍紛紛出言附合,就連廣東巡撫蔡守德也毫無異議,竟然順利的全員通過了。
由此可見
大洋王國在兩廣地區的影響力深入到軍政商每一個層麵,地位舉足輕重,決不可等閑視之。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顧延川能夠做出掀桌子的事情,自然也不是多謀少斷之輩,方才發出由衷的感慨,更多的是欣賞女婿李福壽雷厲風行的果決。
今後顧誌學縱然能夠接位兩廣總督,恐怕也要被自己的這位國王女婿壓的死死的,搞不好成為明麵上的傀儡,畢竟蓋世梟雄不可能韭菜一樣大把的往外冒,能有一個傍身已經僥天之幸了。
憑著這一層翁婿關係,足可保顧氏一族百年昌盛。
顧延川半點兒也沒有與女婿國王爭鋒的心思,他知道自己的兒子和侄兒都不是這塊料,就像藤蔓依附著參天大樹,這才是最好的共生共榮關係。
見手下毫無異議的全員通過,兩廣總督顧延川拍板定案;“即如此,那麽老夫聊發少年狂,陪著瘋一把吧,哈哈哈哈……”
說完便大笑起來,顧延川的笑容影響了一眾幕僚大臣,眾人隨之也大笑起來,信心滿滿。
在參與調停南方動亂的各國中,大洋王國外交公使赫然在其列,其身份即是明麵上的裁判又是暗地裏的棋手,注定了這一次國際調停雷聲大雨點小。
達不到預定的期望值,李福壽怎能幹休?
細數一下
不願意看到大洋王國崛起的列強國家可真不少,花旗國,扶桑國自不待言,都是大洋王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競爭的直接對手。
法國人多次吃了虧,除了在中南半島的新仇,還有馬達加斯加王國的舊恨,更遠就可以追溯到十一年前的清法之戰,肯定是印象深刻。
德國人純粹就是威廉二世不喜歡大洋王國這個強硬的君主李福壽,兩人剛剛隔空發生過口角,這時不踩一腳更待何時?
至於英國人參與進來就值得玩味了,想必倫敦不願意看見除了花旗國之後,另外一個逆子混得風生水起吧!
這種情感很複雜,倫敦對大洋王國有種越來越把控不住的感覺,所以不介意來一記背刺。
無它,唯手熟耳!
所謂不招人妒是庸才,在國與國關係中也是這樣,從大洋王國的立場來說,移民事務關係到大洋王國的國本,根本無法後退。
所以,李福壽準備了充足後手,果斷的發起了淩厲反擊。
他要利用此次事件狠狠敲打清廷,再撬開一個大口子,其他省份不敢說,最起碼要允許兩廣及雲南地區允許移民。
被約束在堤壩內的洪水衝開一個大口子,那麽這個堤壩還有用嗎?
這樣一來
朝廷明旨嚴禁移民的政策就名存實亡了,內地各省的移民可以先到廣東,然後大搖大擺的遠赴海外。
若能實現想想都感到高興,大快人心啊!